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認識印老之5/從「契機」的面向談人間佛教的思想特點 2005/07/06 00:15 (●作者大野貓為北縣三重市人,目前是台大哲學所博士班博士生。本文為ETtoday.com網 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大野貓 印老晚近在《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中,交代其一生思想重點,明白指出「人間佛教」是 其根本關懷,而其所要弘揚的即是「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對於人間佛教之「契理」與 「契機」,印老曾在<人間佛教緒言>開宗明義地作下列表示: 「佛法所最著重的,是應機與契理。契機,即所說的法,要契合當時聽眾的根機,使他們 能於佛法,起信解,得利益。契理,即所說的法,能契合徹底而究竟了義的。佛法要著重 這二方面,才能適應時機,又契於佛法的真義。……現在所揭示的人間佛教,既重契機, 又重契理。 」 印老認為佛法強調「契機」與「契理」,此兩者必須兼而有之。如專重於契理,則不免曲 高和寡;若專重於契機,則忽略佛法真義的顯正。可知片面的偏重都會有所缺失。而人間 佛教正符合了契理與契機兩種要件,但究竟怎麼樣才算是契理又契機?人間佛教是如何的 契理又契機呢?以下先就「契機」的面向來談: 一、人間佛教主智論的信仰特質符合時代之趨勢 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中,進步的科學與發達的資訊,人的理智能力受到高度重視,宗教的信 仰型態亦有所轉變。過去的宗教信仰強調情感面的慰藉;而其儀式、儀軌、教條、戒律… …等,都是信仰的重心。宗教要求信徒絕對服從、不容懷疑,於是信徒在形象的滿足、權 威的依賴中逐漸喪失思考判斷的能力。而人間佛教與此相對,強調人生而為人的尊嚴可貴 ,認為人透過自力修行便能到達涅槃解脫,不須向外祈求上天的救贖(如神教信仰一般) ,亦不著重內在真常佛性之存在;主張人透過智慧的觀照與思維,即可以追求幸福的生活 。 隨著時代的演進,就宗教未來的發展趨勢而言,宗教性的色彩將愈來愈淡薄;人唯有依靠 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幫助自己免於恐懼與痛苦,不需要把希望寄託在他方世界,卻忽視現 世的生活。而這樣的思想是受到知識界所歡迎的。 印老說:「知識份子的加入佛教,是佛教能否輝煌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個社會的菁英 份子信佛學佛的人數愈多,佛教即愈強盛,社會亦隨之更美好;而這正有賴於人間佛教的 弘揚。人間佛教「依法不依人」,沒有隱遁色彩的聲聞行,也沒有神祕色彩的天乘行,不 重死、重鬼,而重視信仰者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精神,有著濃厚主智論的信仰特質 。 所以在這個著重人文、理性及科學,重視開明思想與進步觀念的世紀,正是人間佛教發展 的新契機。相對於傳統保守的宗教所象徵的刻板、落伍、單調,以及怯弱,依賴、崇拜、 祈求……等信仰型態,人間佛教更能適應未來人心的需要,而能在文明的社會中作出貢獻 。 二.在家與青年的人間佛教著重入世與利他 「慈悲」是大乘佛法的主要特質,菩薩道慈悲精神的表現,不外是「入世」與「利他」。 關於「人間佛教」的入世利他行,印老曾多次說明兩種身份的重要,一是在家人,二是青 年人。關於在家人的地位,印老在「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即開宗明義作下列表示: 「復興中國佛教,說起來千頭萬緒,然我們始終以為:應該著重於青年的佛教,知識界的 佛教,在家的佛教。今後的中國佛教,如果老是局限於──衰老的,知識水準不足的,出 家的(不是說這些人不要學佛,是說不能重在這些人),那麼佛教的光明前途,將永遠不 會到來。