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來自:法鼓山農禪寺 http://ncm.ddm.org.tw/ 《農禪寺》2009 護國息災梁皇寶懺 果燦法師開示 8/22-8/28 重點摘錄 -------------------------------------------------------------------------------- 「梁皇寶懺」是佛教中懺悔滅罪之懺王,也是所有懺儀之中最大的一部,內容非常豐富, 它是結合著所有大乘經典的佛號,以及大乘經典的佛法、法義,彙編而成,是經懺中生亡 兩利之寶典,是世人欲報親恩,超拔祖先,或已故親人及冤親債主,或為在生者消災祈福 、除病延年懺除罪業,凡虔誠禮懺,感應非常豐富而顯著。如懺文所載:「以此消災,災 消吉至,因茲滅罪,罪滅福生,真救病之良藥,乃破暗之明燈,恩沾九有,德被四方。」 佛門中多逢特殊之因緣才啟建「梁皇寶懺」。禮懺者依懺文反省自己種種錯誤的言行,進 而發願改過遷善,轉化心靈,首要至誠懇切,發菩提心,修慈悲行,功德圓滿時,自然會 感受到不可思議的懺悔功德力。 -------------------------------------------------------------------------------- 第一卷首要發心<皈依三寶、斷疑、懺悔>。一切眾生未離疑惑,修佛法會多生障礙,故 須正信斷疑。 斷疑的重點: 1.明白因果報應之理,沒有任何的疑惑。 2.自己要努力斷疑生信,精進修行。 3.不斷別人的善根與修道的因緣。 -------------------------------------------------------------------------------- 第二卷則是立定了要與眾生共成佛道的目標,這是佛弟子的共同目標。所以我們要<發菩 提心、發願、發迴向心>;迴向發願心,跟發大菩提心的意思相應相通。 願自他皆得如 所願、滿菩提願,以所有善業迴施一切眾生。迴向的深意,是發菩提心廣度眾生,令眾生 皆得道心,迴向無上菩提。「願」有各式各樣,有廣大與眾生有關的願、希望修道增上善 緣的願、還是為自己四大不調而發的願、更有為親屬發願。雖然願有多種,但最究竟的是 發菩提心願,菩提心是願的根本。 在卷二「發願第五」還有種種願,就是讓所發的願畢竟不退,希望我們生生世世不墮到三 惡道,能夠生生世世親近善知識,然後,對四弘誓願能夠時時發起,菩提心要念念現前, 希望要悲智雙運,廣度眾生,常修福德智慧,這樣才有可能莊嚴佛的果位。 所以,菩提心重點: 發大心竟,接著要發大願。 「大願」的內容,有九: 一.願我恆能守護我的初發心,不退失。 二.願我的身相、外貌,能讓眾生起歡喜心。 三.願我的聲音,能幫助眾生解脫、成就佛道。 四.願聽聞到我名字的眾生,皆悉歡喜。 五.願我對一切眾生無任何的爭奪心、怨恨心,能行慈悲行。 六.願我對一切眾生常能不起分別之心,能夠做到怨親平等。 七.願我行菩薩道,無有疲厭,直至成佛。 八.願我所到之處,常能作大佛事、建立道場,度眾無障礙。 九.願我從今以後,修行無障礙。 請諸佛為我證明:我所做的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善業,不管多或少、輕或重,悉以迴 向給四生六道一切眾生,令諸眾生皆得道心,不向自求解脫的小乘道,而能共同求取無上 菩提。 「迴向」的內容,是將自己的所有善業迴向給眾生,以期: 1.自己跟所有的眾生,都能迴小向大,共同求取無上菩提。 2.自己的父母、歷劫親緣,都能聞法歡喜,早成佛果。 3.自己的師長、同學、善知識等法親眷屬,法緣昌隆,早成佛果。 4.諸大護法、與自己有善緣或惡緣者,都能消災解厄。 5.諸龍天護法,都能精勤不懈地、慈悲護念我等修行無礙。 -------------------------------------------------------------------------------- 「燈」代表了光明、善法、智慧。當我們修得善法、內心存有善念,自然散發的光明會帶 給人溫暖,而且善惡之間的取捨是跟智慧有關。