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自 初期唯識思想─瑜珈行派形成之脈絡 ─────────────────────────────────────── T08n0223_p0231a20(01)║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名假施設、 T08n0223_p0231a21(02)║受假施設、法假施設,如是應當學。 《大般若經》中曾提過三假,亦即「名假」、「受假」、「法假」,這三假的提出,有其 深刻意涵。吾人往往認定某個名言就真實地代表某個意義,但事實上,名言只是為了溝通 的方便,約定成俗,用某個詞語代表某個意涵,名與義之間的關連性是我們所建構的,因 此,名與義的關係,不是固定不變的,他會隨著時地、種族、語言的不同而相異。「名假 」就是堪破名言的這種相對虛妄性,從修道的立場提醒吾人:經過主觀意識,透過語言所 表達出來的概念,與現象的真實性,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更何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名與 義,情緒也常會隨著發射語言者的動機而波動,例如:稱對方「真高明」時,衷心讚美或 正言若反的諷刺,會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故語言所代表的意涵,與實際有很大的差距 ,吾人必須看透語文這樣的特性,進而超越它,使自己的心情不跟著它轉。這是「名假施 設」之教對於修道的提撕。 「受假」,則是強調世間一切皆是因緣生法。一法的升起,固然是由於眾多的因緣聚合, 一法的滅去,也是眾多因緣離散使然。所有的一切,皆是因緣條件下的存在,沒有一法可 不靠其他的因緣而單獨生起。既屬因緣和合,也就沒有獨立不變而真實的自體存在。「受 假」的施教重點,在於破除修道者牢固的自性見,使其明瞭自身只是蘊處界的聚集,沒有 恆常不變的自性存在。 「法假」則是強調因緣和合的一切,沒有終極的實在可言,其重點在於破除聲聞部派中「 假必依實」論者所安立的極微與剎那,這是《大般若經》提出三假的用意。 -- 我們利用的錢,只是我們所設立的習俗罷了。在習俗裹它有它的功用;頒令它當錢,它 就變成錢。然而,事實上「錢是什麼」沒有人能說得上來。當某事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而後就會產生一個習俗來滿足這需求。世問就是這樣。---《生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