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正信的佛教 聖嚴法師 著 精華區 z-9-2-23 & 24 §佛教相信輪迴是確實的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佛教相信,除了已經解脫生死(如小乘的阿羅漢) 或已經自主生死(如大乘的聖位菩薩)的聖者之外,一切的眾生,都不能不受輪迴 的限制。 所謂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並不真的像輪子一般地迴環。輪迴 的範圍共有六大流類,佛教稱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羅(神 )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 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 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 品,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在 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 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稱為輪迴生死。 不過佛教特別相信,眾生的生死範圍雖有六道,眾生的善惡業因的造作,則以 人道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業並兼受報的雙重道,其餘各道,都只是受報的單 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報,無暇另造新業,下三道只有感受苦報,沒有分別善 惡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樂,也能分別何善何惡。佛教主張業力的造作薰 習,在於心識的感受,如若無暇分辨或無能分辨,縱然造業,也不能成為業力的主 因。所以,佛教特別重視人生善惡的行為責任。 正因為造作業力的主因是在人間,所以上升下墮之後的眾生,都還有下墮上升 的機會,不是一次上升永遠上升,一次下墮永遠下墮。 人間眾生的造作業因,是有善有惡的,是有輕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種 種的業,或善或惡,或少或多,或輕或重。因此受報的機會,也有先後的差別了。 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結束之後,朝向輪迴的目標,有著三種可能的引力,第一是 隨重︰一生之中,善業比惡業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業比人業重,便先 生天道;如果惡業比善業重,便先生於惡道,惡道的地獄業比傍生業重,便先生於 地獄道,受完重業的果報,依次再受輕業的果報。第二是隨習︰人在一生之中未作 大善也未作大惡,但在生平有一種特殊強烈的習氣,命終之後,便隨著習氣的偏向 而去投生他的處所,所以,修善學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隨念︰這是在 臨命終時的心念決定,臨終之時,如果心念惡劣,比如恐怖、焦慮、貪戀、瞋惱等 等,那就很難不墮惡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張人在臨死或新死之時,家屬不可哭,應 該代他布施修福,並且使他知道,同時宣說他一生所作的善業功德,使他心得安慰 ,使他看破放下,並且大家朗誦佛號,使他一心嚮往佛的功德及佛的淨土;若無重 大的惡業,這種臨死的心念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墮,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應 了諸佛菩薩的願力,往生佛國的淨土──這是佛教主張臨終助念佛號的主要原因。 民間的信仰,以為人死之後即是鬼,這在佛教的輪迴觀中是不能成立的,因為 鬼道只是六道輪迴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後,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於鬼道。 §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個永恒不變的靈魂,如果相信了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 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論者,往住都會相信人人都有一個永 恒不變的靈魂,晚近歐美倡行的「靈智學會」,他們研究的對象,也就是靈魂。基 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屬於靈魂信仰的一類,以為 人的作善作惡,死後的靈魂,便會受著上帝或閻王的審判,好者上天堂,壞者下地 獄。 在中國的民間,對於靈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並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錯誤, 以為人死之後的靈魂就是鬼,靈魂與鬼,在中國民間的信仰中,乃是一個糾纏不清 分割不開的大問題。更可笑的,由於鬼類有些小神通,又以為靈魂是「三魂六魄」 組成的集合體了。 其實,鬼是六道眾生之一,正像我們人類也是六道眾生之一一樣,生為人,固 然有生有死,生為鬼,同樣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況人死之後不一 定就生為鬼,這在下一節中另予說明。 