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論戒律 ◎至言(說到)持戒,且先守佛兩句略戒。其戒唯何?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兩 句,包羅一切戒法,了無有遺。此係如來戒經中語(註1)。文昌帝君引而用之于《陰騭文》 ,切勿謂原出於《陰騭文》也。此兩句,泛泛然視之,似無奇特。若在舉心動念處檢點, 則能全守無犯(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則諸戒均可圓持。見《續編‧復宋慧湛 書》),其人已深入於聖賢之域矣。 (三)復陳飛青書 ◎律,不獨指粗跡而已。若不主敬存誠,即為犯律。而因果又為律中綱骨。若人不知因果 ,及瞞因昧果,皆為違律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淨,一道齊 行矣。 (正)復謝誠明書 註1: 謂之通戒或略戒。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淨,不須別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 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經‧四十四十不善品》,謂第一毘婆尸佛 偈(百歲中但說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說無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門。」第二 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說一偈):「若眼見非邪,慧者護不著。棄捐於眾惡,在世為黠慧 。第三毘舍羅婆佛偈(七十年中說一偈半):「不害亦不非,奉行於大戒。於食知止足 ,床座亦復然。執志為專一,是則諸佛教。」第四拘樓孫佛偈(六十年中說二偈):「譬 如蜂採華,其色甚香潔。以味惠於他,道士遊聚落。不誹謗於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 行,諦觀正不正。」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三十年中說一偈):「執志莫輕戲,當學尊寂 道。賢者無愁憂,常滅志所念」,第六迦葉佛偈(二十年中但說一偈):「一切惡莫作, 當奉行其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第七釋迦佛偈(十二年中但說一偈):「護口 意法淨,身行亦清淨。淨此三行跡,修行他人道。」 又散見於《四分律戒本》,《五分律戒本》及《法句經》。所記雖略異,而原偈文之同一 ,則無疑。《增一阿含經》一曰:「迦葉問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諸法,時尊者阿難 便說此偈,諸惡莫作云云。」即七佛中迦葉佛之偈(《法句經》原本第十二章第百八十三 偈)也。《法華玄義二》,亦有「七佛通戒偈云:諸惡莫作云云。」 http://ppt.cc/Wngp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南無阿彌陀佛。 看七佛通戒偈就很感嘆慚愧,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淨,不須別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 禁戒,從百年說一偈縮短到十二年,表示娑婆世界眾生墮落的速度非常快速。從只說忍辱 無為,到身口意通通要叮嚀,也可見根機越來越差...... -- 月映萬川,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只要我們的心至誠清淨,阿彌陀佛就會應現。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150.64
bbsamtb:阿彌陀佛 07/22 15:23
※ 編輯: summertrees 來自: 211.74.113.24 (07/24 11:44)
j45xu3:阿彌陀佛 08/07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