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保病薦亡(為病人祈福、為亡者超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 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矣。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即 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懶坯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拜懺 做水陸,亦可例推。 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 固已歷歷明明灌於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有不期然而然者 (註1)。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 (正)復黃涵之書 ◎至於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註2)。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誚而已。 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作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並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 。則于汝母,于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 (正)復周孟由昆弟書 == 註1: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在過去科技沒有今天這樣的發達,所以古人用的香,當然有非常好的香料,可是在使 用香裡面,熏香是最普遍的一種。譬如說我們的衣服,衣服上要有香氣,怎麼樣得來?現 在人用香水噴灑在衣服上,既方便又簡單,立刻噴上立刻就有香氣,就能夠發出來。古人 沒有這種方法,所以這個香用熏的。熏香當然要相當長久的時間,譬如一件衣服必須要熏 上十幾個鐘點、二十幾個鐘點,衣服上才有香氣;熏上個幾分鐘,這力量不夠。菩薩在此 地以這個比喻,因為熏香在印度、在中國,古時候都是很流行的。『如染香人』,就是身 上熏的有香氣的人,「染香人」身有香氣。這個比喻,比喻上面,我們身敬佛,帶了佛的 氣分。我們常常讀聖賢書,不知不覺就染上聖賢的氣分。我們心的動念、身體的作為,一 定會不知不覺受了古聖先賢的影響,受佛菩薩的化育。敬佛的人就像佛,敬菩薩的人就像 菩薩,敬聖人就像聖人,敬賢人就像賢人,這就好比是身有香氣。 註2: 《地藏經》: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 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 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 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 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彊過 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21.138
bbsamtb:阿彌陀佛 05/10 20:01
j45xu3:阿彌陀佛 05/10 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