而於靈魂,中國民間的傳說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間,用靈魂作為橋樑,生 ,老房子壞了,搬進新的房子,房子經常在汰舊換新地搬進搬出,住房子的人,卻 是永恒不變地來來去去。這也就是說,人是靈魂套上了肉體的東西,肉體可以換了 又換,靈魂是一成不變的,以為靈魂就是我們生死之流中的主體。 事實上,正信的佛教,並不接受這一套靈魂的觀念,因為這在緣起緣滅的理論 上不能成立,站在「生滅無常」的立足點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 是如此,精神界亦復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會發生「成而不變」的錯覺,若用 精密的儀器去看任何事物,無不都在剎那變化之中,易經所說的「生生」,其實在 生生的背後,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變變或化化。 物質界的物理現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現象,那就更容易 覺察出來了,因為心理現象的產生,就是由於精神的變動而來。心理現象的變動, 促成了我人行為的或善或惡,善惡的行為,又會反轉身來影響到心理現象的傾向, 我們的前程遠景,便是靠著這種心理促成行為,行為影響心理的循環作用而定。 那末試問︰靈魂的不變性,靈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嗎?當然是不可能的, 不要說死後沒有固定的靈魂,縱然活著的時候,我們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剎那不停地 變了又變而變變不已之中。照這樣說,佛教既不相信靈魂,那末,佛教所說六道輪 迴與超凡入聖的本體,究竟又是甚麼呢? 這就是佛教特殊優勝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價值,卻又更加地肯定了自 性的昇拔價值。 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 是因緣生法。因緣聚合即生,因緣分散即滅,大至一個星球一個天體乃至整個的宇 宙,小至一莖小草一粒微塵一個原子,無一不是假藉了內因與外緣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與緣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從根本上看,是空無一物的。這 在研究物理化學的科學家們,可以給我們正確而正面的答案。 至於精神界呢?佛教雖不承認靈魂的觀念,但決不是唯物論者。佛教的精神界 ,是用一個「識」字作為命名,小乘佛教只講六個識,是以第六識作為連貫生命之 流的主體,大乘佛教增加兩識,共有八識,是以第八識作為連貫生命之流的主體, 我們把小乘的放在一邊,單介紹大乘的八識。 大乘佛教的八個識,前六識同小乘的名稱一樣,只是將小乘第六識的功用更加 詳實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識與第八識。 實際上,八個識的主體只有一個,由於功用的劃分而給了它們八個名字,因為 前七識的為善為惡,都會把賬目記在第八識的名下;第八識是一切業種業因的倉庫 ,這個倉庫的總管是第七識,搬進搬出是第六識,製造作業是前五識。 這樣說來,第八識的功能,是在儲藏,但不等於只進不出的守財奴。不斷地由 外面藏進去,也不斷地從裏面搬出來,藏進去的是行為影響心理而印入心田,稱為 業因或種子,搬出來的是心理促成行為而感受行為,稱為業果或現行。就這樣進而 出,出而進,種子而現行,現行而種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轉生到二期三期 乃至無數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現世今生的因果對流,到無數過去和未來世的 因果迴還,都不出於這一種子而現行與現行而種子的律則,因此而構成了生命的連 貫與生死的相續。 正因為種子與現行的經常乃至剎那不息地進進出出,所以第八識的本質,也在 經常乃至剎那不息地變動不已,不要說這一生的第八識的質量與前後生是不同的, 即使前一念到後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於念念生滅念念不同,我們才會有浮沉生死 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識的存在,便是存在於這一剎那變動的業因與業 果的連續之間,除了業因與業果的變動連續,也就沒有第八識的本質可求;正像水 的潮流,是由於水的連續而有,離了相續不斷的水性,也就沒有潮流可求了。佛教 教人修持解脫道的目的,就是在於截斷這一因果相續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識的作 用完全消失,既不藏進去什麼,也不拿出來什麼,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稱為「 轉(煩惱)識成(清淨)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於生死之中。 可見佛教的第八識,並不等於永恒的靈魂,如果迷信有個永恒的靈魂,那麼超 凡入聖的解脫生死,也就成為不可能了。佛教在觀念上否認有靈魂,在目的上也在 否定第八識,唯有否定了由煩惱無明接連而假現的第八識之後,才是徹底的解脫。 不過,第八識被否定之後,並非等於沒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體的顯照,而不是無 明煩惱的纏繞不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9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