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 --上道下證法師講述 普賢十大願王的第二願是「稱讚如來」,稱讚如來也就是稱讚眾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 眾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於佛性的言行舉止。當見到人們有合於佛性的言行舉止,就很真 誠的稱讚。還有經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在讚歎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清淨、慈 悲、歡喜。歡喜菩薩她常常一開口,不論對老人、小孩,都是稱讚他們的長處和優點。別 人有什麼好處,她就很歡喜的欣賞,稱讚他,很善於鼓勵大家行善,善於啟發大家的佛心 。我們沒有聽過她在背後批評,或者是嫌棄哪個人,哪件事,她都是用稱讚鼓勵的方法, 包容、接受、歡喜。 普賢十大願王的第三是「廣修供養」。很廣泛的用身、口、意,用物質、精神,來供養大 眾,供養諸佛,乃至一切眾生。歡喜菩薩她隨時都準備了很多的水果、物品,準備招待來 到她家的每一個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那歡喜的面容,歡喜的笑容,這是最難得的供養 。用廣大的歡喜心來供養。她不管為人做什麼事都很歡喜,很歡喜的用體力來供養,她也 很歡喜的用言語來引導大家一起行善,解開大家的煩惱,這是言語的供養。講到廣修供養 ,還有一個笑話,大家由這個笑話可以瞭解,他們夫婦廣修供養的心。他們的油菜田,有 一天來了一群人,那些人從車子裏下來,直接就到他們田裏摘油菜。她先生在田中工作, 而那群人,竟連一個招呼也沒打,就都自動去摘菜。他就問他們說:「是誰叫你們來摘菜 的呀?」,邢些人說:「這個是阿花他們的田耶!」,好像是阿花的田就可以任由大家來 採的。他先生聽了也不說話。倒是來的人問他說:「你是阿花的什麼人啊?」,他先生很 幽默,他不承認自己是主人,免得人家不好意思。他只笑著說:「我是給阿花做長工的, 我已經給她請了二、三十年了。」他說:「你們採沒關係,不要把田踩壞就好了。」 第四個大願是「懺悔業障」。真正的懺悔就是知道錯了,永遠不再犯。歡喜菩薩當她知道 某一件事應該要怎麼樣做才對,她就會立刻很歡喜的改進。她都是說自己不會、自己不好 ,不會去說別人不好。 第五大願是「隨喜功德」。歡喜菩薩當她知道別人有什麼功德,她都很歡喜地參與,很歡 喜地稱讚,很歡喜地投入。比如說:環保的工作,她也是知道證嚴法師在提倡,她就很歡 喜的隨喜投入。以前聽老師講經,說到隨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為別人可能是費 很大力量才修了功德,我們只要深心真誠,一念隨著他歡喜,為他慶幸——慶喜化以此功 德早成佛道,廣度眾生就等於和他同等功德。別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我們一念隨 喜,就是共振,進入他的光圈,和他共享光明,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忌妒 的心所障礙,寧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隨喜稱讚,這就好比:別人放光時,自己偏偏閃躲 到一個陰暗惡臭的角落。這是多麼不幸的可憐人! 第六個大願王是「請轉法輪」。請轉法輪就是請善知識講演佛法。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在 內心常常都運轉著佛法。用佛法的輪子碾平一切的煩惱,這是請自己內心的佛來轉法輪。 