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頂禮供養皈依全知法王無垢光尊者! http://www.dymf.cn/Article/UploadFiles/200611/20061116144639176.gif
《四法寶鬘論》略解 全 知 無 垢 光 尊 者 造 索 達 吉 堪 布 釋 總 論 (傳講時間:2005/1/23—2/19 地點:金剛薩埵大經堂)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從今天起,開始傳講全知無垢光尊者所造的《四法寶鬘論》。 本論是藏傳佛教中非常有影響的一部竅訣性論典,有關它的漢文資料,我以前看過敦珠法 王在東南亞國家宣講時的筆錄,以及其他一些高僧大德和居士們傳講的教言,然依藏文對 照,發現其中有些內容不全,無法揭示本論的完整意境。 早在七、八年前,我曾一度打算翻譯,但由於瑣事繁多,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後來, 法王如意寶傳講完《上師心滴》後,又講了無垢光尊者和米滂仁波切的一些教言,其中無 垢光尊者的教言就包括了《四法寶鬘論》,雖然當時我也作了同步翻譯,大概內容收藏在 《智悲精滴》中,但由於這種翻譯的局限性,部分內容難免缺漏,結果還是不盡人意。 對寧瑪巴弟子來說,無垢光尊者、全知米滂仁波切、法王如意寶是我們非常有緣的傳承上 師,他們的金剛語,我們應該惜字如金,不能丟失一字一句。所以,我在百忙當中儘量抽 出時間,原原本本地將《四法寶鬘論》翻譯出來,迫切希望凡與此接觸的道友,能將所有 的法義銘記於心,終身受持! 首先解釋題目: 【四法】:是本論的主要內容,即心趨於法、法入於道、除道之迷、轉迷為智。平時我們 發願也要這樣:「希望我的心能夠融入法,修法不要有任何障礙,一旦有障礙的話,也能 依靠智慧轉為道用。」這種發願非常重要! 為什麼很多人的修行不成功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些人的心沒有入法,有些人的法沒 有入道,有些人在修道過程中被障礙所轉,他們不是在第一步走偏了,就是到了第二步沒 有轉為道用,真正能圓滿四步的修行人,如今確實非常罕見。所以,無垢光尊者以竅訣性 歸納了這四個問題,對修行人而言,無論從教言方面,還是實際修持上,本論都是不可多 得的一部寶典。 【寶鬘】:以比喻的方式,將四種修法喻為由珍寶組成的價值昂貴的念珠。 梵音:達瑪雜德 那瑪拉那瑪 藏音:秋諧仁波切幢瓦 漢意:四法寶鬘論 頂禮一切佛菩薩! 此為總頂禮句。 何之自性法身虛空界,圓滿具五定之色身曦, 事業光令所調白蓮喜,百倍誠信頂戴善逝日。 這是頂禮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偈頌,它以藏文的詩學方式讚歎了佛陀的法、報、化三身。 【何之自性法身虛空界】:「何」是代詞,指釋迦牟尼佛。意思是,佛陀的自性法身,就 像虛空一樣無邊無際,周遍一切。 【圓滿具五定之色身曦】:佛陀的受用報身,具足五種決定,猶如日輪一樣圓滿。 五種決定包括處所決定、身決定、眷屬決定、法決定、時決定。其中,「處所決定」指清 淨的密嚴刹土;「身決定」指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眷屬決定」指登地以上的大乘 菩薩;「法決定」指大乘佛法;「時決定」指乃至輪迴未空之間,它的時間也是不空的。 【事業光令所調白蓮喜】:佛陀的化身,能夠直接成辦利眾事業,使無量所化眾生的心蓮 綻放出喜悅的笑顏。 【百倍誠信頂戴善逝日】:無垢光尊者以百般誠信,恭敬頂戴具有如此功德的三世如來正 等覺釋迦牟尼佛。 我們平時不管念經,還是做什麼事情,身為一名佛教徒,都應在內心或以身口意三門來頂 禮佛陀。即便是最差的修行人,早上起來後也要禮佛三拜,假如連這個都做不到,那就不 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佛之正法珍寶如意樹,盡息三有煩熱之蔭蔽, 具信眾生次第而趨入,闡演四功德樹請諦聽: 這是立誓句。 【佛之正法珍寶如意樹】:「佛之正法」喻為能滿一切所願的「如意樹」,當然,如意樹 只能滿足人們今生的一些衣食問題,而佛的正法不僅可以解決今生的各種苦難,還能夠解 決我們生生世世的生死大業。 【盡息三有煩熱之蔭蔽】:這棵「正法」如意樹可以盡息三界眾生的煩惱酷熱,就像大樹 的蔭涼一樣,能為三界輪迴中的有情帶來無上清涼。 【具信眾生次第而趨入,闡演四功德樹請諦聽】:為使具有信心的眾生以次第性趨入正法 ,無垢光尊者在這裏闡演了具有四種功德的「正法」如意樹——《四法寶鬘論》,望有緣 的弟子息心寂慮、洗耳恭聽。 第 一 品 心 趨 入 法 現在很多人的心根本沒有趨入佛法。有時候可以看到,不管是在藏地還是漢地,一些所謂 的高僧大德,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修行人,他們也自稱是修行人,但真正從內心上衡量, 其相續並沒有趨入佛法。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觀察自己的相續,另一方面在理論上也要加 以了知。 首先,應當自濟自救,精進地修持。為什麼要精進呢? 無邊輪迴滔滔大海中,何者欲渡首先當思維, 為修解脫寂樂之勝法,此番恒時精進不懈怠。 因為無邊無際的輪迴,猶如滔滔不絕的大海,任何一個人想從中獲得解脫,都必須要思維 能夠獲得解脫的、寂滅的、殊勝的佛法。然後,在這一生當中,恒時不斷地精進修持。 不知大家有沒有「我要從輪迴中解脫」的念頭,如果有的話,就一定要恒時精進、不懈怠 。假如沒有精進,別說是從輪迴大海中獲得解脫,就連世間上的一件小事,我們也不可能 做得令人滿意。 在座的道友「此番」(今生)已經遇到了殊勝的上師和佛法,所以你們心裏一定要想:今 世我要依靠無上大圓滿,獲得如來正等覺的果位!如果這一生實在沒有辦法,也務必要發 個善願,希望自己的聞思修行不要虎頭蛇尾,而應腳踏實地,為下一世打下良好的開端, 這即是無垢光尊者的意思。 若不精進有什麼過患? 難以獲致易毀之人身,暇滿大舟得時不精勤, 無法脫離三有之苦海,無間遭受眾多之苦難。 我們這個人身非常難以獲得,縱然得到了,由於死緣眾多,生緣極少,也很容易被毀壞, 不可能存留於世很長時間。如此難得易失的暇滿大舟,今生得到了卻沒有用來精進修持佛 法,就無法從三有輪迴的苦海中獲得解脫,假如沒有解脫,我們將永無間斷地遭受六道輪 迴的痛苦。 輪迴中有哪些痛苦? 生死大海浩淼無彼岸,老病浪花洶湧而澎湃, 煩惱波濤充斥三有頂,如此無盡大海實可怖! 無始以來我們在輪迴當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相續不斷,沒有邊際,就像大 海一樣,根本望不到彼岸。衰老與疾病的浪花洶湧澎湃,一浪接著一浪,永無止息。煩惱 的波濤勢不可擋,遍佈三界眾生的相續。如此無邊無盡的輪迴大海,實在令人恐怖、不寒 而慄! 此頌以大海為喻進行了宣說,大海與輪迴有很多相似之處,大海有無邊無垠、浪花迭起、 波濤洶湧的特點,輪迴也有生死無盡、老病不斷、煩惱湧現的現象,通過這些對比,形象 地揭示了輪迴之苦。 前一段時間,東南亞國家爆發了百年不遇的大海嘯,刹那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吞沒了十 多萬人的生命,昔日的家園毀於一旦,場景令人慘不忍睹,儘管這是沿海地區殺生過多的 報應,但由此也能對大海的恐怖略見一斑。 若不精進,我們就會沉溺在輪迴苦海中,無法抵擋生老病死的層層攻擊,這些痛苦,無論 對什麼樣的人,都是極可怕的。尤其老苦,是現在人的頭號大敵,大城市的人非常不願意 自己變老,想方設法挽留逝去的青春,然而「青山留不住」,看著皺紋一天天增多,誰也 不能阻止無常的到來。除了這些老病死的痛苦,輪迴中的煩惱也是不可計數。所以,在座 的修行人,雖然這裏的氣候及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但精神方面卻非常充實,看看過去的同 事朋友,整天為了孩子、家庭、短暫的瑣事苦不堪言,而你們呢,依靠上師三寶的加持, 每天過著清淨而有意義的生活。這種人身已經得到,為什麼還不精進修持? 心趨入法的界限以什麼安立?主要以加行而安立。即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 因果不虛等道理,就算沒人提醒,自己也有這種強烈的體會,認為「人身真是太難得了」 「輪迴實在太苦了」,進而想從輪迴中出離,這說明自己的心已經入法。有了這個基礎, 修任何法都會成功的。 昨天已經講了精進的必要,不精進的過患,以及此過患導致的輪迴之苦。今天接著講:既 然精進如此重要,是否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精進呢?精進的範圍到底有哪些? 聞法可斷生死之相續,殊勝大樂恒時不分離, 登上寂滅勝法珍寶船,精勤渡越三有煩惱海。 精進的物件就是聽聞佛法。 【聞法可斷生死之相續】:因為聞法可以斷除生死輪迴的相續。當然,釋迦牟尼佛講過很 多斷除輪回的方法,如誦經、念佛、觀修、轉繞等等,但所有的方法中,聞法的功德尤為 殊勝,對此上師如意寶以前在課堂上也強調過。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不管什麼身份的人 ,只要有機會聽聞佛法,相續中的業障就能清淨,輪迴大海就能乾涸,生死不斷的相續也 能依此得以截斷。 然而,有人對此並不重視,前段時間,我在各班安排了幾位輔導員,幫助大家學習,可是 有些道友自視甚高,覺得聽別人輔導自己很沒面子,所以不願意參加。這些可憐的人,根 本不明白聞法的功德,他們所錯過的,以凡夫的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與此相比,大成就者對聞法的態度就截然不同。以前法王如意寶年輕時,成就遠遠超勝了 一般人,但顯現上他老人家還是在堪布丹增面前聽受了《中觀莊嚴論》,並參加了老喇嘛 班瑪臧布的輔導。試想,上師如意寶都願意在別人面前聽受輔導,我們又有什麼資本傲慢 ? 舍利子曾問佛陀:「兩人在一起,做什麼事情功德最大?」佛陀答言:「一人講法一人聞 法,功德最大。」由此可見,聞法的功德不可估量,我們不應當作區區的小事來對待! 【殊勝大樂恒時不分離】:聽聞佛法,能獲得有利於今生來世的出世間智慧,與遠離輪迴 的大樂恒時不分離。 【登上寂滅勝法珍寶船,精勤渡越三有煩惱海】:如此一來,這種人就已經登上了趨入寂 滅的「勝法」珍寶船,只要精勤修持,很快便能渡越三有的煩惱海,趨至最究竟的解脫彼 岸。 因此,聽聞佛法非常重要。今年我去了漢地很多城市,每到一處,看到那裏的出家人和居 士,悲傷之感經常油然而生,為什麼呢?寺院沒有講法、聽法的機會,很多人對最基本的 教理都不懂,有些人皈依了一輩子,卻連「皈依」是什麼也不知道。當時我想:「這些人 多麼可憐啊,要是有個能傳法的上師該多好!」另一方面,學院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每天 都在精進地聞思修行,從你們身上,我對佛法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只要大家不斷地聽經聞 法,將法融入自心,相信今後定能在不同的地方將佛法發揚光大! 沒有修持佛法,會有什麼危害? 即生不修菩提解脫道,來世不聞善趣之名稱, 無邊惡趣輪番而流轉,永處輪迴無法獲解脫。 假如今生沒有皈依佛門修持佛法,並且還造了大量惡業,來世就會投生到旁生、餓鬼、地 獄當中。一旦落到了如此下場,那時別說是三寶名號,就算人天善趣的名稱也是聽不到的 ,最終只會在惡趣中沉溺流轉,永無出期。 在座的道友既然有幸來到學院,來到這塊大成就者們加持過的修行聖地,就應該發一個殊 勝的誓願:「這輩子對我來說,什麼事情都不重要,唯有聞法修法才最重要!」以此強大 願力的推動,我們即生才會有解脫的機會,否則,沒有修持佛法,來世連三寶的名號也是 聽不到的。 三寶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在此提醒大家,今後若遇眾生接近死亡,自己又沒有能力超度 時,應該多為其助念「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僧嘎雅」,如此這個眾生死後就不 墮三惡趣了,《聖大解脫經》云:「欲壽終時,值善知識,教令三稱,三寶名字,作如是 言: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如是唱已,其人命終,不到三塗。」這是佛陀所宣 的金剛語,對此我們應深信不疑! 沒有聽到三寶名號的眾生,墮入惡趣將很難出離,為什麼呢?如果轉生惡趣,就失去了修 積善法的機會,如同這裏的小狗、小麻雀,一旦淪落為旁生,根本念不來一句佛號,每天 除了造殺生、嗔心、邪淫的惡業外,沒有積累任何的善法資糧,這樣輾轉下去,來世想要 脫離惡趣,一定是遙遙無期。 因此,我們有生之年務必要多積善業,比方說,明天發願一年當中不吃肉。