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新千禧年的倫理道德 達賴喇嘛 現代社會有許多非常不好的趨勢:謀殺、暴力和強姦案件等等犯罪率逐年昇高;我們不斷 地聽到在家庭和社區中都存在著虐待與剝削的關係;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沈迷於毒品與酗酒 。然而,這些問題本質上沒一個像老、病、死的痛苦是無法避免的,也不是由於缺乏知識 的關係,這些都是倫理上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一一反映了我們對是非對錯、正負面以及恰 當與否的了解。但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指出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也就是我所說的,對我們 內心的忽略。 財富與幸福 雖然我從未想像過光靠物質的財富就能永遠克服痛苦,但從西藏這個自古至今在物質上一 直都很貧窮的國家的角度來看已開發世界,我還是必須承認,大家仍然會進一步追求物質 財富。我期待大多數生活在已開發工業化國家中的人們,因為生理痛苦的大量降低,會比 那些活在生活條件更艱困下的人們,更容易獲得幸福。 科技非凡的進步,似乎除了在線形與數字方面的改進外,反而沒有什麼成就。在大多數的 狀況中,進步所指幾乎不外是在更多的都市中,有更多的車子在更多的豪宅之間穿梭。當 然這已減少某些包含疾病在內的痛苦,但未曾去除一切痛苦。 心靈革命 在號召進行心靈革命時,我是否只提倡以宗教來解決問題而已?不是的。做為一個已近七 十歲的人,我已累積足夠的經驗,完全相信佛陀的教誨對人類既相干又有用。如果有人能 實踐佛法,一定能令自他獲益。我遇過世上許多各式各樣的人,幫助我了解到還有其他的 信仰和文化,至少和我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一樣,能引導人過著建設性及令人滿意的生活。 尤有進者,我已能論斷不管一個人是不是宗教的信仰者並不是那麼要緊,最為重要的是他 們要是好人。 宗教與靈性 我認為信仰宗教即是對某一宗教的拯救宣稱深具信心,這其中的一個面向,即是接受某種 形上的或超自然的真實,也許還包含天堂或涅槃的觀念。宗教的教導、教條、儀式與祈禱 都是與此相關的。我認為靈性即是擁有這些會帶給自己和別人快樂的特質,例如慈悲、耐 心、容忍、寬恕、滿足、責任心與和諧感等等的人性精神。 雖然儀式、祈願、涅槃與救贖的問題都和宗教的信心有直接關聯,但這些內在的特質卻不 需如此。因此,不用訴諸任何宗教或形上的信仰系統,每個人沒有理由不去將這些特質發 展到至高的程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有時會說宗教也許是一種我們不一定要有的東西。我 們所不能沒有的東西是這些基本的心靈特質。 因此,我所號召的心靈革命不是在號召宗教革命,也不是在談某種程度的出世生活方式, 更不是在提某種魔術或神祕的東西,而是在號召一種激進的再教育,不再習慣性的只在乎 自己而已。它號召我們要把關心轉向與我們存有相關更廣大的生命社群,以及認識到別人 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都得兼顧的言行。 倫理上的自制 注意到既然慈悲和所有相似的特質就其定義而言,就已假定某種程度的關心他人的利益, 所以也必然假定了倫理上的限制。除非在當下我們遏制自己害人的衝動和欲望,不然我們 不可能有慈悲心。 當然,各個主要宗教傳統都有一套發展完備的倫理體系。然而,困難的是在於當我們把所 了解的對或錯與宗教連在一起時,我們就得問「是哪一個宗教啊」?哪一個宗教結合了最 完整、最易被理解使用以及最能被接受的系統?這種爭論是不會停止的。再者,如果不斷 爭論這些問題會導致忽略一個事實,此即許多拒斥宗教的人能有倫理上的自制,只因他們 有如是的堅信,而非只因他們不關心人類存有的更深問題。 宗教能幫助我們建立基本的倫理原則,然而我們仍然可以不必訴諸宗教而談論倫理與道德 。 遵循倫理原則 我自己的觀點是建立遵循倫理原則是可能的,這不只是依靠宗教的信心,也甚至不是依靠 某種原創性的理念,而是依靠普通常識,只要我們以所有的人都想離苦得樂的這個觀察為 起點。如果我們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和痛苦,我們就沒有辨別是非對錯的方法。而且,如果 這種熱望是每個人都有的與生俱來的習性,也是正確無誤的話,就會導出每個人都有權利 離苦得樂的結論。我們可以依此而推論,決定一個行動是否合乎倫理的其中一個因素,即 是此行動對另一個人的經驗或對快樂的預期的影響。傷害人的行動,或暴力的行動,就是 違反倫理的行動。 行動的倫理性 也許所有決定一個行動是否合乎倫理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難道既不是其內容也非其後果 嗎?從某個角度來說,促使我們行動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我們直接意圖的行動或 是那些所謂的「非自願行動」。當一個人整體的心靈狀態是良善的,我們的行動在倫理上 也必然是良善的。正因如此,個人在行動的那個時刻,其心靈或動機的整體狀態,頗能決 定其倫理性的內涵,譬如說,當我們被瞋恨和憤怒這些強烈負面思想和情緒所控制時,我 們的行動如何受到影響。在那個瞬間,我們的心是騷動不安的。這不只會導致我們喪失合 宜的認識和觀點,同時也會使我們看不到我們的行為可能帶給別人的衝擊。真的,我們會 分心而忽略了別人的問題以及他們也有追求快樂的權利。結果就是我們的行動,也就是說 我們的舉止、所說的話、思想、疏忽和欲望,都無可避免地會變成具有傷害性。 