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觀音大士,於無量劫,久成佛道;為度眾生,不離寂光,現菩薩身。又復普應群機,垂 形六道,以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無作妙力(註1),尋聲救苦,度脫群萌。應以 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萬卉。雖則了無計慮,而復毫不差 殊。良由徹證唯心,圓彰自性。悲運同體,慈起無緣。即(以)眾生之念以為心,盡(窮)法 界之境以為量(證量)。是知無盡法界,無量眾生,咸在菩薩寂照心中。故得雲布慈門,波 騰悲海,有感即赴,無願不從也。 (正)南五台觀音示跡記 == 註1: 三十二應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 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 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 ,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 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 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 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 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 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 、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 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 ,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楞嚴經》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文珠法師:兩經皆言菩薩以三十二應身入諸國土,但《楞嚴經》於應天趣中有四天王太 子身,人趣中有女主國夫人身,《法華經》則無。而《法華經》八部中有迦樓羅,八部外 有執金剛神,《楞嚴經》亦無。非兩經互有出入,而是菩薩妙應無量,神化莫測,豈止三 十二應而已,兩經亦不過於菩薩無量應身中,略舉其中三十二類而已。兩經皆言,入諸國 土,或遊諸國土,顯示菩薩現種種形,教化眾生,非限於娑婆世界,而是遍於十方世界。 三十二應是教,諸國土眾生是機。菩薩於十方世界,有機則應,無感不通,此皆由因中修 習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而得自在成就。《印光法師文鈔》之《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發隱》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深,慈悲廣大,雖已成等正覺,而復示作菩薩。雖則示作菩薩,而復 於十方法界,普現色身,尋聲救苦,度脫眾生。十法界身,無身不現,令彼一切稱名致敬 之眾生,現在離所受之幻苦,將來得成佛之真樂。於此娑婆世界,因緣最為甚深。故普門 品無盡意菩薩,既聞觀音得名之因緣,復問游此世界方便說法之事,佛遂略說三十二應身 ,以明其概。三十二應身者,於十法界之四聖法界中。略舉佛,辟支佛,(即緣覺)聲聞 ,等三法界身。(菩薩乃其本位,故不說。)於六凡法界中則略舉梵王,帝釋,自在 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等六身而已。則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童男,童女,十 五身而已。於八部中,天已前列,此則不計,則有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 緊那羅,摩睺羅伽,又有執金剛神。此八種身,修羅一種,系修羅法界,余則或屬於, 或屬於,或屬於六凡法界,唯少地獄一法界耳,但是語略,非菩薩不於此處現身救 苦也。須知三十二應,不過略舉大概,以例其余,若詳說者,數豈有盡? 菩薩與無緣慈,運同體悲,隨機應現,神變無方,能以意會,則妙義全彰;若拘拘然執跡 而論,則失菩薩不動真際。現諸威儀了無計慮,無適不當,如一月普印千江,千江悉現全 月;一春普育萬卉,萬卉各具春光之妙矣。然菩薩所現,尚不止唯有情身,若夫山河城池 ,樓台屋宇,橋梁道路,樹林禾稼,隨彼機緣,亦皆示現。怡山所謂疾疫世而現為藥草, 饑饉時而化作稻粱,足徵菩薩慈悲之心矣。 廣州番禺高塘珠岡寺,宗禪大師念菩薩恩德,廣大周摯,因修一閣,以奉聖像。中供觀音 本像,兩旁供三十二應像。而本願居士等三十二人,各隨己力,出資以助,其功德不可思 議。竊念過去劫中,一女人修佛塔,三十二人相助令成,後同生三十三天,倡首者為帝釋 ,輔助者作四方八天之天王。宗禪大師,本願居士等,不求人天福報,但願倡者,助者, 及現在未來之瞻禮供養者,同得現生慧朗福崇,優入聖賢之域,臨終情空業盡,直登極樂 之邦,見佛聞法,證無生忍,回入娑婆,度脫眾生而已,又祈雨順風調,民康物阜,兵戈 息而天下太平,禮讓興而風俗淳美。爰為發其隱義雲。 十四無畏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楞嚴經》 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 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 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盤茶鬼。及 毘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應求男。應求女。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 永離癡暗。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 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 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 。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 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 。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號名。與彼眾 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楞嚴經》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凈寶覺。故 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 。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 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凈寶目。或慈或威 。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 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為。施無畏者。 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凈本根。所遊世界。皆令眾生。捨身珍寶。求我哀湣。 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 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盤。得大涅盤。 == 南無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真的是大慈大悲,千處祈求千處應。 印光法師(大勢至菩薩)即勸念佛人,應當兼念觀世音菩薩名號。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此即西方三聖啊!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9
bbsamtb:阿彌陀佛 02/15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