儘管這對某些 人的習氣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但為了長養大悲心,令世人不隨意詆毀藏傳佛教,此 舉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有必要。付出一點小的代價,就能換來大的利益,這應該是智者的 選擇! 是故具勝妙智諸士夫,獲得圓滿閒暇人身時, 誠心精進勤修諸利樂,以此成就自他之二利。 是故,真正具有殊勝智慧的人,必須要在擁有暇滿人身時,誠心修持利樂之源的佛法,並 以此成辦自他二利。 要想真正成辦二利,一定要具足佛法的智慧。世間上有邪知邪見的人,表面上看來非常聰 明,但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承認對自己今生來世最有意義的佛法,如此一來,別說是利益 他人,就連自己的暫時利益也是無法成辦的。因此,我們在獲得人身時,一定要精進不懈 地聞思修佛法。 有些人認為修持佛法很重要,但背誦、聞思沒什麼具體可修的,所以不是修行,並不重要 。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什麼是「修」?修就是串習,只不過有時串習一處、有時串習 多處罷了,以此標準進行衡量,背誦、聞思絕對是修行! 年輕人要聞思,老年人也不能散亂度日。你們念佛的時候,最好能以「三殊勝」來攝持, 也就是先發菩提心,中間儘量心不散亂,最後將功德全部迴向。這一點非常重要,以前我 講《大圓滿前行》時再三強調過,慈誠羅珠堪布的《慧燈之光》(二)中也有詳細的說明 。 不管修什麼法,發心都要以善心來攝持。比如明天考試時,大家若發願:「無論我得多少 分,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以此菩提心的加持,功德將會量等虛空。當然,這種習慣 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平時慢慢培養,若能長期串習,久了以後,做善法自然就會想 到一切眾生。 所以,平時的起心動念若與聞思的理論相結合,所作所為就會全變成修行。然而,有些人 認為窗戶緊閉、把自己關在屋裏,這樣才叫真正的修行。前不久,有個道友發願「閉三年 黑關」,並把所有的窗戶都封上了,當時我就勸他:「無垢光尊者並沒有這麼講,你最好 先修一下出離心和菩提心。」但他不聽勸告,偏要執意孤行,結果閉關不到三天,他就溜 出來跑到南方去了…… 因此,聞思是很重要的,表面上的實修、打卦、跑道場,並不能讓我們獲得真實的利益。 現在有些人的行為很不如法,放著有意義的經論不學,今天跑這個道場,明天拜那個上師 ,跑來跑去,相續也沒有多大改變,煩惱依然有增無減。所以,各位道友啊,人生短暫, 穩重地聞思才是第一重要的! 以上是「人身難得」,下面講「壽命無常」。 以上是「人身難得」,下面講「壽命無常」。 即獲暇滿也無稍可信,一切不定變遷無實質, 刹那無常具備損滅性,數數思維死主迅然至。 今生雖有這麼好的人身,但也是無可信賴的,因為一切皆變化不定、無有實質。有些人現 在的修行很好,以後卻可能退失道心;有些人身體很棒,但死亡卻可能突然降臨。既然一 切都是無常的,身體也是具毀滅性的,我們就要時時憶念「死主馬上會把我帶走」,抓緊 時間,好好利用這個人身精進修行。若能如此,就算以後患了重病,沒有力量修持了,自 己也不會有一絲遺憾,畢竟在健康的時候,身體一直都用來聞思修佛法,而沒有白白空耗 過。 《百業經》中說:有個人死後轉生天界,依靠天眼觀察,他發現轉生之因是由於前世以人 身積累善業所致,於是他手持天界的青蓮、白蓮,歡喜地來到人間,降花雨供養前世的屍 體。這就是善用人身的結果! 器世界的無常: 此等一切外器世間界,七火一水風吹離散時, 髮尖稍許殘存亦無有,盡皆空空如也若太虛。 《俱舍論》中說,劫末時器世界的一切,終會被七火一水所毀,最後在劫末風的吹動下徹 底離散,連法尖許的殘餘也留不下來,那時整個世界將變得空空如也。 不僅經論中如此記載,現在的科學家也承認地球會有毀滅的一天。他們認為,地球上的動 物、植物、人類等一切生命,均依賴於太陽而生存,現在太陽正處於中年期,將來一旦它 的能量耗盡,地球上的萬物也必將隨之滅亡。 所以,我們現在所見的世界,無論它表面有多麼壯觀,也都是不可靠的。 內情世界的無常: 內情世間無常動搖眾,天及非天人類與旁生, 餓鬼地獄彼等一切眾,悉皆沉淪生死瀑流中。 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無間地獄,沒有一處是恒常不變的,全部都是動盪不安、無常變 化的本性。 六道當中,天可以分為欲天、色天、無色天;非天也有多種分類;人分東、南、西、北四 大部洲;旁生有海居旁生、散居旁生等不同;餓鬼又分外障餓鬼、內障餓鬼、特障餓鬼; 地獄共有十八地獄。這些六道眾生,除了獲得長壽持明果位的大成就者以外,無一不沉溺 在生死的瀑流當中,隨業力感受著各自的痛苦。無論他們的身體有多大、壽命有多長、長 相有多美,全都不離無常的本性。 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通過反覆思維,相續中若真正生起了無常之感,今後的所作所為必 定會如理如法。有時候我去漢地,看到那裏的人,感觸會特別深:他們就像能活一萬歲一 樣,從不考慮人生短暫、壽命無常的問題,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成天都在忙碌無關 緊要的瑣事。還有一些愚笨的人,妄圖用科學儀器來測定萬法的本質。試想,如果這些儀 器真的管用,那為什麼不測一下自己的壽命?自認為了不起的科學家、哲學家,眼光一直 喜歡往外看,而從不知道返觀內心,這些人即使兢兢業業了一輩子,也不可能洞見「廬山 真面目」! 以各種喻義思維無常: 於諸每年每月每時節,以及每一刹那皆無常, 損壞毀滅動盪之性質,四時遷變生起厭離心, 思維自壽無常且變異,無有可靠身命離迫近, 明日及自壽盡時二者,何者在前也無有恒定, 今日務必誠心而思索。 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甚至每一刹那,都在變化,具有損壞、毀滅、動盪的性質,對 此四時遷變的無常性,我們理應心生厭離。上師如意寶在《無常道歌·瀑布妙音》中說: 「夏日清涼樹林鮮花園,美境宛如歡樂之天境,一旦秋霜冬雪狂風時,導致悲傷心中起厭 離。」 不僅外境是無常的,人的內心也在不斷變化:有些人去年還是個不錯的修行人,今年的思 想行為一落千丈;有些人過去頑劣成性、難調難伏,今年卻精進聞思,成績斐然。所以, 萬法皆無可信之處,對此應遠離一切希求。 同時,人的壽命無常變異、沒有可靠,對於明日先來、還是死亡先到,根本沒辦法預料。 譬如,明天我與人約定12點見面,但12點時我是死是活,誰也不敢肯定。假如說「你一定 不會死」,那請把理由拿出來,如果站得住腳,我可以承認,然經種種觀察,所謂不死的 理由根本找不到,故明天與死亡哪個在先,我們都不知道。 有時候,我坐在車上也想:「現在的我還活在人世間,但下一秒也許就會翻車、出車禍, 再過五分鐘,我可能就步入中陰界了。人的生命真是很脆弱、很無常啊!」 不久前,東南亞爆發了大海嘯,之前人們都還沉浸在溫馨的生活當中,只是一瞬間,妻離 子散、家破人亡就紛紛上演了……,所以無常的到來極為快速,令人防不勝防。現在日本 的東京雖然經濟繁榮、科技先進,但它始終位於火山帶,時刻受到富士山的威脅,一旦火 山爆發,刹那吞沒整個城市,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死亡尚未來臨之前,每個人都應誠心思維無常的道理,善用人身修持有意義的佛法 。若想進一步瞭解,《札嘎山法》、《開啟修心門扉》中講得很詳細,我就不囉嗦了! 昨天講了「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尤其是明天和死亡到底哪個先到,誰也無法確定 。兩三天以前,學院有個喇嘛,晚上睡覺時還好好的,但早上怎麼叫都叫不起來,走近一 看,原來已死去多時,身體早就硬得像塊石頭了。所以,今天我們睡下去,明天早上能否 醒過來,這是很難說的。 此處的順序,基本上也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昨天講了前兩個, 今天繼續講「輪迴痛苦」。 此處的順序,基本上也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因果不虛,昨天講了前兩個, 今天繼續講「輪迴痛苦」。 生存之苦比死尚可怖,生於何處也無少許樂, 輪迴自性猶如火壕坑,今當尋求從中永脫法。 六道當中,無論轉生何處,生存的痛苦都比死亡的痛苦可怕。雖然很多人都怕死,但死亡 最多會折磨我們兩三天或兩三個月,而在整個輪迴中不斷轉生的痛苦,相續不斷、遙遙無 期,才是真正的可怖之處。不管我們轉生善趣、還是惡趣,都不會有少許安樂,正如蓮師 所說:「輪迴無有針尖許的快樂。」由此可見,輪迴的本性猶如火坑,一旦深陷其中,唯 一只有感受痛苦,因此,我們今生務必要尋求解脫之法。 出離心對修行人來說至關重要,無論老年人還是年輕人,你們每天來這裏聽法、在家裏修 法,以及參加各種考試,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一個分數,也不是為了讓別人讚歎,而是 為了從輪迴中解脫。同樣,漢地寺院的晨鐘暮鼓、梵唄繚繞,並不是為了幾個人種種善根 而已,若沒有出離心的攝持,徒具表面的形式,沒有多大意義! 我們應當時刻內省,看自己有沒有「要從輪迴中解脫」的想法,如果連這個最起碼的出離 心都沒有,天天打坐也不過是無色界的因。所以,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要從輪迴當中獲 得解脫,不管給人講經說法,還是自己閉關,都不能離開這個目的,否則,目的沒有搞清 楚,忙碌了一輩子,臨死也不會有什麼把握! 為什麼六道中沒有安樂? 地獄寒熱餓鬼饑與渴,旁生彼此啖食蒙昧苦, 人間三種過患八苦惱,非天征戰天界死墮苦。 地獄無間遭受寒熱之苦;餓鬼恒時感受饑渴之苦;旁生弱肉強食,蒙受愚昧無知之苦;人 類不離變苦、苦苦、行苦三大根本苦,以及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 不欲臨八支分苦;非天常受嫉妒引發的征戰之苦;天人生時有放逸苦,死時又有死墮苦。 除了這六道以外,我們不可能轉生他處,所以,究竟而言,整個輪迴都是痛苦。 有些人想:「這個道理我早就明白,現在又翻來覆去地講,一點兒新意也沒有,還不如以 前沒聽過好。」這種想法非常愚癡。要知道,聽法有聽法的功德,不管你聽過多少遍,現 在多聽一句,就多一份功德,而且聽法的功德不可思議。 雖然,聽法的功德很大,但關鍵還在於聽了法之後,自己的相續有沒有受益。你們平時看 《大圓滿前行》時,一定要去體會六道眾生有什麼樣的痛苦,這一點,並不是口頭上說說 ,也不是神話故事,而是眾生有業就會轉生六道,轉生六道以後,必定會有如是的痛苦! 以上總說六道的痛苦,下面別說天界之苦: 苦樂遷轉遍行苦莘莘,於諸美滿天境中斃命, 刹時墜入地獄烈焰中,如是思維當修越三有。 有人問:「其他趣確實很苦,可天界無憂無慮,又怎麼會有痛苦呢?」實際上,天界雖然 看起來快樂,但也是刹那變化、遍滿行苦的,一旦天人在天境中死亡,刹那就會墜入地獄 的烈焰,感受難忍的痛苦,《親友書》云:「欲天界中大樂者,梵天離貪得安樂,復成無 間獄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 既然六道均無安樂,我們就要策發自己生起出離心,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擺脫輪迴的痛苦。 可是,藏地有些大名鼎鼎的經懺師,每天為人念經超度,當問及發心,大多不離名聞利養 ;漢地也有部分出家人,談起佛法來頭頭是道,但內心卻是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 鐘。沒有超離三界的這個心,修行就不可能成為解脫之因,辛辛苦苦了一輩子,到頭來只 是個人天福報,這很划不來呀! 此生顯現猶如將醒夢,變化無常終須捨棄離, 眷屬受用等等具何益?故當此時一心勤修法。 今生的各種顯現,財富、眷屬、受用,就像馬上要醒來的夢一樣,夢醒了什麼也沒有,同 樣,人死了生前的東西一樣也帶不走,既然如此無常,追求這些又有什麼用呢?故而,今 生唯一應勤修佛法。 不久前,麥當勞的總裁去世。眾所周知,「麥當勞」在全世界非常有名,其資產規模之龐 大,令無數世人垂涎不已,儘管如此,它的總裁在面臨死亡時,靈魂也無法帶走一分一厘 。這些人生前千般競爭、萬般算計,死時卻什麼都用不上,如此結局,細細想來實在可憐 ! 因此,若想對自己真正有利,唯一就要勤修佛法。怎麼修呢?首先要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 ,然後在實際行動中,處處以善心攝持相續,對於外在的一切顯現,受用、眷屬、財產、 名聲,都不能太過耽著,而應視其如夢如幻,敦珠法王的《教言精髓》中說:「猶如鳥聚 樹枝之眷僕,聚集抑或離散皆相宜,掌握牽引自鼻之繩索,願能勤修殊勝之佛法。」 《四法寶鬘論》中的四種法,在《蓮花生大師祈禱文》裏也有相同的內容: 祈禱加持我等之相續,祈禱加持內心趨正法, 祈禱加持正法趨入道,祈禱加持修法無違緣, 祈禱加持修行得究竟。 這些內容非常關鍵。