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論勝緣 ◎人之入道,各有時節因緣既因《文鈔》而知佛法,從事修持,即是皈依。(觀此《文 鈔菁華錄》亦然。編者敬注)不必又復行皈依禮,方為皈依,不行皈依禮,不名皈依也。 但願汝能依到底,不中變,即真皈依。 (三)復金振卿書 ◎夫人宿世果(然)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因緣)。即貪瞋癡等煩 惱惑業,疾病顛連(困苦不安)種種惡報,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顧(端看)其人之 能自反(思)與否耳。 不能自反,且無論(且不說)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限),即晦庵(朱熹)、陽明、靖節 (陶 淵明)、放翁(陸游)等,雖學問、操持、見地,悉皆奇特卓犖,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 了脫生死。其學問操持見地,雖可與無上妙道作基(礎),由(因)不能自反,竟為入道之障 。可知入道之難,真難於登天矣。 (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 南無阿彌陀佛。 「依到底,不中變,即真皈依」。 世智聰辯有時反而會成入道之障。 -- 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 難聲、愛阿難行步。」佛言:「眼中但有淚,鼻中但有涕,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 中但有屎尿,臭處不淨。其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中便有子;已有子,便有死亡;已有 死亡,便有哭泣;於是身有何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0.207
bbsamtb:阿彌陀佛 08/05 15:09
j45xu3:南無阿彌陀佛 08/29 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