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是知智 慧德相,乃生佛所同,即性德也。有妄想執著,離妄想執著,則生佛迥異,即修德也。 修德有順有逆。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極(極處)而徹證,證而了無所得(於性德無所加, 註1);逆性而修,愈修愈遠,修極而永墮惡道,墮而了無所失(於性德也無所損)。了此 (懂得這道理),則愚者可賢(愚者順性而修可變為賢),賢者(逆性而修)可愚;壽者可夭, 夭者可壽;富貴貧賤,及與子孫之蕃衍(繁衍)滅絕,一一皆可自作主宰。則有憑據者亦可 無憑據,無憑據者亦可有憑據,如山之高不可登,人不能由(入),不妨鑿岩設砌(階),則 絕頂亦可直到矣。 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尚且遺害累 劫。若不修德,即親身做到富有天下、貴為天子,與夫位極人臣、聲勢赫弈(顯赫)之宰輔 地位,有不即世(當世)而身戮門滅者哉?是親得者皆無憑也? (難道是這些富貴者本不該 富貴的嗎?) 袁了凡頗會此義(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故一切所享者(袁了凡一生所享受者),皆非 前因所定也(都是後天修來的)。前因,俗所謂天,天定者勝人(天命半點不由人),謂前因 之難轉也。人定者亦可勝天(人可轉命),謂兢業修持,則前因不足恃(不足為懼)。是以現 因為因(以現世新造之善因為因),而消滅前因(前世之惡因)也。若恣意妄為,則反是。了 此,則欲愚者賢、庸平者超拔,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與隨時善教而已。 (正)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註1: 《心經》: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 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 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淨空法師法語:無智亦無得,那我學佛幹什麼? 1 《心經》到最後給我們說,“無智亦無得”,幾時你到無智亦無得,你的真如本性就統 統現出來。也許有人說,無智亦無得,那我學佛幹什麼?學到最後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 沒有了,這個佛法,我學它幹什麼? 2 這個“智”,指的是邪知邪見,“無智”是講無一切邪知邪見。“得”是什麼?得是你 那得失的心。你有得的心就有失,得失是所有煩惱的根源,你能夠把得失心丟掉,煩惱的 根拔掉了,那就恭喜你,你永遠不再有煩惱。 3 所以,佛與大菩薩沒有煩惱,為什麼?他沒有得失,得到了他不歡喜,丟掉了他不煩惱 ,他沒有得失心,他真正快樂。佛菩薩沒有看法,他心清淨。 4 六祖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有一個看法,就有了一物;又有了一個看法,就有了二 物,你心怎麼能清淨?佛教我們把妄想見解捨掉,捨得愈乾淨愈好,愈乾淨你的心愈清淨 ,心愈清淨你的智慧愈增長——這是學佛的秘訣。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2/115367.html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66
j45xu3:阿彌陀佛 05/31 19:54
a1014a:隨喜 05/31 20:07
bbsamtb:阿彌陀佛 06/01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