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菩提心釋論與修次中篇(第1講) 達賴喇嘛尊者 2008年9月30日上午 大昭寺 您好!我與諸位法友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你們雖然每個人都非常的忙,需要工作 ,但是你們能夠放下工作,來到這裡聽經,我非常的高興。 我去過台灣兩次,頭先的想法是想說去台灣,可以隔年、隔年去台灣一次,主要可以 幫助台灣的人民,特別是佛教徒。但是2002年之後,因為中國政府的緣故,所以我就無法 去台灣。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你們可以來這裡聽經而已,我是無法去台灣的。但是我一 直的希望,也有發願想要再去台灣,所以你們也要好好的祈求。 我身為一個比丘,所以我必需對佛法,非常的希求、想要學佛的這些人,對他們有一 些貢獻、服務他們,這是我應該要作的,我到至死之前,我都會這麼作。同樣的對中國大 陸的人民也一樣,只要有這個機會,我一定會去服務他們、去幫助他們。 一般在講經前,我們都會念誦佛經,因為這次主要是對用華語的華友說法,所以我們 現在用中文來唱誦心經。大家請翻第一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遍)。心經(一遍)。 這次來聽法的大約有六百人,大多數是佛教徒吧!你們以前有來聽過我講經的請舉手 !沒有來過的也請你們舉手一下!謝謝! 對於來聽過我講經的人來講,可能會變成重複的再說某一個道理,但是因為有一些是 新來的,所以我想再作一下解釋,對他們會有幫助的。不要因為我重複的說,就偷偷在下 面睡覺。如果看到隔壁有人在睡覺,一定要把他弄醒。 不管是任何一個宗教,特別是以佛教而言,我們要修學佛法,或是要修行之前,我們 要知道佛法的道理為何。就比如說我們要蓋一個房子,首先要先計劃,畫下一個藍圖,然 後讓自己心裡已經有一個形狀,知道我要蓋一個怎麼樣的房子,然後再來蓋房子的,這樣 蓋出來的房子,一定會是很好的。不是說蓋房子的時候,之前完全都沒有任何的計劃,也 沒有畫圖等等,就把一些磚頭,右邊堆一些、左邊堆一些,這樣是絕對不行的。 就如同我們能夠看得到的這些東西,我們為了要達成這樣的一個目的,我們都需要花 這樣多時間去了解,要有一些計劃。同樣的以學佛法而言,我們也必需要知道,同樣的也 是為了讓內心增長,要知道我們內心改變是為了什麼?我們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我們要知 道,我們內心改變之後,最究竟所要得到的這個目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我們一定要知道 。 而這個目的的,我們要知道他是可能的,他是存在的,而且我們必需要透過經典的閱 讀,然後靠思考。並不是說佛經有這樣講,我就這麼相信,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必需要知 道,這個東西他真正的存在,而且有方法可以讓我們透過這樣一個途徑,然後得到這樣一 個果位。了解這些道理之後,我們再來實踐。 當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會皈依三寶,皈依佛法僧,那時候的皈依就是非常 正確的,而且是非常堅固的一個皈依。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些道理,只是皈依的話,那只是 口頭上的皈依而已。因此我們必需要了解佛法的內容,所以我在講經之前,我都會對你們 介紹整個佛法的架構。 有沒有越南來的?有的!有一些是基督教徒,他們對佛法的興趣是非常強烈的。所以 說這些基督教徒,他們並不是因為只靠信心就來學佛、來聽經的,他們是透過一些的檢驗 ,去分析、去了解這些內容之後,他認為佛法講的才是最正確的,透過這樣一個方式而來 對佛法生起興趣。