歡喜菩薩也很會運用時間來聽佛法的錄音帶,即使是十年前聽到的一句話,她都能夠常常 在內心起用,運用自如。很多人內心常常生煩惱,好像在內心常常轉著垃圾車,而她是常 常轉著法輪,讓自己讓別人都很歡喜。她雖然是小時候沒有讀書,可是她卻會教導生煩惱 的孩子說:「我們要有大愛」,要有偉大的愛來原諒別人。 十大願王的第七是「請佛住世」。原來表面的意思是請求佛陀,請求菩薩、善知識能夠常 住在世間。而深一層的意思,是當我們內心的貪念、生氣、愚痴,這些煩惱生起來,可以 說是我們內心的佛滅度了;而如果戒定慧生起來的時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請佛住世 ,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們平常人動不動就愛發脾氣,就容易起貪心,處處都 不明因果。而他們鄰居的一位老太太告訴我說:「她認識歡喜菩薩將近四十年,從來沒有 看過她生氣,隨時看到她都是笑嘻嘻的。」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可以說我們的歡喜佛、慈悲 佛就滅度了。而她的歡喜佛能夠常常住世。她不起貪瞋痴常常保持佛在心頭,這就是「請 佛住世」的大願啊! 第八個大願是「常隨佛學」。就是經常跟隨佛學習,佛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佛怎麼說, 我們就怎麼說。歡喜菩薩她只要聽到一句佛法,她就會盡心盡力的去把它實行出來。十年 前聽到的一句話,她都可以力行不斷。以前我常常聽老師說:「會講的人不如會聽的人; 會聽的人不如會做的人。」她就是個會認真去做的人,而且做得非常的歡喜。 第九大願是「恆順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對自我的執著,認為自己是對的,是好的,所以 不肯順從別人。恆順眾生就是要轉變,消除掉我們自我的堅固執著。有的人雖然能力很好 ,但是一開口就是拂逆別人的意思,一開口就和人唱反調,好像要唱反調才能夠表示自己 比別人高一籌,其實只有表現自己的「我執」堅固,沒有包容性。菩薩的心很柔軟,包容 性很大,就像海能夠容納百川,也能夠隨順眾生,來調柔教化眾生,因為隨順就給人歡喜 、給人方便,就能夠隨順眾生、教化眾生。歡喜菩薩就有這樣的特色,她的心地、言語都 非常的柔軟,讓大家都歡喜接受。 十大願王的第十是「普皆迴向」。就是從第一願到第九願所修的功德,完全的迴向給眾生 ,希望眾生同生極樂國,一起都成就佛道。可能她是宿世修來的善根,因為她還沒有機會 聽到華嚴經十大願王,但是她在生活中,就靠著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把這些都實行出 來。 我們再講到娶媳婦。本省習俗,有人娶媳婦很麻煩,他們卻很簡單。歡喜菩薩說:「我只 有向親家說,我們在一起就是有緣,一切只要你們歡喜,我們就歡喜。」婚事就這樣講成 了。在場聽到的人就問說:「妳只去親家府上一趟,就都辦好了嗎?」她很天真的說:「 我只有打一通電話去說就好了。」「還有因為媳婦剛剛從研究所畢業,還沒有上班,我就 請親家不要破費多買東西,一切等她嫁過來了,我再帶她去買就好了。」大家聽了都笑起 來,她的作風和一般人相反。一般人喜歡對方嫁妝愈多愈好,但是她不這樣想,她正好相 反,但是相反得很妙,而且簡單好用。 曾經有個做婆婆的,向她抱怨自己的媳婦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又如何不好。她就勸她說: 「我們做婆婆的,也不要感覺自己比較大,大家調整調整,都一樣大,就沒有煩惱了。」 (台語:別感覺自己「卡大」,大家調互平大,這樣就沒煩惱了。)她三言兩語正好表達 了佛平等心的智慧,她並不認為自己當了婆婆就比較大。但是她對公婆,卻不是將自己抬 高與公婆平等。