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舍利不能禮拜,叢林不能親炙,有何所欠(有何缺憾)?但能見佛像,即作真佛想,見佛 經祖語,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必恭必敬,無怠無忽,則終日見佛,終日親炙諸佛菩薩祖 師善知識。舍利叢林云乎哉?(若不能如此,則拜舍利、參叢林,就能叫拜佛學佛嗎?) (註1) (正)與謝融脫書 ◎大覺世尊,所說一切大乘顯密尊經,悉皆理本唯心(一切法唯心),道符實相(符合諸法 實相),歷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而不易(變),舉十界(從佛到地獄眾生)以咸遵,歸元復本 (回歸清靜自性、恢復本來面目),為諸佛之導師,拔苦與(給予)樂,作眾生之慈父。 (註2) 若能竭誠盡敬,禮誦受持,則自他俱蒙勝益,幽顯(冥陽)同沐恩光。猶如意珠,似無盡藏 ,取之不匱,用之無窮。隨心現量,悉滿所願。(註3) (正)持經利益隨心論 == 註1: 法師用的是《論語》「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的意思。 意即禮樂文明不僅是鐘鼓玉帛,拜佛學佛,心中若無對佛、對經論的恭敬、誠懇,那麼 就算拜舍利、參叢林也只是徒具形式。 註2: 這一段文字我有找到益西彭措堪布的解釋,請大家參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143beb0102e4uc.html 這一篇講了很多公案故事,很好看,很有警惕! 註3: 淨空法師:為什麼有求必應 佛門裡面講“求富貴得富貴,求長壽得長壽”,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你一定要 懂得求的理論、求的方法;不懂理論與方法,盲修瞎練,那是求不到的。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為什麼有求必應?因為自性能生萬法。佛氏門中求,到哪裡求 ?從自性當中求。不是在外面求,外面求不到的。外面你求佛菩薩,佛菩薩泥塑木雕,自 身難保,它怎麼能保佑你? 財富在哪裡求?從內心裡面求,不是向外求。佛法稱為內學,我們要從自性裡面求;凡是 心外求法,這就是外道。我們想求財富,佛告訴我們,貪心斷了,自性裡面的財富就流露 出來。 你今天自性裡面財富透不出來,是因為你有貪心把那個門堵塞了,自性裡面的財富流不出 來。你所受用的,是外面的,是臨時打小工。你今天打一天工賺一點錢,很苦!不是自己 家裡面的寶貝。家裡面的寶貝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不曉得,堵塞了,拿不出來,只 好在外頭打零工,苦不堪言! 佛教給我們修布施,用布施這種方法把自己的慳貪心斷掉。布施能開發自性的寶藏,修財 布施,捨財,你自性裡面的財富自然就圓滿露出來。修法布施,不吝法,我所知道的,很 歡喜地教別人,不會留一手,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就完全現前。“怕別人將來超過我”,你 有這個念頭,那你學的法也是臨時在外頭學的,不是自性之法,自性裡面的法寶透不出來 。 確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一點都不錯!你要如理如法地求,沒有不應的; 你要是違背理論、錯用方法,你決定求不到。 == 南無阿彌陀佛。 這一篇是節錄,所以後面其實還有,補上後面一小段: 「《楞嚴》所謂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 得大涅槃。」) 求做佛都能做得,那求財寶妻兒真的是小菜一碟 XD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221.30 (05/19 12:45)
Stevin:大師們都善喻善解... 05/19 21:55
j45xu3:阿彌陀佛 05/19 23:03
summertrees:新朋友~ ^^ 05/19 23:40
bbsamtb:阿彌陀佛 05/20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