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漢藏佛教對談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與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佛教傳到中國大概是第二世紀,傳到西藏大概是第七世紀左右到第八世紀, 中間相差大概四百到五百年的時間,但這個過程之中,從印度透過漢譯傳到中國的經論 ,大部分西藏都有,也有一部分西藏沒有;至於在西藏所翻譯的聖典之中,則有不少是 漢譯部分所沒有的。 漢傳佛教的譯經工作曾有一千多年輝煌的歷史,發展得非常蓬勃而完整,幾乎早期、中 期印度佛教的經論,漢傳佛教都有;而晚期印度佛教的東西在漢地不是沒有,只是很少 ,有一大部分只傳到西藏。 就我所知,有幾部論典漢傳有,藏傳則沒有,例如《大毘婆沙論》、《大智度論》、《 成唯識論》等。另外關於律藏(毘奈耶)部分,在部派佛教時代一共有二十個部派,二 十個部派中應該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律藏,可是漢傳只翻譯過來四個部派的律藏,我推想 藏傳的律藏是一切有部,大概有一部分是漢傳有而藏傳沒有翻譯的。 兩個系統的傳承中,因為漢文化有自己思惟的方法及文化背景,如儒家、道家的背景; 藏文化也有它本有的背景,如苯教,就因為兩地文化背景不一,所以發展出來的佛教, 漸漸就各具特色。 長久下來,因為交流、來往較少,造成彼此都在互相批評,漢傳佛教說藏傳佛教迷信, 說藏傳佛教不行,而藏傳佛教也認為漢地的佛教大概也不行。 其實漢藏兩個系統的佛教,本來像是同一個母親的兩兄弟,只是後來兄弟分了家,如今 兄弟再聚,彼此應該互相慰勉。聽了這兩天的法會,我感覺藏傳佛教非常有內容,特別 是教理的次第組織非常嚴密,修行次第也非常謹嚴。 達賴喇嘛的開示讓人覺得藏傳佛教非常豐富,但也好像很難,先要把顯教次第理解得非 常清楚,才能夠學金剛乘,也才能夠成就金剛乘。 達賴喇嘛:我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和聖嚴法師來作這次的會談,我是一九九七年在臺灣 和聖嚴法師第一次會面,之後,我們還會面了幾次。今天,則是我第一次正式跟一位中 國禪宗的阿闍黎直接對談。我認為世界各宗教之間,進行類似的對談,是非常重要的, 如此大家才能互相學習及賞識各宗教的主要教義和觀點。這點對於佛教中的各個宗派尤 其重要,因為我們都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聖嚴法師:現在我要把中國的佛教簡單地介紹一下,所謂中國的佛教,是印度傳到漢地 ,漢傳之後再發展而成的十個宗派,其中八個宗派是大乘,兩個宗派是小乘。 大乘佛法當中,直接從印度傳來的,在中國形成了三個宗派,一個是三論宗,一個是唯 識宗,另外一個是律宗。 而在中國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把印度佛教重新組織的,則有兩個大宗派,一個是天臺宗 ,一個是華嚴宗,這兩個宗派的教義部分,有非常嚴密的組織和具有次第的分析,對修 行的次第,也有嚴密謹嚴的發揮。 吸收天臺與華嚴精華的禪宗 但是這兩個宗派全部都是用印度的經典和論典,由於時間有限,我無法詳細解說這兩個 宗派的內容,只能簡單地說。天臺宗的開宗祖師智顗大師把龍樹菩薩的真俗二諦觀,發 展成天臺的空假中三諦觀,並且把止觀修行次第作了嚴謹、有系統的組織。天臺宗的一 些修行法門跟藏傳的道次第( Lam Rim) 教義相當接近。 華嚴宗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平等、互融、互攝的。華嚴宗主要的教義是四法界: (一)由小乘的教理所顯的事法界。 (二)由唯識及中觀的教理所顯的理法界。 (三)由《維摩詰經》等所顯的理事無礙法界。 (四)由《華嚴經》所顯的事事無礙法界。 因此,華嚴宗實在是印度佛教各宗派的融和。由於天臺宗的禪觀和教義,加上華嚴宗的 教義和禪觀,才成熟了禪宗。也就是說,禪宗跟華嚴宗及天臺宗有關,把兩個宗派的精 華全部吸收就成為禪宗的內容。 不過禪宗並不是從開始形成以後就沒有再改變,而是漸漸地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宗派。 禪宗的主要經典是《楞伽經》,它的內容有唯識也有如來藏,天臺宗則以《法華經》為 主,依據的論典則是《中觀論》。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主,但也用《大智度論》、《 十地論》。而這些宗派一定都不離《阿含經》和阿毘達磨。此外,禪宗最主要經典有三 部,一部是《楞伽經》,一部是《金剛經》,另外一部則是《維摩詰經》。 《六祖壇經》整合中國佛教思想 可是中國文化向來不喜歡繁雜的東西,希望愈簡單愈好,於是反應在禪宗最重要的一部 聖典——六祖惠能的《六祖壇經》,這部經整合了所有的佛教思想。 中國禪宗最偉大的祖師是惠能,而惠能是怎麼開悟的?就是聽到《金剛經》裡的一句話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主要是講發菩提心和空性;《楞伽經》主要是講如 來藏,我們要相信人人都有如來藏,也就是每個人要相信你可以成佛。而《維摩詰經》 主要是告訴我們,如果真正要開悟,一定要放下分別心與執著心,也就是放下煩惱心。 破煩惱就是離煩惱分別,就是離所知障、煩惱障,當我執放下之後,煩惱和菩提平等, 生死和涅槃平等,善與惡平等,不去計較當下就與佛相應。 早在禪宗的初祖菩提達摩度化二祖慧可時,慧可就希望菩提達摩給他安心的方法,因為 心中有很多煩惱,無法安住。菩提達摩並沒有給他方法,只是問他:「你那一個心不能 安,你找找看,找出來以後,我替你安。」 其實這也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在經典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人問文殊菩薩:「你 是三世一切諸佛的老師,請問你什麼時候成佛?請問你已經修行多久了?」文殊菩薩的 回答很奇怪,也很好玩,他說:「我問你,這樣的問題你要問多久?」 其實禪宗教人家開悟,沒有一定的方法。主要是要你找自己的煩惱心究竟是什麼?印度 早期的修行方法實在很難,要先從五停心的數息觀等開始,要經過尋、伺、喜、樂的階 段,然後才能進入次第的禪定,依四念住修行,經過暖、頂、忍、世第一,而證聲聞初 果,從這點來看,要成佛實在很不容易。但是禪宗呢?只叫你當下不要思索,妄心生起 的當下,找找看它是什麼?找不到時,自然就會了解空性。 因此有人認為,懶人修禪宗最好,其實不然。禪宗也講戒律,也講定、慧。如果心不清 淨,行為不清淨,就必須先持別解脫戒,從持戒開始。同時真要學禪宗,一定要發菩提 心,所以也必須受持菩薩的三聚淨戒。 持淨戒修善法度眾生 三聚淨戒就是「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或是「持一切淨戒,修一切善法 ,願度一切眾生」。其實我認為這三聚淨戒,就跟達賴喇嘛所講的宗喀巴聖道三要的出 離心、菩提心以及空性見一樣。 但如果已經見到佛性,已經解脫了煩惱,行為就能不受有形的拘束。以禪宗的百丈禪師 為例,他就說他不違背大小乘的戒律,也不需要被大小乘的戒律所拘束。 禪宗講的定,要跟空性的智慧完全一致,才是正定。它不注重次第,而特別重視智慧, 空性的智慧如果發起,才是真正的定,否則不承認你是得大定。所以即定即慧,定慧是 均等的。 至於怎麼修?簡單地說,信心很重要,要相信佛說的,我們每一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 佛。