她對待公婆就像在侍奉佛祖一樣。這份謙卑孝順正顯現了她的偉大,美德 大,佛性開發大!我們所以會有煩惱,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大,別人應該尊重我,別人應 該為我想。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煩惱。其實所謂的大,應該是能包容的,能夠包容對方, 這樣才是大。能夠原諒對方才是真的大。大家都喜歡自己被尊大,如果人非比大不可的話 ,應該比肚量大、慈悲大、志願大、耐力大;而不是比看看誰的脾氣大、貪心大、傲慢心 大。其實越能謙容恭敬的,越是佛性開發程度「大」,越像佛,越偉大。 很多人都很羨慕歡喜菩薩很有福氣,所以娶到很好的媳婦,每天一早都能讓婆婆安心在樓 上佛堂拜佛,而自己把素食的早齋都做好,清潔工作做好。但是我們回溯過去來看,就知 道因果絲毫不差,她現在有很好的媳婦,是因她曾是好媳婦,歡喜菩薩是如何孝順她的父 母和公婆呢?她真的是把公婆當作是未來佛,當作是佛在侍奉的。據說她婆婆年紀老了, 行動比較不方便,歡喜菩薩的身材才不過一百五十公分那麼秀氣,而她能夠背著婆婆上街 ,到婆婆高興要去的地方。路上的行人看到她這種孝行,都會感動的掉下眼淚。這才是真 的「大」,孝心大、慈悲大、耐力大。 本來她的公公是相當威嚴的人,一旦動起怒氣來,整個大家庭中,大家都會嚇得不敢親近 。歡喜菩薩十九歲的時候,就由父母做主,嫁到這個有八個兄弟的大家庭來。而且婚後兩 個月,先生就到金門當兵兩年。她自己要負責種好多田地,煮三十多人吃的飯。當公公在 吃飯的時候,如果發起脾氣來,大家都會嚇得溜走,只有她沒有走。大家都耽心她會挨罵 或是挨揍。但是她很柔順的安慰老人家,甚至會跪下來說好話、道歉,讓老人家歡心,她 會跟老人家說:「如果我有不對的地方,請您告訴我,我就會改過。您不要生氣,傷了身 體。」而且會很柔順地像照顧孩子一樣,摸摸老人家的頭,讓老人家平息怒氣。真的是「 仁者無敵」。一個本來威嚴而常常生氣的老人家,碰到她也變得心平氣和了。 他們是八個兄弟妯娌輪流奉養父母,當公婆輪到住他們家時,她不但三餐會準備得很好, 而且也會親自陪老人家吃飯。老人家動作慢,她一定坐在旁邊照顧。給公婆吃的葡萄、水 果,一定是剝了皮,挑掉籽,雙手高舉著捧給老人家來用。不但對自己的公婆是這樣,對 鄰居的老人也這樣。還有更不簡單的是,她們的餐廳在一樓,而公公在世的時候住在二樓 。有時候當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公公由樓上把尿壺裏面的尿,由窗口倒下來,正好經過 餐廳的窗口。第一次孩子們奇怪說:「阿公怎麼這樣呢?」歡喜菩薩就滿面笑容說:「我 們也要很歡喜。你想阿公的尿很香就好了。」我們學佛雖然會背心經「不垢不淨」,但事 實上如果人家把尿倒給我們,我們還是不會很高興的。但是她卻安住在歡喜不動搖。即使 有人很不高興地把東西扔給她,她也是會很歡喜地去撿起來。 歡喜菩薩,是我第一次真正親眼看到,以很歡喜的心來行忍辱的人。佛經教我們要忍辱, 講「忍辱波羅蜜」,在忍辱當中沒有感覺到有個對方不好,很對不起我,所以我須要強忍 ,也沒有那件強忍的事,更沒有感覺有個自我在受委屈,在忍辱,這樣才是三輪體空的忍 辱波羅蜜,但能做到的人很少。我們一般人因為還沒有體驗到空性,所以遇到非理的事, 遇到有人欺負我們,冤枉我們,還是會感覺到很委曲,即使強忍下來不去和對方計較,也 會覺得很委曲,有一口氣壓在胸口。看到她這種歡喜心,真是十分的敬佩。 佛在遺教經裏面說到:「若人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佛教導我們說,如果碰到有人以很惡毒的態度,言語來毀罵,我們還是要能夠不改變自 己的歡喜心,如飲甘露水般的美味,要體認到惡罵的臉色、言語,其實和甘露水一樣,是 同一個本體,同一種空性,這樣才能算是入道有智慧的人。