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施法戒第六 下面繼續講第六條輕戒「不施法戒」。題目「不施法」,就是不肯布施佛法。這條戒 是說菩薩不可以不肯布施佛法給人。因為菩薩慈悲要救度眾生,一定要歡喜、慷慨布施佛 法,甚至要精進,不疲不厭。不能因為個人不好的情緒或者懶惰懈怠就不肯布施佛法若菩薩,眾生往至其所,欲得聞法,若菩薩,瞋恨慳嫉,不為說法者,是名為犯眾多 犯,是犯染污起。若懶惰懈怠,犯非染污起。 戒文告訴我們,如果有眾生來到菩薩的地方,想要聽聞佛法,菩薩如果和他生氣,不 喜歡他,就不肯為他說法;或是小氣慳吝不肯布施;或是菩薩有嫉妒心,怕別人學得比自 己好,就不肯教他,這樣就違反了菩薩度眾生的心,就是犯菩薩戒。假如不肯布施佛法的 原因是因為瞋恨、慳吝、嫉妒種種染污的心,就是犯染污起。另一種起因,如果菩薩不肯 說法是因為懶惰懈怠,就是犯非染污起。 這第六條輕戒「不施法戒」當中,也有講到因為慳惜而不肯布施佛法,這和第二重戒 的慳惜有什麼不同呢?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重戒是因為上品煩惱,也就是最嚴重的慳吝。 如果只是中下程度的慳惜,就犯輕戒。還有據《梵網經》,如果不肯布施佛法,沒有誹謗 對方,是犯輕戒。如果不肯施法又誹謗對方,就犯重戒不犯者: 這第六條不施法戒有十種開緣: 若外道求短, 第一、如果是外道惡意來找麻煩,並不是真正要了解佛法,這是開緣,可以不說法。 若重病, 第二、如果菩薩本身有重病,不能起來為人說法,這也是開緣。 若狂, 第三、如果菩薩或者對方精神不安定、不正常,這樣不說法,也是開緣。 若知不說令彼調伏, 第四種開緣是為了做一種特殊方式的教育。因為有人聽佛法一向都不用心,態度很輕浮又 很散亂,不但東張西望,甚至東摸西摸。這樣不專心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也浪費說法人 的生命。菩薩為了幫助這樣的人改掉聽佛法不好的態度和習慣,所以在對方問佛法的時候 ,故意採用不回答的善巧方便來幫助對方反省改過,這是以教育為目的的開緣。菩薩是用 慈悲心以「不說法」來回答他、啟發他。這是一種善巧方便,也是另一種無言的說法若所修善法未善通利, 第五種開緣。如果菩薩正好在修某種善法,還沒有修到通達成就,或者修法的期限還沒有 到,不便中途打斷,去為人說法,這也是開緣。這是因為樹根要紮得深,樹蔭才會廣。菩 薩為了廣度眾生,也要自己修功深厚。所以當修善法還沒有通達成就時,是開緣,可以不 必中途去說法。 若知前人不能敬順,威儀不整, 第六種開緣。如果菩薩知道來請問佛法的人,他還不能恭敬、順從佛法好好修行,或者他 來問佛法的威儀態度不好;菩薩為了尊重佛法,是可以不必這樣隨便就回答的。因為隨便 說說就是對佛法不恭敬,也讓聽法的人對佛法不恭敬。以不尊重的態度說聽佛法,不但沒 有利益,甚至是有憍慢罪過的。 學習佛法是「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所謂一分恭敬,就是還 有九分的我慢心;如果是九分恭敬,就是還有一分我慢心;如果全然沒有恭敬,就是整片 都是憍慢的烏雲,也等於是關在憍慢的違章建築裡,自性的光明是很難透發出來的。比如 說,來問佛法的人,他的態度沒有禮貌、不端正、搖搖擺擺、眼睛看東看西,根本沒有專 心聽講;甚至邊聽還邊去做別的事,或者躺在床上,或者坐得比說法的人更高,或者站得 比說法的人更高,或者手裡拿著武器,或者手裡還拿著雨傘;如果有上面所說的態度,都 是不應該為他說法的,甚至為他說法反而犯戒。 假如聽佛法不專心,就像水面很波動,根本映不出完整的月亮來,這樣聽法根本不得 利益。所以當問法的人態度不好、不專心的時候,是不必為他說法的,這是開緣。 若彼鈍根,聞深妙法生怖畏心, 第七種開緣。如果有人來問菩薩高深的佛法,而菩薩知道他的根機鈍,程度根本還不到; 假使勉強說給他聽,可能反而會生起怖畏的心,這種情形之下不為對方說他所問的法,也 是開緣。當有這種情形的時候,可以為對方說比較淺顯,讓他可以了解的佛法。 若知聞已增長邪見, 第八、如果菩薩知道對方聽聞某種佛法,反而會增長他錯誤的邪見;比如聽了「空」的道 理,就以為反正是空,為非作歹也不要緊;這就是生起嚴重的邪見。對這樣的人,不為他 說這一類的佛法,也是開緣。 若知聞已毀呰退沒, 第九,如果菩薩了解對方的程度,聽聞某種佛法可能會生起誹謗或是退失信心,這也可以 開緣,暫時不為他說。 若彼聞已向惡人說。 第十,如果對方來聽佛法的目的是打算去向惡人說,準備要破壞佛教;這也是開緣,可以 不為他說。這一條開緣講到破壞佛教的問題,我們補充說明一下。其實佛法是真理,根本 就不能破壞。所謂破壞,只是會動搖一些外行人的心罷了,真正了解佛法的內行人也不會 受影響。不論無知的人怎麼破壞,真理總是不變的,猶如虛空不動不搖。想要破壞真理, 就好像逆風揚塵,塵埃一定會污染自身的。 == 我們比較會遇到的情況可能是,以挑釁或不尊重的態度來問問題, 我們也應該考慮什麼樣情況下做什麼回應。 有時明知對方目前根本不可能接受、已有成見、會生毀謗、存憍慢心、會生邪見, 就暫時不需要跟他分享。(重點是我們的心態不能是嗔恚) 如果不應該說卻說了,害對方生嗔恨或毀謗,甚至引起諍論,這反而是我們不能忍、 不能辨別的過失了。 一定要歡喜、慷慨布施佛法,甚至要精進,不疲不厭。 不能因為個人不好的情緒或者懶惰懈怠就不肯布施佛法。 這根本就是在說我,唉,我好慚愧,我常常因為時間很晚了就...... >"< --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每一句話、一件事情,也都不是偶然的。 都是我們自身習氣和修為的展現。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4752275.A.C8A.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10/14 13:00
cutekid: 推(Y) 10/14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