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法,諸宗修持,必到「行起解絕」(修行要解行並進,行到極致,方能證解),方有實益 。愚謂「起」之一字,義當作極。唯其用力之極,故致能、所雙忘,一心徹露。行若未極 ,雖能觀念,則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見分別,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實利益 唯其用力及極,則能所、情見(註1)消滅,本有真心發現。故古有死木頭人(註2),後來 道風輝映古今,其利益皆在極之一字耳。 (正)復范古農書一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極,亦能明心見性,非念佛於現世了無所益也。(念極情忘, 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見《正編‧與徐福賢書》)昔明教嵩禪師,日 課十萬聲觀音聖號,後於世間經書,悉皆不讀而知。 (正)復謝誠明書 註1: 淨空法師: 「觀照」其實就是自性淨,就是自性的見聞覺知,所以能夠見到真性。凡夫迷失了自性, 用的是情識,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叫「情見」,也就是一般所講的「帶著感情」。什 麼叫感情?就是分別、執著、妄想。帶著這些東西的見聞覺知,是凡夫見解。由此可知, 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就是佛菩薩的見解,佛菩薩的見解叫做觀照,叫做照見。因 此用凡夫的見解來修行,是絕對不能超越六道的。 (950127早餐)http://ppt.cc/oXGP 註2: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道源長老 古時候有一位龐居士,是居士中的大德,龐居士大家都知道他的大名,他作了一個四句偈 :「鐵牛哪怕獅子吼,恰是木人看花鳥,我自不著於萬物,哪怕萬物常圍繞。」外面的六 塵境界,不出兩種:一種是逆境,一種是順境。逆境呢?你都動瞋恨心,順境呢?你都動 貪欲心。龐居士第一句就說,我們用功,不要動心。「鐵牛哪怕獅子吼」,逆境現前,有 一頭牛遇到獅子,獅子一吼,百獸震驚,那頭牛當然震驚,要是「鐵牛」,它震驚不震驚 ?牛為什麼聽見獅子吼就害怕呢?牠有個心,有妄想:「唉呀!牠要吃我,要害我的命啊 !」這就起了恐怖。鐵牛呢?鐵牛根本沒有心,就是沒有動念,獅子吼,你吼你的,「鐵 牛哪怕獅子吼。」 「恰是木人看花鳥」,遇到順境,「唉呀!這朶花開得好看!唉呀!這隻鳥叫得好聽!」 你動心了,動心就起貪欲心,要是木頭人呢?木頭刻的人,它看見花, 看見鳥,看它動 心不動心?不動心,花是花,鳥是鳥,所以「我自不著於萬物,哪怕萬物常圍繞。」我自 己不要執著萬物,哪怕萬物常常圍繞著我,沒有關係嘛!這就是菩薩用功,出家菩薩、在 家菩薩用功都在心裡用功,六塵境界擾亂你啦!不是六塵境界,是你自己打妄想,去攀緣 外面六塵境界,所以你要是會用功的人,境界是眾生境界,你要管你自己的心,你不動那 個思,不動那個想,也不動那個執著,「哪怕萬物常圍繞」,你害怕什麼? http://tclotus.net/tcbl/99move/read/Wujing/2/05/fd000054.htm 古來許多如「死木頭人」的修行者,拳拳服膺聖言量,不搬弄聰明,不起分別異解,一味 信受奉行,他們樸實的道風能輝映於古今。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研究(四)(吳思飛) http://ppt.cc/tKGS s:雖然我想道源長老說的應該就是印光法師這裡「死木頭人」的意思, 但吳居士的翻譯也有道理,就一併附上。供大家參考理解。 == 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有人找到「古有死木頭人」的典故,也懇請告知。感恩~ -- 印光大師開示: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 ,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 ,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 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之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夸。只管自 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 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1.16
bbsamtb:阿彌陀佛 07/15 16:04
a1014a:隨喜 會用功的人,境界是眾生境界,你要管你自己的心 07/15 19:42
j45xu3:阿彌陀佛 07/22 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