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從現在開始,不可以到那五個地方去活動! 淨界法師 ┌ 觀苦等過患,令心生厭離 ┌ 一、掉舉(心不寂靜)─┤ │ └ 作意無常等,破除掉舉心 ◎破除二障─┤ │ ┌ 思佛像等,諸可心境 └ 二、昏沈(心不明了)─┤ └ 修光明相,策與其心 前面的五點記數法,它是使令我們內心跟佛號專一安住、相續安住的一個方法。但是 這個方法,在我們的內心造作的時候是有障礙的,就是我們這一念心,跟佛號之間有障礙 ,什麽障礙呢? 一個「掉舉」,一個「昏沈」,使令我們這一念心,本來是應該跟佛號通身靠倒,但 是你在靠倒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去接近佛號,爲什麽呢? 掉舉障礙你,昏沈障礙你,這兩個障礙你,所以我們必須把掉舉跟昏沈這兩個賊,它 的相貌給標出來。標出來以後,我們再說怎麽對治。 我們先看掉舉。這個掉舉的行相,就是心不寂靜。 心不寂靜就是說,本來我們這一堂功課,我們的內心的意思,是要以佛號爲我們的所 緣境,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但是念了三分鍾、五分鍾以後,我們這一 念心就向外流動,就離開了我們所緣境,忘掉了所緣境,跑出去五欲、六塵的境界造作活 動,這種情況叫做心不寂靜,就是把所緣境給忘記掉了。這個是屬於貪,貪心所收攝。 這就是講到,這個掉舉的相貌是不寂靜。怎麽辦呢? 這以下《菩提道次第略論》宗喀巴大師他提出兩個辦法: 第一個「觀苦等過患,令心生厭離」。 這第一個,觀苦等,「等」就是不淨這種過患,使令我們內心對於所愛著的境界生厭 離心。這個地方是這樣子,倒是蠻重要的,「觀苦等過患,令心生厭離」。 佛陀在《法華經》講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講「業處」,在這個《清靜道論》講業處 ,什麽是業處呢?這個業的造作,就是我們經常喜歡去一個地方,去那個地方造作,這叫 業處。 我們凡夫衆生的業處,對我們來說,最熟練的業處,就是財色名食睡,這五種境界, 是我們內心最喜歡造作的業處,我們最喜歡到那五個地方去。 這個是怎麽回事呢?在《法華經》佛陀講一個譬喻說:有一個大富長者,這個大富長 者有種種的寶物,擁有很多的兒子。當然這個大富長者在家的時候,小孩子就是聽大富長 者的招呼,相安無事,也過得非常的快樂。但是有一天,大富長者就離開了家庭,到其它 地方去了,小孩子就失去了父親,以後大家就開始顛倒。顛倒了以後,就是很多的蛇也跑 進來了,一些的野干、一些的毒蟲都跑進來。小孩子也不知道毒蛇的過患,就跟它們玩在 一起了,這個地板搞得很髒,乃至最後整個房子就起火燃燒。這個時候,大富長者回來, 哎呀!不得了!子女在大火當中,跟這些毒蛇搞在一起,非常的危險。大富長者過去就跟 他們講:哎呀!你們這個房子不能住,怎麽辦呢?外面有一個很大的車子,有三部車子, 這個車子能夠乘著你在虛空到處遊玩,神通三昧,種種的快樂。這小孩子就把這些野干、 毒蛇給放棄了,也把這個三界的火宅給放棄了,跑到外面。跑到外面去以後,佛陀就給他 一部大車,而不是給他三部車。 這個比喻,佛陀爲了一佛乘的緣故,而分別說三。 這意思就表示說,我們內心過去的業處,是習慣於在五欲的境界裏面活動的,我們過 去是這種思想,很習慣的,而且我們好像也不想改變。所以剛開始在念佛的時候,畢竟佛 號我們是歸依的沒錯,但是它是一個生疏的境界,你在佛號當中,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 於佛號相續安住,這是我們的一個希望,所以我們的心,隨時會跑出去,又回到我們過去 的業處活動,就是這種境界。因爲熟境界嘛,很習慣。那這怎麽辦呢? 「觀苦等過患」,這個時候智者大師說「訶責」。訶責五欲的方法,你思惟這五個業 處,不是我應該去的地方,這種財色名食睡。怎麽說呢? 譬如怨賊,奪功德故。你就思惟這五個處所裏面,很多的怨賊,我好不容易賺了很多 的錢,把這個錢保存起來,辛辛苦苦,這個賊一來,把我錢都偷偷走,五欲亦復如是!奪 功德法財故!你思惟這個業處,它就像賊一樣的破壞你的功德,譬如怨賊,奪功德故。 第二、譬如毒蛇,害慧命故,我們身體很健康心情也愉快,這個身體能夠做很多的事 情,但是被毒蛇咬到以後這個生命就死掉,五欲亦復如是,他會毒害我們法身慧命,我們 在五欲這個業處裏面造作活動以後,會把我們過去所栽培的這種善根,這種法身慧命、特 別指的是智慧給破壞掉,害慧命故。 又:譬如大火,不寂靜故,我們在五欲當中,內心不寂靜,不是真正安樂。 譬如汙泥,令染汙故,使令我們內心染汙的原因。 你就是用這個怨賊、毒蛇、大火、汙泥這四個譬喻,來訶責我們這一念心,使令我們 從現在開始,不可以到那五個地方去活動,不可以去!思惟苦等過患,令心生厭離,使令 我們對於過去很熟悉的業處厭離。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比較老實在佛號安住,這是第一個 方法,用訶責的方法。 其次「作意無常等,破除掉舉心」。 這個是更細的觀法,前面是思惟它的過患,這個是一種無常跟無我的智慧,來破除我 們掉舉的心。 這個是破除能掉舉的心,前面是訶責我們所緣的境界,就是觀察我們這一念掉舉、不 寂靜的心,覓心了不可得。 祖師說:「弟子心不安」,我們這一念心,在種種的業處裏面造作,內心不安怎麽辦 呢?請和尚安心。 初祖說:「將心來與汝安。」 「覓心了不可得。」 「吾與汝安心竟!」 所以我們能夠觀察這一念的不寂靜的心的自性不可得,我們這一念心就寂靜下來了。 這種是更細的方法,覓心了不可得,破除掉舉心。這兩個都是屬於觀的成份:一個是以過 患來訶責;一個是以智慧來破除我們那個自心,這都能夠使令我們這一念不寂靜的心,能 夠寂靜下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61.231.129.27 (03/24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