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不應供戒第四 下面繼續講第四條輕戒「不應供戒」。題目當中的「應供」就是應施主的供養,也就 是接受供養的邀請。這條戒是專門對出家菩薩說的,教出家菩薩不可以用憍慢或是生氣的 心拒絕供養。要注意,重點並不是說非接受不可,而是說不能用憍慢、生氣的心拒絕。假 如有符合開緣的十一種條件,還是可以婉轉說明,不一定要統統接受的。 若菩薩、檀越來請,若至自舍,若至寺內,若至餘家,若施衣、食、種種眾具,菩薩 以瞋慢心,不受,不往,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 戒文告訴我們,如果一位受菩薩戒的出家菩薩,遇到有在家施主來邀請菩薩要到自己 家中供養,或是施主要到寺廟供養菩薩,或是要請菩薩去其他方便的地點供養,或是要布 施衣服、飲食、日常用品等等,菩薩都不應該以憍慢、生氣的心態拒絕。如果菩薩和施主 生氣,不喜歡他,就不想接受他的邀請;或者看施主不夠重,看他供養的東西不夠好、不 合自己的心意;或者自己以為很清高,不想接受布施;這都是有憍慢心。以這樣的心態拒 絕,都是犯菩薩戒。而且犯戒的起因是瞋恨、憍慢這樣不好的心念,會污染心地,所以是 犯染污起。 不犯者: 這第四條不應供戒開緣有十一種: 若病, 第一、如果菩薩有病,不能去應供,這是開緣。 若無力, 第二、如果菩薩病剛剛好,沒有體力,這也是開緣。 若狂, 第三、如果菩薩精神不正常,發狂了,不能接受供養,這也是開緣。 若遠處, 第四、如果地點太過遙遠,很不方便去應供,這也是開緣。 若道路恐怖難, 第五、如果路途中有恐怖、危險、災難,這樣不接受邀請,也是開緣。 若知不受令彼調伏,捨惡住善, 第六、如果菩薩知道施主邀請是另外有企圖,或是有附帶條件的。菩薩為了幫助他調整不 好的動機,改惡向善,所以採用不接受的方式,來使他反省改過,這是開緣。 若先受請, 第七、如果事先已經答應別人的邀請,不能同時到兩個地方去,這也是開緣。 若修善法不欲暫廢,為欲得聞未曾有法,饒益之義,及決定論, 第八條開緣是為了佛法,包括下面幾種情形:如果菩薩正好專修某種善法,比如正在打佛 七,不想中途散亂;或者想要去聽意義豐富的佛法;或者正好要開會辦重要的佛事;這些 狀況都符合開緣的條件,可以不去應供。 若知請者為欺惱故, 第九、如果菩薩知道邀請的人,他是故意要欺負、惱亂菩薩,不懷好意,這也可以不接受 邀請。 若護多人嫌恨心故, 第十、如果來邀請的施主平時做人不好,得罪了很多人,大眾對他都有反感。菩薩為了保 護大眾,不想使大家又起嫌恨心,這也是開緣,可以不接受他的邀請。 若護僧制。 第十一、如果是為了要護持僧團某種共同的制度,所以不私自接受邀請,這也是開緣。比 如一位女居士單獨邀請一位男眾師父要去素食館一起用餐,這種情況很容易引起大眾的譏 嫌,所以為了護持出家的戒律,可以不去應供。 == 雖然我們不是出家眾,這條戒好像和我們無關,不過制戒精神我們也應該學: 不可以用憍慢或是生氣的心拒絕別人的好意 開緣的原則和前一條戒一樣:身不由己、確實有困難的情況;重法的情況;為慈悲故。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3.85.1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4488674.A.57C.html
dakudai: 阿彌陀佛! 10/12 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