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HJKL (hi)》之銘言: : 依據原文: : 1.先貼佛經裡五根的敘述,先從雜阿含經開始。從佛經裡,把佛法找出來、實修。 : 先有關搜尋"雜阿含經"五根、再搜尋"四聖諦"的敘述。 : 2."雜阿含經"五根:慧根"四聖諦",已搜尋。現在搜尋"信根":四不壞淨。 : 3."慧根"四聖諦"、"信根":四不壞淨,已搜尋。 現搜尋"精進根":四正斷(四正勤)。 : ---------------------------------- : : ()為個人註解 : : 字義不懂,可自行查。學貴自得,不以他求。 : : 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 http://cbs.ntu.edu.tw/dict/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九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年少婆羅門,名:鬱闍迦,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俗人在家當行幾法,得現法安,及現法樂?」 佛告婆羅門:「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為四?謂: 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 何等為方便具足?謂: 善男子種種工巧業處,以自營生,謂種田、商賈,或以王事,或以書疏算畫。 於彼彼工巧業處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為守護具足?謂: 善男子所有錢穀,方便所得,自手執作,如法而得,能極守護,不令王、賊、水、火劫, 奪漂沒令失,不善守護者亡失,不愛念者輒取,及諸災患所壞,是名善男子善守護。 何等為善知識具足? 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虛妄、不凶險。如是知識能善安慰, 未生憂苦能令不生,已生憂苦能令開覺,未生喜樂能令速生,已生喜樂護令不失, 是名善男子善知識具足。 云何為正命具足?謂: 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掌護,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 如執秤者,少則增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 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為優曇缽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 不顧其後。 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癡人,如餓死狗。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如是,婆羅門!四法成就,現法安、現法樂。」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在家之人有幾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 佛告婆羅門:「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後世安、後世樂。何等為四?謂: 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 何等為信具足?謂: 善男子於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餘世人同法所壞,是名善男子 信具足。 何等戒具足?謂: 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是名戒具足。 云何施具足?謂: 善男子離慳垢心,在於居家,行解脫施,常自手與,樂修行捨,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 施具足。 云何為慧具足?謂: 善男子苦聖諦如實知,習、滅、道聖諦如實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 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後世安、後世樂。」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方便建諸業,  積集能守護,  知識善男子,  正命以自活。  淨信戒具足,  惠施離慳垢,  淨除於速道,  得後世安樂。  若處於居家,  成就於八法,  審諦尊所說,  等正覺所知。  現法得安隱,  現法喜樂住,  後世喜樂住。」 佛說此經已,鬱闍迦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七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有人火燒頭衣,當云何救?」 比丘白佛言:「世尊!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時救令滅。」 佛告比丘:「頭衣燒然尚可暫忘,無常盛火應盡斷。為斷無常火故, 已生惡、不善法,當斷,起欲、精勤、攝心令增長。 斷何等無常法故,已生惡不善法為斷故,起欲、方便、攝心增進?