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在太平佈教所講 弟子吳碧霞敬記 本人二十多年前經常到這裏來,往後因事情繁雜,年歲漸多,身體也衰弱多了,不能常到 外頭來,很對不起諸位。這裏是老道場,有林師兄能接續,又有李校長、村長等諸位大德 發心幫了很大的忙,比起從前好很多,前途發展,不可限量,這是值得慶幸的! 今晚要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很簡單扼要地說一句話:「難得大家志同道合」——「志同道 合」,並不是學了佛就志同道合,因為教內的門派太多,門派雖多,卻皆是佛所說的法, 然而今日之下,修學的人往往不談如法修行,卻只去談那利害關係,一談利害、便去體萬 里了。須知:古德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談世間法求個覺也不錯,然而,現 在的世間法,那裏有讓人覺悟之處,簡直都在談世間的壞事——諸位試攤開報紙看看,不 都是誨淫誨盜的文字?所以,一說「志同道合」,便指歸到淨土法門來——三藏十二部, 浩如煙海,然而,「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佛法原不分宗派,有宗派皆是方便法,方便法就是巧妙地運用權智,行權法,教大家隨 著機緣,領略進去,今天,我們大家正是走著這極方便的淨土路子。 淨土法門,古德們說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也就是說淨土法門,包括了千經萬論, 然而,他卻是「難信之法」,因為這千經萬論的辦法都是信解行證,先「信」,信了就要 去了「解」,既解了,不去實行,那是只說空話,所以,重要的是去實「行」,腳踏實地 地去做了之後,還得做出成績來,這叫做「證」(證是證果,一般人誤會,以為死了才證 果。其實證果當在活的時候證果,死了焉能證果?)信解行證是一般法門的修學歷程,而 淨土宗則不然,他有他特別的地方:先是「信」三藏十二部經典,既信了,不必經過解的 階段,就可以實「行」,也沒說證果,正因為這 特別之處,才令人難信,所以,一般學三五年佛,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起疑不信,只好「 不可與言,則不與之言。」若為他講解,反起爭辯,惹出許多煩惱來,兩邊都不得利益。 所以,這才在「信」與「行」之間,再添上個「願」字,願是淨土宗特別之處,這願字出 自華嚴經,華嚴經到最後歸結於普賢行願品,各位須知,普賢菩薩是大願王,連他都勸大 家發願往生哪!再者,每尊佛都有願,惟獨阿彌陀佛的願最大最多,今後,希望諸位把這 個「願」字多注重注重,沒有願是不能成就的。 其次,在還沒談到下文之前,本人對今晚所說的話,作一個聲明:我所說沒有一句是我自 己的話,我沒學問敢說話,所說句句皆是依照經典或祖師的注子,句句都有根據。並不是 我本人有什麼心得,妄發議論的。 以下,我們來談淨土宗學人,人人都知道要走的,人人也都會說,卻是大部分人不去做的 ,什麼話呢?那就是「帶業往生」,這正是前面所說,學了三五年佛,卻起疑不信的癥結 所在了。因為凡學了佛的,就懂得有「生」就有「滅」,生滅法是不究竟的,學佛正是為 了「不生不滅」,現在既學了佛,還叫我們「往生」,那麼,「生」了是否還得「滅」( 滅就是死)呢?於是,這些人自然有些不「願」意了,殊不知,淨土法門教我們「發願往 生」,是別有方便的! 接下來,在我們談這殊勝方便之前,先來探究一下,為什麼有生死?有生即因有惑,有迷 惑就造業,造了業就受報應,生生死死就這麼了無已時。有關迷惑,今晚不能細講,簡單 講可分三種:第一種是「見思惑」,能斷見思惑即證得羅漢果,可得不生不滅,但卻已掉 入涅槃坑了,一旦掉入涅槃坑,就不懂佛法了,諸位不信可查經典去。第二種是「塵沙惑 」,斷塵沙惑即可證菩薩果位,菩薩又分五十二個階級,成佛必須經三大阿僧祇劫長遠的 時間。而在娑婆世界,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斷一品惑,可見斷塵沙惑也是好不容易的事。