說到這一點,我實在是差得很 遠,我頂多能夠勉強忍耐,不能夠歡喜接受,那個味道就像喝辣椒水一樣,或是喝檸檬汁 ,而不是像飲甘露水。當看到她的心地功夫,真是深深的尊敬。 一位居士告訴我,她第一次和歡喜菩薩同車回家,只聽她念一聲佛號,就感觸良深。她哭 著懺悔:「為什麼歡喜菩薩的阿彌陀佛念得那麼柔軟,好像心在笑。我的佛號,為什麼念 得那麼剛硬、急躁。我還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這種個性,要求我擔當那麼多事,撐這個 家,整天奔忙事業,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裏知道,原來歡喜菩薩的家業更忙、更 重。她的公婆又更嚴,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鍛鍊得那麼柔和又快捷。並沒有被環境塑造 成剛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環境,家庭負擔,一直在怕長輩對我批評。原來我根本沒有真的 用心去修,沒有把佛念到心裡,只是嘴巴一直在『趕件』。」我聽了她的懺悔,很尊敬歡 喜菩薩,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號,便能感動人心,更尊敬這位居士,聽到一句柔軟的佛號 ,便懂得迴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懺悔調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農村,還沒有人用牛奶餵嬰兒,大家都是餵母奶。當她的孩子還需要餵奶時 ,同時鄰居也有幾個年齡相似的孩子。每當她由田裏回來的時候,只要看到哪個孩子哭, 就餵那個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後,人家笑她說:「自從長眼睛,沒看過像你這 麼傻的媽媽,萬一別人的孩子餵完了,自己的孩子沒有奶吃,那怎麼辦啊!」她只是很天 真開朗地笑著,回答說:「不會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個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認為只 要是孩子餓哭了,就很可憐,就應該要去餵他。不論是誰的孩子都一樣。這種清淨、平等 、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應的。她雖然先餵別人的孩子,但是她的孩子也沒有營養不良啊 ,相反的每個孩子都又高又壯,一表人才,又很乖,很忠厚老實,又很勤奮。從會走路開 始,就會幫忙種田,個個都很優秀,又很孝順。現在她有了孫子,她以很堅定的信心笑著 說:「孫子一定會和孩子一樣乖。」果然孫子出生以後,在嬰兒室裏面,所有的孩子都哭 ,只有一個很安靜的,就是她的孫子。她拜佛的時候,把孫子連搖籃也帶去拜,甚至背著 孫子拜,孫子很安靜,一聽到阿彌陀佛就笑。到四個月大,還不曾哭過,不曾掉淚。因為 全家都充滿了歡喜行善的氣氛,胎教很優良,孩子個性自然就很安靜,溫順。她們的家, 從來不為孩子該怎麼帶,起爭執、鬧意見;或者用擔憂和種種負面的情緒來帶小孩。他們 都用光明、歡喜的信心,來感召光明歡喜的事實。他們懂得用好的心念來造成好的事實。 歡喜菩薩四十六歲的時候才上小學一年級,她學寫造句,老師問如何讓一家人都很快樂, 她就回答說:「自己每天要笑嘻嘻!」她真的做到了,就像點燃了一爐香,到處都散播著 芬芳。 假如忽然間天下雨了,她就主動的去幫附近的人收好晾在外面的衣服。因為她待人很好, 所以一勸人念佛,大家都歡喜接受。村子裏好多人告訴我說:「我們都跟她學,可是她的 肚量我們學不來,她真的是有量就有福。」