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87.htm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388.htm 北傳:雜阿含387經 南傳:無 關涉主題:實踐/修四聖諦‧教理/斷慢證解脫 (10/15/2011 12:02:39 更新) 雜阿含387經[正聞本550經/佛光本386經](諦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木*奈]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聖諦,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若比丘於苦聖諦已知、已解,於苦集聖諦已知、已斷,於苦滅聖諦已知、已證, 於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如是比丘無有關鍵,平治城塹,度諸峻難,名為 賢聖建立聖幢。   諸比丘!云何無有關鍵?謂:五下分結已斷、已知,是名離關鍵。   云何平治城塹?無明謂之深塹,彼得斷、知,是名平治城塹。   云何度諸嶮難?謂無際生死究竟苦邊,是名度諸嶮難。   云何解脫結縛?謂愛已斷、已知。   云何建立聖幢?謂我慢已斷、已知,是名建立聖幢。」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388經[正聞本551經/佛光本387經](諦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木*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聖諦,何等為四?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   若比丘於苦聖諦已知、已解,於苦集聖諦已知、已斷,於苦滅聖諦已知、 已證,於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是名比丘斷五支,成六分,守護於一,依{猗} [倚]於四,捨除諸諦,離四衢,證諸覺想,自身所作,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純一清白,名為上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註解: 1.「五下分結」(pañcannaṃ orambhāgiyānaṃ saṃyojanānaṃ),菩提比丘 長老英譯為「五種較低拘束」(the five lower fetters)。「五下分結」即 「有身見、戒禁取、疑」(三結)加上「貪、瞋」。 2.「究竟苦邊」、「作苦邊」、「得苦際」(MA),南傳作「得到苦的結束」 (antamakāsi dukkhassā, dukkhassantakiriyaṃ,另譯為「作苦邊」)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得到苦的結束」(he has made an end to suffering)。 3.「斷五支,……慧善解脫」,參看《雜阿含71經》「參照」。 4.  參照:   「斷五枝,……慧善解脫」,《雜阿含388經》譯為:「斷五支,成六分, 守護於一,依猗於四,捨除諸諦,離四衢,證諸覺想,自身所作,心善解脫,慧善解脫」 ,《長阿含10經》譯為:「云何十難解法?謂十賢聖居:一者,比丘除滅五枝。 二者,成就六枝。三者,捨一。四者,依四。五者,滅異諦。六者,勝妙求。 七者,無濁想。八者,身行已立。九者,心解脫。十者,慧解脫。」   「十難解法」,《長部34經》作「十難貫通之法」(dasa dhammā duppa?ivijjhā),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十件難洞察之事」(ten things which are hard to penetrate)。   「十賢聖居」,《長部34經》作「十個聖者之住所」(dasa ariyavāsā), 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十個聖者之氣質」(ten ariyan dispositions)。   「除滅五枝」,《長部34經》作「五支已被捨斷」(pañca?gavippahīna) ,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除去五要素」(has got rid of five factor)。 按:「枝」應為「支」(a?ga),「部分;成分;要素」的意思,「五支」的內容 為「欲貪、惡意(瞋恚)、昏沈怠惰、掉舉後悔(掉悔)、疑」等「五蓋」。    「成就六枝」,《長部34經》作「具備六支;具足六支」 (cha?a?gasamannāgata,逐字直譯為「六-支-具備」),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 「獲得六要素」(possesses six factors),其內容為「六根對六境時,不樂不悲 而住於捨,有念,有知」。    「捨一」,《長部34經》作「守護一」(ekārakkha),Maurice Walshe先生 英譯為「建立一個防護」(has established one guard),其內容為「心具足正念守護; 以專注達到心的守護」。    「依四」,《長部34經》作「四種依靠」(caturāpassena,直譯為「四依止」), 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遵守四種維持」(observes the four supports), 其內容為「考量而從事[某]一事、考量而忍受[某]一事、考量而迴避[某]一事、 考量而除去[某]一事」。    「滅異諦」,《長部34經》作「排除各個諦」(pa?unnapaccekasacca,直譯為 「排除獨一諦」),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除去各個信仰」(has got rid of individual beliefs),其內容為「凡那些個別的沙門、婆羅門之個別的 [所主張之]各個諦,一切都除去、排除、捨、吐、脫、捨斷、捨遣」。    