如果當下就能無分別心,也有可能當下開悟。例如釋迦牟尼佛時代,就有很多阿羅 漢只聽佛說的一句話,馬上就證得阿羅漢果。在《阿含經》裡,就有這種例子,有人去 見佛,釋迦牟尼佛只跟他講一句話,他馬上就證阿羅漢果,禪宗也有聽到一句經文馬上 開悟的六祖惠能。 不過一般人做不到的話,還是可以從基礎開始。首先是把身體放鬆,其次,把頭腦放鬆 。可以用數息的方法,也可以不用,如曹洞宗默照禪,就是叫我們只管打坐的感覺,然 後注意你的心在做什麼,把心安定之後,最好修絕觀的方法。絕觀就是叫我們離開四大 ,離開五蘊,離開心、意、意識,到這個時候,你看看自己究竟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你面對外境或內境時,不管是心裡的念頭或心外的事物,都不要給它名 字,不要形容、不要比較、不要思索。 很多人喜愛開悟,以為像古代禪師,拿個棒子在你頭上一打,就能達到當頭棒喝的悟境 。但是很多人弄不清楚什麼是當頭棒喝,認為罵一句或打一下,讓妄念、煩惱暫時不起 就叫做開悟。其實這只是在有分別、煩惱時,在攀緣、執著非常重的時候,禪宗會用這 個方法,突然之間打一下子、罵一下子,是有用的,但不是開悟。 如果這個方法不得力,不容易用,曹洞宗之外還有一個臨濟宗的方法。那就是問:「是 誰有這麼多的煩惱?」「是誰在攀緣或亂想?」「是誰有這些習氣、無明?」「是誰啊 ?究竟是誰?」不斷地問,問的時候,要使自己這些無明、煩惱、習氣漸漸不生起,一 段時間不生起以後,假如有人給他打一棒,大概是有用的。 建設人間淨土 根據這些原則,我正在推動一個運動,叫做「建設人間淨土」,希望讓佛國淨土在我們 人間出現。這要從心的清淨開始,然後是行為的清淨;當自己的身心清淨後,也能影響 周遭的人清淨,然後逐漸擴大影響力,讓其他的人也能夠一個一個心清淨、行為清淨, 那麼,佛國的淨土就可以在我們人間出現。 不過心的清淨確實不容易,真正的清淨至少要實證空性的智慧後,才能沒有煩惱,才能 清淨。但是我們不用失望,修行一定是從凡夫開始,一定是從有煩惱的心開始,如果沒 有煩惱的心,我們根本無從修行起。 天臺宗說我們現在任何一個念頭的心,其實跟十法界任何一類眾生的心,完全相同。雖 然我們無法馬上跟空慧相應,但是只要和煩惱不相應,或是煩惱不現行,也比總是在煩 惱之中打滾好得多。對治煩惱分為三個步驟:知煩惱、伏煩惱、斷煩惱。甚至只是知道 有煩惱也不錯。一開始只能知道有煩惱,然後能夠伏煩惱,最後才能斷煩惱。能夠知道 有煩惱,其實就已經跟清淨心相應了。 所以當我們知道有煩惱,曉得這是煩惱心,要馬上把它放下來,不要太難過,不要後悔 ,但是要改進、修正,可以用參話頭的方法,也可以注意呼吸,使自己的妄念、煩惱心 不那麼容易起伏,這時候你的心跟清淨佛性就是相應的。 佛法認為,如果一念心清淨,這一念之間,就跟佛相應,就是佛。這就如同《法華經》 中所說的,若有人進入寺院,能稱念一句南無佛,這人已經成佛了。不過這是因地的佛 ,不是果位的佛。當每一個人都能承認這個事實時,至少我們的行為會改善很多,我們 這個世界就會成為佛國淨土! 達賴喇嘛:今天稍早在一項我們私人的會晤中,聖嚴法師告訴我,他曾閉關六年,這使 我非常敬佩。現在聽到您對禪宗教義的闡述,我馬上就深深感覺到,我是在聆聽一位經 驗豐富的大修行者的智慧之語。對所有的人,能瞭解佛法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是將佛法的知識落實於修行。 在聆聽您闡述禪宗教義時,我隨手寫下幾個問題。首先我想請問,惠能大師是第幾世紀 的人? 聖嚴法師:第八世紀(西元六三八—七一三)。 達賴喇嘛:我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在歷史上,藏傳佛教的起源與發展,跟禪宗有一些歷 史的淵源。