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居士即俗修真,隨緣進道。執持一句彌陀,當做本命元辰。抱著慚愧二字,以為入聖階 (註1)聖地不厭屢登(不厭辛苦屢登名山聖地),錄其跡(撰錄遊跡)以開人耳目,誠可 謂為法忘軀者也。 然以光愚見,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縱欲廣遊,宜以神不須以身。《彌陀》三經,《華嚴 》一部,當作遊訪路程。宴坐七寶池中,遍遊華藏世界。神愈遊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 一。 其寂也,一念不可得;其照也,萬德本具足。寂照圓融,真俗不二(註1)。十世古今,現 於當念。無邊剎海,攝歸自心。校(較)彼披星戴月,冒雨沖風,臨深淵而戰兢,履危岩而 驚怖者,不啻日劫相倍(所得受益,不止一天與一劫之差)矣。鄙見(我的看法)如此,不知 居士以為何如? (三)復高鶴年書 == 註1: 印光大師〈復陳慧和居士書二〉 又修行淨土法門,固不在出家與否汝上有老母,下有妻子,若置之不問,自求安樂,則 於佛法世法,均獲大罪。以不能盡誼盡分,縱有修持,功難抵過,況不能修持者乎?《觀 經》明三世諸佛淨業正因,第一即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 之修法,諸佛所贊。今之在家修行者,比四十年前,當多數十倍,何曾聞在家不好修行也 ?汝但依我《文鈔》、《嘉言錄》所說而修,決定可以與汝父母妻子,同得生為聖賢之徒 ,沒入蓮池海會,方知吾言,決不誑汝。 註2: 印光大師〈復葉聘臣居士書〉 佛念眾生,比眾生念佛,當切百千萬倍。若肯依佛言教,念佛求生西方,決不至仍留娑婆 ,何特於光乎哉。所言寂照不二,真俗圓融之義,下文極為發揮顯示,何不體認以求了解 乎?今先將此四字之義說明,則自勢如破竹,一了俱了矣。 上說吾心本具之道,與吾心固有之法,原是寂照不二,真俗圓融。何名為寂?即吾不生不 滅之心體。有生滅便不名寂。何名為照?即吾了了常知之心相。不了了常知,便不名照。 何名為真?即常寂常照之心體,原是真空無相,一法不立。何名為俗?俗即假義,謂雖則 一法不立,而復萬法俱備,萬德圓彰。(萬法萬德即事相也,事故名俗。) 寂即是體,照即是體之相狀與力用耳。此體相用三,原是一法,具此三義,故曰寂照不二真即是理性,俗即是事修此理性本具事修之道,此事修方顯理性之德。(所謂全性起修 、全修在性也。)故曰真俗圓融也。 (s:簡單講:事理是一不是二,事中必有理,無理不成事,而理藉事方能彰顯、作用。) == 南無阿彌陀佛。 「但依我《文鈔》、《嘉言錄》所說而修,決定可以與汝父母妻子,同得生為聖賢之徒」 此大勢至菩薩懇切擔保之語也。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165
a1014a:隨喜 04/16 15:06
bbsamtb:阿彌陀佛 04/16 15:45
ISOLA:南無阿彌陀佛。 04/16 18:25
jackyshih200:南無阿彌陀佛 04/16 18:42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4/16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