所以他們這種作法是很正確的,我非常的讚同,他們是一半的佛教徒。 我們小時候會有這樣的想法,我父母親是佛教徒,所以我也應該是佛教徒。對整個佛 法不會去學習,不會去研讀,只是講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我要作一些佛法的介紹,現在用第2頁的祈願文來為你們作解說,我先以前二句來作 解說。前二句就是「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這兩句也就是講到佛法最核心的 內容。 一般在印度的這些宗教裡面,大都數也是有看到了煩惱的過失,煩惱會給我們帶來傷 害,會讓我們內心不安寧,他為了要去除煩惱,他們有去觀察,而且說了一些如何對治煩 惱的方法。光以這個層面而言,並不是只有佛教才說出煩惱的對治。但是所謂的「無明」 就只有佛教才提到,佛教才提到無明,而且是我執無明。一般大家都知道無明,無明有另 外一個意思,就是不知道的意思,就是不了解的意思。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知道,不了解 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壞處。 在非佛教的這些印度的宗教裡面,他們全部都認為,這個獨立的我是存在的。而且他 們認為,他們所主張的我,他非常的堅固、他是恒常的、他是不變的,他是不依賴其他的 ,而且他有自主的性質。總而言之,他就是一個,我們平時講到的,他就是常一自主的我 ,他們認為有這樣一個我的存在。但是佛教並不認為這種我的存在,所以佛教才講說我執 ,他是錯誤的一個見解,我們把我執設為是一種過失,而用無我的智慧來對治這個我執, 這種道理只有佛教才談到。 不是印度教的其他宗教,比如說基督教或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他們都承認所 謂「靈魂」的存在。道教是不是也主張有一個我的存在?後面有一位是不是道家的學者、 學道的?道教承認這樣一個我嗎?在道教裡應該沒有談到無我的道理吧!所以所謂無我是 只有佛教才主張的。 在第一偈頌文裡面我們講到「願消三障諸煩惱」,這個煩惱我們可以說是貪瞋,但是 最主要這個煩惱,就是跟其他宗教不一樣的,我們所指的就是無明或者我執。 像貪瞋癡這三種煩惱、三毒,我們怎麼樣才能夠斷除他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靠「願 得智慧真明了」,就是要得到智慧,唯有靠這種智慧我們才能斷除這三毒的。 光靠一個虔誠信心就能斷除嗎?這是沒有辦法的。同樣的悲心也沒有辦法。像我執他 是一個錯誤的見解,也是靠一個錯誤的見解,所引生的一種很強烈執著的心。要去除這種 執著,只有靠了知到實相的這種智慧,才能夠來斷除他。 這種錯誤的執著,他是要有什麼對治呢?他的對治一定是要個量,所謂的「量」就是 正確的認知,要靠這種心才能夠直接的來對治他。光只是靠信心,或者是這種虔誠心,或 者慈悲心,依止這類的心,是沒辦法直接來對治我執的。 就比如我們不了解ABC的這種不了解心,或這種無明,我們該把他稱為無知吧!這種 心,我們怎麼樣才能去除這種不了解呢?是不是我們只要想說,希望我們可以知道ABC這 個道理,我們就靠這樣一個希求的欲望,就可以去除不了解ABC的心嗎?不是這樣的!那 要怎麼去除呢?就是要先了解A到底是什麼,B到底是什麼,了解生起了原來這個是A,這 個是B,我們已經生起這樣的心了,當生起這個心的時候,這個不了解A和不了解B的心, 自然就去除了。 像這種錯誤的心,或是顛倒執著的心,我們怎麼樣才能夠去除呢?就比如我們在一個 遠方,在一個比較黑暗的地方,我們會把一些捆繞在一起的繩子,把盤繩認為是蛇,會認 為是蛇的這個心,認為是蛇的錯誤執著的心,我們怎麼能夠去除呢?是不是說,我們希望 沒有這個蛇,或者是說我們對這個蛇生起了慈悲心,這種顛倒執著就會去除呢?並不是這 樣的。這種錯誤的心,要靠我們去觀察、去檢驗,去了解原來那個繩子並不是蛇。