「勝妙求」,《長部34經》作「欲求已捨並徹底地衰滅」 (samavayasa??hesana,直譯為「正衰滅已捨欲求」),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 「完全捨斷尋求」(has quiet abandoned quest),其內容為「欲的欲求已捨斷, 有的欲求已捨斷,梵行的欲求已安息」。    「無濁想」,《長部34經》作「無濁之志」(anāvilasa?kappā,另譯為 「無濁的意向;無濁思惟」,「無濁」另譯為「清」),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 「動機純正」(is pure of motive),其內容為「欲的意向已捨斷,惡意的意向 已捨斷,加害的意向已捨斷」。    「身行已立」,《長部34經》作「身行已寧靜」(passaddhakāyasa?khāra, 另譯為「身行輕安」),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使他的情感已寧靜」 (has tranquillised his emotions),其內容為「樂已捨斷,苦已捨斷,之前喜與憂 已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於平靜而有遍淨專注的第四禪」。    「心解脫」,《長部34經》作「心善解脫」(suvimuttacitta),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心完全地自由」(is well liberated in heart),菩提比丘 長老於《相應部6相應3經》也英譯為「心完全地自由」(well liberated in mind) ,《長部34經》說其內容為「從貪之心解脫,從瞋之心解脫,從癡之心解脫」。    「慧解脫」,《長部34經》作「慧善解脫」(suvimuttapañña), Maurice Walshe先生英譯為「以智慧完全地自由」(is well liberated by wisdom),其內容為「他已了知:我的貪已捨斷,已切斷了根,就像無根的棕櫚樹, 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我的瞋已捨斷,已切斷了根,就像無根的棕櫚樹, 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我的痴貪已捨斷,已切斷了根,就像無根的棕櫚樹, 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感想: 如果能對苦集滅道清楚的話,對於種種 有神 無神 常 斷等,皆能不再受影響 這不就是我們學佛的目標嗎? 我思考過後,佛教不只是哲學,應該算是宗教 因為,是佛講出了這些方法論,而我們相信,才去做 儘管實際的步驟跟科學很像、很明確,但也因為這些方法,是有用的 而佛明確點出,這一點,的確是可以排除種種迷惑、學說 最近思考到一個點,佛的確教我們追究原因,追究苦因,最後可追到"無明=>老死" 這樣的終點,可是,若我們不信佛,只是自己一直追究,甚至追到"無明=>老死" 這樣是怎麼來的?想到老死都不會開悟!因為12因緣沒有起點 西方許多哲學家,最後結局是發瘋,這點倒是值得我們注意 回到重點,佛關注的不只是"從哪裡來",更重要的還有"要到哪裡去" (從緣起推估,無明無起點) (明確的承諾:涅槃) 回到 苦集滅道,儘管我學真如、中觀、也略知藏傳種種本尊等, 佛法要是離開苦集滅道,就是偏離了軌道 個人感嘆:有些人以神經語言學NLP或者資本主義思考模式,求"快"求"解答", 也很多人會相信、學習,可是學NLP,比如說我要成功、買房子買車子好了, 用NLP可能可以模擬腦中圖像、加強勇氣、自信等,可是呢,當我們有了房子、車子後, 要到哪裡去?當我們有了之後,然後呢?方向是什麼? 我並不是說不要學這些對於人生正面的技巧,而是 人生的方向要自己決定 (什麼叫做人生?什麼叫做正面?我想講的是: 這社會太多人教我們要做好一份好企劃,卻不知道為甚麼要做這份好企劃) 最現實的問題還是痛苦,而以我學到的佛法來解答,就是參禪是需要時間、因緣的, 如果有人跟你說:這個最好,這個就沒問題了,那.....還是小心點吧, 因為解除痛苦的路,以佛法究竟道路來講,靠自己的成份比較多 --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6.169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6.169 (03/30 10:59)
cool810:隨喜讀經~ 03/30 11:00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6.169 (03/30 11:01) ※ 編輯: Samus 來自: 59.116.6.169 (03/30 11:08)
wizer:推心得!阿姜查曾對阿姜布拉姆說:一切(諸行)都是不確定(無常) 03/30 12:13
wizer:人生"苦"的解決要靠自己,佛指出了解決之道,路還是要自己走 03/30 12:16
wizer:本篇僅有北傳而無南傳經文,竊以為僅供參考,但仍隨喜讚嘆S大! 03/30 12:18
yctsai:樓上法友 莫不可作如此想 雜阿含是阿難系的傳承 03/30 14:56
Lunakaoru:隨喜讀經 03/30 23:28
AHJKL:"不要因為是誰說,就信以為真"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實修能否 03/30 23:44
AHJKL:遠離貪嗔癡才是真正的法。 03/30 23:44
AHJKL:本文四聖諦以如此說,斷除苦集之因,證苦滅之樂,故為正法。 03/30 23:45
AHJKL:w板友可思考之。 03/30 23:46
wizer:感謝yctsai與AHJKL板友的正語,末學會對經文更謹慎發言<_ _> 03/31 00:02
yctsai:反省~ 的確是不能以阿難系 就信以為真 03/31 18:11
AHJKL:要以十善且能"遠離貪嗔癡才是真正的法" 04/01 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