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眾生一念心性,與佛無二。雖在迷不覺,起惑造業,備作眾罪,其本具佛性,原無損失。 譬如摩尼寶珠,墮於圊廁,直與糞穢,了無有異。(s:圊,音青,廁也) 愚人不知是寶,便與糞穢一目視之; 智者知是無價妙寶,不以汙穢為嫌,必於廁中取出,用種種法,洗滌令潔, 然後懸之高幢,即得放大光明,隨人所求,普雨眾寶。 愚人由是,始知寶貴。 (s:普雨,平等供養、佈施;眾寶,無量法門。此《華嚴經》語。) 大覺世尊,視諸眾生,亦復如是! 縱昏迷倒惑,備作五逆十惡,永墮三途惡道之人,佛無一念棄捨之心; 必伺其機緣,冥顯加被,與之說法,俾了幻妄之惑業,悟真常之佛性, 以至於圓證無上菩提而後已。 (s:加被有冥、顯兩種,以身口加被為顯,以意智加被為冥;此謂用種種方式加被。 俾,音必,使也。) 於罪大惡極之人尚如是,其罪業小者,其戒、善具修,禪定力深者,亦無一不如是也。 以凡在三界之中,執身攝心、伏諸煩惑之人,而情種尚在,福報一盡,降生下界, 遇境逢緣,猶復起惑造業。由業感苦,輪迴六道,了無已時。 (s:執身,身行不犯戒;猶復,仍再次;已,止也。 簡言之,只要還沒證果,個個都有再次輪迴迷惑造業的份。) 故《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若非業盡情空,斷惑證真,則無出此三界之望! (s:「斷惑證真」就是前面所說「了幻妄之惑業,悟真常之佛性」) 此則唯有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聖見,二皆不生! 乃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 (s:藕益大師:「但有一法當情。都是法執之病。」此「超凡情,離聖見」之意也。 簡單講,情執、法執都沒有了。) 時當末法,捨此無術矣! (錄自〈傅大士傳錄序〉)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248.15 (11/13 14:08)
bbsamtb:阿彌陀佛 11/13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