當我們 了解到這個道理的時候,真正的實相的時候,那剛剛認為執著這個繩子是蛇的心,這種錯 亂心,他頓時就消滅了、就消失了。(現在要喝茶!須不須要電風扇?不要!) 因此佛法特別的不共之處在哪裡呢?就是我們要知道所有的這些過失,這些不好的東 西,都是靠無明而來,靠顛倒的執著而產生的。那這些痛苦也是靠無明而來,那要去除痛 苦怎麼樣才能去除呢?就是要靠「量」,就是正確的一個了知,靠這個量我們才能夠,逐 漸的去除痛苦,慢慢一步一步的去除痛苦。因此不管是我們暫時所要得到的增上生,或者 是未來究竟的果位決定勝而言,這些在經典裡面有很明確的說,這些完全都是量的,有量 之果,所謂量就是正確的心,他所帶來的量的果。 這個量果可以分為,一個是中間有間斷的,一個是無間斷的。我們以上所提的是指有 間斷的量果,關於無間斷的量果,是比較麻煩,我就不說了。所以我們靠這樣一個量,來 去除了得到增上生或是決定勝的這些過失,跟這些障礙之後,然後讓我們得到增上生就是 所謂的人天乘,或者決定勝就是解脫或者佛果位。總而言之,這些都是要靠量的這種心, 才能夠讓我們證得這些果位。 所以前二句就是「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他說明了佛法的大綱,也講說 了聲聞共通的道理,說明了我們怎麼來得到解脫。後面這二句「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 行菩薩道」,這裡講到普願,他就是願一切眾生,希望所有的一切眾生,跟我們都是一樣 的。為什麼一樣呢?我們想離苦得樂,所有的一切眾生他們也想離苦得樂,所以為了要讓 他們離苦得樂,我們要知道,痛苦的根本,以苦苦而言,苦苦的根本就是惡業,我們所造 的十惡業。 苦苦、壞苦、行苦所有的根本,就是所謂的煩惱障。要去除煩惱障和所知障所留下來 的習氣,也就是為了要讓眾生脫離痛苦,所以希望他們的煩惱障跟所知障都可以去除,這 就是講到大乘菩提心的內容。為了要去除這些痛苦,所以我要來行菩薩道,因此講到了「 世世常行菩薩道」。這裡講到了什麼內容,就是整個大乘法的心要,他的核心內容。 這個祈願文他所講的內容,不只是大乘、小乘所有主要的內容,而且他講到所有一切 道的內容,都可以完全融攝在這裡面。我第一次去台灣的時候,在一個大殿裡,很多人聚 集在一起,然後聽他們唱誦這個祈願文,當時我的內心有非常大的感受。這個偈頌的內容 ,他可以囊括了所有佛教,不管是大小乘,所有一切道次第的內容。 在最後一句講到「世世常行菩薩道」,也就是講到我們怎麼來行菩薩道呢?行菩薩道 之前,我們要先生起慈悲心,然後靠慈悲心為根本,再生起發心。發心裡面有一個是智慧 ,智慧他所緣的是菩提,悲心所緣的是眾生,因此我們談到自利希求和他利希求。他利希 求所緣的就是眾生,就是為了要幫助眾生。自利希求是為了要利益眾生,所以我要成佛, 因此他所緣的是佛果位,菩提心就是具備這兩種希求的一種心。當我們生起這樣一種心的 時候,靠心的攝持,我們來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襌定。在襌定的時候,這裡所指 的特別是緣空性的奢摩他,再加上緣空性的毗缽舍那,靠這兩者,也就是止觀雙運。然後 生起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慢慢的我們成佛。 從資糧道而言,下品的資糧道,可能有一些下品資糧道者,他沒有證得空性,未證空 性的。但是在中品資糧道的時候,不可能不證空性,他一定要通達空性的道理。所以就是 從資糧道、加行道,然後到初地菩薩。同樣的修道,修到二地、三地,一直到十地,最後 我們可以成佛。成佛的時候,就是我們現在所有的過失,我們內心的煩惱障、所知障完全 的去除了。在那個時刻,我們任何一個人,我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唯明唯知的心,都有一個 能夠了知實相的這樣一顆心。 當我們成佛的時候,這種了知境的能力,已經發展到最完美的一個時刻,他是已經完 全的發展出來。