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安那般那念概說 -------------------------------------------------------------------------------- 性空法師主講 釋晤通.釋圓昕.釋見譔整理 -------------------------------------------------------------------------------- 安般念的業處 安般念的修習 安般念重要心所的運用 安般念的修習要點 n 安般念的業處  ñ   什麼是安那般那(anapana)?安那(ana)的意思是入息,般那(apana)的意思是 出息,因此安那般那即表明此修法的業處為出入息。有關業處的意思,「業」在這裡叫做 用功、精進,「處」就是地方。業處即是在一個地方努力。以業處來修定,需要努力、決 心,因此,修定的修行又叫做勝解作意、勝解修行,勝解就是決心與作意。   《瑜伽師地論》中將定分為兩種,有相與無相定,以業處來修習定,即是修習有相定 。有相定與無相定的修行會互相助益,如果我們修有相定,無相定應該也會變得清楚。   先以安般念入禪定,然後再進一步以安般念修觀,修止與修觀的所緣雖然都是出入息 ,但內容卻完全不同,必須明瞭其差異。以安般念修觀時,安般念的對象是真的息——四 大,四大特性包括—— 硬、冷、熱、推動等等。若以安般念修定,則不是注意四大,也 不是注意安般念所觀的對象,而是息的概念。息的概念就是息的入、出。修止時不去注意 息的自相,即四大的相,如硬、冷等等,也不注意息的共相,如無常,而是注意息的入、 出。   比如我手上拿的這個杯子,如果我以四大的分析來了解這個杯子,杯子是硬的,因為 我的手比較軟,所以對杯子就有硬的感覺。透過定的觀察,再繼續分析這個杯子,可以看 到杯子的極微,它連續不斷地改變,是無常的。但若就杯子的概念來說,它是不會改變的 ,今天我對這個杯子的印象,與明天看到這個杯子的印象是一樣的,經過幾個星期,再看 到這個杯子的印象還是一樣,息的概念也是同樣的道理。   觀息時,如果今日注意息的入出,這是息的概念,明日所注意的息的入出,還是同樣 的息的概念。然而,真的息卻是連續不斷地改變,我們鼻孔裡面的地、水、火、風亦是不 斷地在改變,比如有時候地界在右邊明顯,經過一段時間,同樣的地方,可能變成火界比 較明顯。修觀是看四大,它連續不斷地改變,而修止則是注意息的概念,它是不會改變的 。   成就禪定必須依賴穩定的對象,對象穩定才能夠有穩定的作意,如果注意的是不穩定 的對象,連帶作意也不能穩定。雖然息有長短、有快慢、有粗細的差別,但息的入出還是 一樣,所以出入息對於培養定力來說是適合的所緣。 n 安般念的修習 ñ   在欲界,身與心是相應法,依佛教的說法,身心和合,即色與名相互依存,它們是無 法分開,所謂的名色就是五蘊。《清淨道論》中有個譬喻,我們的心與業生的身體就像跛 子跟瞎子,心是跛子,身體是瞎子,心什麼都能看但不能動,身體雖然可以動卻什麼也看 不到。如果要一起去某個地方,瞎子要背著跛子走,由跛子引路,才能到達目的地。我們 的心跟身體也是如此,是互相依存的。佛法中的色與西方哲學的「物質」不同,在阿毗達 摩中,色有兩個意思,第一是被破壞,第二是表示。所謂的被破壞性,如被天氣的冷、熱 、飢餓、口渴等所破壞。 〔放鬆身心〕   修行過程中,必須了解在培養定力時,色與心會相互影響。依照阿毗達摩的解釋,安 般念的息是心生的色,所以呼吸便代表身體,是一種色法。如果我們的身體覺得舒服,心 也會舒服,心覺得舒服,息自然就會變得微細。   所以打坐之前,首先須放鬆心,讓心感覺舒服。接著,觀想自己的身體,從上到下, 那個部位有緊張、不舒服的感覺,可以透過慈心觀的方法——願那些部位覺得舒服、快樂 ,來放鬆緊張的部分。