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故《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夫五蘊者,全體即是真如妙心,但由一向迷背,遂成幻妄之相。妄相既成,一真即昧 (隱而不見)。一真既昧,諸苦俱集。如風動則全水成波,天寒則即柔(水)成剛(堅冰)。照 以甚深般若,則了知迷真成妄,全妄即真。如風息日暖,復還水之本體耳。 故知一切諸法,皆由妄情所現。若離妄情,則當體全空。以故四大(一切物質現象)咸失本 性(明白現象都是假合,無自性),六根悉可互用。所以菩薩不起滅定,現諸威儀(註1)。眼 根作耳根佛事,耳根作眼根佛事。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水火不能焦濡(燒焦浸濕),虛空 隨意行住。境無自性,悉隨心轉。 故《楞嚴》云:「若有一人發真歸元,十方虛空,悉皆消殞。」乃「照見五蘊皆空」之實 效也。歸者歸投、歸還,即返照回光,復本心性之義。然欲返照回光復本心性,非先歸心 三寶,依教奉行不可。既能歸心三寶,依教奉行,自可復本心源,徹證佛性。既得復本心 源,徹證佛性,方知自心至寶,在迷不減,在悟不增。但以順法性故,則得受用;違法性 故,反受損傷。而利害天淵迥別(大不相同)耳。 (正)歸心堂跋 註1: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弟子品第三   爾時長者維摩詰自念。寢疾于床。世尊大慈寧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 詣維摩詰問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 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 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心不 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品。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是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時我世尊。聞說是語默然而止不能加報。故我不任 詣彼問疾。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爾時優波離亦從座起,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於毘尼中及諸經藏,說阿 逸多次當作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其人今者雖復出家, 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   佛告優波離:「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應正遍知,今於此眾,說彌勒菩薩摩訶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此人從今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卷下》 「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 贊曰:「徵(說明)淨穢也。從緇落飾(穿上黑色僧衣、捨離一切裝飾),形貌出家,常現威 儀,不修禪定。受姨母之妙服,欲貪未遣(除),矚毫光而不識,尚有無知。佛記果圓,理 深難測。 命終生處,淨穢何方?但以菩薩不起滅定而現威儀,將繼法王,遂取金疊(衣)讓,推光位 等問豪光。波離(優波離)不知乍謂。無定、情麤、睹相真疑有惑。禪定有九,煩惱有十。 如餘處說。然且成佛之先,必在睹史一生補處,大小共同。波離挾(憑恃)己下心(淺量)輒 量(思維)上位(深量)。示有不知,以發今請。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38/1772_002.htm s:簡單講就是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不解彌勒菩薩未斷煩惱、不修禪定,怎麼可能成佛? 這是以小乘重戒律禪定的思維來懷疑大乘菩薩的修行。就好像唐朝道宣律師持戒精嚴, 感得天人送飯,卻看不起戒律不嚴的窺基大師一樣。 淨空法師說: 我們讀《華嚴經》,知道真的入華嚴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窺基大師持戒 比道宣律師清淨,道宣律師持的是律儀戒,窺基大師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這兩者不一 樣!窺基大師可以和光同塵,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戒行圓滿了。 s:就像窺基大師持定共戒、道共戒,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就再也無所謂入定出定,而能自在無礙。 == 南無阿彌陀佛。 --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 證嚴法師《靜思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113.37 (07/06 19:33)
bbsamtb:阿彌陀佛 07/06 19:32
summertrees:b大,我有補一段《維摩詰所說經》,希望您有看到~ 07/06 19:34
bbsamtb:阿彌陀佛。感恩夏樹菩薩的補充,末學有看。 07/08 15:09
j45xu3:阿彌陀佛 07/15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