因為他這種能力完全的發展出來,所以他就可以了知,不管是如所有性或 盡所有性,所有一切法他都能夠通達了知,那時候我們就稱他為佛。 這個道理和《心經》裡面所提到的,「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 婆訶」的道理是一樣的。「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講的就是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最後成佛,就是在說明這五種次第。 我們修學菩薩行之後,所要進行的,逐漸成佛的次第,就如同在《心經》裡面提到的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的內容。也就是講到了我們要透過 十地,透過五道次我們才能成佛。這個最主要是什麼呢?是指智慧,要靠智慧我們才能夠 從一地然後再上一地,所以智慧是最主要的。 這智慧是什麼呢?也就是在《心經》裡面所提到的,「照見五蘊皆空」的這個智慧。 「照見五蘊皆空」也就是了解到五蘊他本身是無自性的,了解到空性道理的這種心,靠這 種心漸漸的、逐漸的來對治我們所要斷的煩惱,然後才可以完全的斷除煩惱的根本。所以 在《心經》又提到「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也就是在講空慧,我們剛剛在講的空性 智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佛果位。 為什麼我們中文用般若波羅蜜多,難道沒有中文嗎?這是梵文!基本上在藏文也有一 些不翻,就是梵語、梵文的,但是大部份都是有翻成藏語。以中文來講「般若波羅蜜多」 就是智慧到彼岸。我們還是一樣的,以藏文來講「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還是沒有翻成藏文,還是用梵文的音。這個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是《心經》的咒。一樣!一樣! 釋迦牟尼佛在初轉法輪的時候,轉了四諦法輪。在四諦法輪裡面他提到了,我們不想 要的痛苦,他是要靠他自己的因緣而來,同樣的我們想要得到的快樂,也是靠他的自因而 來的,因此講到了因果的緣起道理。 所以講到佛教的概理,因為以佛教來講,我們不承認有造世主,或者宇宙創造者,所 有的快樂和痛苦,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和痛苦的這個器世間,跟我們這個蘊體,他們都 是靠他們自己的因緣,各自的因緣而產生的。 在世界上,就是有宗義的這些宗教裡面,他們承認有因果緣起的,就是有佛教他們承 認有因果緣起,還有耆那教,就是我們講的裸行派,他們是承認這種因果的道理。 承認有因果道理的佛教和耆那教之內的耆那教,他們承認我的存在,常一自主的我。 雖然他們主張因果的道理,但是他們還是認為,能夠來享用因果,來感受果的這個人,他 本身是恒常、獨一、自主的我,所以他們沒有辦法承認,我們佛教所講的因果緣起。所以 說在無我的見解上,承認因果緣起的,是只有我們佛家才能夠講說這個道理。 因此龍樹菩薩,他很明顯的講說,所謂緣起的道理,是佛法的經典當中最珍貴的、最 稀奇的一個法。世尊他在《緣起經》裡面有講說,不管是誰「見緣起則見法」看到緣起就 看到法了,「見法即見如來」。 所謂的緣起是什麼呢?釋迦牟尼佛在初轉法輪的時候,講說到四諦,那四諦裡面講說 什麼道理呢?所謂集諦,靠生起集諦的因緣,所以我們會生起不好的果,也就是苦諦。苦 諦要怎麼來斷除呢?是唯一靠滅除集諦,苦諦才能斷除,因此講說到因果緣起的道理。這 個因果緣起,如果我們再細分下去,也就是會談到十二因緣,十二因緣就從無明到老死這 十二支。所以釋迦牟尼佛,他很清楚的講到緣起的道理,因果緣起的這個道理。 在十二因緣裡面,我們講到了苦諦,苦諦的根本是什麼呢?在十二因緣裡面有講到了 無明,靠無明然後慢慢的生起「行」到「老死」。在講這個十二因緣當中,世尊未曾提到 「我」這個字,或說輪迴的這個「我」。