覺知那裡有明顯的緊張,就刻意地放鬆那個部位。人中這個地方, 也要放鬆,才能明顯感覺息的出入。所以先從放鬆身心開始,待身心舒服後,再注意息的 入出。 〔覺知息的入出〕   如何知道有息的入出?我們是透過意識來看息,不是用眼睛看息,要用意識看息、了 解息。另外就是依靠我們的感覺,透過感覺也能夠知道息的入出。觸亦可知道息的入出, 這三種方式都可以知道息的入出。 ◎ 了解所緣   所有的法都有它們的緣,包括修行成就都有它們的緣,了解緣,才能夠知道如何修習 與對治。最重要的,要了解修行的所緣及其相,要知道什麼屬於你的所緣,什麼是不屬於 你的所緣。對所緣不夠了解,執著在所緣上,是由於過去業的種種因素,會容易出現緊張 的現象。緊張出現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不了解所緣,注意在不正確的所緣上,那就無法突 破。若注意在正確的所緣上,才能以勝解、努力來突破所有的障礙。   修行的成就都是透過智慧,如果智慧不夠,便不能成功,所以特別強調智慧。《清淨 道論》以智慧來說明這個道理,無著菩薩以作意的分別來說明修行的過程中,需要七種作 意,第一項作意便是了相作意,第二是勝解作意。了解所緣要透過智慧,也就是了解什麼 時候要捨,什麼時候要精進,什麼時候要鼓勵自己,什麼時候要放鬆,這都需要智慧。 ◎ 持續使所緣明顯   要成就安般念,所緣一定要明顯。有的禪修者以為息變微細、察覺不到息是好現象, 表示有進步,但事實上這不是進步,雖然息變得微細,但仍然不要丟掉所緣,要持續注意 息的入出,並使息愈加明顯。只有在第四禪中才會察覺不到微細的息,其他時候一定可以 察覺到息,無論多麼微細的息也察覺得到。   初學者剛開始時,會感覺息不夠明顯,只能察覺到入息或出息,或者有時可以察覺到 息,有時卻無法察覺到息。當這類情形產生時,就要透過一些方便法,使對象變得明顯。 唯有令心專注在對象上,持續且清楚地覺知,才能培養定力。 〔作意規定〕   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便法,使所緣變得明顯:第一是數息,第二是隨逐,第三是觸, 第四是安住。 ◎ 數息的練習   以數息法使所緣明顯時,心不要太急,要耐心地數息。剛開始數息時,速度也不要太 快,因慢慢地數息才能將息看得較清楚,在習慣注意息後,再數快一點。數息有不同的方 法,最普遍的是入出一、入出二、入出三。數字要以多少為限呢?有五、八或十,但不要 超過十。如果超過十,會容易造成只專注於數字,而忘掉息的情況。數字不是所緣,是要 透過數字來幫助我們能夠看到所緣——息。   另外,如果出息明顯,入息不明顯,可以先默唸出息,等看得到每個出息一段時間後 ,一定會看得到入息,如果能夠維持一段時間看到入息、出息之間沒有息的情況,漸漸地 對入息的覺察也就能夠和出息般變得明顯。如果所緣明顯,就可以不用再數息,只要直接 專注在所緣上。 ◎ 隨逐的練習   將對息的注意固定在一個地方,但還是能夠自然地知道息的開始在丹田或是肚臍,它 的中點在心,它的末尾在鼻端。心無法同時專注兩個明顯的對象,不過專注在某個對象時 ,還是可以知道其他的對象。例如現在外面傳來音樂,我們自然能夠知道外面有音樂,雖 然你們正在注意地聽我說話,但不執著在聽我說話,這音樂聲就不會干擾我們,可以同時 專心聽話又知道有音樂聲。專注但不執著,若執著則心有矛盾;不執著,則心不矛盾。所 以在固定的位置注意息,還是可以知道息的初、中、後。   不過,必須強調不要丟掉對息的覺察,雖然在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辦活動,但還是要 持續作意在息上。若習慣專注於息,只要透過智慧來分辨覺察,就會知道現在我的息有沒 有分明,我的心有沒有煩惱。