我們知道,宗喀巴大師對傳到西藏的禪宗頓教曾有激烈的批判;在西藏,也 曾針對禪宗與印度傳來的佛教的異同對比,引起很大的爭辯。 不過,在藏傳佛教初期,赤松德贊王在位時,桑耶寺分成幾個僧院,每一進僧院專供一 個宗派居住。有一進僧院專供密宗師住,另一進專供譯經師及印度學者住,還有一進則 叫禪院,據說是專供一位中國來的被稱為「和尚」的法師居住。桑耶寺建於第八世紀, 此時,正值寂護及蓮華戒兩位大師在西藏弘揚佛教的時期。 我認為,如果寂護大師在桑耶寺特別撥出空間為中國來的禪師興建住所,他一定很歡迎 禪宗,認為那是西藏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好像到了寂護的弟子蓮華戒的時代, 當時在西藏的一些禪宗行者所弘揚的,跟原先的教理略有出入,他們過度強調應排拒任 何形式的心念,不僅修行如此,在哲學立場上也是如此,這是蓮華戒所駁斥的。因此, 以我看來,好像有兩種不同派別的禪宗傳到了西藏。 聖嚴法師:我很感謝達賴喇嘛提到這位中國和尚的問題。從這個故事看來,好像蓮華戒 時期的大乘和尚沒有資格代表禪宗。從敦煌石窟發掘出來的許多佛教相關文獻中,學者 發現類似的事蹟記載,第一個中國和尚對西藏佛教,尤其在禪修方面,有重大的影響。 所以,第一個到西藏的中國和尚好像並不差! 達賴喇嘛:在我們西藏的故事裡,第一個中國和尚是受歡迎的,第二個和尚好像在辯論 中落敗了。 聖嚴法師:所以,今天問題不會出在我身上,但是我的下一代,會不會又要吃敗仗,我 就不知道了! 達賴喇嘛:從我們西藏人的觀點來看,我們歡迎第一個中國和尚,但對第二個中國和尚 的信徒,我們只好說「再見」了。將來我們碰到中國來的法師,如果他是第一個中國和 尚的信徒,我們還是會歡迎的;假若他是第二個中國和尚的信徒,那我們還是要說「再 見」了。 我個人並不認為頓悟和漸修這兩個法門有任何衝突或矛盾,不過,這並不表示頓悟法門 適合於任何人。也許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某些人能從頓悟法門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 ,大體而言,對大多數的人,漸修法門或許是比較合適的。 聖嚴法師:達賴喇嘛說的這道理我贊成,可是請大家不要誤會,以為有知識的人才是利 根或善根深厚的人,沒有知識的人就不是。中國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的知識程度並不高,但他卻是成就最高的禪師。 佛在世時有一位佛弟子周利槃陀伽,他是最笨的人,但還是證了阿羅漢果。他的證果並 不是從聽聞而來,而是藉著掃地、擦鞋的方法,結果也能開悟證阿羅漢果。 達賴喇嘛:在此我要澄清一點:佛教是很注重智慧的,有時候,甚至給人一種印象,好 像我們是在講聰明、腦筋很靈敏的人,其實,聰明並不等於佛法所講的智慧。在佛教經 典裡,有很多例子講到聰明人反被聰明誤,他們把事情分析到極點,卻無法洞察機先, 有的只是一些小聰明而已。智慧並不一定包括聰明,智慧主要還是洞察觀照的能力及正 知見。 其次,我要指出,有些人雖然不算聰明、腦筋不靈光,但是他們有必要的專注與心力。 就好像聖嚴法師所說的故事,周利槃陀伽雖然笨,但藉著掃地和擦鞋的方法,也能開悟 。 聖嚴法師剛才談到禪宗的要義,其實,在藏文典籍裡面,我們也可以找到論及禪法的例 子,特別是頓悟法門。比方說,我記得在噶舉派的一部論著中,明顯地說「大手印」修 法就是頓悟法門,並稱如果有人以漸修的觀點來體會大手印法,那就是完全誤解!頓悟 的確是證悟的法門之一,它是一種任運天然,不拘於漸修次第的法門。 我們也可以從薩迦派的著作中找到「同時成辦空智與解脫」的說法,尤其是寧瑪派的「 大圓滿」(rdzogs-chen)修行法門。而在格魯派中,連宗喀巴也接受這種同時成辦乃 瞬間解脫的觀念,不過,他認為,表面上看來是頓悟,實際上是許多因緣聚會達於成熟 ,突然發生作用,而引致那瞬間的解脫。 