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7.htm 北傳:雜阿含297經 南傳:相應部12相應35經 關涉主題:觀念/不是你的、命即是身嗎 (12/03/2011 16:11:37 更新) 雜阿含297經[正聞本478經/佛光本335經](因緣相應/雜因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梵行清白,所謂 大空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為大空法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 識;……乃至純大苦聚集。   緣生老死者,若有問言:『彼誰老死?老死屬誰?』   彼則答言:『我即老死,今老死屬我,老死是我所。』   言:『命即是身。』或言:『命異身異。』此則一義,而說有種種。   若見言:『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無有。   若復見言:『命異身異。』梵行者所無有。   於此二邊心所不隨,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謂:緣生老死。 如是,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緣無明故,有行。   若復問言:『誰是行?行屬誰?』   彼則答言:『行則是我,行是我所。』   彼如是:『命即是身。』或言:『命異身異。』   彼見命即是身者,梵行者[所]無有。   或言:『命異身異。』者,梵行者亦無有。   離此二邊,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所知},所謂:緣無明, 行。   諸比丘!若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老死?老死屬誰?』者,老死則斷、則知, 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生?生屬誰?……乃至誰是行?行屬誰?』者, 行則斷、則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成不生法。   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大空法經。」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12相應35經/無明為緣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住在舍衛城……(中略)。   「比丘們!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這整個 苦蘊的集。」   當這麼說時,某位比丘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   「不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老死?而這老死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 『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有『命是一, 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生為緣而有老死。』」   「大德!什麼是生?而這生又是誰的?」   「不是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生?而這生又是誰的?』者,比丘!或者,凡會說 『生是一件事,而這生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有『命是一, 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有為緣而有生。』」   「大德!什麼是有?而這有又是誰的?」   「不是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有?而這有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 『有是一件事,而這有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有『命是一, 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取為緣而有有。』」   「……(中略)『以渴愛為緣而有取。』」「……『以受為緣而有渴愛。』」 「……『以觸為緣而有受。』……」「『以六處為緣而有觸。』」「……『以 名色為緣而有六處。』」「……『以識為緣而有名色。』」「……『以行為緣而有識。』 」   「大德!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   「不是適當的問題。」世尊說。   「比丘!凡會說『什麼是行?而這行又是誰的?』者,或者,比丘!凡會說 『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者,這兩者同一意義,只是語詞不同。   比丘!有『命即是身體』之見,則無梵行生活,或者,比丘!有『命是一, 身體是另一』之見,則無梵行生活。   比丘!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處在中間說法:『以無明為緣而有行。』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老死? 而這老死又是誰的?』或者『老死是一件事,而這老死又屬誰是另一件事。』 或者『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 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生? 而這生又是誰的?』或者『生是一件事,而這生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 『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 ,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有? ……(中略)什麼是取?……什麼是渴愛?……什麼是受?……什麼是觸?… …什麼是六處?……什麼是名色?……什麼是識?……(中略)。』   比丘!但就以那無明的褪去無餘滅,所有的歪曲、相違、猶豫:『什麼是行? 而這行又是誰的?』或者『行是一件事,而這行又屬誰是另一件事。』或者 『命即是身體。』或者『命是一,身體是另一。』這一切都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 ,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 註解: 1.「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SA),「是事 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SA.590),「因此有彼,無此無彼;此生彼 生,此滅彼滅」(MA),南傳作「當這個存在了,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 個生起;當這個不存在了,則沒有那個;以這個的滅,則那個被滅」(imasmiṃ sati idaṃ hoti, imassuppādā idaṃ uppajjati; imasmiṃ asati idaṃ na hoti imassa nirodhā idaṃ nirujjhati),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當這個 存在,則那個生成;以這個的發生,則那個發生;當這個不存在了,則那個不生 成;以這個的停止,則那個終止」(when this exists, that comes to be; with the arising of this, that arises. When this does not exist, that does not come to be; with the cessation of this, that ceases)。 2.「命異身異」,南傳作「命是一身體是另一」(aññaṃ jīvaṃ aññaṃ sar īranti,逐直譯為「異命異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靈魂是一回事身體 是另一回事」(the soul is one thing, the body is another)。 3.「中道」(SA/MA),「處中之道」(AA),南傳作「中道」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中間道路」(the Middle Way)。 4.「於未來世成不生法」,南傳作「為未來不生之物」(āyatiṃ anuppādadhamm ā,直譯為「未來不生法」),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因此它不再是屬於未來起 來之物」(so that it is no more subject to future arising)。按:「法」 (dhamma),不是指「正法」,而是表示「屬於……之物」(subject to)。 5.「成為非有」(anabhāvaṃkata,直譯為「非有已被作」,「非有」也譯為「虛 無;非存在」),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已被刪除」(obliterated)。「有」(bh āvaṃ),即十二緣起的「有」。 感想: 此篇很好 身不離命 命不離身 我們的身體不是我 離開身體也沒有一個我 個人解讀 身體是存在的工具 我們可以藉由身體生存 但也不要把身體看作全部 佛教難解就是這樣 找不到實體 只能百分比 或揣摩 中觀斷兩邊 也就找不到中間 因為都是緣起 不容易正確的理解它啊 或者說 這樣的緣起 本來就不是用理解的? 讚嘆妙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1.225
AHJKL:應該說所謂的靈魂觀、身滅則無神論、身體只是寄居等 12/14 21:13
AHJKL:佛教不做如是論,離於兩邊而說中道,即無明>行>...>生老病死 12/14 21:14
AHJKL:"若復問言:『誰是行?行屬誰?』"-->無明離欲而生明 12/14 21:14
AHJKL:緣起的關鍵還在於"欲",有欲則有行,故 無明離欲而生明 12/14 21:15
AHJKL:閱讀越瞭解,推薦此篇 12/14 21:16
Samus:感謝A大補充 若實證緣起 就不會再問 行是誰?這種問題了 12/15 01:42