由此可知,我們不承認一個獨立的我的存在。世 尊在講說諸法的道理的時候,有講說到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但是卻沒有提到「我」的 這個字。 但是以外道數論派,他講到二十五種所知的時候,他就有講到一個「總主」,還說到 一個覺知了別士夫之我,有提到一個「我」的存在,當然他也提到二十五個其他的所知。 在裸行派,也就是耆那教的時候,他們有談到一個命跟我。命或者是我,這就是獨立 的我。但是在佛教裡面卻沒有提到,在講諸法的這些道理的時候,只講到五蘊、十八界、 十二處的道理,卻沒有談到這個「我」。所以由此可知,「我」是要靠蘊體來安立而有的 ,就是所謂的假有。以假有這個名詞來講,可能有一些毗婆娑宗,他並不承認這個假有。 總而言之,「我」的存在他一定是要依賴著五蘊,才有「我」的存在,並沒有離開五 蘊之外,有另外一個獨立的「我」存在。所以這樣看起來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佛家講的是 無我的道理,是沒有承認一個獨立的我存在。因此因果緣起的道理,是所有佛家都承認的 ,這是一個共通的見地。 以大乘而言,在梵文的這些大乘經典裡面,不僅僅是提到因果緣起,他也提到一個假 立的緣起,就是依賴假立的緣起。這個因果緣起,他只是建立在一些有因果律的這些有為 法上。依賴假立的這種緣起,他不僅僅建立在因果法上,他是建立在所有一切法。所有一 切法他存在的時候,他怎麼存在呢?他是要靠依賴、或是觀待其他的法而存在。因為觀待 其他的法,所以要靠觀待其他的法,才來安立這個法本身。所以他所講的觀待的緣起,就 是比剛剛講的因果緣起,他的道理就是更寬廣了、更深奧了。因此佛教裡面講到兩種緣起 , 一種就是因果緣起,一種我們可以說他是假立緣起,或是觀待緣起。 所以我們講到依賴假立的緣起。依賴假立的緣起,他是建立在因果緣起上。我們一般 講因果緣起的時候會說,果是依賴因才會有果的產生。因為果產生他一定要依賴因,沒有 因就沒有果。那同樣的,因也一樣,因的產生如果沒有果怎麼會產生呢?他是某個東西的 因,所以他一定要有個果,所以說因的產生也是依賴果,就是觀待果才有因的產生。因此 所謂的因果,他並不是獨立的,他沒有自主的,他是要依賴其他的法而來安立的,他才能 夠存在的。所以因果緣起的基礎,建立在觀待依賴之上,所以因果緣起建立在什麼上面? 也就是觀待假立緣起之上。 觀待假立緣起是什麼呢?是指說這些諸法,就是任何一個法,他是沒有自主的,他不 是獨立的。如同龍樹菩薩他有講說,如果有自性,或者任何一個法從他方而存在的話,如 果這個法他有自性的話,那像你們,就是下部派他們認為說,有部、經部他們認為說,這 些法都是有自性的。如果你們承認這些法是有自性的話,那你們如何來安立這些法,他有 因果的這個性質,你怎麼來安立因果呢?因為有自性的話就不觀待,不觀待就等於說果也 不觀待因了,那怎麼會有因果的存在呢? 如果你承認有自性的話,就等於承認因果是不存在的。你承認因果不存在,就等於說 你是一個損減,就等於說你墮落斷邊了,所以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道理。如果是自主而存在 的話,他就是不用觀待了,不用觀待也就不用觀待什麼,他不用觀待其他的東西怎麼會觀 待因呢?所以就不用觀待因。若不用觀待因,那怎麼會有因果的道理呢? 因此在大乘的經教裡面,他有很仔細的在講說到,就是在龍樹菩薩的《中論》裡面有 提到,所有的緣起法他都是空。空的意思就是他沒有自主的,他是無自性的,所以他要依 賴其他的法而存在,那這種依賴其他法而存在,跟無自性的道理,也就是所謂的中觀道。 聖天菩薩他也有講說,只要是緣起,任何一個法只要是緣起,他就沒有自主的,他就是沒 有自性的。 因此所謂的自主,自主是什麼意思?自主就是所謂的我,我們說無我的意思,就是無 自主,無獨立存在的緣故。所有的諸法,他存在的,他怎麼樣來存在,他怎麼存在?他是 要依賴他法而存在。