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至如禪宗,若單提向上(一念心直接契入),則一法不立(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佛尚 無著落處(連佛的念想都沒有),何況念佛求生淨土 (佛都沒有,何況淨土)?此真諦之「一 泯一切皆泯」(一空一切空),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真心本性,畢竟空,註1),顯 性體(本自清淨)也。 若確論修持(事上),則一法不廢(不廢一切善法),不作務即不食(一日不做就一日不食), 何況念佛求生淨土 (世法都不廢,何況念佛殊勝法門)?此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 「佛事門中,不捨一法」(註2),顯性具(本自具足)也。 必欲棄俗諦而言真諦,則非真諦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 即俗諦以明真諦,乃實真諦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 諸祖(歷來禪宗祖師),密修淨土之大旨(不執不廢)也。 (正)與體安和尚書 註1: 淨空法師: 實際理地,實際是真實的,真實只有真心、自性,理地,地是能生的意思,能生萬法。際之理能生萬法,把它比喻做地,所以實際理地就是本性、就是真心,惠能大師所說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這個意思。不受一塵,前面我們學得很多,真心裡面它是清淨 的、不生不滅的,它是一法不立,所以它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 沒有自然現象,它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一般人無法理解,而實際上它無處不在、無時不 在。因為它沒有現象,所以我們看不到它,聽不到它,捉摸不到它;也想不到它,因為它 不是精神現象,所以你想不到。於是今天的科學、哲學也沒辦法達到,因為科學、哲學必 須要有對象,就是有現象它才能夠探索得到,它沒有現象,所以科學技術跟哲學都沒法子 。 怎麼樣才知道?佛在經裡告訴我們「唯證方知」,只要你真正證得,你就知道了。怎麼證 得?把妄心放下就證得。妄心障礙真心,它是從真心變現出來的,真心裡頭沒有妄心,能 現妄心。妄心能現妄相,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今天講的宇宙、太空、萬事萬物,在佛法 都稱為幻相,它不是真的,它是屬於剎那生滅的,嚴格的講它根本不存在,這才是事實真 相。所以能生能現的本體,就是真心、就是自性。自己的自性,自己的真心,這裡頭什麼 都沒有,叫不受一塵,絲毫都沒有染著。這是能現能生的體,哲學所說的本體,佛真正把 它找到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九八集)2011/7/17 檔名:02-039-0498 註2: 淨空法師:金剛經-第78集 【菩薩度生、嚴土,離相行六度。廣行六度,一法不廢;不著六度之相,一法不執。不廢 不執,方是菩薩。若取法、住相、分別執著,則不名菩薩。】 一法不廢也就是「佛事門中,不捨一法」樣樣都在做,沒有一樣我們不在做,而且認真 的在做、努力的在做,負責任的在做。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交際應酬上,廣行六度, 這是一法不捨。雖然廣行,心地又清淨,心裡面確確實實一法也不執著,不著六度之相, 天天在做,雖做若無其事,這就好!這就是佛菩薩的生活,這就是佛菩薩的工作。佛菩薩 這些交際應酬,他不著相,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他的心都是清淨的。 不著六度之相,一法不執。不執著一法。不廢不執,這就是中道,這才叫菩薩,方是菩薩 。不廢而執著,諸位要記住,是凡夫。我們每天工作,我們每天也應酬,心裡面計較、分 別執著,這是凡夫。雖不執著,什麼也不幹,那也不是菩薩,還是凡夫。前面我們曾經說 過,四空天的眾生,他不執著,但是他什麼也不做。修行證果的人,這就是小乘,一般講 小乘證得偏真涅槃,證果了。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不好聽,《楞嚴經》上講小乘那個 偏真涅槃是什麼?「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小乘入般涅槃 這些人的批評。這是雖不執著,他什麼也不幹,也是錯誤。 == 南無阿彌陀佛。 參看淨空法師的講解其實非常好懂。 能夠把很深妙的東西講得非常淺顯易懂,又義理具足,法師真的是大善知識! 我們何其有幸! --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 「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索達吉堪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49
bbsamtb:阿彌陀佛 06/14 15:27
j45xu3:阿彌陀佛 06/15 22:16
kkshxt:阿彌陀佛!讚! 06/16 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