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印光大師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 。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 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 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 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 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 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 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 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日.鸞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曇鸞之 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 行.則蓮風普扇于中外矣。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禪宗 .若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真諦之一泯一切皆泯 .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顯性體也。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 念佛求生淨土。此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顯性具也。必欲棄俗諦 而言真諦.則非真諦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諦以明 真諦.乃實真諦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淨 土之大旨也。但未廣顯傳述.故非深體祖意.則不得而知。然于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 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謂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 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淨土見佛.尤簡易于宗門。又曰.乃佛乃 祖.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 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可謂 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于八十字中.頓悟出生死證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 心.千古未有也。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 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谷隆等大祖師。雖宏禪宗.偏讚淨土。至蓮池大師參 笑巖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淨業若成.禪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 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 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如是.則眾生不能得度矣。自茲厥後.佛法漸衰。加以髮匪回匪 .則法輪幾乎停轉。雖有知識.各攻其業。以力不暇及.置此道於不問。有談及此事.聞 者若將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緇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滅.使來哲得聞.實莫大之幸也。 (弟)以闡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於仗 佛慈力.帶業往生一法.頗生信向。十餘年來.悠悠虛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東.由北 至南.往返萬餘里.閱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汙已者.臨 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其有老實頭持戒念佛.縱信願未極.瑞相不現.皆是安然命 終。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別而昏動。識波奔湧.因佛號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 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伏願和尚發菩提心.宏揚此法。倘淨土經論.盡皆通徹.則何幸 如之。若或未盡鑽研.或恐違背本宗.不敢稱性發揮.當權將宗教兩門工夫.暫時歇手。 凡有闡揚淨土者.平心和氣讀之.使揚禪抑淨之心.無絲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讚之所以. 四眾遵違之利害.則不被門庭隔礙.而敢於一切禪教律人前.稱性發揮.無復畏憚矣。然 淨土書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斷疑生信.尤推或問.直指.合論.為破堅衝銳之元勳也 。其外淨土聖賢錄.歷載諸菩薩祖師居士婦女.及惡人畜生往生事跡。讀之則知歷代禪教 律諸四眾求生淨土.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而龍舒淨土文.言淺義周.詞詳理備. 為接引初機第一要書。若欲普利眾生者.此書萬不可忽也。(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壽不 過三十八.今適滿其數。恐無常倏至.所以專持佛號.預待臨終。設無常果至.則後會無 期。兼欲雪在家毀謗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諱.略采野芹.獻于飽餐王膳大富長者座下。祈 憫而納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蓮池之遺規。使自他同出生死.幽顯共生西方。 則淨土興而宗風不墜.眾生福而國運常亨。所謂移花賺蝶至.買石得雲饒。書此大旱望雨 之誠.用卜同歸蓮邦之慶。祈垂海涵.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 南無阿彌陀佛 -- 歸命慈威無等尊 拔苦與樂真出要 定力能除三劫災 救世真士垂悲拯 南無大願地藏菩薩摩訶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5.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