所以只要是依賴他法而存在的這些,他就是沒有自主的性質,沒有自 主的本質,所以說他是自性空的,他是無我的,因此講說到空性的道理。剛剛那個是聖天 菩薩在《四百論》裡面提到的。 所以整個佛法的核心,主要的內容是什麼呢?也就是所謂的緣起。所以在這個兩個緣 起之內,我們提到一個是因果緣起,一個是依賴而假立的緣起。我們現在就解釋到《緣起 經》裡面有提到「見緣起則見法」,任何一個人,他看到緣起的時候,他就是見到法,「 見法則見如來」。這我們可以作兩種解釋,緣起道理我們可以把他解釋為因果緣起,見到 因果緣起。那另外一個,我們可以解釋為見到依賴假立的緣起。 如果我們把他解釋為見到因果緣起的話,就是在這個世間上所有的,不管是快樂的、 痛苦的,不管是好的、壞的,這些都是要靠他相順的因緣而產生的。所以因為了解這個道 理,所以我們知道說,我們想要得到的快樂,我們就要去作快樂的因;我們不想要痛苦, 就要斷痛苦的因。而且也就是看到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我們了解這個因果的道理了。 所以見到因果緣起的時候,就是見到業果的道理,對這個業果道理生起定解。生起定解之 後,我們不會去作一些會傷害我們的,比如說會斷了十惡業,會傷害我們的這些所有東西 我們都會斷除。那我們會來去作什麼呢?作對我們有幫助的這些法。 這個因果緣起,所以說「見緣起」我們把他解釋為見到因果緣起則見法,這個法是什 麼法呢?在此可以解釋為世俗法。世俗法也就是可以讓我們得到增上生的這種法,我們可 以稱為世俗法,一方面我們也可以把他稱為福德資糧。靠這樣的福德資糧的修持,我們見 法了對不對!我們會得到如來。這個如來是什麼?「來」是指出來的意思,這裡的出來是 從那裡出來呢?「如」我們可以說是真如,從真如不動搖當中而呈現出來。呈現出來的是 什麼呢?就是色身。這種色身就是為了要幫助不同的弟子,不同根器的眾生,而呈現出來 的一種身。所以就解釋這裡的如來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色身。所以見因果的緣起則見法 ,這個法是指什麼呢?就是指世俗法。靠見到世俗法,累積了福德資糧,靠累積了福德資 糧之後,我們就可以得到什麼?從真如當中所展現出來的色身,這是第一種解釋。 第二種解釋,就是在依賴假立的緣起上。如果見到這種緣起的話,我們則見到這個法 ,這個法就不是世俗法了,就是勝義諦。這個勝義諦也就是諸法的實相、真如,我們會見 到真如。靠見到真如這個道理,我們一直去修學、修行的時候,這個真如他會現前,這個 道理會現前,我們會現出這個真如的道理,到最究竟的時候,我們就證得了如來,也就是 自利法身,也就是這裡所講的如來。這個自利法身,在自利法身的時候,他就是遠離一切 戲論,然後在那個當下,真如就是呈現在他的前面,現起這樣的一個真如。 所以就等於說,見到觀待假立的緣起,則見到勝義諦,見到勝義法則見到法身,就是 自利法身。所以這樣來解釋之後,我們就很清楚的可以知道,靠世俗諦和勝義諦,了解這 個道理,然後我們可以生起了智慧和方便,靠智慧和方便,我們證得了色身跟法身的果位 。 (我講藏文的時候,你們好像聽得懂的樣子。) 這個因果緣起,當我們了解這個因果緣起的時候,我們知道快樂和痛苦,都是要靠自 己的因果,自己的因緣而產生的。同樣的所有的一切眾生,他都是受到這些痛苦的逼迫, 就如同我們在祈願文當中所講說的內容一般。靠這樣的理解,我們就會生起想要證得一切 種智的心。生起想要證得一切種智的心,同樣也會生起悲心,靠這個悲心,而生起我為了 要度這些的眾生,因為眾生也是很痛苦,跟我一樣都很痛苦,所以我要來利益這些眾生, 因此我要生起一個我自己要先成佛,因此會生起菩提心,為利益有情我要成佛。這個就是 靠因果緣起,生起怎麼樣一個心呢?就是一個菩提心。所以這樣的心,是屬於那一方面呢 ?屬於方便品方面的。 了解了依賴假立的緣起之後,我們就可以來對治我執和我執所留下來的習氣,我們可 以知道這都是可以斷除的。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甚至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認為的有很多 的我們所看到的現象,都是假的,不如同我們所見到的,事實上並不是那麼獨立自主的存 在的。