宗喀巴以佛經裡的一個故事為例,這個故事說在中印度有一位國王,收到一份很貴重的 禮物,是一個遙遠國家的國王送的。這位國王很為難,不知道應回送什麼好,因為這份 禮物太貴重了。最後,他去請教釋迦牟尼佛。佛陀建議他回送一幅「生死輪迴圖」的畫 ,描述生死輪迴的十二因緣,並附一首偈頌說明此畫的涵義。當這位國王派人送這件禮 物去時,他還附了一個口信,告訴對方應以非常歡喜的心情和隆重的儀式來迎接這份禮 物。 當那位國王收到這個口信時,他覺得很好奇。不過,他還是安排了隆重的儀式來迎接這 份禮物。最後,當他打開禮物時,他很驚訝那不過是小小的一幅畫而已。不過他還是仔 細地觀賞這幅畫,慢慢地發覺它很具深意,然後他讀了那首偈頌,剎那間,他了悟了生 死輪迴的十二因緣之真義。這個經驗發生得很突然,看起來完全是看到那幅畫及讀到那 首詩所引致,不過,從宗喀巴的觀點看來,這件事雖然看來突然,事實上是許多因緣聚 會的結果,最後那一片刻的事件,不過是點燃頓悟經驗的火花。 西藏的上師雖然沒有像禪宗棒喝的方法,但在大圓滿法門裡,也有一種類似的方法,就 是修行者使勁地大喊一聲「呸」。據說當這個「呸」喊出來時,妄念會剎那間被切斷, 修行者會體驗到頓時的了悟。這種體驗據稱是奇妙,而無思慮分別,是一種無念的狀態。 聖嚴法師:這個修行者能否維持在此種的狀態中?這種經驗是短暫的?還是延續不斷的? 達賴喇嘛:薩迦班智達(Sakya Pandita)有一首偈頌可以用來回答這個問題,這首偈 頌說,在念與念之間的空隙中,內在的澄澈光明持續地出現。這首偈頌暗示,當你喊「 呸」而頓然體驗到任運生起的奇妙及無分別心時,你所體驗到的就是這種光明,也可以 稱之為空性。不過,這種體驗是短暫的。據說已累積具足大功德資糧的人,當因緣成熟 時,也可證悟空性。在大圓滿法門裡,如果你的奇妙體驗,能有上師的加持,再加上你 自己的具足更高的功德資糧時,你就能夠提昇這種體驗為「正淨覺」(藏文rigpa,英 譯 true pristine awareness)。當你體驗到這個光明時,整個世界融會於空性、真如。 聖嚴法師:我想請教,大圓滿當下所出現的光明能夠維持多久?是一直維持下去而心中 不斷有光明呢?還是過一段時間就漸漸淡掉了?還有,光明境出現之後,還有煩惱嗎? 晚上睡覺的時候,夢裡的情況怎麼樣? 達賴喇嘛:容我繼續從大圓滿法門的觀點來講,當我們談到心的光明本性,其實,我們 就是在講心識的本質,這個本性是連綿不斷的。比方說,水的本性是清澈的,只要有水 在,它的清澈本性也就會在。當水渾濁時,我們就看不到水的清澈本性。如果我們用棍 子去攪拌它,那水就更加渾濁。如果要見水的清澈本性,你就要讓它靜止下來。你一旦 停止攪拌水,而讓濁水靜止下來,就會重見水的清澈本性。這個清澈本性,無須外求, 它本來就在渾濁的水中。 同理,一個人不論他有善念或惡念,他的心性都一直在那無所不遍的光明中。從修行的 角度來看,不論是善念還是惡念,都是阻礙我們體驗光明的絆腳石。因此,我們非常強 調如何使心識安定下來,如何止息善念與惡念之遷流。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禪宗的頓 悟法門和上面所講的有頗多類似之處。 一個人心中一旦有了光明的體驗,他的夢境馬上會受到影響,會變得明晰。不過,這種 大圓滿的頓悟法門有其先決條件,就是要先修一種方法,叫做「尋找心的真面目」。這 種方法就是去分析心的生起、安住、變異和消滅,其分析的方式相當類似中觀派的四句 邏輯。 在藏傳佛教中,也有討論同時成辦奢摩他(止)和毘婆奢那(觀)的。不過,要達到這 種境界,修行者必須至少要修持密乘的禪定及密法而達到第八修心層次,要達到這個層 次,才能同時成辦奢摩他和毘婆奢那。 方才您講到禪宗的一種修行方法,讓修行者去找那個感受到煩惱的我,這方法就是要修 行者自問「我是誰」、「誰在生煩惱」等等。這種方法很接近於中觀派的像用〈金剛屑 因〉的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是從因果的角度來看事物。