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歡喜菩薩真人真事 --上道下證法師講述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遇到一個真正歡喜快樂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 重,彷彿有很大的壓力,忙得不太能夠享受內心的寧靜、歡喜。還有人一閒下來就感覺很 無聊,或者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倒楣,周圍的人都對不起我,或者覺得自己實在很好,付出 很多,但是得到的待遇卻太差了,所以忿忿不平。像這樣過一生實在太可惜了,是不是可 以有個轉變突破呢?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體會,便會發現有一些人雖然表面上很平凡,但是實際上卻具有很深的 智慧。他們的言行舉止流露出和佛菩薩非常相應的慈悲喜捨。大家都知道佛法有慈悲為懷 、布施放下的特色,但是比較少人知道佛法還有歡喜的特色。佛教導我們修行要開發四種 無量的心懷,就是慈、悲、喜、捨四種無量的心。第三種喜無量心,也就是無限歡喜的心 ,心中常有無限的歡喜。 現在念佛的人很多,大家都聽過阿彌陀佛,可能比較少人注意到阿彌陀佛的別號當中,有 一個別號叫做「歡喜光佛」。佛所放射的光明是無量無限的,其中含有歡喜的光明。真正 的念佛人會感受到佛的歡喜光,應該是內心常常清淨歡喜的。無量壽經上說:「應常念佛 而生喜」,應該常常念佛而生起歡喜的心。 下面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真人真事,這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師,也是以實際行動來教導我們歡 喜無量,喜無量心的老師,所以我們都尊稱她為「歡喜菩薩」。她是一個農家的婦人,現 在大約五十多歲,每天都很勤勞的種稻田。以前我形容她是工作很辛苦,「鋤禾日當午, 汗滴和下土」,在收割的時候,以前要用人力拖,自己一天要拖一萬多斤的稻子。有陽光 的時候拖出去曬,萬一下起雨來,還要趕緊拖到有遮蔽的地方,跑得氣喘喘的,汗如雨下 ,當然是很辛苦的。可是她竟然笑得很可愛,她說:「我邊做邊念阿彌陀佛,愈做愈歡喜 ,感覺很甜蜜,一點都不辛苦。」 我聽了真是肅然起敬,甜蜜和辛苦,這是何等不同的味道啊!真的有人能夠用念佛來轉變 心境,把辛苦都變為甜蜜。她還告訴我說:「我自從念佛以後,種稻子變得很輕鬆,邊灑 邊念阿彌陀佛。以前如果要插秧就得彎著腰,倒退著插,很辛苦,插完後腰都直不起來, 兩腿都麻了。現在念佛播種子,不用插秧,灑一把念一聲佛,愈灑愈歡喜,種田變成很簡 單,收成還比以前更好。」我聽她講話,最常出現的詞句除了「阿彌陀佛」,就是「足歡 喜、真簡單」(台語發音),非常的歡喜,非常簡單。「足歡喜、真簡單」這是她生活的 信條,因為她做什麼都是很歡喜,所以任何困難的事都變得很簡單。 她種的菜長得非常的好,她先生形容說:「她種的菜快生快長大,而且只負責種,不負責 收成。」因為她肚量很大,她的菜園可以說是開放給大家。比如說她種的豆子成熟了,她 就告訴鄰居們說:「阿花田裏的豆子成熟了,你們要採的人,就到我田裏來採哦!」無論 誰去採,她都是笑咪咪的,歡喜送人。她的先生甚至說,有人去他的田裏偷摘東西,他就 趕快躲起來,才不會讓那個人不好意思。 說實在的,我讀佛經讀到布施說要「三輪體空」,「不住相布施」,只是稍微知道名詞和 理論的皮毛而已,看到她一些言行之後,才讓我在感動之中有深一層的瞭解。 比如說政府要開馬路,預計會征用到她的田,一般人假如自己所有的田地要被切掉一大塊 去開路,很少會有歡喜的,大部分的人都會很懊惱,少不了要上書去陳情一番,希望免掉 ,不願意捐出去。