作隨逐的練習,雖然注意力是在鼻孔的周圍,但還是可以知 道息在身體初、中、後的整個過程,也可以知道心的煩惱,因為身、心是相應法,它們彼 此會相互影響。 ◎ 觸的練習   如果做隨逐的練習,息仍是不夠明顯,也可以透過觸的方法,專注於息和身體的觸點 。不過專注於觸點時,息會變得明顯,硬、熱、冷、推動等四大的特性也會變得明顯。要 注意,安般念修止的所緣不是硬、熱、冷、推動等,而是息的概念。這要分辨清楚,不然 就會出現同時注意兩種所緣的情況,如果同時注意兩種所緣,就會容易出現緊張的情況。 若分別清楚一種所緣,緊張就會消失。當息的概念明顯時,四大的相就不會比息明顯,這 需要智慧。   以清楚的心專注於觸,但要了解你的所緣不是推動、硬、熱等,繼續覺察息的入出。 不能壓迫所緣,要以智慧領導作意,以我們需要的所緣來成就修行,清楚了解需要的所緣 是什麼,在決心與努力後可以產生什麼結果。如果能夠不斷地在正確的所緣上作意,將會 得到喜與輕安。 ◎ 安住的練習   安住就是心安於定。禪定要能夠出現,必須透過方便來調服,使心與所緣微細。我們 需要用智慧來了解心與所緣的互動關係。當我們的心微細時,所緣會變得微細;當所緣微 細時,心也會變得微細。我們的作意、念清楚時,便可以自然地、任運地看到整個息的過 程;若念、作意比較不明顯,就無法看到整個息的過程。 n 安般念重要心所的運用 ñ   如果沒有智慧,輕安與喜悅就不會明顯,也不能突破先前出現的粗的煩惱。所以,煩 惱明顯時,輕安與喜悅就不明顯,相對地,煩惱不明顯,輕安與喜悅才會明顯。無明也是 煩惱,因有無明而產生昏沉,如果沒有無明,就不會有昏沉;因有無明才有掉舉,同樣地 ,如果沒有無明,也無掉舉;有緊張的現象,也是無明的關係,沒有無明,就不會緊張。   智慧的表現在於領導心專注正見的對象、所需的對象,也就是引導心了解所緣。領導 心來了解所緣,就是修行的智慧。無著菩薩以作意的道理,來說明止與觀的修行過程,不 過作意不會單獨生起,必與信、念、精進、定、慧同時生起。了解阿毗達摩,有助於修行 。透過了解阿毗達摩,幫助我們了解在修行的過程裡,誰是我們的朋友(善心所),誰是 我們的敵人(不善心所),我們要怎麼利用朋友,去對治敵人。 〔作意引導心轉向所緣〕   引導心轉向對象的是什麼心所?最重要的心所就是作意,它可以領導心轉向對象。阿 毗達摩說明我們的心像船,作意就像舵手,舵手能掌控心船的方向。舵手最重要,如果舵 手有問題,那麼整艘心船都會出問題。 〔思催促心朝向所緣〕    讓我們的心船朝向目標划動,就需要槳。沒有槳,雖然有舵手,還是不能動。那槳 是誰呢?最重要的槳是思。在培養定力的過程中,思跟尋一起出現。思與尋是心船的兩個 槳,它們都有拉的力量,這在定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初禪中,尋的力量會變得很強,因 為尋、伺,心才不離開對象。 〔尋幫助穩定作意〕   息是身行,尋、伺稱為口行,尋、伺跟語言有關。要使心明顯、不離開所緣,常常是 透過語言的方便,不過在禪定裏,已經沒有語言。語言跟念也有關,如默念出入息,你們 可以自己默念入出、入出,這即是透過尋,來幫助心穩定地作意、不改變方向地作意。所 以透過念,不一定要數息,如果你們能夠念,用語言默念出息、入息,這樣也是使心穩定 地作意、不改變方向地作意,息也因此而變成明顯。   念是在心裡默念出息、入息,有智慧就不會去控制呼吸。至少要先察覺到一點點息的 入或出,然後再開始默念,以幫助作意。如果入息明顯,則默念「入」,如果出息明顯, 則默念「出」。讓對象與念、尋在一起,因為有尋而無對象也沒有用。所以可以透過尋, 來使對象明顯,自己先默念,慢慢調使作意不改變方向,觀息的過程就會愈來愈明顯,因 為有智慧,所緣就會愈來愈明顯,緊張就不會明顯。 〔根的運用〕   要使所緣變得明顯,必須透過定、念、精進三根。所緣不明顯時,心與身很容易產生 沒有力氣的感覺,所以要透過念、定、精進三根來使所緣明顯。   