現在很多人的心不能入法,即使入了法,由於被違緣所轉,修法也不 能獲得究竟。本來聞思修很好的一個人,過了兩三天,像著魔一樣心就突然變了,再過一 段時間,所作所為極不如法,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應當時時祈 禱上師本尊、蓮花生大師,加持自己的修法能夠究竟。 人生短暫,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希望大家不要有變來變去的情況,不敢說你們每個人今後 都能對佛法有所貢獻,但至少也應做一個如理如法的修行人,這是我對大家的期望! 今天講「因果不虛」。此處雖沒有直接講,但通過分析欲妙的過患,也能間接引出這個道 理。 欲妙如毒武器與烈火,恒受苦惱無有快樂時, 聚集護持增盛及傲慢,貪婪慳吝之苦恒束縛, 與眾爭鬥增上有漏惑,放逸散亂毀壞自身心, 所作眾多皆背離正法,恒受高尚勝士之譴責。 【欲妙如毒武器與烈火】:此處的「欲妙」並不是財色名食睡五妙欲,而是指世間的財富 受用。 將欲妙喻為「毒藥」,因為毒藥在剛吃時沒有感覺,但用不了多久,便能令人肝腸寸斷、 一命嗚呼;同樣,具足財富的修行人,短期內看不出這些欲妙的危害,但遲早能令他的修 行一敗塗地。 將其喻為「武器」,是因為武器可以刺入心臟,斷絕眾生的命根;同樣,貪著欲妙的修行 人,終將喪送今生來世的一切善根。 將其比喻為「烈火」,因為烈火無論接觸什麼,都能將之焚毀無餘;同樣,世間的財富極 具誘惑,縱然修行再好,當擁有財富名聲時,也難保不欲令智昏,被其熊熊烈焰所吞沒。 在此提醒一點,我們這裏的堪布、堪姆,雖然常給人講經說法,也可算是一名大法師,但 千萬不要因此而放棄聞思,裹足不前。世間人找到工作後,就把以前所學的束之高閣,以 後要學的也不願過問,但作為修行人,我們必須活到老、學到老,不管擁有什麼樣的地位 、活到多大年紀,都不能停下聞思修的腳步,也只有這樣,自己的修行才有把握成功。 【恒受苦惱無有快樂時】:擁有了圓滿的財富,苦惱就會形影不離,快樂就會離你而去。 這一點,某些大老闆、大施主應該深有同感。他們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去賓館請客 不僅要將剩菜打包,連桌上的牙籤也不願放過。財富對他們來說,沒有帶來真正的快樂, 反而成了最大的壓力。 【聚集護持增盛及傲慢,貪婪慳吝之苦恒束縛】:財產在最初積聚、中間守護、後來增上 的過程中,會給我們帶來各種痛苦,自相續恒時為傲慢、貪婪、慳吝等煩惱束縛,沒有任 何的快樂可言。 【與眾爭鬥增上有漏惑】:與眾人競爭,也會增上種種煩惱。 大至國與國之間,小至家庭與家庭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大多都是因為財產,有時為 了一點蠅頭小利,甚至不惜血刃相見。不久前,藏地有個人為了爭奪一塊30元的藏毯,竟 然殺了一兩個人。無獨有偶,漢地也有人因為上廁所沒帶錢,被看廁所的人攔住不放,僅 為了一毛錢,那人就把看廁所的人捅了一刀…… 【放逸散亂毀壞自身心,所作眾多皆背離正法,恒受高尚勝士之譴責】:有了財產,就會 放逸散亂,敗壞自己的身心。同時,還有許多的瑣事要處理,就像有些大老闆一樣,整天 忙於各種人際關係,手機鈴聲不絕於耳,始終都沒有停下來的時候。這些行為皆與正法背 道而馳,故會遭到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的嚴厲呵斥。 欲妙的種種過患,《親友書》、《四百論》中也有提及。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沒有財產的時候,很多人似乎都能知足少欲,但這不是知足少欲,而是福報沒現前的表 現。一旦福報現前,有了財富,那時也許貪婪的眼睛比誰都大,興奮的叫聲比誰都響亮了 。 實際上,從大乘角度而言,沒有財產是值得讚歎的一種福報。儘管世間人認為這很苦,但 學過經論的人都知道,貪著欲妙有諸多過患,少欲知足有種種功德,所以,修行人遠離財 富,是明智之舉! 貪念鮮者善法自然增,是故寂滅解脫入道者, 應當具備知足少欲心。欲念窮盡彼即真聖者, 欲念寡鮮乃賢聖種姓。 若對世上的人財物貪念鮮少,善法的功德自然會增上。當然,對凡夫人而言,貪念完全斷 盡有點困難,但通過學習大德們的教言,經常思維妙欲的過患,最起碼也應該減少一點點 ,以此為基礎,聞思修的善法功德才會增上。 這次考試的有些道友,不管講考、筆考還是背考,每樣成績都非常出色,這充分體現了他 們對世間妙欲不重視,而是把精力全力以赴地用來聞思。不然的話,要想一邊不捨妙欲, 一邊讓佛法的智慧融入相續,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凡是希求寂滅解脫的人,必須具備知足少欲之心。如果相續中的貪心鮮少,則說明 自己具備了聖者的種性。佛經中說:「以菲薄法衣為滿足故為聖種,如是以粗礪齋食為滿 足、以簡陋床榻為滿足、喜歡聞思修行,稱為聖種。」 大家在學院,無論是吃穿住用都比較簡單,幾個月不洗澡、不換衣服,每個人都能習以為 常,更有甚者,有些道友一年四季就只有一套衣服,連件換洗的也沒有。在這裏,吃飯若 有一兩個菜,就已經非常奢侈了,這與漢地動不動就四菜一湯,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大家 把精力都用在了聞思佛法上,儘管生活是苦一點,但精神上卻非常充實。這就是聖者種性 的標誌! 嬌淫貪著徒增煩惱苦,欲望鮮少自然增善法。 是故追隨前輩聖者跡,恒時知足縮減諸資具。 若對人事物的貪念增長,相續中的煩惱將非常猖狂,一旦貪心、嗔心無法對治,修法便不 能獲得成功。相反,欲望比較少的人自然能成辦一切善法,由於相續清淨,容易與法相應 ,修行便能突飛猛進、日進千竿。所以,我們應當追隨前輩大德的足跡,恒時少欲知足, 縮減一切不必要的資具。 當今時代,人們的欲望極度膨脹,臨近瘋狂,雖然物質上已相當富足,但為了心中那個天 文數字,仍殫精竭慮地追求財富。他們有十萬想二十萬,有二十萬想一百萬,有一百萬想 一千萬……貪心的無底洞永遠無法填滿。 去年,「均瑤集團」的總裁王均瑤過世,在他短暫的39年當中,資產竟有37億人民幣,可 以說從他出生至死亡,平均每天有20多萬的純收入,每年幾乎平攤一個億。然而,「假繞 金玉滿堂,無常終是到來」,正當他壯年之際,發現自己患上了癌症,美國、澳洲的名醫 對此也束手無策,面對死主,他只有坐以待斃。可能他生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堆積如山 的這些財富,在閻羅王向他索命時,就像一堆廢紙一樣,起不到任何作用,也無法帶走一 分一厘。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在《一人一生需要幾畝地》中寫過:有個財主特別喜歡土地,一生中想 方設法積累財富,置買土地,以致後來他的土地特別廣闊,測量時需要騎馬才能窮其邊際 。可世事無常,一場大病馬上就要奪去他的生命,彌留之際,按當地習俗,他要找一塊地 給自己作墳墓。當他見到這塊地時,非常後悔地歎道:「我太愚癡了!其實一個人只要六 英尺的地就夠了,而我為了這些沒用的地,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 有趣的是,我今年在瀋陽也遇到了一件類似的經歷:由於當地居士對學院極有信心,故我 也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被安排到一間總統套房,百般推辭,但盛情難卻,不得已只好住 了下來。這間套房寬敞豪華,各式傢俱電器一應俱全,但令人傷心的是,花了這麼多錢, 我竟然一個也用不上!後來,發現屋裏有張床還可以休息一下,躺上去後才知它是「席夢 思」,恰好是我背痛的最大剋星。萬般無奈之下,我只有另覓睡處,最後在某個角落的地 毯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度過了那昂貴的一夜。嗚呼,這麼大的房間,我能用的就只有 那一塊,念及《一人一生需要幾畝地》中的情節,真是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以上講完了知足少欲的功德,下面講與凡夫交往的過患。 以上講完了知足少欲的功德,下面講與凡夫交往的過患。 與凡夫交過患難度測,無義閒談眾多瑣事纏, 憤恨爭鬥生長貪嗔念,恒受痛苦折磨無實質。 與凡夫交往,不僅會浪費自己的時間,作一些無意義的閒談,並且還會被無休止的瑣事牽 纏,不斷增長自己的貪嗔之念,恒受痛苦折磨而無有實義。 所以,選擇道友應該慎重,儘管自己的道友不可能全部是聖者,但至少也要接觸那些具有 聖者種性(知足少欲、喜歡聞思)的人,米滂仁波切說:「斷除一切諸憒鬧,假設不能皆 捨棄,則當依止諸正士,此乃彼之妙藥也。」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的好壞,常跟周圍的影響有很大關係。有些道 友離開學院後,由於自己的境界不穩固,所以很容易被外境所轉。最初的兩三天內,還能 老老實實呆在屋裏,給自己安排一些功課,但不到一個星期,正知正念就開始動搖了,於 是偶爾看一眼電視,隨順一下世間人,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徹底被紅塵所同化…… 因此,為了保證大家的修行順利,你們現在不要隨便離開學院。要知道,沒有清淨的環境 和道友,聞思修行、清淨戒律、出離心、菩提心是不可能成就的。以前法王如意寶曾多次 強調:無論是堪布活佛,還是普通僧人,大家不要輕易離開學院。此舉並不是法王需要這 麼多人,而是為了保護弟子的法身慧命,就像《劄嘎山法》中所說的:「小孩子走在熙熙 攘攘、繁華擁擠的大市場裏,如果手緊緊地拽著母親的衣服不放,就能一路順利,安然無 恙。假設手鬆開衣服,那就會在來來往往的人流中迷失方向。」我們修行也是如此! 現在還是第一個問題「心入於法」。什麼叫心入於法?首先從根本上了知「法」——人身 難得、壽命無常、輪迴痛苦、妙欲的過患、與凡夫交往的危害,然後將自己的「心」與這 些「法」儘量融為一體,這就是心入於法。 前面已講了交往凡夫的過患,今天講世間凡夫的體相。 前面已講了交往凡夫的過患,今天講世間凡夫的體相。 如何取悅皆無歡愉時,怎樣討好難得利益日, 悉聽尊便終無善妙法。 【如何取悅皆無歡愉時】:與不信佛法的人或修行不好的人交往,根本沒有任何意義,因 為不管我們如何取悅,他們也不可能高興,正如《入行論》所言:「刹那成密友,須臾復 結仇,喜處亦生嗔,凡夫取悅難。」 【怎樣討好難得利益日】:世間人多為貪得無厭、忘恩負義之輩,不管如何幫助利益,他 們也無法心滿意足。比如,你在幾年中一直幫助某個人,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而停止了幫助 ,那麼,這個人不但不會記你的恩德,反而對此耿耿於懷,把你當作最憎恨的仇人。藏族 有句俗話:「升米養恩人,斗米養仇人。」意思是,你若經常給某人一升米,有次卻給他 了一斗米,從此以後,在他的心目中,你就會從恩人變成仇人。 【悉聽尊便終無善妙法】:一味地遷就世間人,今天聽父母的話,明天聽親友的話,只會 令自己沒有時間修持善法。就像有些大城市裏的人一樣,雖然很想學佛,但要應酬的人太 多,根本沒有空閒,所以,修行總是「明日復明日」,永遠都不會成功。 密若親屬最終將暌違,是故眷屬親朋與密友, 親密纏綿依戀皆當捨,獨自趨往寂地修勝法, 從今應當虔誠精進修。 再密切的親眷好友,最終也會各自分離,因此,現在應捨棄對他們的貪戀糾纏,獨自一人 前往寂靜的地方精進修行。 有些人割愛辭親來到學院,但到了以後,就好像完成重大使命一樣,從此不再進取,行為 異常放逸。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尤其對老年人來說,自己年輕時造了很多惡業,如果再不 抓緊時間念金剛薩埵心咒、阿彌陀佛聖號來懺悔,臨終時一定會非常可憐! 大家有福報遇到佛法,並在這裏出了家,就一定要好好利用這個人身精進修行。想當初自 己來學院時力抵親友的強烈反對,但來了以後,如果就這麼懶惰懈怠,這種行為應不應理 ?你們不妨好好想想。 當然,我也並不是要你們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地用功修行,作為欲界眾生,除了前世 極有善根的以外,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但至少你們也應合理安排時間,不要一天到晚無 所事事,經常請人吃飯,或者說長道短。如果你們有這方面的愛好,住在學院可能不太適 合,應該去找一些散亂的地方! 有些老年人平時既不念佛,也不懺悔,一有時間就睡懶覺,而且衣服也穿得不三不四,讓 人看起來怪怪的。要知道,作為一名出家人,衣著整齊是很有必要的,前些日子我下山時 ,大家的穿著還算可以,這幾天回來,很多人的衣飾又變回去了,遠遠的地方便能認出— —哦,這就是我顛顛倒倒的眷屬!(眾笑) 佛說以往諸多勝士夫,皆於清淨寂地獲甘露, 是故吾等為修寂滅法,當自安住幽靜之山林。 佛在《三摩地王經》等經典中說:以往的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均是在寂靜的地方修行,才 獲得了息滅一切痛苦的不死果位。