然而當政府負責的人來和她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竟然笑嘻嘻的像一 個天真快樂的孩子,很歡喜的說:「我真歡喜,我真感恩,我真有福報,我的田可以給你 們開馬路,拜託你們開大一點,讓大家的車子『卡好相閃』(台語)(就是讓大家開車能 安全順利)。」她是這樣真誠的,希望大家交通方便順利,這種不假思索就非常歡喜的布 施,三言兩語之中,就把佛經甚深的教義表達出來,而且實行了。她還常常說一句話:「 我什麼都不會,只會歡喜而已。」我感覺這真是最不平凡,最了不起的智慧了。別人都歡 喜不起來的事,她卻可以很歡喜,其中確實有很深的心地功夫。反過來看我們大多數的人 ,可以說什麼計較爭論都會,只是不懂得如何歡喜的面對生活的種種境界,比起她來真是 太慚愧了。 有一個人侵佔了她家的田已一、兩年了,他們夫婦都很禮讓,不與人爭。有一次村子裏大 家一起請土地測量委員會來劃分地界,測量時要在土地上插記號,當然那個人侵佔的範圍 是應該要劃歸原地主的。但是那個人是村民們形容最惡霸的,那個人就向土地測量委員說 :「你們誰敢過來插記號,我就把他打到黏在地上!」村民很多都看不過去紛紛打抱不平 ,於是大家就爭執起來,連派出所的警員也來了。但是那個人還是耍賴:「不然你們去法 院告我好了。」他是一副反正大家奈何不了我的架勢。眼看著就要打起來了,歡喜菩薩看 到了,就遠遠地跑過去,口裏念著阿彌陀佛,就跑到人群當中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要很歡喜的,大家不要生氣。」然後她就轉向那個人說:「某某 阿伯,這個田如果要還給我們,不知道您歡喜或是不歡喜啊?」那個人就氣呼呼的回答說 :「我當然不歡喜啊!」歡喜菩薩就說:「哦,您若是不歡喜,那就不相宜喔,您就不用 還我們了,因為您就像我的父母,我是應該要孝順您的,我什麼都歡喜給人。他們大家今 天只是要做個記號標明一下,讓個人知道自己的地界到那裏,以免下一代有爭執而已,明 天,我們的田還是照樣給您種啊!你若歡喜,我就歡喜。」這些話說完了,她又轉向自己 的先生,用手很和順的在他的胸膛上撫了幾下安慰先生,笑著說:「我們要給這位阿伯歡 喜,你也要歡喜哦!」說完了,她就揮手向大家說:「再見,我要回去了。」然後就走了 。忽然那個人由後面叫著她的名字,她回頭過去一看,那個人流下眼淚說:「我要把田還 給你們了。」在場的村民,有到這個戲劇性的改變,大家都面面相覷,他們說:「咦?怎 麼這麼簡單啊?三句話就解決了。」真的是「足歡喜、真簡單」,很歡喜當中,事情會變 得很簡單。 佛在菩薩戒當中講到:菩薩應該生起佛性孝順心、慈悲心,令一切眾生、生福生樂。這位 歡喜菩薩,可以說一直用佛性的孝順心、慈悲心,給人歡喜、給人快樂。她一向都不為自 己爭什麼,她都以眾生的歡喜作為自己的歡喜,她常常說:「你若歡喜、我就歡喜!」你 若歡喜、我就歡喜。眾生都有佛性,無論現在他是個好人或是壞人,都是有佛性,都能夠 成佛的。她以佛性的孝順心對待人,真誠感人,對方感受到那一份誠懇,歡喜的心,自自 然然也就發起佛性中本來有的慈悲,放下不應該有的貪心,這些都是一念之間而已。 我發現她的歡喜之光,真的有照亮人心的力量。就像印光大師說的:「一念之誠,賊寇可 以變為赤子。」在一念至誠當中,就是賊寇土匪,也可以受到感動,變成天真純潔的孩子 。 當公共的地界劃好之後,歡喜菩薩他們夫婦,就自動的把田再縮小一些,也就是說把田埂 路完全的做在自己田裏頭,讓給相鄰的人歡喜。有一段路,本該大家一起出錢舖的,她的 先生體諒鄰居有的人年紀老了,生活比較苦,就自動地說:「舖路十萬元由我一個人出就 好了,所幸我還能工作沒關係。」你知道嗎?他們的錢財,每一分都是血汗辛苦賺來的。 她的先生是從事建築的泥水匠。時常,一大早天還沒亮,就開著推土車上路去了,做著非 常粗重辛苦的工作。晚上一身的泥水歸來,還要照顧田園。令我非常感動的是:這樣辛苦 的工作,並沒有使他們失去寬廣的心胸。他們一家人待人非常慷慨寬大,而自己卻很簡樸 、節約,一家人過著很和樂幽默的生活。他們的家常常傳出來一陣陣開朗歡喜的笑聲,生 活中任何的小插曲,都是歡喜的泉源。