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HJKL (hi)》之銘言: : 依據原文: : 1.先貼佛經裡五根的敘述,先從雜阿含經開始。從佛經裡,把佛法找出來、實修。 : 先有關搜尋"雜阿含經"五根、再搜尋"四聖諦"的敘述。 : 2."雜阿含經"五根:慧根"四聖諦",已搜尋。現在搜尋"信根":四不壞淨。 : 3."慧根"四聖諦"、"信根":四不壞淨,已搜尋。 現搜尋"精進根":四正斷(四正勤)。 4."慧根"四聖諦"、"信根":四不壞淨、"精進根":四正斷(四正勤),已搜尋。 現在搜尋"念根":四念處。四念處在修行是一個很重要的法門,請有意學習的板友 跟上,深入雜阿含經裡有關四念處的修習方法。。 : ---------------------------------- : : ()為個人註解 : : 字義不懂,可自行查。學貴自得,不以他求。 : : 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 http://cbs.ntu.edu.tw/dict/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一七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為斷無常故,當隨修"內身"身觀住。何等法無常?謂: 色無常,為斷彼故,當隨修"內身"身觀住。 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為斷彼故,當隨修"內身"身觀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色無常,未來色、現在色、 過去未來色、過去現在色、未來現在色、 過去未來現在色無常, 斷彼故,當隨修"身身觀住"。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隨修"內身"身觀住八種,如是 "外身"身觀、"內外身"身觀、 "內受"受觀、"外受"受觀、"內外受"受觀、 "內心"心觀、"外心"心觀、"內外心"心觀、 "內法"法觀、"外法"法觀、"內外法"法觀住一一八經, 亦如上說。 如斷無常義,修四念處; 如是知義、盡義、吐義、止義、捨義、滅義、沒義故,隨修"四念處",亦如上說。 (一七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當云何救?」 比丘白佛言:「世尊!當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 佛告比丘:「頭衣燒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應盡斷,為斷無常火故,隨修"內身"身觀住。 云何為斷無常火故,隨修內身身觀住?謂: 色無常,為斷彼故,隨修內身身觀住受、想、行、識無常,為斷彼故,隨修內身身觀住……」廣說乃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 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常、 過去未來現在無常。 (上面 內身身觀住"無常"敘述共有8個,故說八經) 如內身身觀住八經,如是外身身觀八經、內外身身觀八經如上說。 如身念處二十四經,如是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二十四經如上說。 (3x8=24) 如"當斷無常"九十六經, (24x4=96) 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九十六經,亦如上說。 (此指每一個都可以用相同字眼帶入,如當知、當吐、當盡....,也可說是共7x96=672經) (二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縈髮目揵連出家來詣佛所,共相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縈髮目揵連:「汝從何來?」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我從彼眾多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遮羅迦出家,集會未曾講堂聽 法,從彼林來。」 佛告縈髮目揵連:「汝為何等福力故,從彼眾多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遮羅迦出家所 聽其說法?」 縈髮目揵連言:「我試聽其"競勝論義福利",聽其"相違反論議福利"故。」 (競勝論義福利 [阿含辭典 (莊春江)] 解讀為「從(誰的)論理較好(的辯論)中獲益」,「競勝」解讀為「競爭;比賽誰較 為殊勝」,「論義」解讀為「說理;論理」,「福利」另作「福力」,解讀為「益處; 利益」。 相違反論議福利 [阿含辭典 (莊春江)] 解讀為「從(持)相反(論調)的論理中獲益」,「論義」解讀為「說理;論理」, 「福利」另作「福力」,解讀為「益處;利益」。) 佛告目揵連:「長夜久遠,種種異道沙門、婆羅門、遮羅迦出家競勝論議,相違反論議福 利,迭相破壞。」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瞿曇!為諸弟子說何等法福利,令彼轉為人說,不謗如來, 不增不減,誠說、法說、法次法說,無有餘人能來比挍、難詰、訶責?」 佛告目連:「明、解脫、果報、福利,為人轉說者,不謗如來,不乖其理,法次法說, 無有能來比挍、難詰、嫌責。」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瞿曇!諸弟子有法,修習多修習,令明、解脫、福利滿足者不?」 佛告縈髮目犍連:「有七覺分,修習多修習,明、解脫、福利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有法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不?」 佛告縈髮目揵連:「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能令七覺分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復有法修習多修習,令四念處滿足不?」 佛告縈髮目揵連:「有三妙行,修習多修習,能令四念處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復有法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不?」 佛告目揵連:「有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 縈髮目揵連白佛言:「云何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令三妙行滿足?」 