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引述《AHJKL (hi)》之銘言: : ()為個人註解 : 字義不懂,可自行查。學貴自得,不以他求。 :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站("字"意不懂查此) : http://cbs.ntu.edu.tw/dict/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佛學辭意"不懂查此) : 雜阿含經: : 1.首先搜尋"四如意足",因為較少故先搜尋。(以下僅搜尋有"詳細"經文,非一語) : 2.搜尋"安那般那念"、"止觀"。 : 3."五根"因前已搜尋,接下來次第搜尋"五力"(五根以前道品皆已搜尋)。 : (五力是基於五根之上,需要先瞭解五根,然後對看) : 4."五力"上來便是"七覺分(七菩提分),為四念住更上一層樓"。(1.2.3.4已搜完) 5.八正道:正見、正志(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精進)、正念、正定 ------------------------------------- (九七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俱夷那竭國力士生處堅固雙樹林中。 爾時,世尊涅槃時至,告尊者阿難:「汝為世尊於雙樹間敷繩床,北首,如來今日中夜於 無餘涅槃而般涅槃。」 爾時,尊者阿難奉教,於雙樹間敷繩床,北首,訖,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 佛言:「世尊!已於雙樹間敷繩床,北首。」 爾時,世尊詣雙樹間,於繩床上北首右脅而臥,足足相累,繫念明想,正念正智。 時,俱夷那竭國有須跋陀羅外道出家,百二十歲,年耆根熟,為俱夷那竭國人恭敬供養, 如阿羅漢。 彼須跋陀羅出家聞世尊,今日中夜,當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然我有所疑,希望而住, 沙門瞿曇有力,能開覺我,我今當詣沙門瞿曇,問其所疑。即出俱夷那竭,詣世尊所 。 爾時,尊者阿難於園門外經行。 時,須跋陀羅語阿難言:「我聞沙門瞿曇今日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我有所疑,希望 而住,沙門瞿曇有力,能開覺我。若阿難不憚勞者,為我往白瞿曇,少有閑暇,答我所問 ?」 阿難答言:「莫逼世尊!世尊疲極。」 如是須跋陀羅再三請尊者阿難,尊者阿難亦再三不許。 須跋陀羅言:「我聞古昔出家耆年大師所說,久久乃有如來、應、等正覺出於世間,如優 曇缽花。而今如來中夜當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我今於法疑,信心而住,沙門瞿曇有力 ,能開覺我,若阿難不憚勞者,為我白沙門瞿曇。」 阿難復答言:「須跋陀羅!莫逼世尊!世尊今日疲極。」 爾時,世尊以天耳聞阿難與須跋陀羅共語來往,而告尊者阿難:「莫遮外道出家須跋陀羅 !令入問其所疑。所以者何?此是最後與外道出家論議,此是最後得證聲聞善來比丘,所 謂須跋陀羅。」 爾時,須跋陀羅,世尊為開善根,歡喜增上,詣世尊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 面,白佛言:「瞿曇!凡世間入處,謂富蘭那迦葉等六師,各作如是宗: 『此是沙門,此是沙門。』云何?瞿曇!為實各各有是宗不?」 爾時,世尊即為說偈言: 「始年二十九,  出家修善道,  成道至於今,  經五十餘年,  三昧明行具,  常修於淨戒 離斯少道分,  此外無沙門。」 佛告須跋陀羅:「於正法、律不得八正道者,亦不得初沙門,亦不得第二、第三、第四沙 門。須跋陀羅!於此法、律得八正道者,得初沙門,得第二、第三、第四沙門,除此已, 於外道無沙門,斯則異道之師,空沙門、婆羅門耳。是故,我今於眾中作師子吼。」 說是法時,須跋陀羅外道出家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爾時,須跋陀羅見法、得法、知法、 入法,度諸狐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於正法、律得無所畏。從坐起,整衣服,右膝著 地,白尊者阿難:「汝得善利,汝得大師,為大師弟子,為大師雨,雨灌其頂。我今若得 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者,亦當得斯善利!」 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是須跋陀羅外道出家今求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 丘分。」 爾時,世尊告須跋陀羅:「此比丘來修行梵行。」 彼尊者須跋陀羅即於爾時出家,即是受具足,成比丘分。如是思惟,乃至心善解脫,得阿 羅漢。 時,尊者須跋陀羅得阿羅漢,解脫樂覺知已,作是念:「我不忍見佛般涅槃,我當先般涅 槃。」時,尊者須跋陀羅先般涅槃已,然後世尊般涅槃。 (一○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波羅[木*奈]國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木*奈]城乞食。時,有異比丘著衣持缽,入城乞食, 於其路邊,住一樹下,起不善覺,以依惡貪。 爾時,世尊見彼比丘住一樹下,以生不善覺,依惡貪嗜,而告之曰:「比丘!比丘!莫種 苦種,而發熏生臭,汁漏流出。若比丘種苦種子,自發生臭,汁漏流出者,欲令蛆蠅不競 集者,無有是處!」 時,彼比丘作是念:「世尊知我心之惡念。」即生恐怖,身毛皆豎。 爾時,世尊入城乞食畢,還精舍,舉衣缽,洗足已,入室坐禪。晡時從禪覺,至於僧中, 於眾前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我今晨朝著衣持缽,入城乞食,見一比丘住於樹下,以生 不善覺,依惡貪嗜。我時見已,即告之言:『比丘!比丘!莫種苦種,發熏生臭,惡汁流 出。若有比丘種苦種子,發熏生臭,惡汁流出,蛆蠅不集,無有是處!』時,彼比丘即思 念:『佛已知我心之所念。』慚愧恐怖,心驚毛豎,隨路而去。」 時,有異比丘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 「世尊!云何苦種?云何生臭?云何汁流?云何蛆蠅?」 佛告比丘:「 忿怒煩怨,名曰:苦種。 五欲功德,名為:生臭。 於六觸入處,不攝律儀,是名:汁流。 謂觸入處不攝已,貪、憂、諸惡、不善心競生,是名:蛆蠅。」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耳目不防護,  貪欲從是生,  是名為苦種。  生臭汁潛流,  諸覺觀氣味,  依於惡貪嗜,  聚落及空處,  若於晝若夜,  遠離修梵行,  究竟於苦邊,  若內心寂靜,  決定諦明了。  臥覺常安樂,  諸惡蛆蠅滅,  正士所習近,  善說賢聖路。  了知八正道,  不還更受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120.252 ※ 編輯: AHJKL 來自: 125.229.120.252 (11/04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