從經典裡還可以找到其他類似的 法門,如月稱菩薩(Chandrakirti 六○○—六五○)的對「我」的七點分析;還有, 噶舉派的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 一○四○—一一二三)也有一種類似的方法,他要 求弟子不斷地去找:「我在那裡」。 還有一點我要指出,中觀派的中心教義之一,就是不斷地問:「事物的存在,是否如其 表面上看起來一樣的存在?」在這裡,我們必須了解空的真正意思。比方說,我們可以 問,在我們的眼前,是否真有小蟲。我們仔細觀察之後,我們的結論或許是相反的,實 在沒有小蟲。不過,這個「沒有」並不等於空無所有。所以,有時候,沒找到東西等於 是找到了。空是我們仔細觀察一件存在的事物,去找它真正的本性後所找到的東西。 聖嚴法師:有些人以為,當他們自問「我是誰」時,找心找不到,就認為是開悟了,這 會有問題。有很多人是暫時休息,心中雖沒有雜念,但不是開悟,這個叫做頑空,不是 空性的空。所以必須要有老師來考驗,並且,學生也要自省及自我觀察日常生活中會不 會起煩惱,有沒有執著。 所以我剛才才問,心的光明現前之後,可以維持多久?如果一直維持下去,我們叫做徹 悟;沒有一直維持下去的話,叫做見性。不過,如果一個人的體驗不符合中觀的空性的 話,我們也不承認那是真正的徹悟。 要能真正體驗到無我,還是要從無所得來修的,因為,如果一個人修行愈加精進,他會 停止追求自己的開悟,反而專心於幫助他人。當你不再關心自己的覺悟,轉而全心全力 地幫助他人解脫煩惱時,那才有可能徹悟。 達賴喇嘛:藏傳及印度佛教都有四禪的八個預備層次,其中,第五個層次是觀察分析, 它的目的是檢查修行者是否能控制某些強烈的情緒。比方說,男修行者就要他觀想一個 女人在面前,如果此人在這個時候還有色慾,這個人就必須再作訓練。一個已達到初禪 境界的人,應已擺脫許多的執著和色慾,但是,有些人雖然體驗到空性,仍不能去除他 們的習氣,還是有層次不一的色慾、貪念和種種執著。 聖嚴法師,您方才提到一個人能夠持續不斷地安住在空性的體驗中,這樣的體驗只有在 修行到更高的次第才能成辦,因為這需要此人能對禪定及禪定後的證悟得到自在。一個 修行者在徹悟之前,於很多層次中,禪定及證悟都是依觀生起,並且兩者互相交替。據 說,在徹悟時,禪定和證悟才會同時發生。從這個觀點看來,如果能將現證空性的體驗 連續不斷的維持於禪定中,那就是徹悟了。 聖嚴法師:徹悟並不是證阿羅漢果,也不是完全斷欲,徹悟是從此以後心中對佛法沒有 疑惑。一個徹悟的人,不是完全斷了煩惱,還是知道有煩惱,但不會讓它現行,不過他 會很安心,清楚自己的狀況,而且從此以後不會再迷惑。 禪宗不講究漸修次第,我本人也修持過禪觀;不過,見性和體驗空性更加重要。這好像 你從未嚐過水而第一次要去嚐水的味道,那是你必須親自去體驗的。體驗空性也是一樣 的道理,你必須親自去體驗它,不然你永遠無法知道,也許你聽說過,但那是不夠的。 徹悟跟見性不一樣,見性是開始體驗空性,見性之後仍有煩惱,有時候還會現行;但是 徹悟以後,只要心中有煩惱,都很清楚。 還有,以禪宗的角度來看,徹悟並不是維持在禪定裡面。這是我們第一次對談,這個機 會非常難得,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深入詳細地講清楚,這些問題至少要兩三天的工夫才能 講清楚。 達賴喇嘛:如佛經所說,對一個現證空性的修行者而言,空性的真諦是不可思議,超乎 語言文字的。沒有這種親身的體驗,空性不過是理智的和概念的了解而已。 我想談談聖嚴法師的人間淨土運動,這個運動是以每個人心的清淨為基礎來建設清淨的 社會和環境。這個運動不僅相當接近於我個人的方法,也證實了我的方法,這使我感到 非常鼓舞。 