但是我們會認為,就如同我們見到的,他就是這麼的真實的存在。 當我們了解假立的緣起,唯名假立的緣起道理之後,我們就知道原來這些心都是顛倒 識,他不只是錯亂識,他是顛倒執著的一種心。因為他是顛倒執著的一種心,所以他一定 有一個對治,因為你了解真相的話,你就可以來對治這種心了。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原 來這種顛倒執著的這麼多心態,他都不是心他自己的本質,他只是一種暫時性的。靠了解 這種道理,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只要了解空性的道理之後,我們就可以很確定的可以知 道,我們可以來成辦一切種智。 所以說我們這個智慧,他是不是光有這個智慧就行?不行的!他是要靠悲心和菩提心 這兩個的助伴,就是要方便和智慧這兩個互相攝持,我們才能夠得到一切種智的果位。所 以靠這個智慧,我們可以知道,心上的這些污垢是可以斷除的。靠菩提心我們累積的福德 資糧,我們可以得到色身;然後這個菩提心,這個智慧在有菩提心的攝持,然後因為了解 空性的道理,以空正見我們來透過十地的修持,我們可以得到法身。所以就是靠智慧和方 便我們可以得到色身和法身。也就是龍樹菩薩,他講說一個道理就是說,我們可以靠累積 智慧資糧跟福德資糧,然後來證得最究竟的兩種色身與法身。 那要很透徹的理解因果緣起跟假立緣起,我們需要知道什麼道理呢?我們必須要知道 二諦的道理,就是勝義諦和世俗諦的道理。這個世俗諦是什麼呢?世俗諦就是屬於一種表 象的道理,但是這種表象如同我們所見到,他是不是那麼真實的存在呢?當我們再去觀察 、研究、檢驗的時候,我們會覺得,他並不是那麼真實的存在!所以從這種現象當中我們 就可以知道,一個是表面的,一個是最究竟的,也就是講說到世俗諦到勝義諦,我們必須 了解到這個道理。 二諦的道理,二諦他的存在、他的產生,是不是靠我們的業力才產生的?並不是!是 不是靠佛陀事業的能力而產生的呢?也不是的!所以這麼基礎的道理,我們就稱為他是基 礎的二諦,或者二諦是基。靠這個基礎的道理,可以知道,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快樂和痛苦 ,也都是靠自己的因果而產生的。在自己我們不想要痛苦,然後我們會去了解到,我們會 去觀修有種種的痛苦,我們有種種的痛苦;同樣的所有一切眾生,也有這些痛苦,所以我 們就會對其他的眾生生起一個悲心,靠悲心生起菩提心,然後生起他利希求,靠他利希求 我們可以生起自利希求。 了解空性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可以知道,輪迴的根本「無明」,他是可以斷除的,他 是一定可以斷除的。當我們了解這個道理之後,我們知道原來一切種智,他是真的可以成 辦的,只要我們好好去修行的話,我們真的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果位。所以總結,就是基 礎的二諦,然後透過方便和智慧這兩者的修持,我們可以得到果位的色身跟法身。 所以龍樹菩薩在《中論》裡面有講說到,佛陀講說佛法的時候,是建立在世俗諦和勝 義諦上,也就是從世俗諦和勝義諦二諦的道理,而說出了我們怎麼樣去修持,怎麼樣來行 持的道理。然後在月稱菩薩的《入中論》當中,也講說到我們靠世俗諦和勝義諦的道理, 我們會有兩個翅膀一樣,一個是智慧和方便的翅膀,靠這兩個翅膀我們可以飛翔,飛翔到 佛陀最究竟的果位。 吃飯了!下午我們有安排溫習的課程,下午到的時候,我們有15分鐘是問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31.31
Lunakaoru:隨喜讚嘆! 11/24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