作為後學者,要想修持永離輪迴的解脫法,也應效法前 人,獨自安住於幽靜的山林中。 所謂「幽靜的山林」,是指前輩大德加持過的聖地,或者他們獲得成就的地方,若能安住 於此,對修行會有極大的幫助。可是,有些人動不動就想離開學院,到大都市中享受生活 ,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無非是「姥姥病了」、「哥哥要結婚了」……。當然,學院中人 身自由,願去願留悉聽尊便,但念及你們最初的發心,現在如此輕易捨棄,真是不值得! 前段時間,我去黃梅「五祖寺」時聽到一個公案:顯慶五年,唐高宗遣使者召弘忍大師入 京,大師屢屢推辭,不願意離開山林。高宗於是派人威脅他:「若再抗旨不從,就要砍掉 你的腦袋!」大師聽後,平靜地回答:「寧可死,我也不願到鬧市中去!」無奈,高宗只 有送衣藥到山中供養。 我們沒有達到一定境界前,環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甚至從世間角度而言,人們也非常重 視環境的潛移默化。孟子小的時侯,最初家住在墳地旁邊,由於他生性喜好模仿,見人扯 髮痛哭,就學得惟妙惟肖,孟母認為這種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所以搬家至集市旁。在 那裏,孟子又學商人,一板一眼地吆喝買賣,孟母將家又搬到私塾旁邊。此後伴隨著朗朗 的讀書聲,孟子耳濡目染,最終成就了一代「亞聖」。 世間人都知道選擇環境的重要性,我們修行人就更不待言了。假如有人實在想離開學院, 那最好先權衡一下自己面對誘惑時,是否能穩操勝券?當然,一兩天內,你們也許會「踩 刹車」穩一陣子,但時間久了,可能就「放空擋」,肆意妄行了。因此,《心性休息》、 《入行論》中都說:修行人無故離開寂靜的地方,必定會為修行帶來違緣! 依止寂靜地方的功德: 清幽勝地諸佛所稱歎,無野蠻人增上甚深定, 生起無常厭離法自成,無有喧囂散亂資具少, 聚積眾多信心出離德,不受攪纏自然瑣事鮮, 亦無護他情面之八法,逍遙自在修法度朝夕, 勤修閒暇圓滿具實義,彼等功德無法盡細述。 獨於靜謐殊妙林深處,終身勤修甚深之等持。 【清幽勝地諸佛所稱歎,無野蠻人增上甚深定,生起無常厭離法自成,無有喧囂散亂資具 少,聚積眾多信心出離德】:佛在《無盡慧經》、《富樓那請問經》、《寶篋經》等諸經 中,均讚歎了寂靜勝地的功德:這裏沒有野蠻人的騷擾,可以增上甚深的禪定;能對無常 生起厭離,善法很容易獲得成就;無有喧囂和散亂,資具鮮少;可使自相續積聚信心、出 離心等善根。 到了大城市,人昏昏沉沉的,信心生不起來,邪見也生不起來,整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 麼。回到學院,雖然天氣冷了點,但善法很容易增上,信心、出離心也能夠生得起來。有 些道友以前把房子賣了,發誓永遠不再回來,但由於在別處無法生起信心,現在也自食其 言,陸陸續續地回來了。這應該就是寂靜地方的功德吧! 【不受攪纏自然瑣事鮮】:不受親朋好友的糾纏,瑣事不多。 在外面的人,每天電話不斷,接都接不完,而在這裏,除了我以外,你們應該是很清淨的 。在此祈請大家,平時除了解決不了的大事外,至於個人的一點小事,「我心情不好了」 、「我的房子漏雨了」,希望找管家、堪布堪姆解決,儘量給我一些看書和休息的時間, 讓我也享受一下寂靜地方的甘露法味。不然,每天大大小小幾十個電話,有時候還是有點 吃不消。 【亦無護他情面之八法,逍遙自在修法度朝夕,勤修閒暇圓滿具實義,彼等功德無法盡細 述】:也不用維護他人情面,迎合世間八法;逍遙自在,唯以修法度日;精勤行持佛法, 令暇滿人身具有實義……,寂靜地方的功德實在一言難盡。 在座的道友,有些智慧很好,講考、背考樣樣精通;有些雖沒有這個能力,但也盡己所能 地為僧眾發心;有些每天安排了很多功課,念了不少咒語……,這種生活清淨而充實,依 靠上師三寶的加持,真是非常幸福! 【獨於靜謐殊妙林深處,終身勤修甚深之等持】:所以,我們應獨自在靜謐的山林深處, 終身勤修甚深的佛法。 要注意的是,在寂靜地方呆一兩個月,雖然也有功德,但人總是東奔西跑,很多人是看不 慣的。我個人認為:人格若不穩重,今天對聞思有希求心,明天就退失了,這種人的修行 肯定不會成功。各班的堪布堪姆,你們對新來的人一定要長期觀察,儘管初學者對佛法的 熱情可以理解,但如果要真正修行,必須先學會穩重! 如是善說勝法清涼雨,息滅煩惱苦悶之妄念, 等持善聚白蓮海充盈,願於寂地增上諸圓滿。 以上這些勝法善說,猶如清涼的甘霖,可以熄滅煩惱苦悶的妄念之火,使遍滿白蓮的禪定 大海更加充盈,希望在寂地修行的人們,依此能增上各種圓滿。 已經講完了「心趨入法」的所有內容,大家事後應靜下心來好好體會,無垢光尊者的加持 不可思議,願這個法本能對你們有利! 第 二 品 法 入 於 道 今天講第二個教言「法入於道」。 放眼當今社會,學佛的人有兩種現象比較普遍:一種是雖然皈依了三寶,甚至穿了出家僧 衣,但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少欲知足等根本不想,而且也不願去行持,這些人的心沒 有入法,只能算是徒有其表的相似修行人。還有一種,雖然知道人身難得等道理,但在實 際修持的過程中,法沒有入於正道,以致修行半途夭折。 幫助前者,需要第一品講的內容,而治療後者,則要靠以下所開的藥方。 於極殊勝賢妙之善法,生信欲入解脫軌道者, 為了善於調伏自相續,令法趨入正道極關鍵。 對殊勝善妙的佛法具有信心、並趨入解脫道的修行人,為了善於調伏自己的相續,令法趨 入正道極為關鍵。 在座的各位都對佛法具有很大的信心,而且在即生當中,或為自己、或為眾生想從輪迴中 獲得解脫。然而,要想真正解脫,前提必須有一個條件:調伏自相續,令法趨入正道。比 如,以前貪心大、嗔心大的,或者嫉妒心特別強的,通過修法將這些煩惱減少,使相續調 柔,如此才能堪為法器。 為什麼法要入道呢?因為不管修什麼法,大威德、大圓滿也好,出離心、菩提心也罷,若 沒有順利地入道,即使自己再精進、再努力,也不可能獲得成就。就這一點而言,法入於 道十分重要! 爾等即為入佛法門徑,進行聞思趣入修行者, 有些情緒躁動心卑劣,有些誤入劣道與歧途, 貪欲熾盛此生散逸等,彼等所有背離正法過, 皆由法未入道而生成。 很多人皈依佛門後,在聞思修的過程中,能夠善始善終的非常罕見。有些人情緒暴躁、性 情卑劣,動不動就喜歡找人吵架,與誰都合不來,以致被寺院開除,修行也半途而廢;有 些人錯認劣道為殊勝,以為喝酒可以開頂,抽煙能打通中脈,交六百元錢不用修加行也能 直接聽大圓滿;有些人誤入歧途,在修行過程中對上師三寶生起邪見,或者自相續被邪魔 所控制;有些人貪欲熾盛,沒辦法調伏,即使已出家,也只有捨戒還俗;有些人散亂放逸 ,成天喜歡上網、看電視;有些人心不穩定,今天依止這個上師,明天依止那個活佛,今 天相信聞思修行,明天又相信打卦算命……種種現象不一而足,均與正法背道而馳。 在此提醒大家,修行人必須要學會穩重,不要經常異想天開,想依靠大成就者一加持就開 頂,或者信口亂說神通,這在學院是不允許的!然而,法王不在世了,現在常有些人裝作 大成就者的模樣,來到學院招搖撞騙。你們如果真相信這種人,那跟他們去,我也沒什麼 意見;如果不是的話,就要安分守己,如理如法地聞思修行,若有什麼問題,可以在我安 排的堪布、堪姆前解決。 有些道友特別喜歡找人打卦,其實《文殊占筮法》我給你們翻譯過,若是對這個有興趣, 可以自己研究,不要一聽說某人打卦很準,就成群結隊地跑到那裏。尤其是女眾這邊,法 王如意寶以前經常批評,現在我也有深深的體會,她們一聽說「有個人特別厲害,吹一口 氣就能怎樣怎樣……」,馬上一傳十、十傳百,蜂擁而至爭相拜見,甚至連生活費也供養 了。可過了兩三天,不知道什麼原因,又開始拼命譭謗,說他如何如何不好。這種舉動沒 有必要,你們來到學院,唯一目的就是聞思修行,如果將此棄之不顧,成天熱衷於打卦算 命的話,呆在這裏也沒有多大意義! 以上的現象,均是法沒有入道的表現。 由此導致今來無窮患,迷惑引誘之人死時悔, 中陰怖畏來世墮惡道,永無脫離三有之時機, 是故當令法趨入正道。 【由此導致今來無窮患】:法沒有入道,將會給今生來世帶來無窮的過患。有些人以往在 學院聞思修行,後來由於種種原因,修法沒有成功,繼而譭謗佛法、違背上師的教言,這 種人的今生來世,不用說大家也很清楚。 【迷惑引誘之人死時悔,中陰怖畏來世墮惡道,永無脫離三有之時機,是故當令法趨入正 道】:由於法沒有入道,被外境迷惑引誘的修行人,臨終時必定後悔莫及,中陰現前時, 因為生前造了很多惡業,將會感受種種怖畏,不僅如此,來世還要墮入惡趣,永遠沒有解 脫的機會。因此,法趨入正道至關重要。 無垢光尊者的教言極其殊勝,大家應該好好觀察自己:心有沒有入法,法有沒有入道。當 今社會上,相似的法和相似的道特別多,鑒於這種情況,大家修行時務必要謹慎! 猶如救治疾患不能愈,皆因所配瀉藥性不淨, 反覆遭受苦惱之折磨,無力對治之法又豈需? 猶如醫生治療病人時,無法令其康復,原因是所配的瀉藥不對症,良藥反而變成毒藥,這 樣一來,舊病未癒、新病又添,病人反覆受折磨,異常痛苦。同樣,佛法原本是對治煩惱 的,如果修的法錯了,沒有趨入正道,煩惱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熾盛的話,修行也就 沒有意義了。就像《中論》裏所說:佛陀宣講空性,是為了對治眾生相續中的實執,若將 空性執為實有,那就無藥可救了。 如此引發無窮之愆尤,諸位具信勝士當深省。 法沒有入道,將會引發無邊的過患,具有信心的諸位信士,一定要對此深思、警惕。 我們應經常觀察自己修的是什麼法,假如是傳承上師傳下來的對治法,那肯定沒問題,不 然,表面上相信佛法,實際上卻誤入邪道,這是相當可惜的。 所以,凡是對佛法有信心的人,在修行之初,必須要確保所修之法具有清淨的傳承,然後 在此基礎上,如理如法的修持才不會錯,這個問題大家值得注意! 「法入於道」是指在心趨入法的基礎上,所修之法非常順利,且能入於一個正道。然而, 現在很多人的法都不能入道,儘管他們修了很多,但有的修錯了,有的修偏了,有的因為 煩惱深重,修行半途而廢……回顧過去,20年前一起出家受戒的人,現在不是還俗了,就 是誤入歧途了,當初那麼多人一同發願修行,現在法能入道的寥廖無幾,因此,對修行人 來說,這一品的內容相當重要! 令法入於道,有什麼方法呢? 令己所修之法入正道,首先必須依靠善知識, 依止具相上師極關要,眾多功德由彼而引生。 【令己所修之法入正道,首先必須依靠善知識,依止具相上師極關要】:要使修法入於正 道,表面上看有很多方法,如發願、念經、祈禱、作佛事、閉關、放生、參學……但所有 的方法中,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就是依止善知識。 最近大家都在學《山法寶鬘論》,裏面講得很清楚:「對於修行人來說,暫時和究竟的一 切功德之源泉就是上師。」平時我們常說:「這個人的修行不一定究竟,因為他沒有上師 。」戒律中也規定:剛出家的修行人,必須在十年當中依止上師。 什麼是「依止上師」?有人認為依止上師就是給上師提水、做飯,還有些女眾對我說:「 上師,我現在沒辦法依止您,我要是個男眾該多好啊……」其實,真正的「依止」並不是 這些,而是指在上師面前如理如法地聽受佛法,然後,身語意三門時時依上師的教言奉行 。 然而,現在的人對佛法的知識太欠缺了,有時就連最基本的「上師」、「根本上師」、「 依止上師」也分不清楚。前段時間我在上海時,有位老居士不承認聽法上師是他的依止師 ,我就問他:「你認為什麼樣才叫依止師?」他回答:「有個上師答應做我的依止師,而 我心中也非常願意,這樣才叫依止師。」更有甚者認為:「給我講法的不是上師,沒有見 過面的某某人,才是我的根本上師!」這些說法令人哭笑不得,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 對佛法太乏瞭解了。 【眾多功德由彼而引生】:只有依靠上師,相續中的出離心、菩提心、聞思修行、看破今 生等功德才能生起,否則,若認為自己了不起,不需要上師也能成就,過一段時間,你可 能就跟世間人沒什麼差別了。 因此,依止上師是法入於道的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具有什麼條件,才算真正的善知識? 善巧方便慈悲心熾烈,寂靜調柔能忍奇恥辱, 威儀圓滿護戒及誓言,廣聞博學極富於修養, 加持無量能轉他人心,今生不染八法淨若空, 結緣具義解脫引導師,實乃濁世佛陀之化現。 善知識必備十個條件: 1)【善巧方便】:在引導眾生的過程中,上師不僅要有能力和智慧,也要有世出世間的 善巧方便。 若一輩子在山洞裏閉關,沒有善巧方便也可以,但要想真正地度化眾生、攝受弟子,僅會 講一點佛法是不夠的,還要具足為人處事的種種方便。以前上師如意寶在世時,語言行為 極具善巧,不管接觸世間人還是出世間人,皆能令他們心悅誠服。這就是善知識的一個法 相。 2)【慈悲心熾烈】:縱然上師廣聞博學、智慧超群,但如果沒有慈悲心,做任何事情都 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從不考慮其他眷屬;或者即使考慮,也只關心他們在世間法方面是否 圓滿,而不認為他們對佛法特別欠缺,自己應想盡方法轉變其相續,令彼趨入解脫道,這 種人就不是真正的善知識。 