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 :「可中(若能,註1)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漸漸出離六塵之憑階);生生若能不退,佛 階決定可期。」又云:「初心從緣 (初發心學佛者,遇緣不同)(縱然能)頓悟自性,猶有 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盡(頓時除盡)。須教渠(他)盡除現業流識(現世習氣與煩惱)。」 弘辨謂:「頓悟自性,與佛同儔(同類)。然有無始習氣未能頓盡,須假(加以)對治,令順 性起用。如人吃飯,不一口便飽(無法一口就飽)。」長沙岑(長沙景岑招賢禪師)謂:「天 下善知識未證果上涅槃,以功(用功)未齊於諸聖(諸佛)故也。」 所以五祖戒又作東坡,草堂清復為魯公古今宗師,徹悟而未徹證者,類多如此良由惟 仗自力,不求佛加,絲毫惑業不盡(若還有一絲毫惑業未斷),生死決不能出。 淨土則具信願行三,便可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生死。悟證者(開悟者)頓登補處 (一生補處,候補佛位),未悟者亦證阿鞞(阿鞞跋致,三不退位)。所以華藏海眾,悉願往生 ;宗教知識,同生淨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懇心(誠懇念佛之心),故得感應道交,由是 速成正覺。 為今之計,宜屏除禪錄(禪宗公案語錄),專修淨業,於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聖號。 或聲或默,無雜無間,必使念起於心,聲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亂。久之久之,自成 片段。親證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風。是以觀音「反聞聞自性」之功夫,修勢至「都攝六 根,淨念相繼」之淨業,即淨而禪(修淨即修禪),孰妙於是。 (正)與海鹽徐夫人書 註1: 【 可中 】 《 佛學大詞典》 禪林用語。意指假若、恰好,或謂縱使、縱然、猶若等。乃唐宋時代之方言,禪林亦習用 之,為禪僧言談中之慣用語。 == 南無阿彌陀佛。 修禪縱然可至大徹大悟,但只要有一絲煩惱沒斷,還是沒辦法了生死。 只要一入輪迴,就決逃不了隔陰之迷。一世一世,往下墮落得多,往上精進的少。 淨空法師法語:蘇東坡的轉世 1 過去我剛學佛,還沒出家,李老師特別告訴我:“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 。老師跟我講解,這兩個人都是大佛學家,沒有修行的功夫,他們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沒有往生,還搞六道輪回,這個不能學。 2 諸位看看禪宗史裡面,蘇東坡的前生是五祖戒和尚,那個時候,朝廷裡有個大官到寺廟 進香,他一看到做官的威儀,他動了心,很羨慕,所以來生做官去了。 3 一生的修持換得一個官位,官也沒做好,得罪了當權派,最後貶到南海(海南島)去教 書,日子過得很苦,這個歷史上有記載。 4 蘇東坡死了以後,再轉世還是在人道的時候,地位就更差了,做了一個很小的官,好像 縣政府的科長一樣,這麼一個地位,以後就沒消息了。一世一世轉,他往下墮落,所以非 常非常的可怕!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50
a1014a:隨喜 06/12 21:58
j45xu3:阿彌陀佛 06/12 22:34
bbsamtb:阿彌陀佛 06/13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