第 三種是「根本無明」,要了解這根本無明,得講 唯識相宗,第八識有我執法執,我法二執打不破,則不能與之談,因為根本就聽不懂啊! 所以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狀元郎,和他說佛法,也是 一竅不通的,縱使他讀完了二十五史,對了生死也是一點也幫不上忙,到頭來,仍是該怎 麼死,還是怎麼死。因此,想不生不滅,就得三惑斷盡,這豈是簡單的事?正因為不簡單 ,才要用到「帶業往生」的殊勝方便。 假如我們肯發願——「願意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的分段生死(也就是見思惑 所招感的生死)便可以斷了,剩下的,就是變易生死,變易生死乃是境界的變換而已, 不像分段生死那般輪迴不息,那般苦不堪言。再者,我們從娑婆到極樂,叫「往生」, 生到極樂世界的環境才適合斷惑修行,到那裏去,是去上學的,學成後就得再回到母校 娑婆世界來度化眾生,這也算是報恩。所以,「願」的另一個意義是「乘願再來」,若 只想自己去享福,那就連去也去不成了。總之,要有「往生」的條件,還要有「發願」 的條件,回向文中,讓我們「同生極樂國」,要我們「上報四 重恩,下濟三途苦」——正是此意。所以,我奉勸諸位,必得如是發「願」。 其次,再談「行」,欲往生極樂世界,我們還得有修的方法,光說理,沒說方法不行,這 方法,關鍵只在「一心不亂」上,這四個字,在目前這樣的世間上,修上十年也辦不到, 那怎麼辦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有「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句,所謂見 佛,即是見阿彌陀佛,為什麼必定見阿彌陀佛呢?要知念佛不是唱佛,「念」是今心,動 心起了念頭,「念茲在茲」,念佛則心在佛上,念阿彌陀佛即心在阿彌陀佛上,若你忽然 想到藥師佛來了,這就是「亂」。其實,只要見了阿彌陀佛,就是見了十方三世佛啊! 此外,還有容易的,就是「憶佛」,憶佛可不是想佛,乃是「默而識之」,默是在心裏頭 ,識(音誌)是記住在心裏頭忘不了——比如大家總有忘不了的事,士農工商,從事各行 各業,為的是賺錢吃飯,這吃飯,只要鐘點到了,不管肚子餓了沒餓,就是忘不下。現在 ,若把這吃飯的心轉變為憶佛,把心裏境界變一下,想著「一切皆阿彌陀佛變化的」,就 不會把他忘記。好比我來這裏不是講演,我是來此觀佛的,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變化的。 若能如此憶佛念佛,則淨念相繼,相續不斷,終達到「一心不亂」。這是平常功夫,到了 臨命終時,還得「一心不顛倒」,心顛倒則不能 往生,不顛倒才得往生,這是很重要的一句話。 然而,怎還會有顛倒呢?那是因為惑,功夫下得深,是斷惑,下得淺,就只伏惑,「惑」 如根,「伏」如把石頭壓住他,既未斷他還會發起來,所謂「一心不亂」,伏惑也一心不 亂,斷惑也一心不亂,斷惑保了險,不會顛倒了,伏惑就不保險了,所以,臨終須有助念 的,助念乃幫助你念,你平日裏自己念,到臨終時有人助念,那惑雖未斷,也伏而不起, 心不顛倒了,即得往生極樂國土,所以這助念,別的宗幫不上忙,唯有淨土宗可以有人幫 助。 今天的話,說到這裏為止,這佈教所所以能有如此發展,還靠各位正知正見——亦即「志 同道合」,本人不能常常來,還靠各位竭力發心護持。如有需要幫忙,各聯體機構理當互 助,可以不必客氣! -- 國際上頗知名一食品科學家。修碩士時,多年實驗,積勞成疾。漸漸的血癌發展已有一段 時間。快拿到碩士學位前,最後必須做個實驗,要殺好多老鼠,始能完成。天性的慈悲的 精神,堅持不殺生,毅然放棄學位。於是,重換題目,做個不必要殺生的實驗,辛苦許久 ,才拿到碩士學位。現在還到各地發表學術演講,臉色紅潤。血液科醫師,都嘆為奇特。 南無金剛堅強消伏壞散如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13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