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引述《AHJKL (hi)》之銘言: : ()為個人註解 : 字義不懂,可自行查。學貴自得,不以他求。 :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站("字"意不懂查此) : http://cbs.ntu.edu.tw/dict/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佛學辭意"不懂查此) : 雜阿含經: : 1.首先搜尋"四如意足",因為較少故先搜尋。(以下僅搜尋有"詳細"經文,非一語) : 2.搜尋"安那般那念"、"止觀"。 : 3."五根"因前已搜尋,接下來次第搜尋"五力"(五根以前道品皆已搜尋)。 : (五力是基於五根之上,需要先瞭解五根,然後對看) : 4."五力"上來便是"七覺分(七菩提分)",七覺分為四念處之更上一層樓。(1.2.3已搜完) : -------------------------------- (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金剛跋求摩河側薩羅梨林中。 爾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思惟禪思,作如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令四法滿足 ;四法滿足已,七法滿足;七法滿足已,二法滿足?」 時,尊者阿難從禪覺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獨一靜處,思惟禪思,作是念: 『頗有一法,多修習已,令四法滿足,乃至二法滿足?我今問世尊,寧有一法,多修習已 ,能令,乃至二法滿足耶?』」 佛告阿難:「有一法,多修習已,乃至能令二法滿足。何等為一法?謂: 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能令四念處滿足;四念處滿足已,七覺分滿足; 七覺分滿足已,明、解脫滿足。 云何修安那般那念,四念處滿足? 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如滅出息念學。 阿難!如是聖弟子入息念時,如入息念學,出息念時,如出息念學; 若長若短,一切身行覺知, 入息念時,如入息念學,出息念時,如出息念學; 身行休息"入息"念時,如身行休息"入息"念學; 身行休息"出息"念時,如身行休息"出息"念學。 聖弟子爾時身身觀念住,異於身者,彼亦如是隨身比思惟。 若有時聖弟子喜覺知,樂覺知,心行覺知, 心行息覺知,"入息"念時,如心行息"入息"念學, 心行息"出息"念時,如心行息"出息"念學。 是聖弟子爾時受受觀念住,若復異受者,彼亦受隨身比思惟。 有時聖弟子心覺知,心悅、心定、心解脫覺知, 入息念時,如"入息"念學, 心解脫出息念時,如心解脫"出息"念學, 是聖弟子爾時心心觀念住,若有異心者,彼亦隨心比思惟。 若聖弟子有時觀無常、斷、無欲、滅,如無常、斷、無欲、滅觀住學, 是聖弟子爾時法法觀念住,異於法者,亦隨法比思惟,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滿足四念處。 」 阿難白佛:「如是修習安那般那念,令四念處滿足。云何修四念處,令七覺分滿足?」 佛告阿難:「若比丘身身觀念住,念住已,繫念住不忘。 爾時方便修念覺分,修念覺分已,念覺分滿足;念覺滿足已,於法選擇思量。 爾時方便修擇法覺分,修擇法覺分已,擇法覺分滿足,於法選擇分別思量已,得精勤方便 。 爾時方便修習精進覺分,修精進覺分已,精進覺分滿足,方便精進已,則心歡喜。 爾時方便修喜覺分,修喜覺分已,喜覺分滿足,歡喜已,身心猗息。 爾時方便修猗覺分,修猗覺分已,猗覺分滿足,身心樂已,得三昧。 爾時修定覺分,修定覺分已,定覺分滿足,定覺分滿足已,貪憂則滅,得平等捨。 爾時方便修捨覺分,修捨覺分已,捨覺分滿足, 受、心、法法念處亦如是說,是名修四念處,滿足七覺分。」 阿難白佛:「是名修四念處,滿足七覺分。云何修七覺分,滿足明、解脫?」 佛告阿難:「若比丘修念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修念覺分已,滿足明、解脫。 乃至修捨覺分,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 如是修捨覺分已,明、解脫滿足。 阿難!是名法法相類、法法相潤。 如是十三法,一法為增上,一法為門,次第增進,修習滿足。 (安那般那念) (四念處)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一一~八一二) 如是異比丘所問,佛問諸比丘亦如上說。 (一一四四)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摩訶迦葉、尊者阿難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世尊涅槃未久。 時,世飢饉,乞食難得。 時,尊者阿難與眾多年少比丘俱,不能善攝諸根,食不知量,不能初夜、後夜精懃禪思, 樂著睡眠,常求世利。人間遊行至南天竺,有三十年少弟子捨戒還俗,餘多童子。 時,尊者阿難於南山國土遊行,以少徒眾還王舍城。 時,尊者阿難舉衣缽,洗足已,至尊者摩訶迦葉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 時,尊者摩訶迦葉問尊者阿難:「汝從何來?徒眾尟少?」 