佛告目揵連:「若眼見適意、可愛念、能長養欲樂、令人緣著之色,彼比丘見已,不喜、 不讚歎、不緣、不著、不住; 若眼見不適意、不可愛念、順於苦覺之色,諸比丘見已,不畏、不惡、不嫌、不恚。彼好色,起眼見已,永不緣著; (好的不喜、不讚歎、不緣、不著、不住) 不好色,起眼見已,永不緣著; (壞的也不畏、不惡、不嫌、不恚) 內心安住不動,善修解脫,心不懈倦。 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如是於六觸入修習多修習,滿足三妙行(六觸入處律儀-->三妙行-->四念處-->七覺分) 云何修三妙行,滿足四念處? 多聞聖弟子於空閑處、林中、樹下,作如是學、如是思惟: 『此"身"惡行,現世、後世必得惡報。我若行身惡行者,必當自生厭悔,他亦嫌薄, 大師亦責,諸梵行者,亦復以法而嫌我;惡名流布,遍於諸方,身壞命終,當墮地獄。 於身惡行,見現世、後世如是果報,是故除"身"惡行,修"身"妙行,"口、意"惡行, 亦復如是。』 是名修習三妙行已,得四念處清淨滿足。 (修"身口意"三妙行,除"身口意"三惡行) 云何修四念處?得七覺分滿足? 目揵連比丘!如是順身身觀住,彼順身身觀住時,攝念安住不忘。 爾時,方便修習念覺分,方便修習念覺分已, 得念覺分滿足,於彼心念,選擇於法,覺想思量。 爾時,方便修習"擇法覺分",方便修習擇法覺分已,逮得擇法覺分滿足,選擇彼法, 覺想思量。 方便修習"精進覺分",方便修習精進覺分已,逮得精進覺分滿足,勤精進已,生歡喜心。 爾時,修習方便"歡喜覺分",修習歡喜覺分已,逮得歡喜覺分滿足,心歡喜已,身心止息。 爾時,修習"猗息覺分",修習猗息覺分已,逮得猗息覺分滿足,身心息已,得三摩提。 爾時,修習"定覺分",修習定覺分已,定覺分滿足,謂一其心,貪憂滅息, 內身行捨,方便修習"捨覺分",方便修習捨覺分已,逮得捨覺分清淨滿足。 受、心、法念處,亦如是說。如是修習四念處、七覺分滿足。 云何修習七覺分?明、解脫、滿足? 目揵連!若比丘修念覺分,依遠離、依離欲、依滅捨,於進趣修念覺分,逮得明、解脫、 清淨滿足。 乃至修習捨覺分,亦如是說,是名修習七覺分已,明、解脫、清淨滿足。 如是,目揵連!法法相律,從此岸而到彼岸。」 說是法時,縈髮目揵連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縈髮目揵連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於他,於諸法、律得無所畏。 從座起,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言: 「我今寧得於正法、律出家,得具足比丘分不?」 佛告目揵連:「汝今已得於正法、律出家,具足得比丘分,得出家已,專精思惟, 不放逸住,乃至成阿羅漢。」 (五三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那律住松林精舍。 時,尊者大目犍連住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時,尊者阿那律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 「有一乘道,淨眾生,離憂、悲、惱、苦,得真如法, 所謂四念處。何等為四? 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若於四念處遠離者,於賢聖法遠離; 於賢聖法遠離者,於聖道遠離; 聖道遠離者,於甘露法遠離; 甘露法遠離者,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若於四念處信樂者,於聖法信樂; 聖法信樂者,於聖道信樂; 聖道信樂者,於甘露法信樂; 甘露法信樂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知尊者阿那律心之所念,如力士屈伸臂頃,以神通力,於跋祇聚落 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沒,至舍衛城松林精舍,尊者阿那律前現,語阿那律言: 「汝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是念: 『有一乘道,令眾生清淨,離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得真如法,所謂四念處 。何等為四? 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 若於四念處不樂者,於賢聖法不樂; 聖法不樂者,於聖道不樂; 不樂聖道者,於甘露法亦不樂; 不樂甘露法者,則不能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若於四念處信樂者,樂賢聖法; 樂賢聖法者,樂於聖道;樂聖道者,得甘露法; 得甘露法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耶?」 尊者阿那律語尊者大目揵連言:「如是,如是。尊者!」 大目犍連語尊者阿那律言:「云何名為樂四念處?」 尊者大目犍連:「若比丘身身觀念處,心緣身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 如是,受、心、法念處,正念住調伏、止息、寂靜,一心增進, 尊者大目犍連,是名比丘樂四念處。」 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從舍衛國松林精舍門,還至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 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五三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乃至尊者大目犍連問尊者阿那律:「云何名為四念處,修習多修習?」 尊者阿那律語尊者大目犍連言:「若比丘於內身起"厭離想"",於內身起"不厭離想"、 "厭離不厭離俱捨想",正念正知。 如內身,如是外身、內外身,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一] 內身:自身以內。 [二] 外身:自身以外的物理世界(也如自身是由四大地水火風所構成)。 [三] 內外身:自身以內及以外的四大地水火風(同時觀察)。 ) 內受、外受、內外受, 內心、外心、內外心, 內法、外法、內外法,作厭離想、不厭離想、厭離不厭離俱捨想,住正念正知。 如是,尊者大目犍連!是名四念處修習多修習。」 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入三昧,從舍衛國松林精舍入三昧神通力,如力士屈伸臂頃, 還到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住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122.181 ※ 編輯: AHJKL 來自: 125.229.122.181 (08/23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