所以,巴楚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把善知識的法相全歸於一點,即具不具足慈悲菩提 心,如果相續中遍滿菩提心,則無論他的外表、裝束等如何,也應該依止;若自相續中遠 離菩提心,即使表面上的出離心、厭離心、專心修法以及威儀如法等如何善妙,也不應依 止。 3)【寂靜調柔】:上師的言行舉止、身口意三門應當寂靜調柔,不野蠻粗暴。 4)【能忍奇恥辱】:末法時代,肯定有很多人、非人、病魔、外緣等各種危害,作為上 師,要能勇敢地安忍這一切。 我經常想:上師如意寶20年多來風風雨雨是怎樣度過的,大家應該很清楚。在這個過程中 ,不管出現了多大的違緣,上師的聞思修行和講經說法始終沒有間斷過,這源於什麼?源 於上師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如今這個時代,修行或弘法利生想要一帆風順,不出現任何違 緣,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座的各位法師,你們今後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不管遇到 了自身的煩惱、弟子的邪行,還是人、非人的無端阻撓,都要學會堅強忍耐,這是最關鍵 的,大家務必要記住! 5)【威儀圓滿】:行住坐臥要合乎威儀,以此才能令世人生信。 6)【護戒及誓言】:謹慎護持別解脫戒、菩薩戒、密宗的根本誓言。若對這些一點都不 在乎,要想培養出誓言清淨、護戒如目的四眾弟子是不可能的。 7)【廣聞博學極富於修養】:對顯密的三藏十二部通達無礙,且將這些法如實修持,若 不能如此,最起碼也要了知怎樣領眾修行。 現在很多人依止上師時從來不觀察這一點,他們認為上師慈悲一點,整天隨順弟子,就很 值得讚歎了。弟子們關注的,不是上師有什麼聞思修的功德,而是上師會不會飛、有沒有 神通、能不能降伏鬼怪、打卦靈不靈等等,對外宣傳時,也把上師當作氣功大師一樣,吹 捧得怪力亂神……末法時代的顛倒不勝枚舉,實在無法一一道盡! 8)【加持無量能轉他人心】上師應具備不可思議的加持力,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能對 眾生有種強大的吸引力,不管對方是善是惡,自然能將他們的心轉變過來,趨入正法。 曾有個新聞記者,以挑釁的態度去聽一位法師講課,本想憑自己的聰明找出佛法的漏洞, 之後與法師辯論,令其不得不承認佛教是迷信。然而,在聽法的過程中,他發現佛法竟然 無懈可擊,而且法師講的也言之有理,於是想:「算了,今天不找他的麻煩,明天繼續! 」接著又聽了兩三天,沒想到,他被佛法的道理深深折服,最後也心甘情願地歸入了佛門 。 法王如意寶亦是如此,以前不管去哪個國家,都會遇到一些特別傲慢的人,開始時他們不 把上師放在眼裏,但接觸一段時間後,他們的語氣就完全變了,高傲的頭也漸漸低下來了 。在我心目中,像上師如意寶那樣的聖者,整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儘管我也接觸了一些 高僧大德和上層領導,但從來沒有像在上師面前那樣,話都不敢說一句,即使要說,心裏 也是特別害怕。上師平時說的話,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每一句對我都有極大的啟發性 ,加持力非常強,這就是真正具法相的善知識! 9)【今生不染八法淨若空】:不為世間八法所染,一點也不希求今生的利益,相續純淨 得猶如無垢虛空。相反,如果一味地貪著名聲、財富、眷屬、權勢,這種人肯定不是善知 識。 要注意的是,你們在依止上師前,事先多方觀察極有必要,但是,如果已經聽了法,依止 了他,不管上師怎麼樣,弟子都應觀清淨心,如果再去譭謗,說他如何如何,過失是相當 嚴重的! 10)【結緣具義解脫引導師】:無論誰與之結緣,皆能令彼獲得解脫。如同上師如意寶, 不管什麼樣的眾生見到、聞到、接觸他老人家,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此乃釋迦牟尼佛的 親口授記。 在大城市裏,常可以聽到「見解脫」這個詞,動不動就「見解脫的上師來了,大家快來見 見啊!」人們拜見的時候,上師也不講什麼法,念幾句彌陀心咒後,下面的弟子便開始介 紹:「大家很有福報啊,密宗裏有聞解脫、吃解脫,這位上師是見解脫!機會難得,快快 供養啊……」若是真正的見解脫,那確實非常了不起,但這些人是不是呢?我也不好說, 可有時聽說「見解脫」特別喜歡錢,我這個分別心重的凡夫心裏總會嘀咕一下,覺得他們 的顯現太不可思議! 【實乃濁世佛陀之化現】:能引導與之結緣的眾生獲得解脫的上師,是真正的佛陀化身。 無垢光尊者在《上師心滴》中,講了許多上師的法相,後還增加了革瑪燃匝傳下的「無垢 傳承」這一條。其他的論典,如《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事師五十頌》,也有很多 這方面的內容,這裏不作廣說。總而言之,具有這些法相的上師,表面上看來跟一般人沒 有兩樣,但實際上,就像《涅槃經》講的:他們是佛陀的真實化身! 當以極大恭敬而依止,由彼將生無量無邊德: 厭惡三有出離無常觀,看破今生摧迷現我執, 心性調柔具備聞思修,信心廣大並且具學問, 此生有義來世獲勝果,實當悃愊依止諸賢能。 【當以極大恭敬而依止,由彼將生無量無邊德】:我們當以極大的恭敬心來依止上師,由 此能產生無量無邊的功德。 依止的方式有上、中、下三種,不管哪一種,都不能離開恭敬心。有了恭敬心,上師相續 中浩如煙海般的功德才能融入自己相續,否則,表面上再虔誠,相續中充滿了傲慢或不清 淨,上師的意傳加持也不會融入自己的心海。 恭敬依止將產生哪些功德? 【厭惡三有出離無常觀,看破今生摧迷現我執,心性調柔】:對三有輪迴心生厭離,自然 生起出離心和無常觀;對今生的一切能看破捨棄,摧毀貪嗔癡的迷亂顯現;我執、我所執 的分別念全部得以清淨;原來粗暴的心也能變得調柔。 【具備聞思修】:具備聞思修行的功德。 如果上師十分喜歡聞思修,即使弟子本來沒有興趣,也會逐漸因上師的薰陶而覺得聞思修 很有必要。當然,有時這也跟個人的習氣有關。前世聞思修習氣重的人,今生只要看幾眼 法本,就會愛不釋手,天天琢磨裏面的內容;習氣非常薄的人,任你怎麼強調聞思修的重 要也不管用,兩三天內強打精神看點書,過一段時間又不行了。所以,習氣對於修行人來 說,還是特別重要。 談到習氣,我想起了前天來的一個領導,他到我家後一直說:「出家人很舒服啊,整天除 了看書喝茶,什麼事情也沒有。每天我回到家,也像你們一樣把房門全部關上,自己好好 地喝茶看書。本來我也差點出家了,但現在不可能了,已經有老婆孩子,真是痛苦!」第 二天他又來我家,說了很多羡慕出家人的話。事後我想:「平時家裏也會來些客人,但一 般都認為我很可憐,光是一個茶壺一本書,沒有任何的生活樂趣。沒想到,這個人的習氣 與眾不同,如此讚歎出家的生活,可能他前世也是個出家人吧……」 【信心廣大並且具學問,此生有義來世獲勝果,實當悃愊依止諸賢能】:信心廣大,具足 學問,今生可以獲得無窮的利益,來世也能得到殊勝的果位。因此,應當誠心依止具有法 相的上師。 假如有兩種人,一是事業發達、財富圓滿的大老闆,一是具有聞思修緣分的普通僧人,二 者比較起來,哪種人的生命更有意義?無庸置疑,當然是後者。每天聽一點課、念幾卷經 ,這種生活不僅對今生有利,來生也能獲得勝妙的果位,大家何樂而不為呢? 故自三門無狡詐諂誑,若病求醫商人投商主, 舟靠舵手行人依護伴,恒時歡喜恭敬而承侍。 【故自三門無狡詐諂誑】:我們對上師應當無有狡詐諂狂地恭敬依止,若是當面說一套、 背後做一套,這種行為很不如法。 具體應有什麼樣的心態呢? 1)【若病求醫】:猶如身患重疾的病人遇到了良醫,為使自己早日康復,老老實實地謹 遵醫囑,醫生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2)【商人投商主】:猶如大海尋寶的商人遇到了商主,對他的指令言聽計從,不敢有絲 毫違越。 有些員工對老闆也是特別恭敬,老闆的臉色稍有不悅,他們就非常害怕,拼命地賣力討好 。我常想:他們的對境若是具法相的上師,那該多好啊! 3)【舟靠舵手】:猶如無人駕駛的舟船遇到了舵手,定會任其操縱,沒有任何自己的意 見。 4)【行人依護伴】:猶如沙漠中迷路的行人遇到了護送者,定可放心地將安危交付予他 。 我們依止上師,一定要謹遵師言、依教奉行,否則,輪迴茫茫,苦海無邊,沒有上師的引 導就會迷失方向,不可能達到解脫的彼岸。《大圓滿心性休息》也說:「如同患者依藥王 ,……客人依止護送者,商人依止大商主,舟子依賴於船槳,為滅煩惱離過害,因畏生死 成二利,為渡有海當依師。」 【恒時歡喜恭敬而承侍】:因此,要恒時以歡喜心和恭敬心來承侍上師。 「承侍」並不是叫你們天天給上師做事,而是上師歡喜什麼,自己就儘量去做。諸位道友 ,上師最歡喜的是聞思修行,你們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前面講過,法沒有入道的過失是相當多的,要想斷除這些過失,必須依靠一些竅訣:第一 、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師,昨天講了一部分,今天還要接著講;第二、相續中要生起出離心 ;第三、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有了這三點,任何人的修法都能入於正道。 很多道友拋家離友來到這裏,但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變成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呢?關鍵還是在 於自己。若斷除了相續中的傲慢,恭恭敬敬地依止上師,依上師的教言努力生起出離心和 菩提心,這樣修行才能圓滿究竟。 昨天提到了,「依止」不是幫上師洗衣服做飯,而是要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不然,起心 動念只是為了自己,就算天天跟在上師旁邊,也不會有多大意義。原來法王在世時,有些 弟子為了和上師在一起,走路時就給上師撐傘,目的是什麼?讓人知道自己是上師身邊的 什麼人,以此博取今生的名利。這種發心絕對不是出離心,既然沒有捨棄世間八法,他們 的修行不一定能入於正道。所以,大家在依止上師時,務必要搞清楚:目的是為了什麼? 若生無有信心之邪見,刹那數劫墮入惡趣中, 故當厲懺生起追悔心,嚴加護持誓言如眼眸。 【若生無有信心之邪見,刹那數劫墮入惡趣中】:在依止的過程中,若對上師無法生起信 心,反而常生邪見,那麼,生了多少刹那的惡心,將來就會墮入惡趣受苦多少大劫。《入 行論》中說:「博施諸佛子,若人生惡心,佛言彼墮獄,長如心數劫。」 應當了知,上師是極其嚴厲的對境,縱然有個別的言行自己不能接受,也要儘量想:「上 師這麼做是有密意的,此為度化眾生而示現的權巧方便。」千萬不要妄生邪見,造下萬劫 不復的罪業! 【故當厲懺生起追悔心】:如果已經生起了邪見,則一定要在心中猛厲懺悔:「我這個人 實在太壞了,上師給我傳這麼多法,我竟然以怨報德,對上師還要生邪見!」然後拿個大 石頭,把自己打得頭破血流(眾笑)。 確實,對上師生邪見的過失是很大的,《事師五十頌》說:「墮入無間地獄等,恐怖地獄 諸痛苦,皆由誹謗師所生,此乃佛陀真實語。」為了懺悔這種罪業,必須要在有生之年精 進持誦百字明或金剛薩埵心咒,並且發願:從今以後,縱遇命難,我也不決再做這樣的事 ,再生這樣的念頭! 【嚴加護持誓言如眼眸】:我們要像保護眼目一樣,嚴加護持上師的身語意。 《三戒論頌》云:「根本誓師身語意。」意思是說,密乘的一切誓言,均可攝於上師的身 語意當中。作為弟子,若對上師的言行不理解,尤其對密宗上師的一些行為生起邪見,這 種過失是特別嚴重的。以前我專門寫了一個《小甘露丸》,告訴大家如何防範,《上師心 滴》中也講:如果無緣無故認為上師偏心,對自己不公平而生起嗔恨心,當時應馬上意識 到自己被魔加持了,如此誓言才可得以清淨。 所以,對於上師的身語意,我們應如眼目一樣謹慎保護。對於自己的眼睛,不要說大的東 西,就算小小的灰塵進去了,也會感到非常痛苦,想方設法把它取出來。同樣,對上師的 身語意,一旦稍有觸犯,我們要馬上警覺,勵力懺悔以拔除相續中的過愆,在依止上師的 過程中儘量做到如理如法! 虔誠依止殊勝善知識,聞思修行陶冶自相續, 唯慕解脫之願為信念,行為舉止皆趨於善法, 此乃法入於道之竅訣。 這個頌詞相當重要,大家一定要專心聽聞,首先理解字面意思,然後將其內容與自心作反 覆的對照。 法入於道有四個竅訣: 1)【虔誠依止殊勝善知識】:虔誠恭敬地依止善知識,在上面已經講過。 2)【聞思修行陶冶自相續】:盡心盡力地聞思修行,使剛強難化的相續得以淨化調柔。 過去我們的相續,要麼追求世間八法,要麼認為前後世不存在,對三寶有各種各樣的邪見 ,這些毛病要想徹底根治,唯一就是要依靠佛法,通過聞思修行才能遣除。 3)【唯慕解脫之願為信念】:修行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解脫,當然,上根者為一切眾 生而解脫,下根者只為自己解脫,但不管怎麼樣,一年365天中,如果解脫之念從來沒有 生起過,這樣的修行人就徒有虛名了。 儘管我天天給你們講法,但返觀自心,經常覺得非常慚愧,這種出離心別說24小時,就連 一個月中有沒有生起一刹那?