在這三點中,在家的佛教更為重要。 」 過去一般人想到學佛即想到出家,以為佛教是出家人的佛教,學佛等於出家,勸人學佛便 等於勸人出家,這正是社會人士的普遍誤解;尤其佛教越是衰落,越與社會脫節,誤會也 就越深。所以印老認為:「『學佛並非出家,學佛不必出家』,這是目前應該普遍宣傳的 重要論題。」 並期許出家的僧眾,不可隨便勸人出家:其認為未來佛教的發展,應該著 重在家的佛教,這樣不但可以免除社會的誤解,也能提高出家眾的素質,亦能「使佛教進 入正常而光明的前途」 。 另外,對於在家人主持佛法,印老亦樂觀其成。印老從教典去考察,認為《阿含經》的質 多長者,以及大乘經的維摩詰居士、勝鬘夫人,都是弘揚佛法的龍象;另外古代歷史的諸 多大德,都是傳授大乘的法將。包括近代的楊仁山、歐陽漸等在家的佛弟子,都肩負起弘 揚佛法的重任。只要對佛法的信念、願力、見解、行持,能具備主持佛教的條件,印老認 為都是值得鼓勵的。 簡言之,在家佛教的強調,是印老人間佛教中的一個要點,其認為只要朝在家佛教的目標 去努力,推行宣化、修持、慈濟等工作,「中國佛教是會大放光明的」。故云:「中國佛 教的前途,我們熱烈的寄望於在家佛教的發展!」 除了在家佛弟子外,青年人在人間佛教的思想中也扮演極其關鍵的角色。印老在《青年的 佛教》之<告青年佛教>中,首先即指出:「佛教之新生,佛教青年事也!」 主張人間佛 教的「時代傾向」是「青年時代」,認為少壯的青年是社會的中心,要格外重視青年的佛 教。 印老之所以強調青年人在佛教中的角色,是認為青年人年輕力壯,在菩薩道的修學上,具 有優勢與條件,具足利他入世的特點,而這樣的特點有利於佛教的推廣與復興。過去中國 佛教重玄理、重證悟、重死後,與老年的心境特別契合,但與人間佛教的精神相違背。對 於青年人在佛法修學以及佛教前途的重要性,印老作下列的說明: 「推進適應時代的中國佛教,不宜因循於過去,而應該隨時記著:青年人愈來愈處於重要 的地位了。中國佛教如不以適應青年的法門,引導他們來學佛,等於自願走向沒落。弘揚 人間佛教,攝化的當機,應以青年為主。了生死,當然還是佛法的一大事,但修學大乘, 要以「利他為先」。適應廣大的青年群,人菩薩為本的大乘法,是唯一契機的了!《佛藏 經》說:耆老們,但知保守瑣碎的教條,偏於自利,不能住持佛法。虧了少數青年,才將 大法傳弘下來。過去如此,未來也一定如此,青年眾來發心修學,才是發揚真正大乘的因 素。如大乘法中的文殊、善財、常啼等,都是現青年身,發廣大心,勇猛精進,學不厭, 教不倦。他們自身現青年相,也歡喜攝引青年學佛﹔這不是菩薩偏心,而是青年人具足了 適宜於修學大乘的條件。人間佛教的動向,主要是培養青年人的信心,發心修菩薩行。如 不能養成人間的菩薩風氣,依舊著重少數人的急證,或多數而偏於消極的信仰,那對於中 國佛教的前途,光明是太微茫了! 」 由此可知,相對於傳統佛教信仰之以中老年人為主,未來的佛教更需要青年人的參與。且 不只是要向青年人宣揚佛教,還要宣揚少壯的佛教思想;因為適應少壯的佛教,必然著重 入世和利他。如僅向一個青年人宣揚但求往生、只管打坐的信仰,或純粹以神秘、唯心的 玄理度化,有時不免糟蹋年輕人契機的信仰。換言之,除了著重好的人才外,也要讓好的 人才接受好的信仰與思想,此才是人間佛教所要努力的方向,此亦是印老所認為的「人菩 薩行的大乘法,是適應少壯唯一契機的法門。」 上述兩點所談是就「契機」層面,來說明「人間佛教」契合於知識的(重理智)、在家的 (重入世)、青年的(重少壯 )根機,是適合於時代、環境以及聽法者根性的佛法;以 下我們將就「契理」面向來說。 (●作者大野貓為北縣三重市人,目前是台大哲學所博士班博士生。本文為ETtoday.com網 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轉至以下網址: http://www.ettoday.com/project/0006/552_1.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9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