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慧明法師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重一個「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間更要 經歷許多過程。如果不明瞭這種過程,難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發生其他差 別。「信」字過程,簡單說,有下列幾種: 一、不信。眾生本具佛性,與佛無二,但為多劫以來的業力障蔽,故上來對於佛 法,是不信的;以後漸經親友勸導,或因環境關係,一時為外力促動,乃存一姑 且試之之念。此時表面雖學佛,而心中實未起信。 二、疑信。何謂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學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懷疑。 今天覺得學佛是好,明天又覺得學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緣之人來讚歎,便增 加信心;明天遇一惡因緣之人笑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與自己矛盾;此種信 ,名為疑信。然則此疑,究竟從何處生出來的?當知還是從自心上出來的。試問 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蓋信為真心所動,疑乃業力所生。眾生業力太重,故 一念真心將起,而無邊業力即來遮障,不許學人起信修侍,此乃佛魔交戰關頭, 何等危險,所以必須斷疑,方能生信。 三、淺信。初學人經過熏習,對佛法稍有認識,疑減信生,但發心不真,其信也 淺;或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識上之淵博多聞,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發 生願與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淺,等到利益不見,或環境變遷,便置信心於 九霄雲外。這種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陣風,就不知吹到何處去了。 四、深信。學佛人經過相當修持,已得受用,覺得佛法是有真理,從事修持,立 志不變,此時還算不得真正認識,只可說是牆上草,雖說有根,一旦遇風吹來, 遠足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雖立,而恬帥、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這個法師學 禪,明天又皈依那個法師學密,若境生心,見異思遷,此乃不明白心佛,不知一 門深入的道理。 五、定信。定信即是堅定之信,學人修到此時,熏習已久,業障漸消,信心才算 堅定。如樹大根深,風不能搖,信師信法,獨一無二,猛勇精進,不生厭怠。但 風大時,大樹還可動搖,如修行人根本業障翻動,加以外境壓迫,信心還是不免 差別,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動,清淨無相。信心到了如此 地步,故曰真信。真信不動,也就同虛空一般,無可動搖。此時自心與佛、法、 師,心心相應,息息相關,無纖毫痕跡,亦無絲毫分別。故,《金剛經》云:「 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心到了這個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照上述「信」字過程看來,分析似乎嫌多。其實非將此等差別分析清楚,不能發 生真信。如何能真?去妄即真,所以去妄是最要緊、最直截的工夫。然去妄又談 何容易?若要容易,最好先從語言上下手;「信」字從人從言,即示人以下手方 法。大家必以為此「信」字是世法上信實之信,與佛法上信仰之信,有何相干? 須知佛法不離世法,言從心生,人以信立,慧明以前要大家守心口如一的戒,其 用意即在此。大家不要把「心口如一」四字看輕了,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實際工 夫。佛要比丘自陳過失,即徵信故;儒家亦說「言而有信」、言忠信等,亦是教 人從言語上建立「信」字的基礎。即以商場論,有數百年的老商店,他們的貨物 ,比別家都貴,而生意鼎盛,歷久不衰。別家的貨比較便宜,人反不相信,此何 以故?因為一則是真「一言堂」,貨真價實;一則喊價齊天,還價齊地,有欺妄 故。即此一點,已可證明言行不二,才能立信;更可見「信」字的好處。世法上 說:「民無信不立。」佛法上說:「信為功德母。」足見「信」字是世出世法上 的根本。希望諸同學,時時審查自己,是否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切勿信口開河 ,輕諾寡信,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場,尚且不夠,何能談得上學佛? http://book.bfnn.org/books/0144.htm#a0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9.118 ※ 編輯: ashray 來自: 59.117.9.118 (11/15 10:46)
Uchiha:推 好文 11/15 11:31
Tokumoto:推~好文 11/15 11:55
rabbitmimi:推好文 11/15 19:11
Leisuretime3:佛法如此, 餘世、出世間法亦何嘗不是如此?古人云: 11/16 08:22
Leisuretime3:「騰蛇無足而騰,鼫鼠五伎而窮。」誠信然耶。 11/16 08:24
ouke:沒錯!!!要對佛法有信心~~~所以不必爭什麼大乘非佛說的~~ 11/17 01:50
ouke:別人我是不曉得~~~但我一定非常堅信佛法~~~ 11/17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