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HJKL (hi)》之銘言: : 依據原文: : 1.先貼佛經裡五根的敘述,先從雜阿含經開始。從佛經裡,把佛法找出來、實修。 : 先有關搜尋"雜阿含經"五根、再搜尋"四聖諦"的敘述。 : 2."雜阿含經"五根:慧根"四聖諦",已搜尋。現在搜尋"信根":四不壞淨。 : 3."慧根"四聖諦"、"信根":四不壞淨,已搜尋。 現搜尋"精進根":四正斷(四正勤)。 : 4."慧根"四聖諦"、"信根":四不壞淨、"精進根":四正斷(四正勤),已搜尋。 : 現在搜尋"念根":四念處。四念處在修行是一個很重要的法門,請有意學習的板友 : 跟上,深入雜阿含經裡有關四念處的修習方法。。 5."慧根":四聖諦"、"信根":四不壞淨、"精進根":四正斷(四正勤)、"念根":四念處 ,已搜尋,現在搜尋"定根":四禪。 : ---------------------------------- : : ()為個人註解 : : 字義不懂,可自行查。學貴自得,不以他求。 : :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站(字意不懂查) : : http://cbs.ntu.edu.tw/dict/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佛學辭意不懂查) (九八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從愛生愛,從愛生恚;從恚生愛,從恚生恚。 云何為從愛生愛?謂: 有一於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他於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隨行此, 作是念:『我於彼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他復於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 隨行故,我於他人復生於愛。』是名"從愛生愛"。 云何從愛生恚?謂: 有一於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而他於彼"不喜、不愛、不念、不可意"隨行此, 作是念:『我於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而他於彼不喜、不愛、不念、不可意隨 行故,我於他而生瞋恚。』是名"從愛生恚"。 云何為從恚生愛?謂: 有一於眾生不喜、不愛、不念、不可意,他復於彼不喜、不愛、不念、不可意隨行故, 我於他而生愛念,是名"從恚生愛"。 云何從恚生恚?謂: 有一於眾生不喜、不愛、不念、不可意,而他於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隨行此, 作是念:『我於彼眾生不喜、不愛、不念、不可意,而他於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 意隨行,我於他所問起瞋恚。』是名"從恚生恚"。 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乃至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具足住者, "從愛生愛、從恚生恚、從恚生愛、從愛生恚",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 無復生分,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若彼比丘盡諸有漏,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當於爾時,不自舉,不起塵,不熾然,不嫌彼。 云何自舉?謂: 見色是我、色異我、我中色、色中我。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自舉。 云何不自舉?謂: 不見色是我、色異我、我中色、色中我。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不自舉。 云何還舉?謂: 於罵者還罵,瞋者還瞋,打者還打,觸者還觸,是名還舉。 云何不還舉?謂: 罵者"不還罵",瞋者"不還瞋",打者"不還打",觸者"不還觸",是名不還舉。 云何起塵?謂: 有我、我欲,乃至十八種愛,是名起塵。 云何不起塵?謂: 無我、無我欲,乃至十八愛不起,是名不起塵。 云何熾然?謂: 有我所、我所欲,乃至外十八愛行,是名熾然。 云何不熾然?謂: 無我所、無我所欲,乃至無外十八愛行,是名不熾然。 云何嫌彼?謂: 見我真實起,於我慢、我欲、我使不斷不知,是名嫌彼。 云何不嫌彼?謂: 不見我真實,"我慢、我欲、我使"已斷已知,是名不嫌彼。」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四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住鞞羅磨聚落北身恕林中。 鞞羅聚落婆羅門長者聞世尊住聚落北身恕林中,聞已,共相招集,往詣佛所,稽首佛足, 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有眾生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佛告諸婆羅門長者:「行"非法行"、行"危嶮行"因緣故,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諸婆羅門長者白佛:「行何等非法行、危嶮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佛告婆羅門長者:「殺生,乃至邪見,具足"十不善業"因緣故。 婆羅門!是非法行、危嶮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 婆羅門白佛:「何因緣諸眾生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佛告婆羅門長者:「行法行、行正行,以是因緣故,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復問:「世尊!行何等法行、何等正行,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佛告婆羅門長者:「謂:離殺生,乃至正見,"十善業跡"因緣故,身壞命終,得生天上。 婆羅門長者!若有行此法行、行此正行者,欲求剎利大性家、婆羅門大性家、居士大性家 悉得往生。 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因緣故。 若復欲求生四王、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悉得往生。所以者何? 以法行、正行故,行淨戒者,其心所願,悉自然得。 若復如是法行、正行者,欲求生梵天,亦得往生。所以者何? 以行正行、法行故,持戒清淨,心離愛欲,所願必得。 若復欲求往生光音、遍淨,乃至阿伽尼吒,亦復如是。所以者何? 以彼持戒清淨,心離欲故。 若復欲求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悉得成就。