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肆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一、龍樹菩薩說:「執邪見及畜生道,生餓鬼及地獄中,無佛法及生邊地,癡啞及長 壽天,任生何種無暇修,離此無暇八種難,獲得有暇之身已,為反生彼當勵力。」   二、暇滿之十圓滿:如《菩提道次第》中有頌說:「十圓自他各有五,自圓滿五如頌 云:人性、中生、諸根全,不墮邊業、勝處信,他五:佛出、說正法,教住及於教隨轉, 他所悲憫共為五。」恩師教授此義說:「他圓滿前四種,皆指佛在世,現雖不值佛在,然 亦相合相似於佛住世時間,因有代表佛之大德善知識住世,亦相當於佛住世;二,雖未聞 佛及聲聞親口說法,然承繼佛而說法之善知識常有。五,他所悲憫,指飲食衣服之具,受 用身財等物未斷者,是與他有情之助緣有關。總之,他方圓滿,我亦具有。佛雖涅槃,佛 之代表大德上師與佛無異,我亦具有。師之相傳中無間斷,較佛尤親切之正法教授,我能 聞,不但教法尚住世,且由宗喀大師將顯密教法,總聚為心要,尚住世未失傳。且此心要 教法,我尚追蹤學習,且飲食衣服之具未嘗斷絕,不應來之八無暇,彼未沾我(以此安立 為八有暇),應來之十圓滿我具足(以之安立為十圓滿),實為賢善因緣……自身較如意 寶尤為殊勝,自具如是眾多條件(攝之為八有暇,十圓滿),以此難得,得則具大義(極 有大價值),自身具如是暇滿條件,乃謂自尚不能修,此言如何安立,此語從何說起!故 常於有大義之正法,應真實去作,因能真實離苦得樂者,除正法外餘無他法。   三、依密經說:「已生極樂世界之菩薩,尚發願生瞻部洲。」同時應知諸天亦發願速 即得暇滿人身。以此身不惟可做到現時利樂,且可得究竟利樂(解脫生死成佛),若令其 空過,實為不值。如乞丐偶拾黃金,不知利用其少分,一日失去如何懊悔!   四、阿闍黎勝勇所說:「寶洲空迴二喻:上師教授說,到寶洲喻得人身;貪戀風景而 忘采寶,喻人貪名利,而忘成就一切善因…空手而回,當負重債(去時資斧),喻空過人 身,枉消過去所受用善因;返故窮鄉,喻仍墮三途;忘取寶利,喻忘取善因,則造惡因, 自然墮三途了。《入行論》說:此身此義利,故施以衣食等,不然枉費衣食了。應思從最 初法門起,直至發大菩提,皆依此暇滿身而修,過去成就大德如彌拉惹巴、法金剛(藏語 卻季多傑)、溫薩巴、塔巴絳稱等皆南瞻部人,具足六蘊之胎生類,與吾人無異,彼等皆 已成就,我等如何不能成就。非自不能修,非修法錯誤,非無善知識錯誤,此誰之過?皆 由自己未能發精進修學之心。頗公說,暇滿人身,不惟有現時及究竟利樂,還有剎那成就 ,如天龍身不能依者,此身一剎那間可做到。」   五、上師攝要總說:此身能生起別解脫戒、菩薩戒、金剛乘戒等三律所有功德;特別 是於此五濁惡世,人壽暫短的一生中,此身即能作到成佛。由於自若能修,任何皆可修到 。以此如是難得具大義的人身,我今僅一次獲得,決定不令片刻空過,當勤取心要(菩提 道次第即正法心要),應生起如是堅決心。」   六、大善知識敬安瓦修暇滿大義,生起通達時,書夜精修,不思睡眠,雖在最苦的生 活環境下,仍勤奮精修不懈。大德絳秋仁清(他的法友)對他說:「在這衹有少許受用資 具的環境下,如果過分努力勤修,對於身體是有不適而遭損害的危險!」敬安答道:「雖 是如你所說的那樣,可是因為念著這暇滿難得的人身,而不敢懈怠。稍息之心,不能生起 。」故修此心之量——片刻不空過,不為無益事,遑言作諸惡。敬安大師為使此心入道勤 修,曾作有頌說:「何時能自在,入修且安住,若於此修法,自不作受持,必墮危險故, 將隨他力轉,此身隨彼業,以後何處求!」   七、溫薩巴大師在寄法王昂旺紮巴書中說:「我若一兩月不死,必定為我此生以後第 二生願望而努力;我若一二年不死,我想須得樹立長久生中的願望。所幸我從十七歲起, 直至於今(當時四十二歲),未曾捨離我那住在專修殊勝乘中,將所有印藏善巧諸德的法 語要義教授,取而專修的願望(如是勤取心要,一直專修)。」溫薩巴大師這樣長久勤取 心要,一心專修,究竟獲得何果?在他自著中有頌說:「雪域之中具勝緣,慧賢義成(溫 薩的名諱)我專修,如是殊勝無上道,此生即得成佛果。」(溫薩巴大師獲得即生殊勝成 就)後來,溫薩巴大師廣轉法輪時,雖是一切信眾供養財物,大量供來座前,大師從未取 持一物作為所有。這在他的自著中有頌說:前有彌拉惹巴師,今有慧賢義成我,現除暫時 衣食外,守持財物無所用,一生修取佛陀位,善住如是淨行中,住離愛憎寂靜地,願於暇 滿取心要。」   八、洛桑朗嘉大師在靜林專修,決知暇滿大義,勤取心要。他所作歌詞中有頌句說: 「暇滿人身我獲已,復遇較佛尤勝師,精精勤勤修法要,不空人身我感樂!」   九、班嬋.洛桑卻季絳稱在靜修中所作歌頌,中有頌句說:「珍此暇滿之人身、不僅 難得巳易壞,現既偶一獲此身,無義空過是癲瘋。」   十、在普樸覺.昂旺絳巴大師的修行決心中,有句說:「在修暇滿難得的時候,決心 常捨此世心。」   十一、又昂旺絳巴大師的語錄中說:「由我宿善得暇滿,大德師眾復攝受,顯密心髓 作修養,復備佳友等法緣,故捨義微此世心。自鼻勿被他人牽,衣食簡陋住寂林(衣食不 墮二邊,言不墮富有與毫無二邊,有簡陋衣食即已知足。)一心飽餐師教授。」   十二、頗公乃過來人常說:「於暇滿大義,心生通達者,其心絕不緣無意義事。」   十三、上師教授說:「常思此身不僅具大義,且極難得,如《戒經》中說:「人死之 後,山善趣而生於惡趣者,多如大地土,由惡趣生於善趣者,少如爪上塵。」人生多數行 不善,以此障得暇滿身。」   十四、又上師教授說:「喻人身難得,如經中說:「大海浮木一洞隙,盲龜頸入尤難 者,為諸惡趣生善趣。」常細閱此頌釋義,尤為逗機。」   十五、又上師教授說:「入行論中說:「剎那惡因可墮惡趣,何況無始以來所積罪性 如須彌,墮於惡趣,更無叮疑。」又說,「我以惡行,難得人身,一失人身,不復善聞。 」謂不復聞其作何種善行了。如是論義,若能諦思,則珍此既得之人身,不欲空過片刻。 」   十六、惡趣得人身,較人身成佛尤難。頗公說:「人成佛如推大圓銅球上山,佛果如 列山頂,而得人身如已推至半山腰,勿令銅球還墮下山。以此所修能究竟,固為盡善,否 則,亦不可令此人身復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