我想也是沒有的。在座的各位肯定與我不同,你們是非常了 不起的修行人,無論修大乘法還是小乘法,都會有這種解脫輪迴的出離心的。 4)【行為舉止皆趨於善法,此乃法入於道之竅訣】:一切言行舉止皆趨向善法,遠離惡 法。這就是法入於道的最好竅訣。 即使無垢光尊者親自來這兒,也不會有比此更殊勝的竅訣了。假如你問他老人家:「現在 我已經出了家,心也稍微入了法,但修法怎樣才能入於正道呢?」尊者一定會說:「好好 依止善知識,通過聞思修行來淨化相續,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目的不是為了治病,也不是 為了發財,而是為了從輪迴中解脫……」 所以,考試不是為了分數,而是獲得解脫的一種手段。人生短暫,分數的高低並不代表什 麼,唯一重要的是通過考試能讓我們記住很多、理解很多,在相續中植下佛法的種子,有 力地根除各種煩惱。若能這樣思維,目的就已經搞清楚了。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基於這 個目的,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考試是為了博取讚歎、去寺院是為了當方丈、開會發言是 為了隨順領導……這就跟世間人沒什麼差別了,除了表面穿的是僧衣外,內心世界完全相 同。 很多人在修行中,法沒有入於正道,中間半途而廢,關鍵在於沒有生起出離心,這一點, 看過《山法寶鬘論》、《開啟修心門扉》的人應該有體會。若不能看破今世,所作所為只 是為了眼前利益,就像藏地的有些小孩,從小學習念《聞解脫經》,目的是為了長大後超 度亡人,不需要像別人打工那樣辛苦,這種人身就沒有任何意義! 在座的各位,肯定都希望修行能夠入於正道,以後圓滿地離開人間,但這個目的能不能實 現呢?說句不吉祥的話,我想再過20年,有些人可能已經還俗了,有些人對佛法生起了邪 見,有些人的行為一點也不如法……儘管如此,仍會有一部分人,依然以出家身份來護持 弘揚佛教,而他們,就是完全掌握了這些竅訣的人。 修行是個漫長的路程,就像一場長跑比賽,有些人中途就死了,有些人倒在地上爬不起來 ,有些人跑錯了方向……若沒有掌握好真正的竅訣,令人心疼的現象會紛紛出現。所以, 這個頌詞非常關鍵,大家務必要重視! 出離心還有一些教言,明天再講吧。下面休息一下,接著背考《四百論》…… 昨天講了法要想入道,必須依止善知識,通過聞思修行來淨化相續,所作所為以出離心攝 持,儘量趨入善法。今天講依靠「十法行」使修法趨入正道。 聽聞思維以及諸諷誦,盡皆圍繞自心解脫行, 繕寫披讀受持及開演,唯以渴求解脫而進行, 修行見解乃至於行為,時刻不離唯求解脫心, 出離厭離之心極猛厲,更勝於此竅訣難找尋。 凡是希求解脫的人,無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具有出離心。什麼是出離心呢?就是想 從輪迴中獲得解脫的心。這一點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相當困難,若想所作的一切均以 出離心攝持,沒有一定的串習是無法成辦的。為了早日生起這種心,我們應當時刻思維: 輪迴中充滿了痛苦,不論轉生何處都無法得到真正的安樂,所以我一定要想方設法從中解 脫。生起這種心以後,還要數數串習,以令其不退且得以增長。比如,在每次聞法的開頭 ,大家應發心:「以此功德,願我與眾生從輪回中獲得解脫!」心的力量不可思議,若能 經常這樣想,時間久了,自然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人生非常短暫,我們聽聞、受持佛法的時間有多長,誰也無法預料,在這麼短的時間裏, 大家一定要想方設法使相續生起出離心。不然,自己一生修持的善法,最終會變成世間八 法,由於沒有出離心攝持,根本不能成為解脫之因,一旦福報享盡,就什麼都沒有了。 大家知道,射箭時靶子若遠一點,箭就射得比較遠,假如靶子近一點,箭就射得比較近。 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持戒是為了暫時的名聲,聽法是為了炫耀自己有很多傳承,這種善根 的引發力就不大,無法推動我們到達解脫的彼岸。我們應學習釋迦牟尼佛,一切的行為都 是為了出離生老病死的輪迴,若以此為目的堅持不懈地聞思修行,今生當中即使沒有成就 ,也會為來世播下解脫的種子。 當然,所作所為恒時都有出離心,對我們來說恐怕有點困難,但在行持善法時,如念佛、 轉經輪、繞壇城,偶爾生起一兩次,也是非常好的。聽說有些老菩薩已經繞十萬圈壇城了 ,但你們有沒有觀察此舉目的是什麼?有人想:「冬天比較冷,為了暖和一點,我就多繞 幾圈」,有人想:「我若能繞滿十萬圈,別人就會覺得我了不起」,還有人想:「學院整 天聞思,活動量太少了,為了身體的健康,我要多活動一下」……這些都是缺乏出離心的 表現。倘若想:「壇城是諸佛菩薩雲集的地方,轉繞它是為了我和眾生從輪迴中解脫」, 這種功德與前面相比就有天壤之別。 所以,出離心在修行當中極為重要,以此攝持十種法行,必能令法入於正道。什麼是「十 法行」呢?1)聽聞:以耳根聽受法句;2)思維:聽聞後對法義進行如理思維;3)諷誦 :日常念誦《繫解脫》、《金剛經》等功課;4)繕寫:書寫大小乘的教典,如手寫《華 嚴經》、《法華經》,抄筆記、記錄上師教言,用電腦整理講法稿等等;5)披讀:閱讀 法本;6)受持:背誦佛法的詞句和意義;7)開演:為他人講法開示;8)修行:依法義 如理修持;9)見解:通過聞思修行,樹立正確穩固的定解;10)行為:在定解的指引下 如法行持。 這裏的「十法行」與《辨中邊論》的有些不同。《辨中邊論》沒有「見解」與「行為」, 而是講「佈施」與「供養」。所謂「佈施」,指為說法及法所作的佈施,如印經書;「供 養」是對佛法與說法者作的供養,如供花、供香。但不管怎樣定義,這十種法行都不能離 開出離心的攝持。 比如「聽聞」,兩個人一起聽法,一個是為了獲得解脫,一個是想依此得到法師的名位, 儘管同樣都在聽,但相續中的功德卻大不相同。還有這次的背誦,有些道友是為了應付考 試,有些是為了獲得獎品,有些是為了討上師高興,這都不是出離心,若能想:「大乘經 典不可思議,為令我的相續中種下大乘的種子,生生世世不離大乘佛法,早日出離輪迴, 我要精進背誦」,如此才叫真正的出離心。 【出離厭離之心極猛厲,更勝於此竅訣難找尋】:「出離」指想從輪迴中解脫,「厭離」 是覺得輪迴太可惡了,二者只是反體不同,實際上都是一個意思。若能對輪迴生起出離心 ,就是法入於道的最好竅訣。 如果沒有出離心和厭離心,即使表面上講經說法,遲早也會變成法座上的大德、傘蓋下的 上師,最終墮落為一般的人;即使修的是大圓滿、大中觀,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就。所以, 在座的修行人,你們不管背誦、聽法,還是思維、修行,無論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先看自 己的發心是不是想從三界輪迴中獲得解脫?如果是的話,在這個過程中就不會有世間八法 的雜染;如果不是,就算你的行為再如法,威望再廣大,最後的修行也無法趨入正道。這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大家能遇到這樣的竅訣,是相當有福報的!當然,信不信就是你們的 事了。 飲食睡眠行坐言思等,總之一切行為及舉止, 經常不離渴慕解脫心。培植出離之心調相續, 彼為法入於道之要訣。 我們平時行住坐臥、飲食睡眠,不管什麼樣的言行舉止,都不能離開渴慕解脫的心,培養 相續中的出離心,是法入於道的關鍵竅訣。 常有人說自己要閉關,但九點鐘還在睡懶覺,不曉得是在閉什麼關?其實,修行的好壞並 不在於外相,如果自己的一切行為,吃飯、睡覺,說話、走路,時時都能想到「我要離開 輪迴!我不願呆在這個世間,我一定要獲得解脫!」就像關在監獄裏的人一樣,不滿足於 暫時的安樂,念念不忘的惟有自己何時得到釋放,即使看到美麗的草原,或電視上的精彩 節目,也會想:「這是輪迴中的一幕,沒什麼可貪求的。」若能如此,修行自然會遠離世 間八法,否則,一切都是很難說的。有些道友天天嚷著要閉關,閉黑關、閉白關、閉藍關 、閉紅關……沒有出離心的話,閉了十幾年的關,出來照樣搞世間八法;有了出離心,就 算天天給食堂提水,也能成為解脫之因。所以,不要認為「閉關」就非常了不起,旱獺也 能呆在洞裏幾個月不出來! 如果你們實在想閉關,我也沒有意見,但希望每天出來聽一堂課,再回去閉關也可以。有 些人認為聽法的地方太遠,跑來跑去特別累,沒有必要多此一舉。這種心態與解脫不相應 。我在上海住院時遇到一位曹醫生,他每天上下班要花將近四個小時,而在我們學院,去 聽法最多走路半小時,如果這點付出都喊累的話,要想成就可能比較困難。 總之,有了出離心什麼都好辦,沒有出離心一切都難辦。我們要經常培養自己的這個心, 學習釋迦牟尼佛一定要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宣說「法入於道」時,無垢光尊者講了三個竅訣。第一是如理如法地依止善知識,這是非 常關鍵的問題,你們不修就不說了,若要修的話,這個道理不僅要懂,而且要在心裏有體 會,否則,就像密勒日巴尊者說的,整天談論飯食而不去吃,肚子是不會飽的。修行不是 嘴巴上講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實際修持,沒有對法的真正領悟,猶如在石頭上倒水一樣, 佛法對我們的相續不會有本質上的影響。 第二是相續中一定要生起出離心。在座很多人雖然已落髮出家,但這並不意味著相續中肯 定有出離心,假如沒有要超離輪迴的想法,別說是大乘修行人,就連小乘的根基也算不上 。若不想從輪迴中解脫,出家便成了一種職業,只是穿著僧衣,不管下輩子如何,這樣的 出家沒有任何實義。 密法同樣也離不開出離心。前一段時間,有個道友修了三個月紮龍,我問他為什麼修,他 回答:「我身體不好,修這個可以讓身體好一點。」聽了以後我很惋惜,花這麼長時間, 只為了一個臭皮囊,沒有觀修出離心,真是太不值得了。要知道,再健康也不過活一百年 ,倘若沒有希求解脫,修行就會成為輪迴之因,這是相當可惜的! 漢地有些禪堂也是如此,以前我去過一個著名的寺院,看那裏經常坐禪,便請問他們平時 觀什麼,有個和尚說:「反正就是坐在那兒,一直等三個小時,然後就可以睜開眼睛下座 了。每天都這樣,我已經混了三年了……」這種坐禪有沒有功德,我也不好說,但打坐前 若能發一個心的話,絕對會功不唐捐,即使沒有大乘的菩提心,也應具足小乘的出離心。 可惜的是,由於沒有上師引導,發心的方法很多人都不懂,有些人出家後,跟在家時沒什 麼差別,除了身上穿件僧衣、頭髮有點變化外,內心的煩惱不減當年,修心的方法一點也 不懂,如此想要成就可能比較困難。 在座的道友,你們有些修行時間很長,有些時間很短,但不管修了多久,從輪迴中解脫的 心一定要經常串習,修任何法,出離心都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講第三個竅訣——菩提心。 尤其應當入於大乘道,一切善行皆為他眾利。 有了出離心並不夠,我們還應發菩提心,趨入釋迦牟尼佛最圓滿、最究竟的法門——大乘 道。誠如宗喀巴大師所言:「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 當發菩提心。」 入了大乘道以後,身語意三門所作的一切,都應以利他為主,在大乘的學處中,最嚴重的 過患是自私自利,如果只為自己而做、只為自己而修,就不算真正的大乘行人。以前太虛 法師到泰國、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時,發現那裏雖然是小乘國家,但其無我利他的精神 ,時刻體現著他們是大乘菩薩。相反,我們中國口口聲聲說是大乘佛教,可很多人卻是為 了自己的解脫而參禪念佛。相形之下令人慚愧,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太虛法師大力宣導「 人間佛教」。 從歷史上來看,「人間佛教」的出發點是菩提心,雖然現在有些人利用這個旗號炒股票、 玩金融,將佛法改得面目全非,但值得慶倖的是,仍有部分大德秉持利他的宗旨,在海外 或中國繼續弘揚真正的「人間佛教」,引導了無量無邊的眾生。 因此,不管是提倡「人間佛教」,還是修持大圓滿,都必須以菩提心為根本,否則,在自 私自利的基礎上,希望自己證悟大圓滿,結果只會成為巴楚仁波切所說的「小乘的大圓滿 」。然而,有些人就連小乘的發心也不具足,他們修行只是為了自己沒有煩惱,快快樂樂 。其實,想快樂不需要成佛,只要成就阿羅漢果就足夠了,但我們為什麼要希求無上圓滿 正等覺呢?就是為了眾生!沒有佛陀的智慧,不可能完全利益他們,所以必須要成佛! 怎樣利益眾生呢? 悲心勝信迴向及隨喜,為眾生利圓滿諸修行。 為眾生而修持悲心、勝信、迴向和隨喜。 悲心在很多經論中都強調過,後三者在《現觀莊嚴論》講「有漏修道」時專門提過。「勝 信」即勝解信,指平時做任何一個善行,都要對大乘佛法有信心,大乘佛法是什麼?就是 利益眾生;將自己的善根功德迴向眾生,為「迴向」;對眾生的一切快樂,自己由衷地隨 喜,叫「隨喜」。在菩提心的基礎上修持這些法,才能真正地利益眾生,這即是所謂的大 乘佛法。 具體怎麼修呢? 