當我們以燈供佛時,要觀想自己的心,似 燈一般,只有光明沒有黑暗;只有善法沒有惡法。修得智慧才知道如何揀擇,才能帶給人 家光明、溫暖的感覺。事實上,釋迦佛不但教我們修,自己也修燈供養。雖然我們沒有辦 法做到像佛陀這樣,但是可以藉著事相上的點燈來供養如來,同時也點燃我們的心燈,努 力精進勤修。所以我們要修「燈供養」期許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要心存善念、要修習善 法、要求得智慧和光明。 正所謂「千年闇室,一燈能破」,因燈有去暗投明之意,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一盞暗路中 的明燈,驅除幽暗的世界,光亮宇宙大地。以燈供佛,隱含著以燈破暗,象徵以智能除惑 的深義。希望大家要好好修行善法,具足智慧,讓內心具足光明,給他人溫暖。 -------------------------------------------------------------------------------- 我們現在講「水供養」。水擁有清淨、柔軟、和合廣大的本質。水沒有固定相狀,我們要 心善如水,我們的心也可以如水的柔軟緣種種善法、因緣去修行。「水供養」的目的,希 望每個人內心都像柔軟的水、像純淨的水,我們觀想用清淨的、歡喜心的水供養諸佛菩薩 ,利益眾生,必能累積無量功德,有如大海水多且不枯竭。水還具有和合性,所以我們應 該學水的和合,水的平等無差別,那這樣待人處事上不愧己心,日子自然過得心安理得, 輕鬆快樂。 -------------------------------------------------------------------------------- 接下來我們進到了〈解冤釋結品〉。 1.解怨釋結的重要性:是能得究竟的解脫、得大自在。 2.解怨釋結之法:以救苦為資糧,以解怨為要行,以不捨眾生為本,以怨親平等為目標。 3.解怨釋結的對象:父母怨→師長怨→親朋好友怨。 4.解怨釋結的不二法門=懺+悔 5.懺除三業罪:身業 → 口業 → 意業 其實我們累劫以來,我們難免都會觸惱到眾生,冒犯到眾生,和人結下不好的因緣。怎麼 知道呢?「若無怨對,則無惡道。今惡道不休,三途長沸,是知怨對無有窮己。」因為如 果沒有冤親債主,就沒有惡道眾生(懷有瞋心,故還沒有投生到善道去);惡道還沒有消 失,表示我們皆還有怨結,尚未化解。在這裡拜懺的人,就要知道是需依佛語來解怨、得 解脫,而不要怨怨相報,那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脫了。 對於跟自己有惡緣的眾生,我們要如何地「解怨釋結」呢?因為行菩薩道,是要以救苦為 資糧,解怨為要行,不捨眾生為本的。所以,各位今日有這個機會來到農禪寺,參加梁皇 寶懺,就要發起勇猛心、慈悲心、等如來心,承諸佛力,普為四生六道、三世眾怨、父母 師長及六親眷屬,都要解怨釋結。已作之罪,藉拜懺而蠲除清淨;未結之怨,不再新造。 仰靠諸佛菩薩的慈悲力、本願力、神通力,護蔭我、折伏我、攝受我,令我與三世無量眾 怨,從今以後,解怨釋結,不要再有怨對。 講到這裡現在大家已知道冤結從何而來,如何解冤,以及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解冤;自己 如何透過懺法、透過發願來解冤結。那今天共修的重點,是要提醒我們言教的重要性。修 行不是憑空臆測,而是要從聞法而來,一定要從諸佛菩薩的聖言教中,來學習了解世間的 實相與正確的思惟方法。 -------------------------------------------------------------------------------- 如果已經聽聞了善知識對佛法的教導後,接著就要透過身口意三業來修行。也就是對教法 理解之後,依教奉行,要常常思惟它、清淨我們身口意三業,如此一來我們的修行就可依 次第而行。 經典第九卷第三十五品是告誡我們<警念無常>。我們都知道修行的重要,也知道修行的 關鍵在於身、口、意業的清淨,而三業的清淨以「意業」為關鍵重點,就是我們的「心念 」、「意念」。