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14.htm#a59 甚麼叫做頓與漸? 頓漸的問題,許多人都要誤解,總以為頓教的法門與漸教的法門,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修行 法,許多貪圖便宜的人,也都偏愛頓教而妄斥漸教。大家都知道,禪宗是主張頓悟的,是 主張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是主張前念迷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的。 除了禪宗之外,沒有一個宗派,能像如此直截了當而開門見山的了,所以禪宗的許多 人,往往要批評學漸教的人,是知解宗徒。 其實,頓漸兩種法門,乃是一體的兩面:頓是由漸而頓,漸是因頓而漸; 沒有漸,決沒有頓,有了頓,必先有漸;漸是頓的成因,頓是漸的結果。 這個問題,我在民國四十七年,就已有了這樣的見解:「所謂頓悟,乃是最後一念的點破 ,或最後一緣的成熟,...就如一個孵了二十來天的雞蛋,如因小雞無力掙開蛋殼,經 母雞輕輕用嘴一啄,小雞便會脫然而生,並且生氣盎然,但這母雞的一啄,也是最後一緣 的助成。同樣的,我們學佛,因為往昔生中的根機深厚,所以生到現世,只要偶受一個禪 門所說的機鋒,便可一念點破,而頓超悟入凡上的聖域。那麼所謂頓悟,也沒有什麼神秘 可言了。」(佛教人生與宗教七十八頁) 因此,若從佛的果位上看眾生,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視 眾生等同於佛,這是頓教;若從眾生位上看佛,眾生雖可成佛,眾生成佛必須經五十二個 階位的長期修行,才能到達佛位,這就是漸教。到了漸修的圓滿,佛的果位,亦必頓然顯 現──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反過來說,頓也是漸的開始,漸乃是頓的實踐,頓是漸的啟發,漸是頓的延續。 因為,中國禪宗所稱的頓悟,是指頓時悟到佛的知見──法華經把佛的知見的證得,分成 兩面的四階,稱為「開、示、悟、入」,開與示的工作,是由佛陀擔任的、對眾生做的, 將眾生本有的佛性之庫藏打開來,指示給眾生,稱為開示;悟與入是由眾生自己做的,眾 生明白了自性本來可以成佛,這就是悟,悟後如法修持,才能進入佛的知見之門。若以階 位衡量,悟佛知見,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薩,入佛知見,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 ,因為,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斷無明,一分一分地證覺性。初地以前,都是準 備工夫。 可見,頓悟是悟的理體法性或佛性,頓悟並不就等於成佛;漸修是修的事相功德,唯有積 於漸修,才能真的成佛──理以頓悟,事以漸修──這是頓漸問題的又一答案。禪宗的頓 ,就是這樣的一個範型。 不過,這是站在教義解釋的立場而說,若照中國禪宗的本身來說,又並不如此,因為中國 禪宗所說的頓悟,乃是不落階位的,頓悟就是頓悟,與漸修幾乎沒有關係,而以為頓悟之 際,當下便是本來如此的真如實性。但這終究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的。 禪宗以為在參究用功到了得力之時,雖不能即刻進入初地菩薩的聖位,但在頓悟的當時, 能使第六第七識的功用暫時停伏,不落昏沈、散亂、無記的狀態,唯是明明了了的現量( 本來如此的)心現起,好像在烏雲覆蓋之下,突然煙消雲散一見萬里無雲的景色,雖僅極 短時間的實證(真如實性的)經驗,剎那之後,又被無明煩惱的烏雲把那景色遮了起來, 但他確已見過一下本來如此的真如實性了,比起從未見過的人來,當然是大大的不同。 這就是禪宗所講的頓悟,唯其悟後仍得用功再修,因其雖已印到了佛心,福慧資糧── 成佛的資本,尚未具足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2.223
AHJKL:頓悟:我一開始求道,也是從"悟"開始的,悟天悟地無所不去悟 12/08 00:01
AHJKL:,悟到後來,才發現"悟"就是要"修",否則"悟"用來幹麻? 12/08 00:01
AHJKL:因此又從修下手,悟出來的就是要修,實際派 12/08 00:02
AHJKL:後又怕悟出來的東西有誤,又把悟出來的觀念全部擊碎,重悟一遍 12/08 00:03
AHJKL:還是這樣,再擊碎,還是一樣,但仍不敢保證,仍不斷左右取材 12/08 00:03
AHJKL:當時悟出來的道理就是:"悟不如修"阿 12/08 00:04
AHJKL:如同聖嚴法師本篇最後二行:"這就是禪宗所講的頓悟,唯其悟 12/08 00:04
AHJKL:後仍得用功再修,因其雖已印到了佛心,福慧資糧──成佛的 12/08 00:05
AHJKL:本,尚未具足哩!" 12/08 00:05
bobju:有理. 12/08 00:55
mark183:南無阿彌陀佛 12/08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