彼等眾生皆為我父母,至愛親朋摯友及恩人, 為他眾利吾發菩提心,為眾生益而修諸善行, 眾生無始以來均作過我的父母、親友、恩人,對此,阿底峽尊者在《大乘修行教言》中, 通過教證、理證的分析,可以使自己深信不疑。知道了「眾生皆為父母」並不夠,還要以 此為基礎,進一步思維:「他們前世對我恩重如山,現在卻沉溺於輪迴當中,感受各種的 痛苦,為使他們遠離痛苦,獲得究竟的安樂,我一定要努力修行,求證無上佛果!」這是 最初的發菩提心。 發了心以後,在正式修的過程中,必須要從「四無量心」修起,具體可參閱《心性休息》 、《大圓滿前行》,以及堪布阿瓊寫的《大圓滿前行》筆記。菩提心的基礎是四無量心, 假如這些從來都不修,卻想「我一定要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不可能平白無故掉進你相 續中的。只有先明白慈無量心怎麼修、悲無量心怎麼修……將這些在相續中再三串習,到 了一定時候,自然會知道眾生確實曾當過父母,進而對他們生起難忍的大悲心。 阿底峽尊者在涅塘時,有次看到一匹馬將脖子卡在了樹中,怎麼樣也掙不脫,只有在那裏 哀鳴嘶叫。尊者見後非常不忍,忙對旁邊的瑜伽士說:「我的母親正在受苦,請你馬上去 救她!」真正具有菩提心的人,不管看到什麼眾生,都會認為是自己的母親。相反,有些 人母親生病了,馬上就請假回家,而對於其他的眾生,尤其是螞蟻、蚊子、蟑螂,不要說 當成母親,不去傷害它們就不錯了,這便是沒有修菩提心的表現。 說實話,不是我平時沒有講修法,關鍵是你們修不修。若能將四無量心好好修上一兩年, 等相續中真正生起了菩提心,那時再去修紮龍、修大圓滿、觀明點、練氣功,無論修什麼 ,都會成功的;就算你沒有時間閉關,成天在商店裏賣東西,功德也遠勝於以自私心在家 裏念《大圓滿願詞》。但是,菩提心從來沒有修過的話,只是表面上把自己想成忿怒金剛 ,那是根本沒用的! 吾之善根化為眾生樂,彼之苦痛成熟於吾身, 吾之善行回報於有情,祝願所有眾生成正覺, 如實生起無量大悲心。 願我的所有善根化作眾生的快樂,他們感受的痛苦全部成熟在我的身上,以此修行的功德 迴向一切有情,願他們早日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 暫時讓眾生有吃有穿,不是真正的利益,使他們獲得究竟的佛果,才是圓滿中最無上的圓 滿。若經常思維這些道理,便能夠生起無偽的菩提心。此處本來有許多教證、理證可以引 用,但我沒有一一列舉,因為大的問題搞懂了,其他的應該不會有困難。 諸善悉當前行始發心,正行無緣及結行迴向, 爾等即為三輪體空相,能行所行以及行者淨, 無而顯現若幻及幻術,自性清淨為他利迴向。 【諸善悉當前行始發心,正行無緣及結行迴向】:無論做什麼善法,聽課、轉繞或是念經 ,都應當不離大乘的「三殊勝」。 什麼叫「三殊勝」?最初是發心殊勝,即以菩提心來攝持一切善行。發心可分善心、惡心 、無記心,比方說,去聽《釋迦牟尼佛廣傳》,若有人想:「上師讓我去,我就去吧」, 這是無記心;有人想:「好痛苦啊!本來不想聽的,但上師硬要我們去,真沒辦法」,此 為惡心;還有人想:「這個法稀有難得,非常殊勝,為令眾生早日獲得解脫,我應專心諦 聽」,這是善心,且屬於大士道的菩提心,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應以這種心來攝持。 其次是正行無緣殊勝。真正的「正行無緣」是三輪體空,這對我們來說有點困難,但至少 應做到:在行持的過程中如理如法,心不散亂。 最後是迴向殊勝。也就是把自己的善根,迴向給一切眾生。 【爾等即為三輪體空相,能行所行以及行者淨】:「三殊勝」的最高境界是三輪體空,即 能行、所行和行者皆為空性。以聽法為例,若證悟了聽法者、講法者、所聽之法都是空性 ,這就是所謂的「三輪體空」。對凡夫而言,這種境界暫時觀不了,《入中論釋》說:只 有登地以上的菩薩才能達到。 【無而顯現若幻及幻術,自性清淨為他利迴向】:迴向時,應斷除對善根的實有執著,以 勝義中遠離一切戲論、世俗中如幻如夢的方式迴向利益眾生。這個問題,《大圓滿前行》 、《心性休息大車疏》、《慧燈之光》(二)中均有廣講。 對大乘佛子來說,以「三殊勝」攝持所有的善行非常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不會聞思不要 緊,最起碼早上起來先發一個願:「我今天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眾生獲得解脫」;白天念佛 時,雖不能一直如如不動,但儘量讓心安住片刻;晚上臨睡前,將白天的善根全部迴向。 儘管這只是幾秒鐘的事,但你一天的善根都以大乘的方便攝持了,這個功德在幾萬年幾億 年,乃至生生世世都不會耗盡。這是佛陀的諦實語,沒有半點虛假! 修持任何善法,務必要具足大乘的方便,若能這樣,即使是小小的善根,功德也是相當大 的。過段時間學《釋迦牟尼佛廣傳》,你們就知道:輪迴並不是一天兩天、一世兩世,而 是生生世世。如果現在做的善法,能對未來很多世都有利益的話,這是非常值得的。所以 ,「三殊勝」對每個人都很重要,這是無垢光尊者的珍貴教言,希望你們銘記於心! 「法入於道」主要講了:依止具有法相的善知識,相續中一定要生起解脫輪迴的出離心, 以及度化眾生的菩提心。 在真實修行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是為了今生的名聲、今生的快樂,想要來世解脫或救度眾 生的發心可謂少之又少。你們現在既然掌握了修行的竅訣,就要盡可能地將它運用於實際 。比如,參加「持明法會」的時候,應該發願:「我今天念誦的儀軌咒語,是為了眾生超 離輪迴。」這樣的心可能開始時想不起來,或者觀得不是很清楚,然而,心有一個功德, 它能隨著修行而逐漸成熟,成熟以後,出離心的境界就會產生,然後繼續用菩提心攝持, 到了一定時候,出離心與菩提心相結合,做善法自然就不會有染汙了。否則,一切都是以 世間八法為出發,這樣的修行靠不住,一遇到違緣就退失了。無垢光尊者將千經萬論濃縮 為這幾句教言,希望你們好好記住! 昨天講「三殊勝」時說過,我們做的一切善事都應為利益眾生而迴向。這種發心雖然沒有 為自己求什麼,但自己的利益卻會任運成辦,就像燒火時沒有求灰燼,但灰燼卻能夠自然 產生一樣。有些道友常將功德迴向「讓我不要生病、身體健康,永遠都呆在這裏……」這 種發心並不是很好,假如一點「眾生」的成分都沒有,只是為了「我」怎樣怎樣,就屬於 小乘的迴向。如果念《普賢行願品》時想:「今天所作的善根,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這種迴向才有大乘的味道。 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非常強,只要為了自己的事情,就爭先恐後地去辦,如果為了其他眾 生,惟恐避之不及,生怕這事落到了他的頭上。這是最可怕的心態,作為大乘佛子,我們 必須時時刻刻想到眾生! 於諸佛陀以及日親教,聖者菩薩眾及勝福田, 彼等一切生起勝解信,爾時自利他利之二利, 贏得不可比擬之贊許。 對佛陀、法寶、聖者菩薩,以及上師僧眾等殊勝福田,我們理應生起勝解信。若能如此, 便可以成辦自他二利,贏得聖者們不可比擬的贊許。 【於諸佛陀以及日親教,聖者菩薩眾及勝福田,彼等一切生起勝解信】:「諸佛陀」包括 十方三世一切佛。「日親教」指佛教,涵攝釋迦牟尼佛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聖者菩薩 眾」指文殊、觀音等諸大菩薩。“勝福田”指金剛上師、大乘僧眾等殊勝對境。對於這些 ,我們理應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若要生起信心,必須先了知各自的功德。比如,明白了釋迦牟尼佛的功德,會對佛陀生起 信心;對佛陀有信心,就能對佛法堅信不疑;看了高僧大德的傳記,進而對菩薩、僧眾心 嚮往之。以前上師如意寶就是採用這種方法,通過傳講《釋迦牟尼佛廣傳》、《八大菩薩 傳記》,令我們對佛陀、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生起了無比的信心。 所以,平時你們要多看一些這方面的傳記。前段時間我翻譯了《密宗大成就者奇傳》,其 中講了上師對弟子的調伏方法、弟子應當如何依止上師,還有密宗的一些不共方便。依靠 這個傳記,我想有些人應該會對密宗生起一定的信心。 【爾時自利他利之二利,贏得不可比擬之贊許】:「信心」並不是聽人說什麼,自己就人 云亦云的盲信,而是對佛陀、法寶、菩薩以及福田生起定解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勝解信。 有了這種信心,自己和眾生的利益自然能夠成辦,諸佛菩薩也會對你讚歎有嘉。 我們應看看自己有沒有這種信心,如果沒有,就要通過閱讀諸佛菩薩、高僧大德的傳記, 瞭解佛陀因地時如何行持六度,菩薩們又是怎樣度化眾生的,以此使相續真正生起勝解信 。 為使大家對寧瑪巴的教法和祖師產生不共的信心,近年來我陸續翻譯了《米滂仁波切傳記 》、《全知無垢光尊者略傳》、《欽則益西多吉密傳》。除了極少數福報不夠、邪見深重 的人看後反生邪見外,一般而言,跟密法有緣、跟傳承上師有緣的人,都能依靠這些傳記 受益匪淺,對密宗不可思議的行為生起信心,如此一來,諸佛菩薩也會對你讚歎的。 大乘的另一個方便——隨喜: 佛陀佛子眾生之善行,悉皆隨喜勤修歡悅心, 此行聚積福德無有量,化作無邊無際勝方便。 大乘擁有諸多方便,可使我們在短期之內迅速圓滿資糧,比如,對諸佛菩薩生信,以菩提 心攝持的三殊勝等。有了這些方便,就像坐飛機到北京一樣,成就會變得輕而易舉;反之 ,沒有這些方法,就像走路到北京一樣,圓滿資糧肯定是遙遙無期。所以,不管修持任何 一個法門,方便方法都必不可少。 這裏講了另一個方法:對諸佛菩薩的無漏善行、六道眾生的有漏善行,均應以歡喜心來隨 喜讚歎,此舉不僅可以無盡的福德資糧,還能夠化作促進修行的殊勝方便。 現在學院正在舉行「持明法會」,每天有很多的僧眾一起念儀軌,其中既有已證勝境的聖 者,也有普通的凡夫眾生,對於這些有漏、無漏的善根,我們都應誠心誠意地加以隨喜, 如此所得的功德將無法衡量,《極樂願文》中說:「聽到他人行善時,若捨不善嫉妒心, 並以歡喜心隨喜,佛說獲得同等福。」 然而,有些人喜歡投機取巧,自己明明不願意去做,卻口是心非地隨喜別人,希望平白撈 一份功德。去年我去放生時,有個人說:「我不放生也可以,就在家裏隨喜你們吧,你們 去放生,我隨喜也能得到同樣的功德。」這話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是對佛陀的教義沒有通 達。真正的隨喜是破除了嫉妒心和有所得心,見他人做善事心生歡喜,就好像是自己做的 一樣,盡力去助他成功,只有這樣清淨的發心,才能得到同等的功德。不然,一邊心生貪 婪或嫉妒,一邊虛偽地喊著「隨喜隨喜」,能不能得到相同的功德?大家應該清楚。 所以,隨喜的功德不好得,沒有十足的把握,最好還是親力親為,親自做一些善事比較妥 當。例如在供燈、放生時,如果實在沒有能力,那也可以隨喜別人,自己若有能力的話, 就應該親手去做。否則,自己不動手,喜歡交錢讓別人代勞,《俱舍論》中說,這個功德 是完全不同的。 什麼是法入於道的標準? 發願清淨為諸眾生利,行境清淨勤修勝竅訣, 須臾也不弛散於凡庸,三門善根他利為精要, 調伏自相續發殊勝心,爾等即稱法入於道行。 有些人認為自己在學院呆了五六年,灌了這麼多頂,竅訣得了不少,所以修法肯定入道了 ,就算不依止上師,修行也不會有問題。若真如此,那倒值得讚歎,可是,如果只是自以 為是,這些人的前景就令人堪憂了。為了衡量你們的修法是否入道,無垢光尊者規定了五 個標準,加以鑒別: 1)【發願清淨為諸眾生利】:首先要看自己平時發的是什麼願。如果眼光僅盯在今世的 短暫快樂上,所發之願無非是「讓我快樂」,「讓我發大財」,「讓我工作順利,家庭平 安」,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有遠見的人今生怎樣都無所謂,關鍵是自己的來世,乃至 菩提果之間能夠利益眾生,使他們獲得正法的利益,永離輪迴的痛苦,得到無上正等覺的 果位。若做任何一件事能想到這點,才是真正的入道者。 2)【行境清淨勤修勝竅訣】:凡有所行,必以清淨心攝持,勤修殊勝的竅訣,淨除內心 的垢染。《華嚴經》中說:走路時我們應觀想:「當願眾生,趣佛所行,入無依處」;坐 時應觀想:「當願眾生,坐菩提座,心無所著」;臨睡時應觀想:「當願眾生,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若能時時不離正知正念,視周圍的一切沒有不淨,眾生與佛無二無別, 則說明自己的行境清淨。不然,看周圍的道友全是壞人,眼中的東西都不清淨,就不具足 第二個條件。 3)【須臾也不弛散於凡庸】:心一刹那也不散於外境,對貪嗔癡、嫉妒、驕傲等庸俗分 別念,根本不願與其為伍,始終能安住在出離心、菩提心、無二見的境界當中。 4)【三門善根他利為精要】:三門所做的一切善根,如身體的頂禮、口誦的咒語、心中 的觀想,均是以利他為目的,任何時候都把眾生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5)【調伏自相續發殊勝心】:調伏自相續中的煩惱,為眾生發起殊勝的菩提心。 【爾等即稱法入於道行】:假如具足了以上條件,則可稱為「法入於道」。