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推 haryewkun:我的意思其實是指傳承不重要,這個人是否如法才重要。 08/02 14:35 → haryewkun:佛陀開示的兩個鑑別方法,一是戒行,二是知見。 08/02 14:36 除了戒行與知見外,還有傳承與師承,特別是密教,傳承與師承更重要 ( 因為關係到所依止的上師是否清淨具格,如果所依止的上師沒有傳承證明 ,那問題很大─包含是否如法與否的問題,傳承與師承不可謂不重要,特 別是在密教) 。 ※ 引述《haryewkun (Har)》之銘言: : 我建議把問題簡化。 問題其實本來就很簡單了。我也承許戒行與見地於擇師的重要,但是,在 藏密中,除了戒行與見地外,傳承與師承亦非常重要。事實上,即使非藏 密,佛教本來就亦很重師承,在三藏中,早有諸多古大德論及傳承與師承 的重要。 仰諤益西諾布今天如果不以藏密法王、上師自居,我想今天板上諸多藏密 行者沒人會對仰諤益西諾布有這些文章的質疑,但今天仰諤益西諾布以藏 密法王、上師自居,那其傳承與師承問題就必需浮上檯面,成為一個可受 大家公評的問題 (特別是諤益西諾布沒有可公信的傳承證明) ─一個很簡 單的問題: 1.仰諤益西諾布的根本上師是誰?傳承為何? 這個問題其實包含如下問題: 2.是誰授予仰諤益西諾布金剛阿闍梨資格…乃至法王資格? (是誰授予仰 諤益西諾布阿闍梨灌頂?) 仰諤益西諾布是否真有資格?如果沒有,那 其下傳承就是不清淨、不如法,甚有盜法之嫌。 3.仰諤益西諾布的戒律又是誰傳授的 (從誰處得戒的) ?若仰諤益西諾布 是瑜伽士,那請問仰諤益西諾布的瑜伽士戒律是誰授予的?若仰諤益西 諾布俱比丘資格,那請問仰諤益西諾布的比丘戒是誰傳授的?仰諤益西 諾布是否真的如法得戒?如果沒有,那也不用觀察什麼戒行與否了,因 為沒得戒,哪來 (不會有) 戒行與否的問題。 如果上述三個問題交待不清,或仰諤益西諾布根本沒有傳承與師承,那必 需說:仰諤益西諾布的確是不如法的。 傳承與師承的重要,於三藏所收錄的諸多古大德論作早有提及。而在密教 中,傳承與師承更為重要,為什麼呢? 首先,「阿闍梨」資格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要有俱格上座認可,就如同 不是自己剃髮穿法衣就是「比丘」,而是要有俱格戒律師傳授具足戒。而 金剛阿闍梨資格之有無,更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要有上師授予阿闍梨灌 頂 (傳教灌頂) 且允許傳法,如此,才能出來傳法,將教法一代一代傳承 下來。 傳承與師承之重要性與可靠性,攸關傳承之見地與境地是否能契合世尊心 要,不可謂不重要,傳承與師承之重要性於諸多經典與古大德論作中早有 提及 (特別是三藏密教部) 。 復次,金剛阿闍梨有其資格條件 (不是自己說了就算) ,其中之一即是否 有得阿闍梨灌頂且根本上師是否有允許其傳法? (如果沒有,很抱歉,是 不具傳法資格的) 這些在《大日經》與《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中早有提 及: 灌頂有二種。謂於弟子法中得灌頂已。漸次進修。乃至成就阿闍梨眾德。 爾時得阿闍梨歡喜。更為造漫荼羅作傳教灌頂。如法慰喻言。佛子汝已於 祕密藏中。隨順修學具足明了。堪能教授於他。汝今已得善利。乃至諸賢 聖眾亦皆稱歎。今已作灌頂竟。汝當以真淨心傳持流布。使如來祕密藏久 久不滅。如是隨其所應種種慰喻已。即應為人作漫荼羅阿闍梨也。 諸多經論、典藉早已明白指出阿闍梨資格與師承、傳承有無的重要了,傳 承與師承之重要性於諸多經典與古大德論作中早有提及 (特別是三藏密教 部) 。 如果仰諤益西諾布以藏密法王、上師自居,那我們就更有理由質疑:請問 是誰授予仰諤益西諾布金剛阿闍梨灌頂且允許其傳法?因為仰諤益西諾布 的傳承與師承問題,攸關其是否真具有阿闍梨資格?是否真具有傳法資格 ?抑或只是個偽師呢?這些傳承問題,關係到其傳承清淨、如法與否。 其實沒有傳承,是不會有戒行的 (沒有得戒,哪來的戒行?