所以者何? 以彼法行、正行故,持戒清淨,心離愛欲,所願必得。 欲求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皆悉得。 所以者何? 以法行、正行故,持戒清淨,心離愛欲,所願必得。 欲求斷三結,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果, 無量神通,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皆悉得。 所以者何?以法行、正行故,持戒、離欲,所願必得。」 時,婆羅門長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此經言:想要往生、天界、境界越高,所需下的"以法行、正行故,持戒清淨, 心離愛欲、離欲"(離殺生,乃至正見,"十善業跡"因緣故)的功夫便需越高,乃至 無量神通、四果皆是。相反則入地獄。) (此經相當重要,蘊含三世因果的觀念,種瓜得瓜,應要深思) (一一四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久住舍衛國阿練若床坐處,長鬚髮,著弊納衣,來詣佛所。 爾時,世尊、無數大眾圍繞說法。 時,諸比丘見摩訶迦葉從遠而來,見已,於尊者摩訶迦葉所起輕慢心,言: 「此何等比丘?衣服麤陋,無有儀容而來,衣服佯佯而來。」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 「善來!迦葉!於此半座,我今竟知誰先出家,汝耶?我耶?」 彼諸比丘心生恐怖,身毛皆豎,並相謂言: 「奇哉!尊者!彼尊者摩訶迦葉,大德大力,大師弟子,請以半座。」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師,我是弟子。」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我為大師,汝是弟子,汝今且坐,隨其所安。尊者摩訶迦葉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復欲"警悟"諸比丘,復以尊者摩訶迦葉"同己所得殊勝廣大功德",為現眾故, 告諸比丘:「我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初禪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 摩訶迦葉亦復如我,離"欲、惡、不善法",乃至初禪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 我欲第二、第三、第四禪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彼摩訶迦葉亦復如是,乃至第四禪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 我隨所欲,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 神通境界,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 彼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漏盡智具足住,若日、若夜、若日夜。」 爾時,世尊於無量大眾中稱歎摩訶迦葉"同己廣大勝妙功德"已,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一二四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金師住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鑄金者,積聚沙土,置於槽中,然後以水灌之,麤上煩惱、 剛石堅塊,隨水而去,猶有麤沙纏結。 (1) 復以水灌,麤沙隨水流出,然後生金,猶為細沙、黑土之所纏結。 (2) 復以水灌,細沙、黑土隨水流出,然後真金,純淨無雜,猶有似金微垢(3) 然後金師置於爐中,增火鼓[糒-米+韋],令其融液,垢穢悉除,然其生金猶故, (4) 不輕、不軟、光明不發,屈伸則斷。 彼鍊金師、鍊金弟子復置爐中,增火鼓[糒-米+韋],轉側陶鍊,然後生金輕軟光澤, (5) 屈伸不斷,隨意所作釵、鐺、鐶、釧諸莊嚴具。 如是,淨心進向比丘麤煩惱纏、惡、不善業、諸惡邪見漸斷令滅,如彼生金,淘去剛石堅 (1) 。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除次麤垢,欲覺、恚覺、害覺,如彼生金除麤沙礫(2)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次除細垢,謂:親里覺、人眾覺、生天覺,思惟除滅,如彼生金, (3) 除去塵垢、細沙、黑土(親里覺: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常常懷想親戚鄉里的念頭,是八種惡覺之一。 八種惡覺除了鄉里覺以外,還有欲覺(貪欲的念頭)、瞋覺(瞋恚的念頭)、 惱覺(惱害他人的念頭)、國土覺(常常懷想國土安危的念頭)、 不死覺(富有的人常常懷有長生不死的念頭)、 族姓覺(常常懷想自身族姓高貴的念頭)、 輕侮覺(自侍才德而常輕侮他人的念頭),請參照華嚴經十三。) (人眾覺: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常常有人我的念頭。(?) 我按:可能係指還想跟大眾、朋友在一起,不能"離眾獨處"(專精思惟)的意思,) (生天覺: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這一經是說給比丘聽的,所以當然希望比丘們的終極目標不是求生天,而是漏盡。) 復次,淨心進向比丘有善法覺,思惟除滅,令心清淨,猶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 (4) 令其純淨。復次,比丘於諸三昧,有行所持,猶如池水,周匝岸持,為法所持,不得寂靜 勝妙,不得息樂、盡諸有漏。 如彼金師、金師弟子陶鍊生金,除諸垢穢,不輕、不軟、不發光澤,屈伸斷絕,不得隨意 成莊嚴具。 復次,比丘得諸三昧,不為有行所持,得寂靜勝妙,得息樂道,一心一意,盡諸有漏。 (5) 如鍊金師、鍊金師弟子陶鍊生金,令其輕軟、不斷、光澤,屈伸隨意。 復次,比丘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如是正受,純一清淨,離諸煩惱, 柔軟真實不動,於彼彼入處,欲求作證,悉能得證。 如彼金師陶鍊生金,"極令"輕軟、光澤、不斷,任作何器,隨意所欲。 [此言:雖然已經"盡諸有漏"了(慧解脫),但還是更精進的意思,離諸覺觀,乃至得第二 、第三、第四禪("極令"),有達"俱解脫(禪定)"的意思] 如是,比丘三昧正受,乃至於諸入處,悉能得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1.4 ※ 編輯: AHJKL 來自: 219.70.1.4 (09/05 18:18)
AHJKL:四禪大約已經搜尋完了,本活動告一段落,請接下個實修活動 09/05 18:19
AHJKL:"四雙八輩實修活動" 09/05 18:19
AHJKL:明天或後天會繼續搜尋雜阿含經相關,請有意者稍後, 09/05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