我常常告訴人,解脫輪迴和煩惱,在某種角度來看,固然是個人自己的事,但更重要的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是建設一個我所謂的「社會的涅槃境界」(the nirvana of society)。在這樣的社會裡,瞋恨、憤怒、嫉妒等負面情緒以及紛亂不安的心境會減 少。所以我想今天我們有一個真正的「心靈交會」。 我非常感謝您提倡的人間淨土運動。 聖嚴法師:和達賴喇嘛交談,一點都不像是兩個來自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在談話!雖然我 們的語言不同,但是我們基本的想法和觀念是一致的。謝謝。 達賴喇嘛:希望將來我們能夠有更多像今天這樣的交談,尤其如果主題是空性的話,我 們到中國的五臺山再會。 聖嚴法師:但願大家都能再相會五臺山上,因為傳說文殊師利菩薩在地球上的道場就是 在五臺山。 達賴喇嘛:假若我們真能有機會在五臺山上再次見面來談空性,而文殊師利菩薩到時候 還是沒有給我們加持的話,我們也許只好認定文殊師利菩薩是空的! 現在我們請在場來賓提出問題。 聖嚴法師:有這麼多的問題?難的統統給他,不要給我。 問:請問聖嚴法師,是禪屬於密,還是密屬於禪? 聖嚴法師:我不了解密,還沒學過密,這問題可能由法王回答比較好。不過如果說禪就 是密,密就是禪,那我們兩家就是「學禪等於學密,學密等於學禪」,我想這是有問題 的,這當中有同,一定也有不同。 達賴喇嘛:大體而言,密乘的殊勝之處來自其禪定修持的嚴密。因此,我們把密乘歸屬 在三藏中的經藏,這是因為我們認為密乘是從禪定修持的嚴密發展而成。 問:修持佛法,要經過聞、思、修的次第。但若修持空性法門,好像有時候只要誠信就 能達成智慧的體驗,請問是否真確? 聖嚴法師:悟有世間的悟,有出世間的悟;有解悟,有證悟。解悟的過程是聽聞佛法, 之後自己瞭解了法,例如聽到緣起,知緣起就是知法,知法就是見佛,不過這是不是開 悟呢?我認為這應該只叫解悟,可以產生信心。至於證悟,就要看是不是跟空慧相應, 是不是體驗到空慧了?是不是真正見到了佛性?所謂的佛性,就是空性。 達賴喇嘛:依藏傳佛教,我們大致上用覺悟這個名詞來指聖者的證量。 問:見性開悟和修行有何不同? 聖嚴法師:開悟可能是頓悟,如果是善根很深厚的人,開悟以前就積蓄資糧,是可能突 然間開悟,悟後還是要修行,但是一般人的資糧還不夠,還是要修行,好好地修行,修 身口意三業,然後才可能開悟。 問:徹悟後證佛果位就不用修行與持菩薩戒嗎?如此是否與「世世常行菩薩道」這句偈 有所違背? 達賴喇嘛:行菩薩道可以分兩方面來講,一方面是行菩薩道以自度,就是要成正覺,成 正覺之後,就不必行菩薩道了。另一方面,既已發願利益眾生,就算成正覺之後,還是 要行菩薩道。 問:請問聖嚴法師,除了次第以外,有沒有其他求解脫的方法? 聖嚴法師:頓悟法門就是不講次第的,所以學禪最好;但是諸位不要認為可以佔這個便 宜,因為如果你已經是在那種頓悟的狀況下,自然不必次第,但是開悟以後,還是要修 行。 其實有的人在果位上修,有的人在因位上修。所謂在果位上修,例如成了佛以後的釋迦 牟尼,照樣還要每天打坐。我也問過達賴喇嘛,他每天怎麼修行,照理說,他已經是個 大成就者,應該不必修行才對,因為已經成就了。可是他告訴我,他每天大概用三到四 個小時打坐、拜佛,中國禪宗的祖師也是一樣。 問:請問聖嚴法師,要了解空性的話,必須要遮除什麼?去除什麼? 聖嚴法師:空性的意思是要斷兩個極端,一個是實有,另一個是虛無,但也不能執著中 間。這叫做中道,是中觀派的教義。真如則是唯識和如來藏的教義,了解真如很簡單: 你知道有煩惱,煩惱就是真如。不過,愚癡的人,經常情緒化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 煩惱,這個人是不知道有真如的;如果對自己的煩惱、情緒很清楚,就是跟真如相應, 因為煩惱全部斷盡,微細的無明全部斷盡了,就是成佛了。 所以我說煩惱就是真如,如果沒有煩惱,真如也不存在,真如只是個假名字。 