沒有可溯自世 尊的傳承上師指導、考驗與授權,又如何能知道其見地契合世尊心要?) ,如上文所提及,見地的合格與否還要靠上師指導,戒行也需要傳戒師。 如果提不出傳承證明或根本沒有傳承,就是不如法的偽師。 PS: 還有,要提醒求法者的是,考察一個具格的上師,不是考察他的神通 廣大,而是考察他的慈悲心和解脫知見。這些傳承證明,亦是他的上 師的保證與授權而已,但如果沒有認證證明的話,出問題的機率就更 大了。 : 一位大法師,有大家都知道的傳承,不代表說他必然是正統傳承,畢竟我們 : 很難去求證他的師傅是否如法。 : 一位大法師,沒有大家知道的傳承,也不能夠就把他定為不如法。畢竟世上 : 有所謂的闢支佛。 : 依法不依人,依意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 如果一位大法師,有大家都知道的傳承,如果他說的佛法不如法,那麼我們 : 也應該說他不如法。 : 如果一位大法師,在鄉間耕田,忽然一天自己領悟,只要他說的佛法如法, : 那麼我們也應該說他如法。 : 在傳承上面爭辯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你要如何去證明他的師承是如法的 : ?要如何去證明那個真的是他的師傅? : 到最後,我們應該提升自己的判斷能力,實際地根據該法師所演說的佛法, : 是衡量及判斷啊!這個才是辨認法師的好方法。 : 阿含經之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裡。那時,波斯匿王來拜訪佛陀, : 頂禮佛足後,退坐在一旁。 : 這時,精舍外面來了耆那教、拜火教及一衣教的修行者各七人。他們都是形 : 貌偉岸的出家人,在祇園精舍外逗留徘徊。 : 那時,波斯匿王看見這群外道行者駐足在精舍外,就立刻起身到他們的面前 : ,合掌行禮,恭敬問訊,再三地說:「我是波斯匿王!我是拘薩羅國的國王 : !」 : 等波斯匿王回到精舍裡,佛陀就問波斯匿王:「你為何如此恭敬這些人,向 : 他們合掌行禮又再三報出自己的姓名身分?」 : 波斯匿王回答說:「我心裡想著世間有阿羅漢,而這些人一定是阿羅漢。」 :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你先別急著下判斷!你並不確知這些人是否為阿羅漢 : ,因為你沒有鑑察眾生心意的智慧。 : 你應當先和他們親近,觀察他們的修為行持是否合於正法律;久而久之,就 : 自然知道其真偽虛實。 : 不要太快下結論,而應仔細觀察,切勿漫不經心。應當運用智慧,不應無知 : 盲從。這樣歷經許多艱苦困難,就能自行分辨是法非法; : 與人談論法義,就能辨別真偽。聽對方的議論,立刻知道他所說的是否合於 : 正法律;這須經長久的精勤努力,並非一蹴可及。必須經內正思惟,以智慧 : 觀察!」 : 波斯匿王向佛說:「奇哉!世尊!向我開示這樣美好的道理,說:『多來往 : 相處,觀察他們的戒行,...乃至能聞法即知說法者的智愚勝劣。』。 : 我的親戚中也有人出家,裝扮成這種樣子,到各國游方乞食,最後仍然還俗 : ,回家享受五欲之樂。因此,我知道世尊您的開示確有至理。 : 應當先親近求證,觀察他們的戒律與行持,乃至最後能在言談間分辨智慧的 : 高下。」 : 這時,佛陀就說出以下這首偈: : 「不以見形相,知人之善惡; : 不應暫相見,而與同心志。 : 有現身口密,俗心不歛攝; : 猶如鋀石銅,塗以真金色。 : 內懷鄙雜心,外現聖威儀; : 游行諸國土,欺誑於世人!」 : 斯匿王聽了佛陀這番開示,充滿法喜,行禮告退而去。 : 在這個故事中,佛陀開示了兩項鑑別沙門是否為善知識的標準:一、戒行。 : 二、知見。大家何不參考這個故事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2.11.92 ※ 編輯: datoguo 來自: 220.142.16.146 (08/02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