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 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念佛正行者,各隨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執一法。如其身無事累,固當從朝至暮,從暮 至朝,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大小便利,一切時,一切處,令此一句洪名聖號 ,不離心口。 若盥漱清淨,衣冠整齊,及地方清潔,則或聲或默,皆無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 時,及至穢汙不潔之處,只可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一樣,出聲便不恭敬。勿謂此等 時處,念不得佛,須知此等時處,出不得聲耳。又睡若出聲,非唯不恭,且致傷氣,不可 不知。 雖則長時念佛,無有間斷,須於晨朝向佛禮拜畢,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 遍畢,即念〈讚佛偈〉,即「阿彌陀佛身金色」偈。念偈畢,念「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 大悲阿彌陀佛」,隨即但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一千聲,或五百聲,當圍繞念。(須從 東至南至西北繞,為順從,為隨喜。順從有功德。西域最重圍繞,此方亦與禮拜均行,見 正編復馬契西書五。) 若不便繞,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將畢,歸位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 ,然後念〈淨土文〉(註1),發願回向往生。念淨土文者,令依文義而發心也。若心不依文 而發,則成徒設虛文,不得實益矣。淨土文畢,念三歸依,禮拜而退。此為朝時功課,暮 亦如之。 若欲多多禮拜者,或在念佛歸位之時,則拜佛若干拜。九稱菩薩,即作九禮,禮畢即發願 回向。或在功課念畢禮拜,隨己之便,皆無不可。但須懇切至誠,不可潦草粗率。蒲團不 可過高,高則便不恭敬。 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閒暇,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 ,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淨土文(即慈雲懺主淨土文);或但念「願生西方 淨土中」四句偈,念畢禮佛三拜而退。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 門,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 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 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以散心念 佛,難得往生;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極閑極 忙,既各有法,則半閑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間,而為修持法則也。 (正)與陳錫周書 == 註1: 即〈慈雲懺主淨土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 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重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 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 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21
bbsamtb:阿彌陀佛 01/12 16:08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03.73.152.244 (01/13 12:50)
summertrees:讚嘆bbsamtb大 (合十) 01/13 12:51
j45xu3:阿彌陀佛 01/13 17:38
summertrees:阿彌陀佛~ 01/13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