問:請問聖嚴法師,光靠方便,就能成佛嗎?光靠智慧呢? 聖嚴法師:〔對現場翻譯說〕怎麼老是問我?再找找看,有沒有問題給法王的? 〔台下觀眾笑〕 問:請問兩位大師對神通的看法? 達賴喇嘛:我舉我的老師林仁波切為例,我常常問林仁波切一些問題,他的回答有時候 非常奇怪。有一天,我開始懷疑他是否有其他特殊能力。所以我問他:「您有沒有神通 的經驗?」他說:「我不知道,不過有時候我心裡會很奇怪地知道某些事情。」所以, 神通似乎是可能的。 當然,我也遇到過一些人號稱有神通,但我很懷疑。我從小就跟隨林仁波切,所以我信 任他。但我遇到一些人自稱有神通及預知能力,不過我很懷疑他們。當我訪問臺灣時, 我見到許多西藏的喇嘛,我就警告他們,沒有高深的領悟,就不要假裝,尤其不要假裝 有神通及預知能力,因為會被人家拆穿的。 至於預知或神通,我們可以說,理論上心識本來就有了知的能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有時候也會有預感。比方說早上會有一種預感或直覺,今天會發生什麼事情。我認 為,這代表我們每個人都有預知能力的種子。透過禪修的訓練能使我們的心念愈來愈集 中,記憶力及覺照力也愈來愈強,一旦記憶經驗的能力變得非常敏銳,預知的潛力就會 增加。 根據這個理論,我們至少可以相信預知的可能性。所以,預知或神通似乎以不同的形態 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 在第七世達賴喇嘛的時期,有位名僧達普‧羅桑登貝堅贊( Dag-pu-Lobsang-Denbe- Gyalsten,一七一四—一七六二),他是公認為有神通的。有一次,一位格魯派大師, 章嘉乳貝多傑(Jang-gya-Rolbay-Dorjay,一七一七—一七八六)問他:「這些預知能 力是如何在你的心中生起?」達普‧羅桑登貝堅贊回答說,每次他必須認真的思考一個 問題時,他就把心專注在腦中第一個出現的形像上,通常是一個鈴的形像。在這個鈴上 方,就會出現一些形像或圖案,他的預知,就是從這些影像圖案中生起。 誠然,無上瑜伽密確有修行的方法教人如何能得到這種神通,佛經裡面也提到神通,不 過通常限於眼通或耳通,而非嗅覺的神通。就是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面,我們有時候也可 以用視覺或聽覺來辨識一個遠方的東西,但不可能用嗅覺。因此,神通的能力也是有限 的。 聖嚴法師:信仰佛教的人一定相信有神通,如果佛教徒不相信有神通,也是很奇怪。但 是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就告誡弟子們不要隨便用神通;中國禪宗的禪師,也特別禁止弟 子們表現神通或說神通。愚癡的人希望求神通來幫助自已,有智慧的人則是用智慧來處 理所有的問題,用智慧處理問題是一勞永逸,絕對可以把問題全部解決,但如果用神通 處理問題,只是臨時的、暫時的。所以最好求智慧吧!所以我們這次對話的主題是智慧 法門,不是神通法門。 達賴喇嘛:我藉這個機會特別感謝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謝謝! (下完) -- 楞嚴咒心: 唵○阿那隸○毗舍提○鞞囉 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 謗尼泮○虎信 都嚧甕泮○娑婆訶 「大白傘蓋佛母」心咒: 「嗡、沙爾娃、打他架打,烏尼卡,施 達打巴遮,吽呸,吽媽媽,吽呢,梭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4.69.112 penetrating:轉錄至看板 Learn_Buddha 03/15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