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淨土,約事(從事相上說)則實有至極莊嚴之境象,約理則唯心所現。良以心清淨故,致 使此諸境界悉清淨,理與事固不能分張(分開),不過約(由)(偏)重之義,分事分理耳。 汝但詳看〈宗教不宜混濫論〉中,真俗二諦之文理(註1),及約境所唯(依個人根機與環境 來決定)之義(註2),自可了知矣。(論中真俗二諦之文理,及約境所喻之義,已採入本編 「論宗教」一節,閱之即知。編者敬注) 事理二法,兩不相離由有淨心,方有淨境;若無淨境,何顯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是名 心具(本心自具)。若非心具,則因不感果矣。 (三)復馬宗道書 註1: 印光法師〈宗教不宜混濫論〉: 剋論佛法大體,不出真俗二諦。真諦則一法不立,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也;俗諦則無 法不備,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也。教(教下)則真俗并闡,而多就俗說;宗(禪宗)則即 俗說真,而掃除俗相。須知真俗同體,並非二物。譬如大圓寶鏡,虛明洞徹,了無一物, 然雖了無一物,又復胡來則胡現,漢來則漢現,森羅萬象俱來則俱現。雖復群相俱現,仍 然了無一物。雖復了無一物,不妨群相俱現。 註2: (續上) 宗則就彼群相俱現處,專說了無一物;教則就彼了無一物處,詳談群相俱現。是宗則於事 修而明理性,不棄事修;教則于理性而論事修,還歸理性。正所謂稱性起修,全修在性, 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事理兩得,宗教不二矣。教雖中下(根器)猶能得益,(然)非上上利 根不能大通,以涉博故(因需要涉獵廣博);宗雖中下難以措心(用心),而上根便能大徹, 以守約故(直指人心)。教則世法佛法、事理性相,悉皆通達,又須大開圓解(通經通理) (即宗門大徹大悟也)方可作人天導師;宗則參破一個話頭,親見本來(自性),便能闡 (揚)直指(人心)宗風。 佛法大興之日,及佛法大通之人,宜依宗參究,喻如僧繇畫龍,一點睛則即時飛去;佛法 衰弱之時(末法時期),及夙根陋劣之土,宜依教修持,喻如拙工(愚鈍的工匠)作器,廢繩 墨(量尺規矩)則終無所成。 ==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180
bbsamtb:阿彌陀佛 06/26 16:00
j45xu3:阿彌陀佛 06/27 00:02
mark183:阿彌陀佛 06/27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