阿難答言:「從南山國土人間遊行,年少比丘三十人捨戒還俗,徒眾損減,又今在者多是 童子。」 尊者摩訶迦葉語阿難言:「有幾福利,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聽三人已上制群食戒 ?」 阿難答言:「為二事故。何等為二?一者為貧小家,二者多諸惡人以為伴黨,相破壞故。 莫令惡人於僧中住,而受眾名,映障大眾,別為二部,互相嫌諍。」 尊者迦葉語阿難言:「汝知此義,如何於飢饉時,與眾多年少弟子南山國土遊行,令三十 人捨戒還俗,徒眾損減,餘者多是童子?如阿難!汝徒眾消滅,汝是童子,不知籌量。」 阿難答言:「云何?尊者摩訶迦葉!我以頭髮二色,猶言童子?」 (我頭髮都已是黑白二色(言老矣),還能說是童子嗎?) 尊者摩訶迦葉言:「汝於飢饉世,與諸年少弟子人間遊行,致令三十弟子捨戒還俗,其餘 在者復是童子。徒眾消滅,不知籌量,而言宿士眾壞,阿難!眾極壞, 阿難!汝是童子,不籌量故。」 (摩訶迦葉不是指阿難的年紀是童子,而是說既然知道飢饉世,為何還要帶年少弟子去 南天竺遊行?致使三十弟子捨戒還俗,只剩下童子還在,意指童子老大,乃是因為不知 籌量,卻說宿士眾壞。故說'汝是童子,不籌量故') 時,低舍比丘尼聞尊者摩訶迦葉,以童子責尊者阿難毘提訶牟尼,聞已不歡喜,作是惡言 :「云何?阿梨摩訶迦葉,本外道聞,而已童子呵責阿梨阿難毘提訶牟尼,令童子名流行 ?」 ([佛光阿含藏]: 阿梨(ariya 或 ayya)(巴),聖者。 元、明二本均作「阿闇梨」三字,聖本作「阿闍梨」。阿闍梨(?cariya)(巴),舊譯教授 師,新譯軌範師。 [佛光阿含藏]: 鞞提訶牟尼(Videha-muni)(巴),鞞提訶之聖者,即對阿難之尊稱。聖本作「鞞提阿牟尼」 。) 尊者摩訶迦葉以天耳聞低舍比丘尼心不歡喜,口出惡言。聞已,語尊者阿難: 「汝看!是低舍比丘尼心不歡喜,口說惡語,言: 『摩訶迦葉本聞外道,而責阿梨阿難,毘提訶牟尼,令童子名流行。』」 尊者阿難答言:「且止!尊者摩訶迦葉!忍之!尊者摩訶迦葉!此愚癡老嫗無自性智。」 尊者摩訶迦葉語阿難言:「我自出家,都不知有異師,唯如來、應、等正覺。 我未出家時,常念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知在家荒務,多諸煩惱,出家空閑, 難可俗人處於非家,一向鮮潔,盡其形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 當剃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以百千金貴價之衣,段段割截為僧伽梨, 若世間阿羅漢者,闇從出家。我出家已,於王舍城那羅聚落中間多子塔所,遇值世尊正身 端坐,相好奇特,諸根寂靜,第一息滅,猶如金山。 我時見已,作是念:『此是我師!此是世尊!此是羅漢!此是等正覺!』 我時一心合掌敬禮,白佛言:『是我大師!我是弟子。』 佛告我言:『如是,迦葉!我是汝師!汝是弟子。 迦葉!汝今成就如是真實淨心所恭敬者。 不知言知,不見言見,實非羅漢而言羅漢,非等正覺言等正覺者,應當自然身碎七分。 迦葉! 我今知故言知,見故言見,真阿羅漢言阿羅漢,真等正覺言等正覺。 迦葉!我今有因緣故,為聲聞說法,非無因緣故。依,非無依;有神力,非無神力。 是故,迦葉!若欲聞法,應如是學: 「若欲聞法,以義饒益,當一其心,恭敬尊重,專心側聽,而作是念: 『我當正觀五陰生滅,六觸入處集起、滅沒,於四念處正念樂住,修七覺分、八解脫 身作證。常念其身:未嘗斷絕,離無慚愧,於大師所及大德梵行"常住慚愧"。』」 如是應當學!(八解脫:http://cbs.ntu.edu.tw/dict/index.php ) 爾時,世尊為我說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去,我亦隨去, 向於住處。我以百千價直衣割截僧伽梨,四攝為座。 爾時,世尊知我至心,處處下道,我即敷衣,以為坐具,請佛令坐。 世尊即坐,以手摩衣,歎言:『迦葉!此衣輕細,此衣柔軟。』 我時白言:『如是。世尊!此衣輕細,此衣柔軟,唯願世尊受我此衣!』 佛告迦葉:『汝當受我糞掃衣,我當受汝僧伽梨。』 佛即自手授我糞掃納衣,我即奉佛僧伽梨。 如是漸漸教授,我八日之中,以學法受於乞食,至第九日,起於無學。 阿難!若有正問:『誰是世尊法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付以法財,諸禪、解脫、三昧 、正受?』應答我是,是則正說。 譬如轉輪聖王第一長子,當以灌頂,住於王位,受王五欲,不苦方便自然而得,我亦如是 ,為佛法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法餘財法,禪、解脫、三昧、正受,不苦方便自然 而得。譬如轉輪聖王寶象,高七八肘,一多羅葉能映障者。如是我所成就六神通智,則可 映障,若有於神通境界智證有疑惑者,我悉能為分別記說,天耳、他心通、宿命智、生死 智、漏盡作證智通有疑惑者,我悉能為分別記說,令得決定。」 尊者阿難語尊者摩訶迦葉:「如是!如是!摩訶迦葉!如轉輪聖王寶象,高七八肘,欲以 一多羅葉能映障者。如是,尊者摩訶迦葉六神通智則可映障,若有於神通境界作證智,乃 至漏盡作證智有疑惑者,尊者摩訶迦葉能為記說,令其決定。我於長夜敬信尊重尊者摩訶 迦葉,以有如是大德神力故。」 尊者摩訶迦葉說是語時,尊者阿難聞其所說,歡喜受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213.220
AHJKL:七覺分已經搜尋 10/14 00:33
AHJKL:下次將邁向八正道。 10/14 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