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髮千鈞, 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 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 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列之痛。痛則瞋心生,而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 。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 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 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又人之將死,熱氣自下至上者,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為墮落相。故有頂聖、眼天生, 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之說。然果大家至誠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 切不可屢屢探之,以致神識未離,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煩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過,實 為無量無邊。願諸親友,各各懇切念佛,不須探彼熱氣後冷於何處也。 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 無知無識者,群相稱讚其能盡孝也。此孝與羅剎女之愛正同。《經》(註1)云:羅剎女食人 ,曰:我愛汝,故食汝。彼無知之人之行孝也,令親失樂而得苦,豈不與羅剎女之愛人相 同乎? 吾作此語,非不近人情,欲人各於實際上講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賢孫 親愛之一片血誠,不覺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愛親者,必能諒之。 (續)臨終三大要 == 註1: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九 五百比丘因緣品第五十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3/0190_049.htm == 南無阿彌陀佛。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113.62
bbsamtb:阿彌陀佛 05/15 18:18
hallcom:好文 05/15 18:23
j45xu3:阿彌陀佛 05/15 21:26
jackyshih200:南無阿彌陀佛 05/16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