《清淨道論》中作意的規定是數息、隨逐、觸這個順序,但不一定要依照這個順序, 你們可以試試看什麼是使所緣明顯的最方便法,就使用這個方便。要知道什麼是所緣,什 麼不是所緣,要對正確的所緣培養穩定的作意,不離開應注意的所緣。 n 安般念的修習要點 ñ 〔正念正知〕   為什麼「安那般那念」又叫作「安般念」?因安那般那定的「念」,必須非常明顯、 非常地強。如果不以念、正知,是無法成就安那般那。佛說:「如果我們不用念,不用正 知,就沒有安般念的修行。」念與正知明顯,才能夠成就安般念。念與正知是所有修定的 重要資糧,不過,佛特別強調念與正知是修習安般念的重要資糧。 〔穩定作意〕   修安般念時,首先要了解對象。其次,要清楚息在那裡最明顯?在那裡最容易專注? 是在鼻孔周圍?還是在某一個鼻孔?或是人中?所緣明顯時,可縮小所緣的範圍,例如在 一個觸點上。不過,專注點放在鼻孔出口不是理想的位置,因為一段時間後鼻子可能會出 現比較通或比較塞,這是較不穩定的所緣。確定位置之後,每次修安般念時,便習慣、任 運地將心引導到這個地方。心有此習慣性之後,就不用再找息,可以對此對象用穩定的作 意修止。培養定力的過程中,阿毗達摩分為四種定——剎那定、近行定、色界安止定、無 色界安止定。如果要培養穩定的作意進入禪定,必須先習慣專注息的入出,且在同一個位 置專注它,先入近行定,再入安止定,接著修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如此即是 安那般那定部分的成就。 〔觀息看心〕   如果你們習慣修安那般那,在觀息時就能習慣看心。依照阿毗達摩的分別,息是心生 的色法,而在所緣裡面,心與息是一起出現的。所以修安那般那的好處是如果習慣專注於 息,就能了解實相,能了解心的情況,以及息與心之間密切的關係。   有煩惱的息與沒有煩惱的息是不同的。例如昏沉時,我們的息變得很慢。然而在禪定 時,息雖然也變得很慢,但是因為心變得很微細、很敏感,它什麼都了解,所以不會有無 明出現,那時心對於它的所緣,不是模糊的。而昏沉的心、隨眠的心卻不敏感,對什麼都 不了解,雖然息也變得很慢,可是它與禪定的息完全不同。在了解昏沉的息後,若覺察開 始昏沉時,就可以透過方法來處理這個問題,掉舉也是同樣的道理。   修行者如果已習慣安那般那的法門,不管是自己的心或別人的心,他都能夠了解,無 須藉助神通來了解別人的心。看自己的心跟看別人的心是相同的,如果我們能夠了解自己 的息,就能夠了解自己的心;如果能夠了解別人的息,就能夠了解別人的心。 http://www.gaya.org.tw/hkbi/journal/no7/features2.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71
kamenrider:推性空法師的安般念~ 59.121.1.217 05/12 01:12
Crazyfire:推!! 再重溫充電學習 59.115.129.246 05/12 07:54
ilanese:推這篇,說的很詳細。 61.216.240.155 05/12 12:00
senby:推..很受用 219.69.102.137 05/12 23:47
Assassin81:http://0rz.tw/5VlFk 念處之道118.171.116.253 05/13 23:16
Assassin81:念處之道是性空法師對大念處經的講解118.171.116.253 05/13 23:17
cool810:之前ygg大分享的<念處之道>有收錄在精華區 58.99.10.71 05/13 23:48
cool810:z-5-6-12。 58.99.10.71 05/13 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