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學愚夫愚婦,顓蒙(音專蒙,無知) 念佛。須致恭致敬,唯誠唯懇,久而久之,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此種疑心,徹底脫落。 則佛之有無,己之有無,入佛之門徑,彼岸之確據,何待問人? 若不專心致志念佛,而於別人口裏討分曉,亦與看《金剛經》,而不知實相;看《淨土文》 、《西歸直指》,而不生信心。以業障于心,不能領會,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 ,其不見光相,與未睹時無異也。倘復其明,則一睹即見光相矣。 念佛一法,乃復明之最切要法。欲見實相之相,當竭誠於此法,必有大快所懷之時矣。真 我欲親見,非大徹大悟不可;欲證,非斷惑證真不可;欲圓證,非三惑(見、思、無明)淨 盡,二死(分斷生死、變異生死,註1)永亡不可。若論所在(真我何在),則閣下之長劫輪迴 ,及現今之違理致詰(質疑),皆承真我之力而為之。以背覺合塵(背於覺性,合於六塵), 故不得真實受用。譬如演若之頭(註2),衣裏之珠(註3),初未嘗失,妄生怖畏,妄受窮困 耳。 (正)復顧顯微書 == 註1: 淨空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生死」有兩種,第一種是「分段生死」,就是六道凡夫的生死;六道凡夫造業受報,生 死輪迴不已,所以叫分段生死。但是,凡夫也具有變異生死。第二種就是出三界外,聲聞 、緣覺、菩薩的「變異生死」。聖人雖然離開分段的身體生死,但是還沒有證到圓滿的法 身理體,在心念上還有生、住、異、滅剎那的四相遷流。有情眾生的四相遷流,是生、老 、病、死;無情的四相是成、住、壞、空。變異生死比喻說從十住到十行,從十行進入十 迴向,乃至於成佛,名之為變易生死。 http://book853.com/wap.aspx?nid=1017&p=1&cp=16&cid=85 註2: 淨空法師: 早年我在台中學《楞嚴經》,經裡有這麼一個問題,無始無明怎麼起來的?我們原先把「 無始」這兩個字解釋什麼?解釋時間,好像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我們解錯了,真正解釋的 意思,根本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它真有這麼回事情,所以釋迦牟尼佛,因為這個問題是 富樓那尊者提出來的,富樓那是阿羅漢,佛舉一個比喻,「演若達多迷頭認影」,這樁故 事大家都知道。是有錯誤,演若達多是有錯誤,這迷頭認影我們講也不好講,我講另外一 個比喻跟它完全相同的。我念小學、初中的時候是在抗戰期間,中日戰爭,那個時候小學 五、六年級叫高年級,五、六年級的學生就接受軍訓,那初中就更不必說了。小學五、六 年級就受軍訓,所以我們也受過軍事訓練。軍訓裡面最平常的緊急集合,早晨,這教官在 操場上一吹哨子,限定三分鐘服裝整齊就到那裡去排隊去了,操場去排隊去了。這常常看 到的,我服裝整齊的時候,忽然慌慌張張的就問同學,「我的帽子不見了,在哪裡?」人 家說「你帽子不就戴在頭上嗎?」一摸,是真的。迷頭認影,你說那個迷有沒有時間?什 麼時候發生的?演若達多迷頭認影故事跟這個一樣的性質,真的會發生慌張,你說那一念 ,那就是一念不覺,忘掉自己帽子已經戴上了,那一念不覺。那個一念不覺有什原因?找 不到原因。第一個念頭沒有原因,第二個念頭有原因,是什麼?第一個念頭是因,才有第 二個念頭,第二個念頭是第三個念頭的因,往後都有,都有因果。所以第一念沒有因,這 個念沒有時間,你說幾時起來的?沒有,就在當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iCvub4qQE
《楞嚴經》經文如下:「富樓那言,我與如來,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 遭,無始妄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世尊諸妄,一切圓滅,獨妙真常。敢問 如來,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淪溺?佛告富樓那,汝雖除疑,餘惑未盡。 吾以世間,現前諸事,今復問汝,汝豈不聞。室羅城中,演若達多,忽於晨朝,以鏡照面 ,愛鏡中頭,眉目可見,瞋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於意云何?此人何 因,無故狂走?富樓那言,是人心狂,更無他故。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 ,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 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 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 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 三因不生。則汝心中,演若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 ,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演若達多:這鏡裡的頭臉多好看!…… 可是我的頭呢?我看不到我的頭啊!難道我是 沒有頭的妖怪嗎?哇~~~~~~*爆走* 旁人:啊頭不就在你頭上嗎?*抓頭*) 註3: 《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 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裡。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 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 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月日, 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裡。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 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 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 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 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 滅度。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 未曾有。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0.180
bbsamtb:阿彌陀佛 12/18 16:43
j45xu3:阿彌陀佛 12/18 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