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念佛法門,其來尚矣!(s:其來久矣。) 以吾人一念心性,猶如虛空,常恒不變; 雖常不變,而復念念隨緣。 不隨佛界之緣,便隨九界之緣;不隨三乘之緣,便隨六道之緣; 不隨人天之緣,便隨三途之緣。由其緣之染淨不同,致其報之苦樂迥異。 雖於本體,了無改變,而其相用,固已天淵懸殊矣。 譬如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雖虛空之本體,不因雲日而為增減; 而其顯現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語也。 如來以是義故,普令眾生緣念於佛。故曰:「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去佛不遠。」(s:《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又曰:「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三十二 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s:《觀無量壽經》) 夫隨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 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 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s:《華嚴經》) (s: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 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所 以我們以佛果地上的名號為我們信心持名之因,這句佛號包含佛無量功德無量智慧。 所以我們用這句阿彌陀佛,薰染我們的心行,久久而能與佛合,與道合,念佛成佛。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103769.html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則化之。(s:古人以為蜾蠃以螟蛉為義子) 即生作佛,轉凡成聖;其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 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方得了生脫死。念佛法門,自力、佛力,二皆具足, 故得 已斷惑業者,速證法身;具足惑業者,帶業往生。 其法極其平常,雖愚夫愚婦,亦能得其利益;而復極其玄妙,縱等覺菩薩,不能出其範圍 。故無一人不堪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實為如來一代 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 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則萬難萬難 ! (正)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 == 南無阿彌陀佛。 福薄,所以生於末法;慧淺,一聞不能十悟。 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貴有自知之明。誠然。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48.15
bbsamtb:阿彌陀佛 11/14 17:31
j45xu3:阿彌陀佛 11/15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