這種人去哪裡 都可以,不依止上師也可以。 所以,你們若認為自己法入於道了,那要看早上起來都發了什麼願?見到眾生時,有沒有 盯著人家的過失?一刹那也不散亂有點困難,但是否儘量安住在自己所修的法當中?平時 身口意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他人?調伏自相續發起菩提心了沒有?以此標 準一一對照,就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入道。若連這些都做不到,卻自詡證悟了大圓滿的第幾 步境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現在有些上師在攝受弟子的過程中,某些現象不太樂觀,弟子連出離心、菩提心的名字都 沒聽過,上師就為他們授記:「你現在獲得了大圓滿的第三步境界」,「你是蓮師二十五 大弟子之一,磕頭等五加行不用修了」……這些人聽後,飄飄然不知身在何處,真以為自 己很了不起,趕緊對上師大加供養,以報「驗明真身」之大恩。 如此現象,讓人聽後十分痛心。記得16世噶瑪巴曾到尼泊爾的夏智仁波切前求法,居然遭 到了拒絕,問及原因時,仁波切回答:「你是八個國家的國師,所以肯定不修加行,加行 不修的話,要想得到我的灌頂傳法,從來沒有這種規矩!」噶瑪巴在當時非常了不起,但 顯現上可能確實沒有修過加行,故遭到了夏智仁波切的一口回絕。 然而,現在的情況截然相反,只要弟子有名聲、有財富,上師便告訴他:「你是利根,不 用修加行了,在蓮花生大師時代,你已經修完了……」若是這樣,密法的次第就亂套了, 弟子即使灌了頂、得到了法,也像空中樓閣一樣,沒有前前的基礎,無法生起後後的境界 ,這一點,在《山法寶鬘論》中講得很清楚。 因此,你們修行時不要好高騖遠,應從加行一步一步往上修,通過聞思五部大論,儘量使 自己的內心調柔,等相續中有了出離心和菩提心,再修大圓滿、大手印才比較穩當。否則 ,佛法從上面往下來,除了極個別的利根者以外,是非常困難的事! 彼等意若神奇之鼓鳴,甚深廣大美妙之樂音, 無明癡睡眾生皆喚醒,願見寂滅豐盛喜宴陳。 【彼等意若神奇之鼓鳴,甚深廣大美妙之樂音】:神奇的天鼓能演奏出美妙動聽的天樂, 同樣,「法入於道」的內容猶如天鼓般,也能鳴奏出甚深、廣大兩種妙音。 「甚深」指出離心、菩提心的內容深奧;「廣大」指本品攝集的竅訣相當廣泛,遍及大乘 、小乘的諸多經論。 【無明癡睡眾生皆喚醒】:依靠這些妙音,能夠振醒無始以來被無明障蔽的癡迷眾生。 多數人以前不知道心怎樣入於法、法怎樣入於道,一直都是糊裏糊塗地睡著,直至無垢光 尊者的妙音傳來後,大家才突然醒過來了,所以今天有個道友跟我說:「這部論典太好了 ,以後我要隨時隨地把它帶著,提醒自己!」這應該就是醒過來的標誌吧。 【願見寂滅豐盛喜宴陳】:願這些眾生見到息滅一切煩惱的豐盛喜宴。 「寂滅」可理解為佛果。此頌總的意思是,眾生因無明的迷惑一直在沉睡著,通過聽聞無 垢光尊者的深廣竅訣,而從迷夢中被喚醒了,醒來後見到了佛陀的圓滿功德,從此將永遠 不離正法,修法真正地趨入正道! 第 三 品 除 道 之 迷 前面講了「心趨入法」、「法入於道」,今天開始講「除道之迷」,即遣除修道當中的障 礙。打個比方,一個人到色達,如果沒有準備去的發心,相當於心沒有入法;雖有發心, 無奈走錯了方向,相當於法沒有入道;雖沒有走錯方向,但途中不幸遇到了豺狼、惡狗、 非人等危害,無法繼續前進,叫做道沒有遣除迷障。 在講這一品時,首先要明白什麼是「道」,然後再瞭解如何遣除道上的障礙。所謂「道」 ,根據眾生的根基意樂不同,可分為三種:顯宗共同乘、密宗殊勝乘、無上大圓滿金剛乘 。不管選擇哪一條道,在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必定都會遇到障礙,如何才能遣除道障, 順利抵達目的地呢?以下就講了具體方法。 今天的有些推斷,乍聽之下不太好懂,你們在聞思時一定要注意。 爾後清除道之諸迷亂,共同殊勝以及無上乘。 斷除道的迷障有三種方法:一是共同乘,即我們說的大乘;二是殊勝乘——密宗;三是無 上大圓滿金剛乘。 這節課講的是:顯宗共同乘的斷障方法。 首先共同乘之陽關道,當發大悲願及無量心, 以廣大行悉掃諸迷惑,具備空性大悲之精藏, 精勤修習自他皆饒益。 顯宗有大乘和小乘兩種,此處無垢光尊者沒有提及小乘的有部、經部,主要講了最殊勝的 大乘。 什麼是大乘? 【首先共同乘之陽關道,當發大悲願及無量心】:首先要發大悲心、大誓願、無量心(菩 提心),這是入大乘的基本因素。不管一個人的外表如何,衡量他是否入了大乘道,關鍵 是看其相續中有沒有廣大的悲心、廣大的誓願,能不能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當然,「悲心」並不是指相似的悲心,即親朋好友或跟自己有緣的眾生有難,便於心不忍 ,若是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不管他遇到了怎樣的痛苦,自己也無動於衷、袖手旁觀。若 是這樣,你的大悲心沒有生起來! 其次,要看有沒有發過廣大的誓願。釋迦牟尼佛前世為海塵婆羅門時,曾在寶藏如來面前 發下了五百大願,願意攝受五濁惡世的野蠻眾生。每尊佛、每位菩薩因地時都曾發過這樣 的大願,作為隨學者,我們也應珍惜短暫的人生,在幸遇善知識和大乘佛法時,儘量發一 些有利於眾生的誓願。 很多大德都這樣講過:發菩提心,其實就是發一種誓言,如同世人為了消滅怨敵而發下毒 誓,修行人為了利益眾生,也可以發下從現在乃至成佛之間生生世世堅定的誓言。當然, 這個問題講深一點、廣一點,可以涉及很多大乘教法,但若只從竅訣而言,菩提心就是相 續中的一種誓言。發起了這種誓言,說明此人有了菩提心,依《華嚴經》的說法,這個人 是名副其實的大乘菩薩,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成為當地的莊嚴。 世俗菩提心在相續中生起,實際上並不困難,關鍵你是願不願意發誓,以及你是否具足了 大乘種性。有些大乘論典中說,有的人生來就是小乘種性,一聽說度化眾生特別頭痛,一 百個不情願,這種人的菩提心短期內無法成熟,只有多生累劫以後才能慢慢蘇醒。除此以 外,如果自己具備大乘種性,有了善知識的引導,又學了一些大乘經論,那麼用不著別人 勸,肯定也會發起誓言,希望生生世世能利益眾生! 要真正生起菩提心,第一次的誓言必須堅定。《父子相會經》中說,釋迦牟尼佛第一次的 誓言是在地獄中拉馬車時發下的,有些經典認為是當海塵婆羅門時發下的,儘管說法不一 ,但我們作為因地菩薩,必須「現在」就發下誓願,生生世世度化眾生,這種大願發下以 後,如果一直不退轉,才算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不管你是什麼身份的人,都 是六道眾生的應供處。 有人認為:「我在學院呆了這多年,什麼法也沒修成,太不值得了!」確實,要修出一個 有鼻子有眼的東西來,是比較困難,但你的相續中能生起菩提心的話,在這裏呆一百年也 是值得的。很多人認為「修成了」就是冬天不穿衣服、平常不用吃飯、大白天看得到鬼神 ……若是這樣,他們就覺得很了不起。其實餓鬼、妖魔也有神通神變,做到這一點不算稀 有。什麼才是最稀有的呢?發誓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這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且對 生生世世都有大利益,過段時間你們學《釋迦牟尼佛廣傳》時,對此會有更深的體會。 【以廣大行悉掃諸迷惑,具備空性大悲之精藏,精勤修習自他皆饒益】:通過大乘的廣大 行為,掃除修道中的各種迷惑,令相續具備空性與大悲無二的境界——空性大悲藏(先將 一切萬法抉擇為空性,後對每個眾生生起大悲,具體請參閱《紮嘎山法》),依此精進修 持,即可成辦自他的一切利益。 有些人的佛教水準可能太低了,呆了這麼多年,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巴楚仁波切以前 有個弟子就常常抱怨:「我在上師身邊呆了十二年,什麼也沒修成,白白浪費了口糧,真 是可惜!」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就算你再笨,為眾生發一個菩提心,也是可以做到的;就 算現在七八十歲,一個字也不認識,但發願不傷害眾生,生生世世都利益他們,也沒什麼 不懂的。有些老年人向別人報復時,經常喜歡發惡願:「我要吃你,我要吞你,我要…… 」,既然你們連惡願都會發,善願也應該不在話下。只要能發起善願,並且一直串習,這 就是真正的修行! 為悉淨除法界無為法,如來藏所積之暫時塵, 資糧加行見及修四道,修習菩提三十七道品, 清淨見解一十六空性,行為無垢圓滿諸六度, 證悟補特伽羅法我無,以治煩惱方便而清淨, 即為菩薩諸眾善妙道。 此頌講了大乘見、修、行、果的甚深道理。 【為悉淨除法界無為法,如來藏所積之暫時塵】眾生本具的如來藏與法界無二無別,它就 像虛空一樣,雖然暫時為煩惱障、所知障的雲霧障蔽,但本體從來沒有被染汙過。 若想淨除如來藏上的暫時垢染,必須依靠以下方法: 1)修【資糧加行見及修四道,修習菩提三十七道品】:在四道當中修三十七道品,即資 糧道修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加行道修五根、五力,見道時修七覺支,修道中修八正 道支。 2)見【清淨見解一十六空性】:見解清淨為十六空性。《般若經》云:「復次善現,菩 薩摩訶薩大乘相者,謂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 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無性自性空。」當然, 十六空可以包括在四空裏面,故「萬法皆空」是大乘的見解。 3)行【行為無垢圓滿諸六度】:行為是無有垢染地圓滿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 進、禪定、智慧。 4)果【證悟補特伽羅法我無】:果位是證悟人無我、法無我兩種空性。 依靠什麼證悟呢? 【以治煩惱方便而清淨,即為菩薩諸眾善妙道】:依靠方便對治煩惱,使之得以清淨而證 悟,這即是大乘菩薩的妙道。 許多大德在講顯宗的見修行果時,常會引用這個頌詞作為教證。比如,有人問:「大乘的 見解是什麼?」回答:「大乘的見解是十六空」;問:「大乘的修行是什麼?」「從資糧 道到無學道之間的三十七道品」;問:「大乘的行為是什麼?」「無有垢染,清淨地行持 六度萬行」;問:「最後會得到什麼果位?」「斷除人我執和法我執,遣除煩惱障和所知 障,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獲得了無上圓滿正等覺的佛果。」 此頌包含了顯宗的一切基道果,或者說見修行果,頌詞表面看起來簡單,實際上無垢光尊 者將大乘的甚深、廣大法門,以要訣的方式都在這裏歸納了。 下麵是大乘勝義諦與世俗諦的差別,先講世俗諦。 雖於幻化睡夢迷亂中,仍當取捨善惡如粉齏, 對於貪嗔無明諸煩惱,各以不淨慈悲緣起淨。 【雖於幻化睡夢迷亂中,仍當取捨善惡如粉齏】:大乘諸論抉擇空性時,雖然世俗諦全是 迷亂的顯現,一切所作所為,包括供佛、修行也是如幻如夢的,但夢沒有醒來之前,三界 對我們而言皆是實有,所以,取捨因果必須要像粉末般細緻。 【對於貪嗔無明諸煩惱,各以不淨慈悲緣起淨】:在取捨因果的過程中,對於自相續中的 貪心、嗔心、無明等煩惱,要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對治。如貪心以「不淨觀」來息滅,嗔心 以「慈悲觀」對治,無明以「緣起觀」來清淨。 世俗的一切無有實質,真正觀察時跟夢境沒有任何差別,但在如夢如幻的迷亂顯現中,我 們還是有快樂、有痛苦,有地獄、有淨土,所以,只有謹慎地取捨因果,斷除自相續中的 各種煩惱,才能獲得圓滿佛果。 這是世俗諦的修行方法。 接著講勝義諦。勝義的本質是什麼? 勝義無生本來自清淨,輪迴涅槃無二離戲論, 勝義之中萬法本來無生,本自清淨,輪迴和涅槃沒有差別。有不存在,無也不存在,四邊 八戲統統遠離,《中論》云:「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最後是二諦的總結: 二諦之義緣起性空道,乃為因性相之妙大乘。 勝義與世俗的二諦之義就是緣起性空,「緣起」指世俗諦,如種子產生芽,因緣聚合時果 就自然生;「性空」指勝義諦,即萬法雖然無欺顯現,但本體無任何實質可得,種子和芽 全部是空性。二諦雙運就是緣起性空,正如《定解寶燈論》所云:「任何顯現定空性,所 有空性定顯現,若現不空不可能,空亦不成不現故。」此乃顯宗因乘最殊勝的道。 共同乘的斷障方法已經講完了。以後隔一天講一節課,由於後面全都是密法部分,沒有得 過灌頂的人,希望暫時不要聽!現在社會上有種說法:「沒有灌過頂不要緊,可以用什麼 什麼代替」,這種言辭不太如法,我們還是應該按照傳承上師的規矩來,謝謝大家配合! -- 愈懷疑別人,就愈會從人群中孤立自己,結果當然也就愈孤獨。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2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