一個七十多歲的阿婆說:「自從她嫁到這家來 ,我看了她這麼多年,沒看過她生氣,天天都是笑咪咪。她都教我們要歡喜,不要生氣。 我也盡量跟她學。」阿婆還說:「她教我們走路要念佛,走一步念一聲佛就是種一朵蓮花 。」附近很多人也歡喜來和她一起拜佛。歡喜菩薩說:「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每個人都 覺得很歡喜。」這種心境,真是不簡單,真是美好! 她不用掛佛教的招牌,大家都喜歡跟著她學佛念佛,阿彌陀佛的歡喜光充滿在她臉上,這 是最好的招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不斷的教孩子:「手要做好事,腳要走好路,嘴 要說好話、念佛,心要想阿彌陀佛。」連附近的孩子都背下了這個做人的總原則。有一位 小女孩接受了她的教導,回去問自己的媽媽說:「媽媽,嘴要做什麼呢?」她媽媽回答說 :「嘴巴就是要吃飯啊」,小女孩說:「媽媽您說錯了哦!阿婆說嘴要說好話,要念佛。 」這媽媽聽了也恍然反省自己。可能有些人活了一大把年紀都不曾好好運用過嘴巴來說好 話,來念佛。村裏有小朋友寫作文,題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寫她最要好的朋友 就是歡喜菩薩。附近有老人家快要過世了,最後也希望來看她,和她一起念佛。歡喜菩薩 所到的地方,都散播著歡喜的光,進到她家裏自然會受感染,手會做好事,嘴會說好話、 念佛。她說:「假如周圍有人,我就在心裏默默的念佛;假如家裏都沒有人,我就一個人 把整個房子念得很熱鬧。」 有的朋友們學佛了,吃素了,為了勸家裏的人吃素或學佛,搞得很不愉快。而歡喜菩薩是 如何呢?當她的媳婦第一次懷孕的時候,一般人總是有坐月子的觀念,她先生也不例外。 歡喜菩薩的先生在田裡面圍了一塊地方,打算養些雞鴨給媳婦進補用。歡喜菩薩說:她看 到先生既然已經開始釘得很高興了,她就不講他,讓他去歡喜,而自己默默的,一直誠懇 地念佛、拜佛。結果雞鴨還沒有開始養,她先生半夜裏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殺了五、 六十隻的雞鴨,很恐怖,而且到處去送人都沒人要。從夢裡嚇得醒過來,一醒過來就向歡 喜菩薩說這個夢境,然後自己決定說:「我還是不要養好了。」真是佛力加被,感應道交 。歡喜菩薩她都是用至誠的心給人歡喜,要求自己做好,不勉強別人,凡事都是不動干戈 致太平。因為一念的誠心,自然感人,也感動佛菩薩,佛力加被,她的先生自己做了個夢 ,就有所領悟,她一句話也不用說,先生就再也不養雞鴨、殺雞鴨了。當因緣成熟了,媳 婦坐月子時也是很發慈悲心,不肯殺生,也不吃雞鴨來進補,她只吃一些堅果類,核桃、 腰果、杏仁...等等做的麥果泥,氣色還更好,更加美麗莊嚴。醫學上用「素食」坐月子 是最合乎身、心、靈健康原則的。 歡喜菩薩有時候會邀媳婦說:「今天我們一起打乒乓球,妳數一、二、三、四,我念阿彌 陀佛,我們打中十下才去煮晚飯。」兩個人就真的一起去打球,開始的時候因為不會打, 所以打了很久都還打不中十下,只是一直笑著,一直念佛。她先生回來一看,今天怎麼還 沒有晚餐呢?只聽到婆媳兩個人在樓上笑得很開心,上樓一看,原來如此,大家就一起很 歡喜的念佛,打乒乓球,打一下念一聲阿彌陀佛。她甚至會和孩子、先生都邊跳邊念阿彌 陀佛,跳一下念一聲佛,氣氛非常地和樂。歡喜菩薩就是這樣善巧方便的把阿彌陀佛的慈 悲和歡喜傳達給家裏的每一個人。 http://book.bfnn.org/books/0274.htm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9.178 ※ 編輯: jsr813 來自: 140.112.89.178 (09/30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