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理],不過是一個名詞,看似無形,也摸不到實物,本來無名無字,只是心理意識; 但是人生常常要探討道理,或是要爭一個理字。 一般人都會說:┌知道、知道!這個道理那會不懂?即使不懂,只要多聽、多看、 多研究就懂了。」可是你所聽到的是不是真理? 如何才能真正体悟道理?實在很難。 要在文字上去探討、去找,甚至体會[理],談何容易!文字是用來顯理, 通常很難一句就讓人聽得懂,卻也不一定一大篇才能体會。 有一天國外來了一封信,我看不懂外文,就請懂英文的人來看,他看了半天就說: ┌這我也看不懂。」我又拿給懂德文的人看,他說這不是德文,他也看不懂。 拿給懂法文的人看,他也不懂。輾轉到最後才知道是阿拉伯文。 可見全球各地使用的語言、文字也有不同,並非人人能識。如此說來,透過文字去 理解的道理,難道不會受文字所限嗎?執於文字相也會變成一種習慣,一味地認為看書就 能懂的道理,囿於文字,反而遇到真實的人事物,就難得圓融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本性,若能在人事物中多用心,不要執著,用真誠的本性去體 道理,貼近真理,這就叫做体悟。 說來似乎頗有道理也很簡單,但是如何接近?這就是我們要体會的地方。文字或是語 言,都只是一個工具,我們要運用工具,才能真正体會道理。<金剛經>云:法,如筏喻 者,意思是,將"法"比喻為一艘竹筏,我們從江河的此岸到對岸去,必須使用船、竹筏 等工具,等到渡過河去,竹筏就不必用了。 這就是應用。懂得方法還要能去運用,而且能不受法的束縛,因為到達彼岸後,就 要棄船上岸,並不會上了岸,還隨時將船帶著,就是這個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要多用點心,在每個人的動作言語中,無不是法、無不 是理,只是有時候站錯邊了。 我很喜歡孩子,在他們身可以看到最天真的本性,用心去聽他們的童言童語,往往 能聽出真正的道理。有一回我在慈濟小學,看見一群孩子在操場跑,一個三年級的孩子 就說:喂!你們為什麼跑的那麼快?要守規矩,你是幾年級? 一個孩子就反問他:我是二年級,那你是幾年級? 三年級生回答:我是三年級。你應該尊重我,聽我的話。 二年級生就說:我是二年級,你比我大、應該要疼我、照顧我。 二個人的都有道理,但是互執一詞,就變成爭執;二個人都執著於┌有道理」,怎麼辦 呢?其實道理要放對位置,雙方互換一下,不就完美了? 道理端視自己如何去執行,用得對,那就很美了;如果有偏差,就會起爭執。期待 人人多用真心体解真理,善待他人,社會就能充滿亮麗與祥和。 說在後頭....原本只是想摘錄幾句..但怕會被人指責斷章取義...所以就好全部手打上去 會post這一篇的目的..還是一樣....讀經是好事,深入經藏亦值得讚嘆!! 但要小心....不要執於文字相.....我不是要眨低讀經的人...而是在感嘆那些認為只有 自己所解讀經典文字才如法..其它不同看法的人都是邪見.... 所以特別引述證嚴法師的文章... 透過文字去理解的道理,難道不會受文字所限嗎?執於文字相也會變成一種習慣,一味 地認為看書就能懂的道理,囿於文字,反而遇到真實的人事物,就難得圓融了。 總之..除了多看經典外..還要用心去体証... ps:我並不看證嚴法師的文章...感覺太溫和了...就像這一篇..就很像溫開水.. 不過意思到了...我從很久以前就一直想說,期間也斷斷續續在post相關文章 自己也想不出更好的文句來表達想說的事...所以就借用一下.. 自己也並沒有什麼意圖...只是看到"以前"佛教版上某些大德的言論....有感而發 覺得應該post一篇這種文章...而又可以避免落入"文字"與"不立文字"的筆戰.. 再加上..有人也許覺得版友說的份量不夠...那這證嚴法師的名號份量應該足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18.66
warrax:末學慚愧,在這邊懺悔一下,阿彌陀佛~~ 134.208.27.128 11/20
YuGar:文字最便利,所以還是最常用文字來顯 61.59.17.114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