謂: 色無常故,受、想、行、識無常,當斷故, 已生惡不善法令斷,起欲、方便、攝心增進……」廣說乃至……。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經,如是過去無常、未來無常、現在無常、 過去未來無常、過去現在無常、未來現在無常、過去未來現在無常八經,亦如上說。 如已生惡不善法當斷故, 如是未生惡不善法令不生、 未生善法令生、 已生善法令增廣故, 起欲、方便、攝心增進八經,亦如上說。 如當斷無常三十二經,如是當知、當吐、當盡、當止、當捨、當滅、當沒一一三十二經, 廣說如上。 (六二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跋祇人間遊行,到鞞舍離國菴羅園中住。 爾時,菴羅女聞世尊跋祇人間遊行,至菴羅園中住,即自莊嚴乘車,出鞞舍離城, 詣世尊所,恭敬供養。詣菴羅園門,下車步進,遙見世尊與諸大眾,圍遶說法。 世尊遙見菴羅女來,語諸比丘: 「汝等比丘勤攝心住,正念、正智。今菴羅女來,是故誡汝。 云何為比丘勤攝心住? 若比丘已生惡不善法當斷,生欲、方便,精進攝心。 未生惡不善法不令起,未生善法令生,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修習增滿,生欲、方便,精勤 攝心,是名比丘勤攝心住。 云何名比丘正智? 若比丘去來威儀,常隨正智,迴顧視瞻,屈伸俯仰,執持衣缽,行住坐臥,眠覺語默, 皆隨正智住,是正智。 云何正念? 若比丘內身身觀念住,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受、心、法法觀念住, 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是名比丘正念。 是故汝等勤攝其心,正智、正念,今菴羅女來,是故誡汝。」 時,菴羅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為菴羅女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而住。 爾時,菴羅女整衣服,為佛作禮,合掌白佛:「唯願世尊與諸大眾,明日受我請中食。」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菴羅女知世尊默然受請已,稽首禮足,還歸自家,設種種食, 布置床座,晨朝遣使白佛:「時到。」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詣菴羅女舍,就座而坐。 時,菴羅女手自供養種種飲食。食訖,澡漱、洗缽竟。 時,菴羅女持一小床坐於佛前,聽佛說法。 爾時,世尊為菴羅女說隨喜偈: 「施者人愛念,  多眾所隨從,  名稱日增高,  遠近皆悉聞,  處眾常和雅,  離慳無所畏。  是故智慧施,  斷慳永無餘。  上生忉利天,  長夜受快樂,  盡壽常修德,  娛樂難陀園,  百種諸天樂,  五欲悅其心。  彼於此人間,  聞佛所說法,  為善逝弟子,  樂彼受化生。」 爾時,世尊為菴羅女種種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六四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何等為信根? 若比丘於如來所起淨信心,根本堅固,餘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及餘世間,無能沮壞其心者,是名信根。 何等為精進根已生惡不善法"令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 未生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 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 已生善法"住不忘",修習增廣,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是名精進根。 何等為念根? 若比丘內身身觀住,慇懃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 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是名念根。 何等為定根? 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定根。 何等為慧根? 若比丘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慧根。」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七一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蓋、七覺分,有食、無食,我今當說。諦聽,善思,當為 汝說。 譬如身依食而立,非不食。如是五蓋依於"食"而立,非不食。 (以下指不好的) "貪欲蓋"以何為食?謂: "觸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貪欲令起,已起貪欲能令增廣,是名欲愛蓋之食。 何等為"瞋恚蓋"食?謂: "障礙相",於彼不正思惟,未起瞋恚蓋令起,已起瞋恚蓋能令增廣,是名瞋恚蓋食。 何等為"睡眠蓋"食? 有五法。何等為五? "微弱、不樂、欠呿、多食、懈怠",於彼不正思惟, 未起睡眠蓋令起,已起睡眠蓋能令增廣,是名睡眠蓋食。 何等為"掉悔蓋"食? 有四法。何等為四?謂: 親屬覺、人眾覺、天覺、本所經娛樂覺。 (親屬覺: [阿含辭典 (莊春江)] 另作「親覺、親里覺」,即「思惟(想念)親人」,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人眾覺: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常常有人我的念頭。(?) "我按:若比對上下句覺的概念,人眾覺應指喜好群居的感覺(樂眾棄閑靜),比丘應樂 獨處於閑寂"。 天覺: [阿含辭典 (莊春江)] 譯義不明,缺乏資料比對,或解讀為「思惟(思慕想念)天界的美妙」, 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本所經娛樂覺: [阿含辭典 (莊春江)] 思惟(回憶)過去愉快的事,《數憶昔所更事》作「數憶昔所更事」, 相當的南傳經文無此句。) 自憶念、他人令憶念而生覺,於彼起不正思惟,未起掉悔令起,已起掉悔令其增廣, 是名掉悔蓋食。 何等為"疑蓋"食? 有三世。何等為三?謂: 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於過去世猶豫、未來世猶豫、現在世猶豫, 於彼起不正思惟,未起疑蓋令起,已起疑蓋能令增廣,是名疑蓋食。 譬如身依於食而得長養,非不食。 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長養,非不食。 (以下也指不好的,應該於七覺分而食才對,故應該要相反過來思惟才對) 何等為"念覺分"不食?謂: 四念處不思惟,未起念覺分不起,已起念覺分令退,是名念覺分不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不食?謂: 於善法撰擇,於不善法撰擇,於彼不思惟, 未起擇法覺分令不起,已起擇法覺分令退,是名擇法覺分不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不食?謂: 四正斷,於彼不思惟,未起精進覺分令不起,已起精進覺分令退,是名精進覺分不食。 何等為"喜覺分"不食? 有喜,有喜處法,於彼不思惟,未起喜覺分不起,已起喜覺分令退,是名喜覺分不食。 何等為"猗覺分"不食? 有身猗息及心猗息,於彼不思惟,未生猗覺分不起,已生猗覺分令退,是名猗覺分不食。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輕安覺支,止觀及法界次第名為除覺分,斷除身心麤重,使身心輕利安適。 [阿含辭典 (莊春江)] 輕安覺分 另譯作「輕安覺支、猗覺支、猗覺分」,菩提比丘長老依巴利語英譯為「寧靜覺支」, 參看「覺支」、「七覺支」、「輕安」。) 何等為"定覺分"不食? 有四禪,於彼不思惟,未起定覺分不起,已起定覺分令退,是名定覺分不食。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定覺支,使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 何等為"捨覺分"不食? 有三界,謂:斷界、無欲界、滅界, 於彼不思惟,未起捨覺分不起,已起捨覺分令退,是名捨覺分不食。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行捨覺支,捨諸妄謬,捨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是行蘊所攝之捨之心所,故名 行捨。) ("以下"才是正思惟) 何等為"貪欲蓋不食"?謂: "不淨觀",於彼思惟,未起貪欲蓋"不起",已起貪欲蓋"令斷",是名貪欲蓋不食。 何等為"瞋恚蓋不食"? 彼"慈心"思惟,未生瞋恚蓋"不起",已生瞋恚蓋"令滅",是名瞋恚蓋不食。 何等為"睡眠蓋不食"? 彼"明照"思惟,未生睡眠蓋"不起",已生睡眠蓋"令滅",是名睡眠蓋不食。 何等為"掉悔蓋不食"? 彼"寂止"思惟,未生掉悔蓋"不起",已生掉悔蓋"令滅",是名掉悔蓋不食。 何等為"疑蓋不食"? 彼"緣起法"思惟,未生疑蓋不起,已生疑蓋令滅,是名疑蓋不食。 ("以下"才是正思惟) 譬如身依食而住、依食而立;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而立。 何等為念覺分食?謂: 四念處思惟已,未生念覺分"令起",已生念覺分"轉生令增廣",是名念覺分食。 何等為擇法覺分食? 有擇善法,有擇不善法,彼思惟已,未生擇法覺分"令起",已生擇法覺分"重生令增廣", 是名擇法覺分食。 何等為精進覺分食? 彼"四正斷"思惟,未生精進覺分"令起",已生精進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精進覺分食。 何等為喜覺分食? 有喜,有喜處,彼思惟,未生喜覺分"令起",已生喜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喜覺分食。 何等為猗覺分食? 有身猗息、心猗息思惟,未生猗覺分"令起",已生猗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猗覺分食。 何等為定覺分食?謂: 有四禪思惟,未生定覺分"令生起",已生定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定覺分食。 何等為捨覺分食? 有三界。何等三?謂:斷界、無欲界、滅界。 彼思惟,未生捨覺分"令起",已生捨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捨覺分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編輯: AHJKL 來自: 111.184.193.252 (08/22 11:59) ※ 編輯: AHJKL 來自: 111.184.193.252 (08/22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