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印順導師 <唯識學探源>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4/yinshun04-03.html 第一章 原始佛教思想概說 第一節 原始佛教界說   唯識學的確立,雖是西元四世紀的事情;但如要從歷史的見地,去考察它思想的源泉 ,與發展中的演變,那就不能不從原始佛教研究起。不然,不但不能明白它思想的來源, 也不能從佛教的立場,給予正確的評價。 [P2]   佛滅一百年以後,佛教才開始顯著的分化。一般人,稱這分化了的佛教為部派佛教, 分化以前的佛教為原始佛教。原始,只是說這一期的佛教,在理論上、制度上,不論那一 方面,都比較要來得切近佛教的原始態。研究原始佛教,自然要依據『阿含』和『毘奈耶 』(律)。關於大乘經,有人主張一字一句,都是釋尊親口宣說的。有人卻否認它,說它 完全是後人假託的。在我看來,大乘經有演繹整理的痕跡;說它全是後人的假託,卻未免 有點過火。反之,現存的小乘經律,雖比較接近佛教的原始態,但也未嘗沒有相當的變化 。   釋尊依自覺的境地,適應眾生的根機,用種種方便把它完美的表示出來。有的為個人 說,有的為大眾說,也有為諸天說,像這樣的經過了四十九年的教化,它的遺教、景行, 有誰能把它記得完全無缺呢?佛入涅槃以後,弟子們頓時失了指導者。迦葉們為了要使佛 法長在世間,不致於人去法滅,才共同結集佛法。這個功績,當然是非常偉大。但這結集 ,時間只有三個月;參加結集的人數,又只有五百(或說千人);並且還是偏於摩訶迦葉 一系的。像這樣匆促的時間,和少 [P3] 數人的意見,想使所結集的達到滿意的程度,當 然是不可能。它的遺漏與取捨的或有不當,也可想而知。在結集終了的時候,就有人說「 我等亦欲結集」,這很可以想見當時情勢的一般了。那時的結集,不過是一人口中誦出, 經大眾加以審定,並沒有用文字把它寫成定本,經過展轉的口傳,也就難免漏落、錯誤和 次序的顛倒。「不見水潦鶴」的公案,豈不是大家很熟悉的嗎?佛經的正式用文字寫出, 在阿育王以後;所用的文字,又有種種的不同,彼此的取捨出入,可以想像而知。何況那 時的佛教界,早已染上濃厚的宗派色彩!為了適合自宗的理論,不但經、律的字句有增減 ,就是經典的有無,甚至連經典組織的形式,也全部改觀。在這樣的演變下,現存的小乘 經律,能說它完全的代表佛教的原始態嗎?能說它概括了釋尊一代的教法嗎?   大乘經,在佛滅三百年後,陸續的公開流行。像多聞部的分裂,就為了接受一分大乘 經。大乘經典的用文字寫出,是和小乘經(用文字寫出)不相前後的。大乘思想有收攝在 毘尼中的,雜藏中的,也有為在家眾說的,起初沒有被收入出 [P4] 家眾的公開結集裡, 只在一人、一地中流行的。在開始公開流行時,有的信仰它,有的否認它,這只是一部分 學者向來沒有傳承學習罷了。不能因此說它完全不是佛法。不過、大乘有後人演繹整理的 痕跡,其傳出愈後的,附會的成分,確乎是很大的。   總之,釋尊說法,是適應眾生根機的,在說明的方便上,有千差萬別的不同;因之所 開顯的意義,也就有淺深。最初是口口相傳,後來才用文字寫成定本。釋尊的教法,有曾 經公開結集的,那便是聲聞乘的經律。有是傳播於某一區域,私相傳授,融入學者的整理 與發揮,到後來才公開流行的,那就是雜藏(一部分)和大乘經。因此,原始佛教的研究 ,不當偏取小乘,在思想上,早期的大乘經,是一樣的值得尊重。 >>>>>>>>>>> 借題回覆文章,這算是月經文的爭論了。 可以看看這段。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13.218
hywu:請問. 後期的大乘經是指? 218.164.20.84 08/06 21:14
chitong:我沒有去了解他的變化的情況,看有無其他 124.8.113.218 08/06 21:19
chitong:人知道詳細情況。所知有限。:D 124.8.113.218 08/06 21:19
chitong:這部分又找學者的書可能會比較有吧。 124.8.113.218 08/06 21:22
chitong:但我個人法是南傳經典當入門,北傳經典講 124.8.113.218 08/06 21:23
chitong:很多很深入的東西,應該還蠻有幫助的吧。 124.8.113.218 08/06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