有一句懺文大家可以記起來:「世間幻惑,終歸磨滅。有者皆盡,高者亦 墜。合會有離,生必應死。」「世間幻惑,終歸磨滅」,說明我們生活在這世間其實是幻 化的,而且是迷惑世人的。「幻化」並非說它是假的,其幻化的意思是說它會變化、不真 實、不會永遠不變,是因緣和合的、是聚集而成的,總有一天會磨滅、會消失。當我們一 再執著世間的事物時,就要想起這個偈子的警惕。 目前所擁有的、所享有的福報,總有一天會用盡,如果我們不再趕緊把握修福、培福、種 福的話,總有一天所擁有的福報會消失的,所以「有者皆盡,高者亦墜」。在高位的人, 有一天也是會下台,為什麼呢?因為世間是刹那、刹那不斷地在生滅變化,我們一直享有 高位、享有福德、享有財富,這些享受完了就沒了。那「合會有離,生必應死」是聚集在 一起的、和合在一起的親人、父母、子女、夫妻、眷屬、好友,總有一天會分離,也許是 因為意見不合而分離,或許最後也會因為死亡而分離,所以是有合就有離,有生也必有死 。 所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不斷地輪迴循環,這就是在修無常觀,把懺文裡觀無常的 偈頌,摘錄起來貼在桌上,天天看看、經常思量,總有一天我們的心會豁然開朗,心就不 會被無明煩惱綁在一起,如果因此束縛得堅持一定要這樣的、那樣的,那麼我們的內心就 容易因為執著而痛苦不堪。尤其在辦活動時最容易凸顯出來,常常會堅持個人的想法,就 很難成事,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互相配合、互相包容、互相讚歎,不要堅持己見,才能成 事,這就是修無常觀的方式。總結一句,要怎麼修無常觀?有三個階段,這世間沒有一定 的安樂,首先從大範圍開始修,先從觀世間的無常開始。例如這次的八八水災比921還嚴 重,土石流造成山崩甚至於滅村了,而最近的新流感H1N1,造成人心恐慌,面對這些衝擊 時,我們應該運用 聖嚴師父所教授的佛法,面對這樣的難關。身為 師父的弟子,我們 更要展現安定,該防疫的就依照衛生單位的方法,如果不小心被傳染了,也要如 師父所 說的,要「勇敢的面對,堅持求生的希望,並虔誠的祈禱,求佛菩薩的加被,就一定能絕 處逢生。」所以 師父說的法永遠都受用。大家平常一定要有定課,要能經常參加共修, 就能時時處處平安。第一階段有了體會之後,再進一步觀察生命的無常;觀察自己或觀察 他人的五蘊色身的無常相。從小孩到長大成人,隨著外境成、住、壞、空的不斷變化,請 思惟我們這個色身(身體、生命),如何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尤其有生過重病的人,應會 體驗最深刻。 了解外相階段上的觀察和用功之後,我們要更進一步到第三階段,觀察心念的無常,由當 中去掌握因緣、用功修行。若一開始就從細微的心念無常去觀察、去掌握因緣的話,如果 不是善根、利智的人,往往就是感覺「亂」,會覺得修行沒有焦點、理路不夠清楚,修行 時會變得間斷。修行這個智慧劍是慢慢磨出來的。除非我們是利智、善根的再來人,過去 已修了智慧法門,不然很難因為一個偈頌而當下了悟的。 我們之所以要常常回來拜懺、常常回來念佛、常常回來行懺法。因為經常不間斷的用功, 即使在於修學一切法門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的障礙,然而我們在修學『戒、定、慧』的 過程中,在護念一切眾生的心路歷程中,仍然會很堅定不動搖、很平安,這也是我們拜懺 共修的目的。 在這裡我也邀請大家,這次參加法會如有受益的人,歡迎你們發心寫心得報告或投稿,我 們會刊登在法鼓雜誌及法鼓山網站供大家分享。這就是法供養。 我們歡喜圓滿,並藉由這次拜懺的功德,大家回去後仍要好好地用功,再三思惟、憶念, 祈請我們的戒、定、慧三學都能夠增上。祝福諸位事事吉祥如意,身心平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6.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