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觀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觀境熟悉,無躁妄欲速之心,有鎮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則損多 益少。至於實相念佛,乃一代時教,一切法門,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觀,禪宗參究向上等 皆是。所謂念自性天真之佛也。如是念實相佛,說之似易,修之證之,實為難中之難。非 再來大士,孰能即生親證? 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淺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門也。於持名識其 當體實相(在持名唸佛的過程中體悟到本性實相),則其益宏深。外持名而專修實相,萬中 亦難得一二實證者。能得蘇東坡、曾魯公、陳忠肅、王十朋等之果報,猶其上焉者。了生 脫死一事,豈可以志大言大而成辦(怎可能光憑言大志大就能達成)乎哉! (正)復吳希真書 ==  摘自淨空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研習報告》   【念佛有四。】   這是四大類,念佛的方法很多很多,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第一:   【實相,念自性佛。】   這是念佛方法裡面最高的,我們初學的人學不到的。旁邊有個小注,『諦了自心真性 』,『諦』是真實,『了』是明了,是真真實實明心見性。這是『念自性佛』,這是屬於 實相念佛。從第二種以下的,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為什麼?『實相』,不用心意識,所 以我們做不到。十六觀以下是用心識意,那我們就都能做到。我們現在是心意識當家,真 如本性不曉得在哪裡,心意識當家,意識心來念佛。   【觀想,如十六觀,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這一句是《觀無量壽佛經》上的經文。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佛的這句 開示,我們要牢牢的記住。一切法不僅講世間法,包括出世間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 心想生,你心裡想什麼就變現什麼。虛空法界現像是無量無邊,從哪裡來的?從眾生心想 成就的。你知道這個原理,知道這個事實,我想佛,心就變成佛了,就現佛的相,想菩薩 你就成菩薩,想阿羅漢就成阿羅漢,想什麼就成什麼。   再淺而言之,我想我的身體健康,身體就健康;想我這裡有病,那裡有病,過兩天真 的就生病了。病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年歲大了,老了、老了!天天在想老,他怎麼不 老?他就老了。你要不想老,天天想年輕,你活一百歲還是年輕,沒有老相。為什麼?從 心想生。這是佛告訴我們一句真理。你為什麼不向快樂、健康那一方面去想?天天想煩惱 ,你的煩惱怎麼能斷得掉?所以這是很重要的一句開示。   佛菩薩那個身體、容貌永遠不變的。他為什麼不變?他沒想頭,所以他就不變了。有 想就有變化;他沒有想,他沒有變化了。你問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容貌都相同?為什麼都 無衰無滅?因為他沒有妄想。我們今天妄想不能斷,不斷,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想阿彌陀 佛這是最殊勝的。所以家裡面供養阿彌陀佛的像,你常常看他,常常想他,看久了、想久 了,你的容貌就跟佛的容貌一樣。『相隨心轉』,算命看相的都會說相隨心轉,這是真的 。相隨心轉,身體的體質也隨心轉。心造萬法,這很重要!這個要是學會了,你一生受用 無窮。   『觀想』,《觀無量壽佛經》裡面,世尊教給韋提希夫人修學的方法,說了十六種。 這十六種方法,我們今天叫它做十六觀。十六種修學,任何一種都能成就,不一定要十六 種都修,不必。隨取一種或兩種兼修也行,三種合修也行,專修一種也行。十六種方法, 前面十二種都是觀想,第十三種叫觀像,那不是屬於觀想。觀像是什麼?家裡供養阿彌陀 佛的像,你天天看這個像,心裡想這個像、念這個像,這叫觀像念佛。觀像,離開像,你 功夫就間斷了。觀想念佛,那個心要很微細,粗心大意的人,這個方法不適用。   第十六種方法,就是最後一種方法,凡是排列在最後的,都是最特別的,也是最殊勝 的,最後一種方法是『持名念佛』。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執持名號是出在《觀經》第十 六觀。這是最殊勝、最方便,不必觀想,也不必觀像,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念這六個 字,或者念四個字都行,這是最方便的法門。它的成就就是剛才講的『相隨心轉』,你念 佛、想佛的時候,心變成佛心,相自然就變成佛的相好,所以它會變的。第三:   【觀像。】   就是十六觀裡面的第十三觀。   【觀彩畫。】   像我們這個是屬於彩畫的。   【塑鑄。】   塑是雕塑,鑄是鑄造。像過去銅的佛像是屬於鑄造的,還有合金的佛像,鎏金、合金 的佛像,這個在古時候很多。塑造的有泥塑的、有木雕的。這些佛像:   【經云:起立合掌一心觀佛。】   這個自己家裡一定要有佛堂,要有清閒的時間。這種修學的方法,退休之後可以,你 在有工作的時候很困難,你沒有時間去修學。因為這個在佛堂,不能離開佛堂,離開佛堂 就離開佛像,就見不到面,所以不能離開,這是屬於觀像。第四是出在十六觀最後的一觀 :   【持名,一心執持名號,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這三句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相繼就是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就是 淨念。善導大師在《觀經》批註裡面,對我們開示非常詳細明白。我們上一次講的〈上品 上生章〉,諸位要記住,不能忘記。大師苦口婆心的教我們要信佛語,佛的話(經上講的 話),特別是往生經,今天專講往生的經,除三經之外,祖師大德們將《普賢行願品》、 《大勢至圓通章》合稱為五經。即使是等覺菩薩,甚至於是諸佛再來,他給我們說的與 這個經上不一樣的,我們都不要聽。我們的信心要這樣的清淨、堅定,你才決定得生。   決不要受一般人的這些意見,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看法,受他影響,這就壞了。一定 要相信佛所說的,縱然遇到佛,佛佛道同。佛如果跟我們講的,跟釋迦牟尼佛經上講的不 一樣,我們都不信。那個佛是假佛,不是真佛。真佛所說的一定相同,真正的菩薩,所說 的決定不會違背佛的意思。哪能講的跟佛說的不一樣!一定不聽,一定不接受,我們才能 成就。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109
cutekid:讀經報到。最後一段,勉勵我們,爍迦羅心無動轉,才能成就 04/03 13:55
bbsamtb:阿彌陀佛。感恩夏樹菩薩補充,對持名念佛更增信心。 04/03 15:34
j45xu3:阿彌陀佛 04/04 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