至上的動機 世界上每個主要宗教都重視慈悲的培養,這是因為慈悲是耐心、容忍、寬恕和所有美德的 源頭和結果。它的重要性從靈修的開始到結束都不斷地在擴大,即使我們不從宗教的角度 來看,對我們所有人而言,很清楚的,慈悲都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在我們所共同接受的基 本前提下,所謂倫理行為就是不去傷害另一個人的經驗,或是傷害他對幸福快樂的期待。 這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這是我們之所以有同理心這種內在能力的基礎 。當我們把這種同理的能力,透過防止阻礙悲心生起的因素,及增長產生慈悲心的順緣的 雙重方式,將之轉化為慈悲心,那麼我們在倫理上的實踐就會改善與增進。我們發現這會 導致我們和別人都能獲得快樂幸福。 倫理行為/心靈行為 倫理行為即是節制我們不去傷害別人的經驗或傷害他人對快樂的期待。至於心靈行為,我 們則可以用先前提過的如慈悲、耐心、寬恕、謙虛、容忍等等心靈特質來加以描述,這預 設了某種程度的對他人福利的關懷。我們發現我們所做的那些出於關心他人而非以狹隘自 利為動機的行為,事實上終究會利益我們自己。至少,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回顧我的生活 ,我能以完全的信心說,像達賴喇嘛官府及它被賦予的政治權力,甚至我所能處分的財富 ,若與我曾經幫助別人所感到的也許為數不多的快樂相比,該等給我的快樂感受實在微不 足道。 幫助他人 想一想下列的事情:我們人類是社會性的存有,我們之所可以來到這世間是因他人行動的 結果,我們在這世上必須依賴他人而活。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幾乎沒有一刻我們的生活不 是獲益於他人的行動。就單單這個理由,絕大部分我們的快樂都來自與他人的關係,就不 值得大驚小怪了。所以我們最大的愉悅來自當我們想關懷別人,也就沒有什麼好大書特書 的。但不單是如此而已,我們發現不只利他的行為會帶來快樂,同時也能減少我們痛苦的 經驗。我並非在說,心想帶給別人快樂的那些人,一定比那些不這樣想這樣做的人較不會 遇到不幸。對我們所有的人而言,生病、老化與種種的不幸事件都一樣會發生的。但像會 破壞我們內在安寧的痛苦如焦慮、懷疑、失望等等這些事情絕對會較少。我們愈關心別人 就愈不擔心自已。當我們愈不擔心自己,我們痛苦的感受就會較不強烈。 內心的恐懼 最危險和最不好的恐懼,就是那種完全不合理的而且能夠全然淹沒和麻痺我們的恐懼。像 這種負面和情緒,用藏文來說就是煩惱(nyong mong)。字面上的意思即是內心的苦惱,因 此這個用語經常被譯為「痛苦的情緒」。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思想或心事,只要會破壞 我們內心的安寧,像所有的負面思想和情緒如忿怒、傲慢、淫慾、貪婪、嫉妒等等,都被 認為是苦惱。這些苦惱的情緒是如此強烈,如果我們不加以反擊,雖然沒有人不珍惜自己 的生命,但它卻能讓我們發瘋,甚至自殺。但由於像這樣子的極端狀況是不尋常的,我們 傾向視負面的情緒是我們內心已存在的一部分,針對這個,我們幾乎是無能為力。我們對 內在這一部分所採取的被動立場,不但不能禁止這些負面的衝動,事實上反而會提供它們 成長的基礎。這就是擔心、沮喪、困惑和壓力的基礎,這已經是現代社會的特徵。它們的 性質全然是毀滅性的,而且也是反倫理行為的真正根源。 真正的快樂 真正快樂的特質是內心的安寧,這是在與他人的關係脈絡下產生的。因此,這端賴合乎倫 理的言行,也就是種種考慮照顧到他人福利的行為。但煩惱卻會阻礙我們投入這種慈悲行 。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能過得快樂,就需要克制我們對負面思想與情緒的反應。這就是我 常說的,當我看見如野象般未馴伏的心時,就必須加以調伏的意思。當我無法控制我對煩 惱的反應時,我的行動就會變成違反倫理及成為阻礙我快樂的原因。我們不是在這裡談成 佛的事,也不是在談與神明合為一體。我們僅僅在談培養一種認識,也就是我的利益和未 來的幸福都與他人緊密相連的認識,所以我們應當學習合宜的行止。 慈悲的倫理 慈悲與愛並非僅是奢侈品。慈悲與愛是內外和平的源頭,因而是種族持續生存的根本。從 一方面來說,它們構作了非暴力的行動。從另一方面來說,它們是寬恕、容忍和所有美德 一切心靈特質的根源。慈悲給予我們行動的意義,並且讓這些行動具有建設性。受過高等 教育沒什麼好稀奇的,很有錢也沒什麼好稀奇的,只有當一個人有顆溫暖的心,這些特質 才會變得有價值。因此,對那些說達賴喇嘛提倡「無條件的愛」這個理想是不切實際的人 ,儘管如此,我還是要敦促他們去實驗看看。他們會發現當我們超越狹隘自我利益的局限 時,我們的心會變得充滿力量。和平與歡愉會成為我們不變的伴侶。它會打破各種障礙, 最終會摧毀我的利益獨立於他人利益之外的觀念。但最重要的是,就倫理上所關心的而言 ,在充滿鄰居愛、善心與慈悲的地方,我們發現更無困難的能產生倫理行為。倫理性的善 行在慈悲的脈絡下自然就能到來。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118 --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幾乎沒有一刻我們的生活不是獲益於他人的行動。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213.31 ※ 編輯: hallcom 來自: 114.43.213.31 (04/11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