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觀世音菩薩,以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五蘊,即百法之略稱耳。既見其空,則五蘊 悉成深般若矣。(內之根身,外之器界,五蘊包含淨盡。能見其是空,則即五蘊、離五蘊 。法法頭頭,皆是大解脫法門,大涅槃境界矣。見《正編‧復寧波某居士書》)。如佛光 一照,群暗皆消,更無少暗之或留者。學道之士,識此關要,則性、相、顯、密(各宗派) ,悉是一如。否則隨語生執,了無指歸(沒有方向、歸處)(如)入海算沙,徒勞辛苦。 (三)百法明門論講義序 ◎《大般若》廣約(廣泛概括)佛法、眾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此經(心經) 略約心法,以明佛法眾生法。文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無不畢具。以約攝博 (濃縮六百卷《大般若經》 ),了無遺義(毫無遺漏)。 若約而言之,則「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復為全經樞紐。再約而言之,只一 「照」字,便可法法圓彰,法法圓泯(消融)。彰泯俱寂(清淨),一真(真如本性) 徹露(完 全現前,註1)。誠可謂如來之心印、大藏(經) 之綱宗(綱要宗旨)、九法界之指南、《大般 若》之關鍵,(深)義不可思議,功德亦不可思議。 (正)心經淺解序 註1: 淨空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照見是功夫,智慧的運用,修行的樞紐。為三智用,此三智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亦即智慧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我們的見解與看法就屬於智慧。 第一種空觀深者,能斷見思惑,顯一切智,見真諦,真諦即哲學家所說的本體第二種假 觀深者,能斷塵沙惑,顯道種智,見俗諦,就是對法界自然現象完全通達明白。第三種是 中觀深者,能破無明,顯一切種智,見中諦。一切智與道種智是一不是二,前面兩種的觀 照均偏在一邊,未達到圓融。等到觀照功夫深了,知道一切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對宇宙 人生之真相完全明白,無絲毫疑惑,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見到中諦。 == 阿彌陀佛。 附上淨空法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http://book.bfnn.org/books/0253.htm 篇幅不長,有興趣的學友可以前往學習。:) -- 阿彌陀佛!~ 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大慈大悲沒有了! 我們的過失在哪裡?謙虛不夠,恭敬不夠,四攝法不夠!(慚愧懺悔!>"<) by 淨空法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11
bbsamtb:阿彌陀佛 07/04 20:03
j45xu3:阿彌陀佛 07/11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