歡喜菩薩形容這陣陣的笑聲,她說:「大家一起笑 起來,好像一起開一朵很大的蓮花!」 她從小沒有上學的機會,直到四十六歲,才很歡喜的去上小學一年級,她常常向校長老師 說她非常的感恩。她雖然沒有上學,但她的言語卻比很多讀書人更有學問,而且優雅得多 我的朋友曾到她家住幾天,欣賞這陣陣的笑聲,說了一句話,她說:這家人真的是笑出 一片天空! 每當想起他們這種禮讓的義行,都深深的敬佩。這種被侵佔時的禮讓及歡喜布施,比單純 捐錢給慈善機構更難得。因為他們的心沒有被是非人我所污染。雖然被侵佔了也沒有被憤 怒的情緒所污染。佛家常常提到「功德無量」,「功德」這兩字境界其實是很高的,書上 有個解釋來說明功德兩個字,怎樣才算有「功」呢?就是要「利他無我」才有功,就是要 完全的利益他人,沒有絲毫自私,為我自己的心,才能算是有功。而怎麼樣才是有「德」 呢?必須要「心地無非」才有德,那就更難了,也就是說心地中沒有分別你錯我對,你壞 我好,這種是非雜念的污染,心地中沒有污染才算有德。真正的功德實在不容易修啊!並 不是說捐一些錢就有功德。而能夠實行得非常自然的人,他們的心其實早就有「一切眾生 本來是一體」這樣的體認,只是沒有用言語表達出來罷了。他們有智慧知道眾生是一體的 ,所以不必爭,也不想爭,就好像手替腳穿襪子一樣;也像把東西由右邊口袋拿到左邊口 袋,你我就如一體的手和腳,左右口袋,給你或給我是一樣的,所以不必爭,也不想爭, 這是內心很高的境界。這體認也可以由大海水來領會,表面上看起來,海水是一波又一波 ,有這一波,有那一波,你是這一波我是另外一波,有高低不平。你是這個水泡,我是另 一個水泡。然而實際上本體整個就是一片水而已啊!我們每個人就像是其中的一個浪,其 中的一個水泡,只要有執著,執著著這一浪是我自己,那麼就和別的浪劃分了界限,這一 浪拍打那一浪,爭個你高我低,你死我活,結果原來大家只是一片水啊,根本沒有什麼勝 負和高下,全是白費力氣!而歡喜菩薩她真是暗合真理的道妙,她都不動干戈就致太平, 不但省力氣,又有好結果。我們一般人是爭得面紅耳赤,你一句罵過來,我一句罵過去, 結果一個高血壓,一個睡不著,也沒有得到什麼啊! 記得歷史上有一個宰相,他在朝為官,他家鄉的子弟因為家園被鄰居侵佔了三尺地,心中 實在是氣不過,覺得鄰居把牆建得侵佔三尺地,心簡直是太不把當朝宰相放在眼裏了!於 是就趕快寫信,古代沒有郵差,寫好信還得派人趕快跑千里路送信去向宰相爸爸告狀。宰 相爸爸果然很高明,回一封信,只有四句話。第一句話說:「千里捎書只為牆」,你派人 跑了千里路,寫信給我,原來只是為了一道牆這種小事啊。第二句說:「讓他三尺又何妨 ,讓給鄰居三尺地又有什麼妨礙呢?第三、四句說:「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 皇。」這果然是宰相,看得又高又遠。他叫孩子要思索,不要說是一道小牆,是短暫不值 得生氣去爭取,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圍牆——萬里長城吧,萬里長城雖然今天還在,當年威 風凜凜的秦始皇早已不在,早已不知在哪裏了!我們何必浪費短暫的生命,為了三尺地冤 枉的跑千里路,去計較,自討苦吃,自找疲勞,自找氣受呢? 歡喜菩薩一家常常歡喜禮讓布施,結果不但不會比較貧窮,根據因果的道理,家境反而愈 好,而且「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有肚量的人一定有福報,其中他們內心 歡喜清淨的念佛,就是最大真實的福報。 http://book.bfnn.org/books/0274.htm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30.208.47 ※ 編輯: jsr813 來自: 140.130.208.47 (09/15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