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言取捨者(有所取捨者),此約究竟實義為難(是從究竟實義角度上提出反問)。(難者, 反詰問也。)不知究竟無取無捨,乃成佛已後事。若未成佛,其間斷惑證真,皆屬取捨邊 事(都必須有所取捨)。 既許斷惑證真之取捨,何不許捨東取西,離垢取淨之取捨?若參禪一法,則取捨皆非 (求 心不著相);念佛一法,則取捨皆是。(註1) 以一屬專究自心,一屬兼仗佛力。彼不究(明 白) 法門之所以然,而妄以參禪之法破念佛,則是誤用其意。彼無取捨,原是醍醐,而欲 念佛者亦不取捨,則便成毒藥矣。 (求不著相是對的,但如果以不著相來說不必念佛、不 必捨娑婆取西方淨土,那就錯很大了) 夏葛而冬裘(夏天穿輕薄的葛衣冬天穿保暖的皮衣),渴飲而饑食,不可相非(互相批評), 亦不可固執。唯取其適宜,則有利無弊矣。 (正)同上 註1: 淨空法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7集 http://www.ptt.cc/man/Buddhism/D221/D252/D2A1/M.1361375911.A.2B2.html 捨要捨得乾淨,取要取得專一,但不可執理廢事   下面一段說,「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 。這些話都是大師破除一些修淨土人的偏見、誤會。設是假設。因為在中國佛教,禪宗 提倡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所謂是不著相。我們淨土宗又要捨,又要取,你著相了 。沒錯!著相就是事,不著相是理。「不從事取捨」,好,我們也不取也不捨,試問著了 沒有?還是著了,著了「不取不捨」,哪有不著!我們要很細心的去體會,不可以被人家 幾句話就將我們的信心動搖,那就錯了,一定對於事理要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 們今天講不著相,做不到,參禪的人他有沒有做到?他也沒有做到,所以那叫口頭禪。真 的做到了,他對於任何一個人決定是平等心看待,那他是真做到了,他心裡頭真正捨盡了 。他還有意見、還有批評、還有議論,可見得他的心不清淨,他還有妄想執著分別沒斷。 「但尚」,這是崇尚,「不取不捨」,實在講他已經著空了。   蓮池大師說得好,淨宗的修學,「著事」,能夠念念相續,這個人可以帶業往生,他 真的能夠脫離三界,得生淨土;如果要「執理」,偏在理論上,捨去事修,自己心地並沒 有開悟、並沒有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他將來還是要搞六道輪迴,那就苦了。不能明心見 性就不能超越六道,明心見性談何容易!這是蓮池大師教導我們,我們從事上下手決定正 確。何況蕅益大師後頭又說,「即是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這個說得是真好 !因為事跟理是一不是二,偏在一邊都是錯誤的偏在一邊,古德教給我們,寧可偏在事 ,不能偏在理;換句話說,寧可執著有,不能執著空,執著空就壞了。「若達全事即理」 ,達是通達,是明瞭,如果你真正明白了,事原來就是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 這個取捨多自在,取捨多瀟灑,都是信心,「一取一捨,無非法界,故次信而明願也」。 這是到這個地方來做一個總結。念佛,我們捨娑婆世界,取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一取一捨 ,正是大乘正信,正是前面所說的隨順諸佛真實教誨。這兩句話,蕅益大師實在難得,為 我們說出這兩句話,要不是真正過來人,這兩句話說不出來。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發起 求生的大願。三資糧信、願,願就說到此地,下面是講行,信願行,第三個往生的條件。 == 南無阿彌陀佛。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219.243
hallcom:阿彌陀佛 06/24 20:01
bbsamtb:阿彌陀佛 06/24 20:22
j45xu3:阿彌陀佛 06/24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