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徹祖、省祖(淨宗第十一、十二祖,註1)之少著作,亦各人之心願耳。其道德之優劣, 固不以著作之多少為定。古今有法身示現,但少數言句,無所著作者,多多也。何得在此 處生疑?須知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 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 (三)復唯佛居士書 ◎今為彼寄《安士全書》(註2)一部,祈於「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一段注及證,並〈萬善先資〉(戒殺)、〈欲海回狂〉(戒淫)、〈西歸直指〉(念佛求往 生),各書之問答辨惑處,詳細研閱,方不致自己把自己當做無根之人。雖暫活幾十年, 一死便消滅無有,豈不可憐之極?若知身死而神不滅,則其為壽也,何止天長地久?若肯 修持,求生西方,則盡未來際作一切眾生之大導師,豈不偉然大丈夫哉? (三)復周善昌書 == 註1: 省庵大師: 十五歲出家,經典過目不忘。廿四歲受具足戒,嚴持戒律,不離衣缽,日僅一食,恆不倒 單。後謁禮紹曇,聽講唯識、楞嚴、摩訶止觀,通達天台、法相等學說,明性相之學,參 念佛者是誰。四閱月,忽然開悟曰:我夢覺矣。自是機鋒迅利,才辯縱橫:紹曇傳為靈峰 派四世天台正宗。更於真寂寺掩關三年,晝閱三藏,夕課西方佛名。燃指於阿育王山佛前 ,發四十八大願,感舍利放光。作勸發菩提心文,激勵四眾,誦者多為涕下。...... 晚年,於鳳山梵天講寺,屏絕諸緣,結集蓮社,專修淨業,純提淨土。結長期晝夜六時念 佛,與同人互相策勵。人皆稱為永明再來。雍正十一年 (1732) 預告死期,於佛成道日, 謂弟子曰:我於明年四月十四日長往矣。自此掩關寸香齋,晝夜念佛十萬聲。翌年四月十 四日面西寂然,世壽四十九。當時,來送行者麇至,忽開目曰:「吾去即來,生死事大, 各自淨心念佛可矣!」合掌連稱佛名而逝。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t77.php 徹悟大師: 為臨濟三十六世,磐石七世也。卅八年,粹如遷往主持萬壽寺,師乃繼主廣通寺,提倡禪 淨雙修之道。每憶永明延壽禪師,乃禪門宗匠,尚歸心淨土,日課十萬彌陀,期生安養; 況今末代,尤宜遵承,遂棲心淨土,主張蓮宗。日限尺香晤客,過此惟禮拜持念而已。後 住持覺生寺八年,百廢盡舉。於淨業堂外,別立三堂:「涅槃堂」、「安養堂」、「學士 堂」,俾老病者有所依託,初學者便於誦習。師於禪淨宗旨皆深造其奧,律己甚嚴,望人 甚切。每當說法,如瓶瀉雲興,辯才無礙;與眾精修,蓮宗之風大扇;遐邇仰化,道俗歸 心,當時為法門第一人。...... 預知大限時至,命預辦荼毘事物。十月集眾付院務,誡曰:念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 收。吾數年來與眾苦心建此道場,本為接待十方來此同修淨業。凡吾所立規模,永宜遵守 ,不得改弦異轍,不負老僧與眾一片苦心也。臨示寂半月前,覺身微病,命大眾助稱佛號 ,見虛空中幢幡無數,自西而來。乃告眾曰:淨土相現,吾將西歸矣。眾以住世相勸。師 曰:百年如寄,終有所歸;吾得臻聖境,汝等當為師幸,何苦留耶!十二月十六日,命監 院師設涅槃齋。十二月十七日申時,告眾曰:吾昨已見文殊、觀音、勢至三大士,今蒙佛 親垂接引,吾今去矣!大眾念佛愈勵,師西向合掌,端坐念佛,曰:稱一聲洪名,見一分 相好。遂手結彌陀印,安祥往生。眾聞異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豐滿,髮白 變黑,光潤異常。二七入龕,三七荼毘,獲舍利百餘粒。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t73.php 註2: 《安士全書》為印光大師暢印的第一部書。 印光大師在序言中說:「又欲同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將《文昌帝君陰騭文》,詳 加註釋,俾日用云為,居心行事,大而治國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備法戒,悉存龜鑒。 由茲古聖先賢之主敬慎獨,正心誠意,不至徒空談而已。」又在第二序中說:「其震聾發 聵之情,有更切於拯溺救焚之勢。誠可以建天地,質鬼神,羽翼六經,扶持名教。允為善 世第一奇書,與尋常善書不可同日而語。不謂之菩薩乘本願輪,現居士身,說法度生者, 吾不信也。」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23
bbsamtb:阿彌陀佛 12/25 20:26
j45xu3:阿彌陀佛 12/25 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